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8022发布日期:2020-02-11 13:3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粘接构件来密封内部的密封型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由电磁铁来开闭触点的电磁继电器广为人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磁继电器,其将粘接剂涂布于容纳组件的外壳与罩体之间的间隙来密封内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1-11923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密封型电磁继电器中,箱形的罩体是包含树脂的薄壁的成型件。薄壁的罩体有时会发生翘曲,因此外壳与罩体之间的间隙不均匀,根据位置,外壳与罩体之间的间隙可能会变小。

当外壳与罩体之间的间隙变小时,粘接剂无法充分地流入间隙,可能会导致电磁继电器密封不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壳体;罩体;粘接构件,介于壳体的侧部与罩体的内表面之间,固定壳体和罩体;以及突起,形成于侧部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方,粘接构件填充于侧部与内表面之间的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不会发生密封不良的密封型电磁继电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拆卸了罩体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的仰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的放大仰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的变形例的放大仰视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的变形例的放大仰视图。

图10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的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突起部的变形例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的仰视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的放大仰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第一凹部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凹部的变形例的壳体立体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包括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的变形例的壳体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42:电磁继电器;4、46:壳体;6、44:罩体;26、52:侧部;34:突起;38、60:粘接构件;40、58:间隙;36、48:开口端;36a、48a:内表面;56:第一凹部;64:第二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具备壳体和罩体并将粘接剂涂布于壳体与罩体之间的间隙来密封内部。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2的立体图。图2是电磁继电器2的分解立体图。电磁继电器2具备组装有组件的壳体4合包围壳体4的箱形的罩体6。例如,壳体4和罩体6是包含树脂的成型件。

组装于壳体4的组件包括:多个触点弹簧、电磁铁、铰链弹簧8、衔铁10以及卡扣12。触点弹簧包括:可动触点弹簧14,具有端子14a和14b;断开固定触点弹簧16,具有端子16a和16b;以及闭合固定触点弹簧18,具有端子18a和18b。电磁铁包括:线圈组件20、轭铁22以及铁芯24。线圈组件20具有:端子20a和20b、线圈20c以及供线圈20c卷绕的线圈架20d。

电磁继电器2通过对端子20a与端子20b之间施加电压来将电磁铁励磁。通过电磁铁的励磁,衔铁10吸附于铁芯24。卡扣12与衔铁10连动,随着衔铁10被吸向铁芯24而使可动触点弹簧14移动,使可动触点弹簧14与闭合固定触点弹簧18接触。在未对电磁铁进行励磁的状态下,可动触点弹簧14与断开固定触点弹簧16接触。铰链弹簧8装配于衔铁10和轭铁22,向远离铁芯24的方向对衔铁10弹性施力。

通过上述的结构,电磁继电器2对触点进行开闭。上述的结构为一个示例,可以采用任意的组件和原理。例如,也可以省略断开侧的触点弹簧。

使用图3、图4以及图5对壳体4进行说明。图3是拆卸了罩体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图4是壳体4的立体图。图5是壳体4的侧视图。

如图4所示,壳体4包括:一对侧部26和28、底部30以及顶部32。侧部26包括:面26a、26b、26c、凹部26d以及开口26e。如图5所示,底部30包括面30a和突出部30b。

在侧部26,在形成于最靠近底部30的位置的面26a形成有突起34。突起34形成为任意数量。侧部26可以不包括凹部26d和开口26e。此外,也可以将侧部26整体形成为一个面。需要说明的是,侧部28具有与侧部26相同的构造。

接着,对罩体6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罩体6具有:一对侧部6a和6b、一对侧部6c和6d以及顶部6e,在电磁继电器2的图示下方开口。

图6是电磁继电器2的仰视图。罩体6呈矩形轮廓,其下端为开口端36。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由于发生翘曲(后述),罩体6的轮廓从矩形变形为包括曲线的形状。罩体6还具有内表面36a。内表面36a与壳体4的面26a对置。

罩体6例如形成为厚度小于1mm的薄壁的树脂件,如图6所示,以成型后在开口端36附近的各边的中央附近向内侧挠曲的方式发生翘曲。

若以相同的原材料和成型条件进行比较,翘曲的程度取决于罩体6的厚度和边长。例如,罩体6的厚度越大,翘曲程度越低。此外,罩体6的边长越短,翘曲程度越低。图6中,在罩体6的侧部6a和6b、侧部6c以及6d中,长度短的侧部6c和6d一方的翘曲小。

在电磁继电器2的下表面侧例如通过涂布配置有粘接构件38。例如,粘接构件38包括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分的粘接剂,含有主剂和固化剂。

图6中,阴影部分表示粘接构件38。如图6所示,粘接构件38涂布于壳体4的面30a和壳体4与罩体6的间隙40。在通过液态的粘接剂的涂布来形成粘接构件38的情况下,涂布于面30a的粘接剂会在固化前流入间隙40。

在壳体4的突出部30b未涂布粘接构件38。通过设置突出部30b,能确保粘接构件38将壳体4和罩体6相互固定所需的足够的粘接强度,并且能减少粘接构件38的量,实现电磁继电器2的成本削减。

图7是由图6的虚线包围的区域a的放大图。区域a放大示出了罩体6的侧部6a的翘曲的中心附近。

在侧部6a的翘曲的中心附近,突起34设置于与内表面36a对置的位置,通过顶端与内表面36a接触。突起34通过与内表面36a接触而将向内侧挠曲的内表面36a的中央部分向外侧按压。突起34将内表面36a向外侧按压,由此,开口端36的翘曲至少被部分矫正,在整个开口端36确保间隙40。

壳体4具有突起34,由此在整个开口端36确保间隙40,因此能在壳体4的面26a与内表面36a之间不间断地涂布足够量的粘接构件38。此外,在例如粘接构件38包括含主剂和固化剂的粘接剂的情况下,通过在整个开口端36确保连续的间隙40,能防止主剂与固化剂分离(渗出),使粘接剂适当地固化。例如,优选的是,间隙40中最窄的部位具有0.1mm左右的尺寸,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突起34的高度也同样为0.1mm左右。

在壳体4的侧部26,突起34可以形成于接触并按压罩体6的侧部6a的任意位置。例如,在面26a和26c的任意位置形成突起34即可。此外,在将侧部26整体形成为为一个面的情况下,在该面的任意位置形成突起34即可。

突起34也可以形成于壳体4的侧部28。此外,突起34可以形成于接触并按压侧部6c或6d的任意位置。

如图8所示,突起34也可以形成于罩体6。突起34形成于内表面36a,接触并按压与其对置的面26a,在整个开口端36确保间隙40。

如图9所示,也可以在内表面36a和面26a双方都形成突起34。例如,可以以在罩体6侧与壳体4侧交替配置的方式形成突起34。通过在壳体4和罩体6双方都形成突起34,壳体4和罩体6与粘接构件38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能提高粘接构件38与壳体4和罩体6的粘接强度。

突起34形成为锥状,例如,如图10所示形成为四棱台形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从壳体4或罩体6的面的下端到上端呈四棱柱状。图11中,作为一个示例,示出了从壳体4的面26a的下端到上端形成为底面梯形的四棱柱状的突起34。在壳体4或罩体6为树脂件的情况下,通过形成锥状而容易注塑成型。

此外,突起34也可以形成为如图12所示的球缺形状。球缺形状包括半球形状。通过形成为球缺形状那样的没有角的形状,突起34在与壳体4或罩体6接触时不易被切削。因此,能抑制因切削而产生的切屑进入壳体4内部。

使用图13至图17,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磁继电器42进行说明。对于与电磁继电器2相同的结构、作用及效果,在此不重复说明。

图13是电磁继电器42的仰视图。电磁继电器42具有罩体44和壳体46。罩体44具有:侧部44a和44b、侧部44c和44d以及内表面48a。

图14是图13的由虚线包围的区域b的放大图。区域b放大示出了侧部44a的翘曲的中心附近。图15是组装有线圈组件50的壳体46的立体图。如图15所示,壳体46具有侧部52和54。侧部52具有面52a和面52b。

在罩体44的翘曲的中心附近,在壳体46的面52a形成有第一凹部56。第一凹部56的一端朝向开口端48侧开口。第一凹部56形成为任意数量。图15中表示的第一凹部56形成为在壳体46的面52a的下端和上端开口。

也可以将侧部52整体形成为一个面。在将侧部52整体形成为一个面的情况下,第一凹部56可以形成为在侧部52的下端和上端开口。

图16是表示第一凹部56的变形例的壳体46的立体图。图16中示出的第一凹部56在面52a的下端开口,形成为立方体状。

对第一凹部56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在罩体44的翘曲的中心附近,罩体44与壳体46的间隙58的宽度变小。但是,壳体46具有第一凹部56,能在第一凹部56涂布粘接构件60,由此,能向面52a与内表面48a之间不间断地涂布足够量的粘接构件60。

此外,例如,在粘接构件60由包含主剂和固化剂的粘接剂形成的情况下,在罩体44的翘曲的中心附近,通过使粘接构件60向第一凹部56流入,能防止渗出,使粘接剂适当地固化。

在图13中,由第一凹部56来形成突起62。能通过突起62来增大壳体46与粘接构件60的接触面积,能提高粘接强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部56的深度和突起62的高度假定为例如1mm左右。

此外,根据罩体44的翘曲程度,侧部44a与突起62可能会接触。在该情况下,通过对突起62所接触的侧部44a进行支承,能降低侧部44a的翘曲。

图17是表示电磁继电器42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7中示出的壳体46不仅具有第一凹部56,还具有第二凹部64。第一凹部56和第二凹部64形成于壳体46的面52a并在第一凹部56的一端处连通。

第二凹部64相对于第一凹部56形成于远离罩体44的开口端48的位置。第二凹部64可以在面52a的两端开口。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在面52a的两端不开口而仅在罩体44侧开口。

在第一凹部56和第二凹部64中填充有粘接构件60。不仅在第一凹部56中,在第二凹部64中也填充有粘接构件60,从而能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部56和第二凹部64可以采用能填充粘接构件60的任意形状。例如,第一凹部56和第二凹部64既可以形成为锥状,或者也可以形成为曲面状。

此外,第一凹部56和第二凹部64填充有粘接构件60,形成于要提高粘接强度的壳体46的任意位置即可。例如,也可以在壳体46的侧部54形成凹部。

第一凹部56和第二凹部64也可以形成于罩体44。在罩体44的侧部44a形成凹部的情况下,第一凹部56在开口端48侧开口,第二凹部64与第一凹部56的一端连通,形成于相对于第一凹部56远离开口端48的位置。

也可以是,第一凹部56形成于壳体46,第二凹部64形成于罩体44。在该情况下,第一凹部56和第二凹部64通过罩体44与壳体46的接触而连通。在罩体44和壳体46为树脂件的情况下,第一凹部56和第二凹部64分别设于不同的部件,由此,容易进行各自的注塑成型。

上述的实施方式能适当组合。此外,在上述的各个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例示,并不限定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