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波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腔体滤波器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中,在当今移动通信设备趋向小型、轻量、薄型、高性能的发展过程中,客户对对无源腔体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要求越来越严格,插损要求越来越小,因此我们设计的无源腔体滤波器中,通常需要加入几个电容交叉耦合杆来产生传输零点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局限于当前机加工工艺,滤波器尺寸精度得不到有效提高,同时也受产线生产员工装配差异和谐振柱加工误差等各方面的影响,装配出来的成品在调试过程中,传统的的滤波器电容交叉耦合杆不可调节误差,由电容交叉耦合杆产生的传输零点有强有弱,甚至有些不能满足生产指标要求;同时可调范围都比较小,只有8兆左右,在当今移动通信设备趋向小型、轻量、薄型、高性能的发展过程中,滤波器的尺寸越来越小,以前的可调电容交叉耦合杆的可调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小型化滤波器的要求了。
因此,亟需一种改进的腔体滤波器来克服上述的传统的电容交叉耦合杆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地调试传输零点的强弱而不需要拆盖调试、可调范围大的的腔体滤波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一端开口的腔体、安装到腔体的开口端的盖板、设于腔体内部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位于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之间的间壁、交叉耦合结构以及安装到盖板的调试耦合螺杆,所述第一谐振腔内设有第一耦合谐振柱,所述第二谐振腔内设有第二耦合谐振柱,所述交叉耦合结构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耦合谐振柱上的第一耦合件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耦合谐振柱上的第二耦合件,所述间壁具有凹槽,所述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呈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且第一耦合件的末端和第二耦合件的末端分别靠近所述凹槽,所述调试耦合螺杆穿过所述盖板并伸入到所述凹槽内,且调试耦合螺杆伸入到所述凹槽内的深度是可调节的,所述调试耦合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谐振柱的开口端向外弯折形成环状的第一弯折件,所述第一弯折件的外周形成有所述第一耦合件;所述第二耦合谐振柱的开口端向外弯折形成环状的第二弯折件,所述第二弯折件的外周形成有所述第二耦合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均呈l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弯折件外周的第一横部以及形成在第一横部末端的第一竖部,所述第一横部朝向所述凹槽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耦合谐振柱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竖部朝向所述第一谐振腔的底部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耦合谐振柱呈平行设置,且第一竖部靠近所述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耦合件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二弯折件外周的第二横部以及形成在第二横部末端的第二竖部,所述第二横部朝向所述凹槽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耦合谐振柱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竖部朝向所述第二谐振腔的底部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耦合谐振柱呈平行设置,且第二竖部靠近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横部与所述第二横部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竖部与所述第二竖部呈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谐振柱、第一弯折件和第一耦合件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耦合谐振柱、第二弯折件和第二耦合件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部的尺寸和第二横部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竖部的尺寸和第二竖部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调试耦合螺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腔体之外并通过螺母安装到所述盖板,可通过旋转所述螺母、所述调试耦合螺杆来调节调试耦合螺杆伸入到所述凹槽内的深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谐振腔,所述第三谐振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连通;所述第三谐振腔内设有第三耦合谐振柱,所述调试耦合螺杆位于所述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的远离所述第三谐振腔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耦合谐振柱、第二耦合谐振柱及第三耦合谐振柱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到对应的谐振腔的底部。
本发明能够方便地调试传输零点的强弱而不需要拆盖调试,从而节约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可调范围大,满足了使用需求及滤波器小型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腔体滤波器去掉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腔体滤波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腔体滤波器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考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一端开口的腔体10、安装到腔体10的开口端的盖板20、设于腔体10内部的三个谐振腔、间壁18、交叉耦合结构以及安装到盖板20的调试耦合螺杆40。三个谐振腔分别第一谐振腔11、第二谐振腔12和第三谐振腔13。间壁18位于第一谐振腔11和第二谐振腔12之间,从而将第一谐振腔11和第二谐振腔12隔开。第三谐振腔13分别与第一谐振腔11和第二谐振腔12连通。第一谐振腔11内设有第一耦合谐振柱14,第二谐振腔12内设有第二耦合谐振柱15,第三谐振腔13内设有第三耦合谐振柱16。第一耦合谐振柱14、第二耦合谐振柱15和第三耦合谐振柱16均呈管状。第一谐振腔11和第二谐振腔12的大小相同,可以理解地,也可以不同,第一耦合谐振柱14、第二耦合谐振柱15及第三耦合谐振柱16的结构尺寸相同,可以理解地,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谐振柱14、第二耦合谐振柱15及第三耦合谐振柱16分别通过紧固件60固定到对应的谐振腔的底部。紧固件60优选为螺钉。
具体的,第一谐振腔11的底部形成有第一凸台111,第一凸台111容置于第一耦合谐振柱14下端的第一安装位142内,第一耦合谐振柱14的孔洞143的底部具有供螺钉60穿过的第一螺孔,第一螺孔与第一安装位142连通,螺钉安装到第一螺孔和第一凸台111,从而实现将第一耦合谐振柱14固定到第一谐振腔11的底部。第二耦合谐振腔12的底部形成有第二凸台121,第二凸台121容置于第二耦合谐振柱15下端的第二安装位152内,第二耦合谐振柱15的孔洞153的底部具有供螺钉穿过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与第二安装位152连通,螺钉安装到第二螺孔和第二凸台121,从而实现将第二耦合谐振柱15固定到第二谐振腔12的底部。第三谐振腔13的底部形成有第三凸台,第三凸台容置于第三耦合谐振柱16下端的第三安装位内,第三耦合谐振柱16的孔洞的底部具有供螺钉穿过的第三螺孔,第三螺孔与第三安装位连通,螺钉安装到第三螺孔和第三凸台,从而实现将第三耦合谐振柱16固定到第三谐振腔13的底部。
可以理解地,谐振腔底部形成的凸台的大小形状、谐振柱底部形状是可以改变的,谐振腔底部形成的凸台也可以位于对应的谐振柱的下方。
交叉耦合结构包括形成在第一耦合谐振柱14上的第一耦合件31以及形成在第二耦合谐振柱15上的第二耦合件32。第一耦合件31和第二耦合件32用于将第一谐振腔11和第二谐振腔12耦合连接。间壁18具有凹槽181,第一耦合件31和第二耦合件32呈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凹槽18的两侧,且第一耦合件31的末端和第二耦合件32的末端分别靠近凹槽18,从而第一耦合件31的末端与凹槽181之间具有间隙、第二耦合件32的末端与凹槽181之间具有间隙。第一耦合件31的末端即第一耦合件31的远离第一耦合谐振柱14的一端,第二耦合件32的末端即第二耦合件32的远离第二耦合谐振柱15的一端。交叉耦合结构的这种结构可实现扩大腔体滤波器的可调范围,相比传统的腔体滤波器,可调范围可扩大至2-3倍,可达到20兆左右,同时交叉耦合结构的这种结构,可满足目前所有尺寸的腔体滤波器,这一优势应用在小型化滤波器时尤为明显。
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谐振柱14的开口端向外弯折90度形成环状的第一弯折件141,第一弯折件141的外周形成有所述第一耦合件31。第二耦合谐振柱15的开口端向外弯折90度形成环状的第二弯折件151,第二弯折件151的外周形成有所述第二耦合件32。第三耦合谐振柱16的开口端向外弯折90度形成环状的第三弯折件161。
优选地,第一耦合谐振柱14、第一弯折件141和第一耦合件31为一体成型,第二耦合谐振柱15、第二弯折件151和第二耦合件32为一体成型,便于制造,节省成本。
间壁18的顶面与腔体10的开口端的端面平齐。第一耦合谐振柱14的开口端端面、第一弯折件141的顶面、第一耦合件31的顶面、第二耦合谐振柱15的开口端端面、第二弯折件151的顶面及第二耦合件32的顶面相互平齐且均位于间壁18的顶面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耦合件31和第二耦合件32均呈l状,且均为片状结构。
具体的,第一耦合件31包括形成在第一弯折件141外周的第一横部311以及形成在第一横部311末端的第一竖部312。第一横部311的末端即第一横部311的远离第一耦合谐振柱14的一端。第一横部311朝向凹槽181延伸并与第一耦合谐振柱14呈垂直设置。第一竖部312朝向第一谐振腔11的底部延伸并与第一耦合谐振柱14呈平行设置,且第一竖部312靠近凹槽181,从而第一竖部312与凹槽181之间具有间隙。
第二耦合件32包括形成在第二弯折件151外周的第二横部321以及形成在第二横部321末端的第二竖部322。第二横部321的末端即第二横部321的远离第二耦合谐振柱15的一端。第二横部321朝向凹槽181延伸并与第二耦合谐振柱15呈垂直设置。第二竖部322朝向第二谐振腔12的底部延伸并与第二耦合谐振柱15呈平行设置,且第二竖部322靠近凹槽181,从而第二竖部322与凹槽181之间具有间隙。第一横部311与第二横部321呈相对设置,第一竖部312与第二竖部322呈相对设置。优选地,第一耦合谐振柱14的轴线、第一横部311的轴线、第二横部321的轴线及第二耦合谐振柱15的轴线位于同一个竖直面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件141、第二弯折件151和第三弯折件161的尺寸相同,第一横部311的尺寸和第二横部321的尺寸相同,第一竖部312的尺寸和第二竖部322的尺寸相同,便于制造和安装。
调试耦合螺杆40穿过盖板20并伸入到凹槽181内,且调试耦合螺杆40伸入到凹槽181内的深度是可调节的,调试耦合螺杆40位于第一耦合件31和第二耦合件32的一侧,优选位于第一耦合件31和第二耦合件32的远离第三谐振腔13的一侧。调试耦合螺杆40与第一耦合谐振柱14、第二耦合谐振柱15平行。第一竖部311所在的平面、第二竖部321所在的平面均与腔体10内壁相交,从而围成一个调试空间,调试耦合螺杆40位于该调试空间内,通过控制调试耦合螺杆40伸入到凹槽181内的深度来调节调试耦合螺杆40在调试空间的长度,从而实现调节由交叉耦合结构产生的传输零点的强弱,调节方便,不需要拆开盖板20进行调试,节省成本。
调试耦合螺杆40的第一端位于腔体10之外并通过螺母41安装到盖板20,可通过旋转螺母41、调试耦合螺杆40来调节调试耦合螺杆40伸入到凹槽181内的深度,安装、调节方便。
本发明能够在不拆开盖板20的情况下,通过旋转调试耦合螺杆40就可以实现调节由交叉耦合结构产生的传输零点的强弱,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可调范围大,极大的满足了腔体滤波器的指标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