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2721发布日期:2019-11-19 21:3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配件,尤其是一种蓄电池状态指示器。



背景技术:

蓄电池状态指示器也称为电眼,其可通过检测蓄电池电解液比重显示不同的颜色,以便用户初略判断蓄电池的工作状态。

传统的蓄电池状态指示器通常包括指示器透明柱和套设在指示器透明柱上的安装套,利用安装套将指示器透明柱安装在蓄电池壳体上,为了防止电解液从指示器透明柱和安装套之间的缝隙渗漏,通常需要在指示器透明柱和安装套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同时为了避免指示器透明柱和安装套之间的缝隙产生积液,密封结构通常会设置在指示器透明柱和安装套的之间的连接位置中相对靠近电解液存储腔的一侧,然而,当蓄电池状态指示器安装在蓄电池壳体上之后,通常会对壳体进行水洗等操作,水可能会从蓄电池壳体的外部渗入指示器透明柱和安装套之间的缝隙,使用时,在太阳照射或者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位于指示器透明柱和安装套之间的缝隙中的水会挥发出来并附着在指示器透明柱上上,导致用户对蓄电池的密封状态产生误判。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对蓄电池的密封状态产生误判的蓄电池状态指示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蓄电池状态指示器,包括指示器透明柱和套设在所述指示器透明柱上的安装套,所述安装套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抵顶在所述指示器透明柱上的内胶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套外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抵顶在蓄电池壳体上的外胶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内胶环和/或所述外胶环为橡胶环或硅胶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套的上端面开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内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内胶环和所述外胶环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贯通槽有两个以上,各所述贯通槽以所述安装套的轴线为中心匀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指示器透明柱的上端具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外侧壁抵顶在所述内胶环上,所述内胶环的下端还一体连接有芯胶环,所述定位环的下端面抵顶在所述芯胶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指示器透明柱在位于所述定位环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密封凸环,所述密封凸环嵌入所述芯胶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套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安装套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密封槽和所述安装套的内腔的灌胶孔,所述灌胶孔内设置有与所述芯胶环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条,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条一体连接的密封胶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指示器透明柱在位于所述密封凸环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柱密封环,所述安装套内一体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有与所述柱密封环配合的套密封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内胶环,有效避免液体从外部渗入指示器透明柱和安装套之间的缝隙,进而避免外部液体影响指示器透明柱的正常显示,确保蓄电池状态指示器不易对蓄电池的密封状态产生被误判。

2、通过设置外胶环,避免液体从外部渗入安装套和蓄电池壳体之间的缝隙,进一步避免外部液体影响指示器透明柱的正常显示。

3、通过设置连接条,便于各胶环一体成型,同时使得各胶环可以相互制约,避免使用过程中胶环位置产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中蓄电池壳体仅显示局部特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指示器透明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各胶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0-指示器透明柱;11-定位环;

12-密封凸环;13-柱密封环;

20-安装套;21-套密封环;

22-外密封环;23-间隔槽;

24-贯通槽;25-过渡槽;

26-密封槽;27-灌胶孔;

30-蓄电池壳体;41-内胶环;

42-外胶环;43-第一连接条;

44-芯胶环;45-第三连接条;

46-第二连接条;47-密封胶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蓄电池状态指示器,包括指示器透明柱10和套设在指示器透明柱10上的安装套20,该蓄电池状指示器在使用前需要安装在蓄电池壳体30上。当然,蓄电池状态指示器还应该包括位于指示器透明柱10下端的小球等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及其连接结构都与常规的蓄电池装置指示器相同,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也即是说,本实施例是在常规的蓄电池状态指示器的基础上,对其上部结构进行改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蓄电池状态指示器使用时竖直布置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为各零部件的上下方向,在该状态下吗,指示器透明柱10竖直布置且其具有观察镜面的一端为上端。

指示器透明柱10的上端具有定位环11,指示器透明柱10的观察镜面位于定位环11的上端面,指示器透明柱10在位于定位环11下方的位置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密封凸环12,在本实施例中以密封凸环12有两个为例进行说明,指示器透明柱10在位于各密封凸环12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柱密封环13,定位环11和柱密封环13的结构都与常规的指示器透明柱上的结构相同,此外,指示器透明柱10的下部结构也与常规的指示器透明柱的结构相同,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指示器透明柱10仅仅是在指示器透明柱的基础上增加密封凸环12。

安装套20为pp材质的塑料安装套,其内一体连接或过盈配合连接有与柱密封环13配合的套密封环21,套密封环21也为pp材质的塑料环,在本实施例中,套密封环21与安装套20一体连接,其与柱密封环13过盈配合,这样安装套20、套密封环21和柱密封环13共同形成硬密封结构,用于防止位于蓄电池壳体30内腔中的电解液从安装套20的内孔中渗漏。安装套20的外侧壁一体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外密封环22,相邻两个外密封环之间形成有间隔槽23,通过外密封环22与蓄电池壳体30过盈配合实现密封,用于防止蓄电池壳体30内腔中的电解液从蓄电池壳体30和安装套20之间的缝隙渗漏。此外,安装套20内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抵顶在指示器透明柱10上的内胶环41,具体的,内胶环41位于套密封环21的上方,指示器透明柱10上的定位环11的外侧壁抵顶在内胶环41上,形成第一层密封结构,这样,可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渗入安装套20和指示器透明柱10之间的缝隙,避免显示受到干扰而导致使用者误判蓄电池的密封状态,内胶环41最好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一体连接在安装套20上。

优选的,安装套20外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抵顶在蓄电池壳体30上的外胶环42,即外胶环42位于各外密封环22的上方。这样,可靠有效防止外部的液体渗入安装套20和蓄电池壳体30之间的缝隙,避免渗入安装套20和蓄电池壳体30之间的缝隙的液体在高温作用下挥发出来并粘附在观察镜面上。内胶环41和/或外胶环42最好为橡胶环或硅胶环,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软胶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内胶环41和外胶环42都为橡胶环,同样的,外胶环42最好也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一体连接在安装套20上,为了同一副模具同时注塑出内胶环41和外胶环42,安装套20的上端面开设有贯通槽24,贯通槽24有两个以上,各贯通槽24以安装套20的轴线为中心匀布,且各贯通槽24内都设置有分别与内胶环41和外胶环42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条43,遮掩注塑时胶液可以从与内胶环41相对应的位置流向与外胶环42相对应的位置,或者从与外胶环42相对应的位置流向与内胶环41相对应的位置。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内胶环41的下端还一体连接有芯胶环44,定位环11的下端面抵顶在芯胶环44上,形成第二层密封结构,这样当内胶环41未起到应有的密封作用时,芯胶环44仍可以起到阻止外部液体渗入的作用。具体的,安装套20的内侧壁在与各贯通槽24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开设有与对应的贯通槽24连通的过渡槽25,各过渡槽25内都设置有第三连接条45,第三连接条45分别与内胶环41和芯胶环44一体连接,进而实现芯胶环44和内胶环41之间的一体连接。此外,密封凸环12嵌入芯胶环44,形成第三层密封结构,该密封结构不仅可与第二层密封结构和第一次密封结构共同形成对外部液体的三重密封,还可与硬密封结构共同形成对蓄电池壳体30内腔中的电解液的双重密封。

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套20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26,密封槽26位于各外密封环22与外胶环42之间,同时,安装套20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密封槽26和安装套20的内腔的灌胶孔27,灌胶孔27的数量与过渡槽25相同,各灌胶孔27分别与各过渡槽25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各灌胶孔27内都设置有与芯胶环44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条46,密封槽26内设置有与各第二连接条46一体连接的密封胶环47,密封胶环47抵顶在蓄电池壳体30上,这样可形成对外部液体以及对内部电解液的双重密封。此外,由于各连接条的存在,各胶环可一体连接在一起,一次性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获得。优选的,灌胶孔27通过过渡槽25与密封槽26相交自然形成,即灌胶孔27与对应的过渡槽25相互重合,则对应的第二连接条46和第三连接条45位于同一直线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该表胶条的具体数量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