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7284发布日期:2019-07-27 10:1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触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轻触开关。



背景技术:

轻触开关是一种电子开关,又叫按键开关,使用时轻轻点按开关就可使开关接通,当松开手时,开关即断开,其内部结构是靠金属弹片(动触片)受力弹动来实现通断的,轻触开关有接触电阻荷小、精确的操作力误差、规格多样化等方面的优势,在电子设备及白色家电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影音产品、数码产品、遥控器、通讯产品、家用电器、安防产品、玩具、电脑产品、健身器材、医疗器材、验钞笔、雷射笔按键等等。现有技术的轻触开关主要由基座弹片、按钮、盖板、底壳以及下端子组成,但是现有的轻触开关的下端子固定贴合在底壳上,需将按钮按到底壳上的下端子才能连通,且容易按压过度导致损坏底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反应快速灵敏的轻触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触开关,包括绝缘的按钮、盖板和底座;所述盖板通过多个紧固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底座腔体,所述底座腔体内设有一下端子和一导电弹片;所述下端子的后半部分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前半部分悬空于底座腔体内;所述导电弹片的后半部分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其前半部分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状,且其前端部悬空于所述下端子的前端上方;所述按钮的下端与导电弹片的最高点固定连接,其上端穿透盖板且高于盖板的上端面;当按钮受到外力时,可带动导电弹片的前端向下运动,使导电弹片与下端子接触,开关导通。

优选的,所述下端子的后半部分和导电弹片的后半部分对称固连在底座上,均呈双直角“Z”型,其尾部均穿透底座至外侧。

优选的,所述导电弹片的前端部呈向下凸起的小弧形状,当导电弹片受到外力向下运动时,其向下凸起处与下端子的接触。

优选的,所述下端子前半部分呈钝角的折角状,其最前侧一部分呈水平状。

优选的,所述按钮包括位于盖板下方的按钮基座和穿透盖板且高于盖板上端面的按钮头。

优选的,所述按钮头成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盖板中部开设有使按钮头穿过的圆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轻触开关,其体积小,反应灵敏,且结构简单,组装非常方便。按钮在外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按动导电弹片与下端子接触,开关导通,继续按压,下端子受力后可继续向下运动0.50mm,有效防止开关接通后还会向下运动,防止损坏底座与整个开关结构;撤销外力时,由于弧形弹片的自然回弹力的推动使按钮往上运动,达到开关复位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按钮的侧视图;

其中:1、按钮;11、按钮基座;12、按钮头;2、盖板;3、底座;4、下端子;5、导电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1-4所示,一种轻触开关,包括绝缘的按钮1、盖板2和底座3;所述盖板2通过多个紧固件与底座3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内部开设有底座腔体,所述底座腔体内设有一下端子4和一导电弹片5;所述下端子4的后半部分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前半部分悬空于底座腔体内;所述导电弹片5的后半部分固定连接在底座3上,其前半部分呈向上凸起的弧形状,且其前端部悬空于所述下端子4的前端上方;所述按钮1的下端与导电弹片5的最高点固定连接,其上端穿透盖板2且高于盖板2的上端面;当按钮1受到外力时,可带动导电弹片5的前端向下运动,使导电弹片与下端子接触,开关导通。

所述下端子4的后半部分和导电弹片5的后半部分对称固连在底座3上,均呈双直角“Z”型,其尾部均穿透底座3至外侧。

所述导电弹片5的前端部呈向下凸起的小弧形状,当导电弹片5受到外力向下运动时,其向下凸起处与下端子4的接触。

所述下端子4前半部分呈钝角的折角状,其最前侧一部分呈水平状,该设计使得下端子的前侧悬空设置于底座腔体内,使得按钮带动导电弹片下行较少的距离就可使开关导通,且折角状的下端子4前半部能承受一定的形变,能防止按钮撞击底座,防止损坏底座与整个开关结构。

所述按钮1包括位于盖板2下方的按钮基座11和穿透盖板2且高于盖板2上端面的按钮头12;所述按钮头12成圆柱状;所述盖板2中部开设有使按钮头12穿过的圆形通孔;当按钮1受到外力向下运动以及受到导电弹片回复力向上运动时,盖板2上的圆形通孔对其具有导向作用。

该轻触开关的工作原理是:按钮在外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按动导电弹片与下端子接触,开关导通,继续按压,下端子受力后可继续向下运动0.50mm,有效防止开关接通后还会向下运动,防止损坏底座与整个开关结构,撤销外力时,由于弧形弹片的自然回弹力的推动使按钮往上运动,达到开关复位效果。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