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1951发布日期:2020-03-20 05:3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基板用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基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屏蔽功能的基板用连接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基板用屏蔽连接器的技术,该基板用屏蔽连接器具备:内导体端子、覆盖内导体端子外周的外导体端子、配设在内导体端子与外导体端子之间的电介质以及在内部容纳外导体端子且被固定在基板的板面的连接器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8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基板用连接器中,期望实现能够减少元件数量或者能够使元件通用化中的至少一者。例如,如果不论是否需要屏蔽功能皆可使元件通用化,则能够实现降低产品型号数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降低元件数量的基板用连接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不论是否需要屏蔽功能皆可使元件通用化的基板用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绝缘性的框体,所述框体被固定于基板;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一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框体的内部与所述通信线缆的第二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所述框体的外部与所述基板的电路电连接,所述框体具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所述框体的外壁部且被固定于所述基板;端子保持部,所述端子保持部配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内部且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形成,并且保持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以及罩保持部,所述罩保持部包含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端子保持部之间形成的缝隙部并且被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包围的屏蔽罩插入。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具备:绝缘性的框体,该框体被固定于基板;第一端子,该第一端子在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一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框体的外部与基板的电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在框体的内部与通信线缆的第二通信线电连接,并且在框体的外部与基板的电路电连接。

框体具有:主体部,该主体部为框体的外壁部且固定于基板;端子保持部,该端子保持部配置在主体部的内部且与主体部一体形成,并且保持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以及罩保持部,该罩保持部包含在主体部与端子保持部之间形成的缝隙部,并且被包围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屏蔽罩插入。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起到能够实现元件数量的降低或者元件的通用化中至少一者这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后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罩的侧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连接器的阴端子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连接方式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连接方式的另一立体图。

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罩的组装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另一剖视图。

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屏蔽件的组装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基板用连接器

2壳体

2a、2b:侧表面;2c:顶面;2f:前表面

3外壳体

3a:卡合爪;3b:锁定臂

4固定件

4a:第一固定件;4b:第二固定件

5端子

5a:第一端子;5b:第二端子

6线缆连接器

7通信线缆

8内壳体

9屏蔽部件

9f前侧部分

10屏蔽罩

11主体

11a:顶壁;11b:底壁;11c:侧壁;11d:贯通孔;11e、11f:前端

12前壁

12a:突起;12b:主体;12c:铰链部

13弹簧部

20主体部

20a:开口部;20b:肋(凸部)

21端子保持部

21c、21d侧表面

21d底面

21u顶面

21a第一孔部

21b第二孔部

24、25保持部

24a、25a槽

26罩保持部

26a:第一缝隙部;26b:第二缝隙部;26c:第三缝隙部;26d:第四缝隙部;26e:限位部

27凹部

28容纳空间

30外屏蔽件

31顶壁

32前壁

33侧壁

34弹簧部

35缺口部

36弹簧部

37a、37b脚部

40主体

41压入部

42连接部

51第一连接部

52第二连接部

53中间部

71覆皮

72a第一通信线

72b第二通信线

82a第一阴端子

82b第二阴端子

83端子部

84压紧部

85a第一孔部

85b第二孔部

90主体

91压紧部

92保持部

93盖部

100基板

101a第一导体

101b第二导体

102a、102b衬垫

103a、103b接地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此外,该发明并没有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5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基板用连接器。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后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罩的侧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线缆连接器的阴端子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连接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内部的连接方式的另一立体图,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屏蔽罩的组装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剖视图,图1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另一剖视图,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外屏蔽件的组装的立体图。图13和图14中示出图12的xiii-xiii截面位置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基板用连接器1具有壳体2、固定件4、端子5、屏蔽罩10以及外屏蔽件30。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将通信线缆7与配置于基板100的电路连接。通信线缆7是差动传输用的线缆,例如是ethernet(注册商标)线缆。通信线缆7具有被插通在覆皮71中的第一通信线72a和第二通信线72b(例如,参照图7)。

在基板用连接器1的说明中,将基板用连接器1的轴向称为“第一方向l”。将基板用连接器1的宽度方向称为“第二方向w”。第二方向w为排列后述第一端子5a和第二端子5b的方向。将基板用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称为“第三方向h”。第三方向h是与第一方向l和第二方向w均正交的方向。基板用连接器1以第三方向h的一个面(底面)与基板100对置的方式固定于基板100。将从壳体2观察时连接有端子5的一侧称为第一方向l的“前侧”,将与前侧相反侧称为“后侧”。通信线缆7的端部连接有线缆连接器6。线缆连接器6从后侧与基板用连接器1连接。

基板100例如为印刷基板。基板100具有在其表面或内部形成的电路。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板100具有通信电路。通信电路可以直接形成在基板100,也可以作为具有通信功能的ic(集成电路)等而安装在基板100。如图1和图2所示,基板100具有第一导体101a、第二导体101b、衬垫102a、102b以及接地导体103a、103b。

第一导体101a和第二导体101b沿着第二方向w相邻配置。接地导体103a、103b在第二方向w上在接地导体103a、103b之间隔着第一导体101a和第二导体101b而配置。沿着第二方向w,依次排列有接地导体103a、第一导体101a、第二导体101b以及接地导体103b。衬垫102a、102b沿着第一方向l与第一导体101a、第二导体101b以及接地导体103a、103b错开配置。第一导体101a和第二导体101b分别与基板100的通信电路连接。通信电路控制经由通信线缆7的通信。

壳体2是基板用连接器1的框体。壳体2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大致长方体形状地形成。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2具有:主体部20、端子保持部21以及罩保持部26。主体部20为壳体2的外壁部,形成壳体2的外壳。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0形成为方筒状。主体部20利用固定件(peg)4固定在基板100。

端子保持部21配置在主体部20的内部,并且与主体部20一体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端子保持部21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或方筒形状。端子保持部21位于主体部20的内部空间中的前侧。在主体部20的内部空间中,与端子保持部21相比靠后侧的部分是供线缆连接器6插入的容纳空间28。线缆连接器6从主体部20的后端的开口部20a沿着第一方向l而被插入到容纳空间28中。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罩保持部26形成在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之间。换言之,罩保持部26包围端子保持部21而形成。罩保持部26为缝隙状,隔开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本实施方式的罩保持部26为方筒状,沿第一方向l延伸。

罩保持部26具有第一缝隙部26a、第二缝隙部26b、第三缝隙部26c及第四缝隙部26d以及限位部26e。第一缝隙部26a、第二缝隙部26b、第三缝隙部26c以及第四缝隙部26d彼此连通地包围端子保持部21,整体上形成方筒状的空间部。即,罩保持部26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框状。

第一缝隙部26a和第二缝隙部26b形成在第三方向h上的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之间。第一缝隙部26a为端子保持部21的顶面21u与主体部20之间的间隙。顶面21u为端子保持部21中朝向与基板100侧相反侧的面。第二缝隙部26b为端子保持部21的底面21d与主体部20之间的间隙。底面21d为端子保持部21中朝向基板100侧的面。第一缝隙部26a将比端子保持部21更靠前侧的空间与容纳空间28沿着第一方向l连通。换言之,第一缝隙部26a沿着第一方向l贯通壳体2。

第三缝隙部26c和第四缝隙部26d形成在第二方向w上的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之间。第三缝隙部26c为端子保持部21中的一个侧表面21c与主体部20之间的间隙。第四缝隙部26d为端子保持部21中的另一个侧表面21d与主体部20之间的间隙。第三缝隙部26c将比端子保持部21更靠前侧的空间与容纳空间28沿着第一方向l连通。换言之,第三缝隙部26c和第四缝隙部26d沿着第一方向l贯通壳体2。

限位部26e连接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限位部26e配置在第二缝隙部26b的前端。换言之,限位部26e是将端子保持部21的底面21d与主体部20的内侧面连接的部分。在屏蔽罩10被插入到罩保持部26中时,限位部26e将屏蔽罩10卡定而进行屏蔽罩10的定位。

第一缝隙部26a、第二缝隙部26b、第三缝隙部26c及第四缝隙部26d朝向容纳空间28地开口。换言之,罩保持部26沿着第一方向l朝向容纳空间28地开口。第一方向l是将线缆连接器6插入的插入方向。

在端子保持部21形成有第一孔部21a和第二孔部21b。第一孔部21a和第二孔部21b沿着第一方向l贯通端子保持部21。换言之,第一孔部21a和第二孔部21b将比端子保持部21更靠前侧的空间与容纳空间28连通。第一孔部21a和第二孔部21b沿着第二方向w排列。

如图3所示,端子5具有第一端子5a和第二端子5b。第一端子5a和第二端子5b具有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以及中间部53。第一连接部51、第二连接部52以及中间部53由铜等导电性的金属一体形成。端子5在被形成为平板状后被弯折,成为图3所示的弯曲的形状。第一连接部51为端子5的一端部,第二连接部52为端子5的另一端部。中间部53为第一连接部51与第二连接部52之间的部分。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弯折成与中间部53正交。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相对于中间部53而彼此向相反方向弯折。

第一端子5a的第一连接部51被插入到壳体2的第一孔部21a中。第二端子5b的第一连接部51被插入到壳体2的第二孔部21b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端子5a的第二连接部52与基板100的第一导体101a连接。第二端子5b的第二连接部52与第二导体101b连接。第二连接部52例如利用焊料固定在导体101a、101b。

屏蔽罩10从后侧被插入到壳体2中,被壳体2保持。屏蔽罩10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屏蔽罩10在形成为平板状后利用弯折加工而形成为筒状。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罩10的形状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筒型形状。

如图3和图6所示,屏蔽罩10具有:筒状的主体11;和前壁12。主体11具有顶壁11a、底壁11b及一对侧壁11c。顶壁11a与底壁11b在第三方向h上彼此对置。一对侧壁11c在第二方向w上彼此对置。在组装于壳体2之前的状态下,顶壁11a与前壁12呈沿着第一方向l连续的平板。换言之,前壁12从顶壁11a的前端朝向第一方向l延伸。前壁12的在第二方向w上的侧表面形成有突起12a。突起12a配置在前壁12的两侧的侧表面。在各侧壁11c形成有与突起12a对应的贯通孔11d。贯通孔11d配置在侧壁11c的前端部。

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罩10中,相对于顶壁11a和侧壁11c,底壁11b较短。与顶壁11a和底壁11b相比,侧壁11c向前侧突出。与顶壁11a的前端11f相比,底壁11b的前端11e位于后侧。

如图3所示,屏蔽罩10的主体11具有弹簧部13。弹簧部13为朝向主体11的内部空间弯曲后的板簧。弹簧部13设置在顶壁11a和侧壁11c。弹簧部13与线缆连接器6的屏蔽部件9电连接。当线缆连接器6被插入到基板用连接器1中时,弹簧部13与屏蔽部件9的前侧部分9f接触。屏蔽罩10经由弹簧部13而与屏蔽部件9电连接。

固定件4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具有第一固定件4a和第二固定件4b作为固定件4。本实施方式的固定件4的形状为大致矩形。如图3所示,固定件4具有:主体40、压入部41及连接部42。主体40、压入部41及连接部42一体形成。

主体40为矩形的平板状的结构部。连接部42为在主体40的一端形成的部分并且固定在衬垫102a、102b。连接部42被以截面形状成为大致u字形状的方式折回。第一固定件4a的连接部42利用焊料等而固定在一个衬垫102a。第二固定件4b的连接部42利用焊料等固定在另一衬垫102b。压入部41、41配置在主体40中的与连接部42相反侧的端部。压入部41、41沿着连接部42的延伸方向而向两侧突出。即,一对压入部41、41从主体40沿着第一方向l彼此朝向相反的方向突出。

外屏蔽件30例如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如图3所示,外屏蔽件30具有:顶壁31、前壁32及一对侧壁33、33。顶壁31、前壁32及侧壁33、33一体形成。顶壁31是将壳体2的顶面2c覆盖的壁部。前壁32是将壳体2的前表面2f覆盖的壁部。侧壁33、33是将壳体2的侧表面2a、2b覆盖的壁部。

前壁32和侧壁33、33被弯折成与顶壁31实质上正交。侧壁33、33在第二方向w上彼此对置。前壁32与侧壁33、33实质上正交。前壁32形成有一对弹簧部34。一对弹簧部34沿着第二方向w排列配置。弹簧部34具有与屏蔽罩10的前壁12接触的触点部34a。弹簧部34是被形成为悬臂状的板簧,朝向后侧略微倾斜。触点部34a朝向后侧弯曲。在前壁32的尖端形成有一对脚部37a、37b。一对脚部37a、37b沿着第二方向w排列配置。脚部37a、37b从前壁32朝向前侧突出。

在侧壁33、33,在与固定件4和保持部24、2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缺口部35。缺口部35的形状例如为矩形。侧壁33、33形成有一对弹簧部36。一对弹簧部36沿着第一方向l排列配置。弹簧部36具有与固定件4接触的触点部36a。弹簧部36是被形成为悬臂状的板簧,朝向远离顶壁31的方向地从缺口部35突出。触点部36a朝向外屏蔽件30的内侧地弯曲。

壳体2的侧表面2a、2b形成有凹部27。外屏蔽件30的侧壁33、33具有与凹部27卡合的凸部38。外屏蔽件30一边沿着第三方向h相对于壳体2移动一边组装在壳体2。通过使外屏蔽件30的凸部38与壳体2的凹部27卡合,从而完成外屏蔽件30对壳体2的装配。当外屏蔽件30被装配在壳体2时,外屏蔽件30经由弹簧部34而与屏蔽罩10电连接。另外,外屏蔽件30经由弹簧部36与固定件4电连接。

如图3所示,在通信线缆7的一端安装有线缆连接器6。如后所述,线缆连接器6是在内部具有阴端子82a、82b(参照图8)的阴连接器。如图7所示,线缆连接器6具有:外壳体3、内壳体8及屏蔽部件9。外壳体3和内壳体8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形成。内壳体8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筒状。在内壳体8的前表面形成有第一孔部85a和第二孔部85b。第一孔部85a和第二孔部85b将外部空间与内壳体8的内部空间连通。

如图8所示,在内壳体8中插入有第一阴端子82a和第二阴端子82b。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阴端子82a和第二阴端子82b是具有同一形状的阴型的端子。阴端子82a、82b由铜等导电性的金属形成。第一阴端子82a与第一通信线72a连接,第二阴端子82b与第二通信线72b连接。阴端子82a、82b具有连接部83和压紧部84。连接部83形成为方筒状,接收端子5。压紧部84压紧在通信线72a、72b的覆皮和芯线。阴端子82a、82b在压紧部84中与通信线72a、72b的芯线电连接。端子5的第一连接部51被插入到连接部83中而与连接部83电连接(参照图11)。

如图7所示,屏蔽部件9具有主体90和盖部93。主体90和盖部93例如由导电性的金属形成。主体90具有:压紧部91和保持部92。保持部92与压紧部91一体形成。保持部92被形成为方形的半筒形状,并且与内壳体8卡合。压紧部91与保持部92的后端连接。盖部93形成为方形的半筒形状。

盖部93与保持部92组合而形成方筒形状的屏蔽部。在盖部93的后端形成有半筒部93a。半筒部93a与压紧部91一同紧固在覆皮71的末端。在压紧部91与覆皮71之间夹入有通信线缆7的编织套73。编织套73是多条编织线被交叉状编织成的筒状的导体,覆盖第一通信线72a和第二通信线72b。编织套73在末端部向外侧折回,覆盖覆皮71。屏蔽部件9在压紧部91中与编织套73电连接。此外,在编织套73与覆皮71之间配置有环状的套筒。压紧部91以在该压紧部与套筒之间夹入编织套73的方式被压紧。

外壳体3形成为筒状,两端开放。本实施方式的外壳体3的形状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筒形状。外壳体3具有锁定臂3b。锁定臂3b是后端为自由端的悬臂状的臂部。锁定臂3b形成有与壳体2卡合的卡合爪3a。在锁定臂3b的后端设置有操作部3c。作业者能够通过按下操作部3c,来解除锁定臂3b与壳体2的卡合。屏蔽部件9被从后侧插入到外壳体3中,与外壳体3卡合。

线缆连接器6从后侧与基板用连接器1连接。线缆连接器6的屏蔽部件9在基板用连接器1的内部与屏蔽罩10连接。图9示出屏蔽罩10与屏蔽部件9的连接状态。屏蔽部件9的前侧部分嵌合于屏蔽罩10的主体11。屏蔽罩10覆盖第一端子5a和第二端子5b。端子5被屏蔽罩10的前壁12从前侧覆盖。另外,端子5被屏蔽罩10的侧壁11c从第二方向w的两侧覆盖。另外,端子5被屏蔽罩10的顶壁11a从基板100的相反侧覆盖。屏蔽部件9与屏蔽罩10一同构成筒状的屏蔽单元。该屏蔽单元覆盖端子5与通信线缆7的电连接部。

图10示出端子5与线缆连接器6的连接状态。端子5的第一连接部51被插入到内壳体8的第一孔部85a和第二孔部85b中。如图11所示,端子5在内壳体8的内部与第一阴端子82a和第二阴端子82b电连接。

参照图3以及图12至图15,说明基板用连接器1的组装顺序。参照图3,首先将固定件4组装在壳体2。第一固定件4a和第二固定件4b沿着第三方向h安装在壳体2。第一固定件4a安装在壳体2的一个侧表面2a,第二固定件4b安装在壳体2的另一侧表面2b。

本实施方式中,将固定件4的压入部41压入到壳体2。壳体2的侧表面2a、2b分别形成有保持压入部41的保持部24、25。保持部24、25在第一方向l上被配置成隔开可供连接部42穿过的间隙。保持部24、25分别具有槽24a、25a。保持部24的槽部24a与保持部25的槽部25a在第一方向l上彼此对置。固定件4的压入部41、41一边沿着第三方向h滑动一边被压入到槽24a、25a。

当将固定件4a、4b安装在壳体2时,接着将端子5组装在壳体2。端子5以中间部53沿着第三方向h延伸的姿势组装于壳体2。此时,第一连接部51从中间部53沿着第一方向l朝向后侧延伸。第二连接部52从中间部53沿着第一方向l朝向前侧延伸。第一连接部51被插入到形成在壳体2的端子保持部21中的孔部21a、21b。两个孔部21a、21b沿着第二方向w排列配置。第一端子5a的第一连接部51被压入第一孔部21a,并且被第一孔部21a保持。第二端子5b的第一连接部51被压入第二孔部21b,并且被第二孔部21b保持。

如图12所示,当端子5被安装在壳体2时,屏蔽罩10被组装在壳体2。屏蔽罩10以前壁12在前地被插入到壳体2中。屏蔽罩10从开口部20a(参照图5)被插入到壳体2中,并且被插入到罩保持部26中。更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屏蔽罩10的前壁12和顶壁11a被插入到罩保持部26的第一缝隙部26a中。底壁11b被插入到第二缝隙部26b中。侧壁11c、11c分别被插入到第三缝隙部26c和第四缝隙部26d中(参照图4)。

如图13所示,屏蔽罩10被插入到罩保持部26中,直至底壁11b与限位部26e抵接的位置。限位部26e将底壁11b卡定而在第一方向l上对屏蔽罩10进行定位。如图4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具有多个凸部20b。凸部20b从主体部20朝向罩保持部26突出,沿着第一方向l延伸。如图13所示,凸部20b与屏蔽罩10接触而保持屏蔽罩10,并且在第二方向w和第三方向h上对屏蔽罩10进行定位。

在屏蔽罩10被限位部26e定位的状态下,屏蔽罩10的前壁12和主体11的一部分从罩保持部26向壳体2的外部突出。更详细而言,前壁12和顶壁11a的一部分从第一缝隙部26a朝向前侧突出。另外,侧壁11c的前端部从第三缝隙部26c和第四缝隙部26d朝向前侧突出。

如图13中箭头y1所示,从第一缝隙部26a突出的前壁12相对于顶壁11a弯折。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壁12具有主体12b和一对铰链部12c。主体12b是覆盖端子5的覆盖部并且形成为矩形。铰链部12c是连接主体12b与顶壁11a的板状的结构部。一对铰链部12c沿着第二方向w排列。前壁12在铰链部12c处弯折。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铰链部12c以主体12b与顶壁11a正交的方式弯折。通过将铰链部12c弯折,从而主体12b在第一方向l上与端子5对置,从前侧覆盖端子5(参照图15)。前壁12的突起12a卡合于侧壁11c的贯通孔11d。

如图15所示,前壁12的主体12b形成与一对侧壁11c一同包围端子5的壁。前壁12的主体12b在第一方向l上与端子5的中间部53对置,从前侧覆盖中间部53。侧壁11c在第二方向w上与中间部53对置,从侧方覆盖中间部53。通过利用前壁12的主体12b和侧壁11c将端子5中露出到壳体2的外部的部分包围,从而提高基板用连接器1的屏蔽性。

如图15所示,当屏蔽罩10被安装在壳体2时,外屏蔽件30被组装在壳体2。如图1所示,外屏蔽件30的侧壁33使固定件4以及保持部24、25露出地覆盖壳体2。由此,能够减小侧壁33与壳体2的侧表面2a、2b的距离,使外屏蔽件30的屏蔽性提高。另外,在壳体2中,与侧壁33的缺口部35对应的区域被固定件4屏蔽。由此,利用外屏蔽件30和固定件4,壳体2的侧表面的大致全部区域被屏蔽。

当外屏蔽件30被装配在壳体2时,完成基板用连接器1。基板用连接器1安装在基板100。如图1所示,基板用连接器1以第一端子5a的第二连接部52与基板100的第一导体101a对置且第二端子5b的第二连接部52与第二导体101b对置的方式被设置在基板100。另外,基板用连接器1设置成:第一固定件4a和第二固定件4b与基板100的衬垫102a、102b分别对置,并且外屏蔽件30的脚部37a、37b与接地导体103a、103b分别对置。

第一端子5a和第二端子5b的第二连接部52与第一导体101a和第二导体101b物理连接且电连接。外屏蔽件30的脚部37a、37b与接地导体103a、103b物理连接且电连接。第一固定件4a和第二固定件4b的连接部42与衬垫102a、102b物理连接,固定在衬垫102a、102b。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中,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为一体。主体部20是壳体2的外壳,是与线缆连接器6嵌合的嵌合部。端子保持部21是对端子5进行保持的保持体,是配置在端子5与屏蔽罩10之间的电介质。由于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被一体地形成,因此实现基板用连接器1中的元件数的降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能够应对需要屏蔽功能的情况和不需要屏蔽功能的情况这两者。在需要屏蔽功能的情况下,屏蔽罩10和外屏蔽件30被安装在壳体2。另一方面,在不需要屏蔽功能的情况下,在基板用连接器1中省略屏蔽罩10和外屏蔽件30。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对于不同的方式(是否需要屏蔽功能)皆可使用相同的壳体2,因此能够使元件通用化。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中,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利用限位部26e而连接。通过使将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连接的连接部作为限位部26e发挥功能,从而实现结构简化。

另外,由于第一缝隙部26a、第三缝隙部26c及第四缝隙部26d沿着第一方向l贯通壳体2,因此能够形成包围端子5的屏蔽壁。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屏蔽罩10组装在壳体2时,前壁12和顶壁11a被插通在第一缝隙部26a中,一对侧壁11c、11c被插通在第三缝隙部26c和第四缝隙部26d中。然后,前壁12被弯折,利用前壁12和一对侧壁11c形成包围端子5的屏蔽壁。换言之,通过使屏蔽罩10的三个壁11a、11c、11c插通在将壳体2贯通的三个缝隙部26a、26c、26d中,从而形成从前侧、侧方及上侧包围端子5的屏蔽壁。

进而,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中,在第四缝隙部26d配置了限位部26e。限位部26e连接端子保持部21与主体部20。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中,实现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成为一体的一体结构,并能够将筒状的屏蔽罩10组装在壳体2。

如以上说明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具备:作为框体的壳体2、第一端子5a以及第二端子5b。基板用连接器1还可以包含屏蔽罩10。壳体2是固定在基板100的绝缘性的部件。第一端子5a在壳体2的内部与通信线缆7的第一通信线72a电连接,并且在壳体2的外部与基板100的电路电连接。第二端子5b在壳体2的内部与通信线缆7的第二通信线72b电连接,并且在壳体2的外部与基板100的电路电连接。

壳体2具有:主体部20、端子保持部21以及罩保持部26。主体部20为壳体2的外壁,固定在基板100。端子保持部21配置在主体部20的内部,并且与主体部20一体形成。端子保持部21保持第一端子5a和第二端子5b。罩保持部26包含在主体部20与端子保持部21之间形成的缝隙部。在罩保持部26中插入将第一端子5a和第二端子5b包围的屏蔽罩10。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具有供屏蔽罩10插入的罩保持部,端子保持部21与主体部20一体形成。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能够降低元件数量。

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还具有导电性的外屏蔽件30。外屏蔽件30覆盖壳体2,并且固定在基板100而接地。外屏蔽件30具有与屏蔽罩10接触的弹簧部34。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能够利用外屏蔽件30使屏蔽性提高。另外,能够经由外屏蔽件30而使屏蔽罩10接地。

本实施方式的壳体2具有供线缆连接器6插入的容纳空间28。罩保持部26沿着线缆连接器6的插入方向朝向容纳空间28开口。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中,能够将屏蔽罩10从容纳空间28侧插入到罩保持部26中。换言之,容纳空间28在屏蔽罩10被组装于壳体2时作为屏蔽罩10的通路而发挥功能,在线缆连接器6被连接时作为与线缆连接器6嵌合的嵌合部而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中,与屏蔽罩1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截面上的罩保持部26的截面形状是包围端子保持部21的框状。屏蔽罩10被插入到罩保持部26中而包围端子保持部21。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用连接器1中,能够利用屏蔽罩10在整个外周上包围第一端子5a和第二端子5b。

本实施方式的罩保持部26具有连接端子保持部21与主体部20的限位部26e。屏蔽罩10被限位部26e卡定而定位。限位部26e具有作为将端子保持部21与主体部20连接的连接部的功能以及对屏蔽罩10进行定位的功能。由此,端子保持部21和主体部20的一体构造以及壳体2的简化得以兼顾。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壳体2的各部的形状、配置不限定于例示的形状、配置。例如,端子保持部21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矩形。端子保持部21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除矩形以外的多边形、圆形等。罩保持部26的截面形状可根据端子保持部21的形状适当确定。换言之,罩保持部26的截面形状只要是包围端子保持部21的框状即可,不限定于矩形。

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执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