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9642发布日期:2020-01-24 12:2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芯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胶机构。



背景技术:

在软包电芯焊接生产线中,为了防止极耳与其它导电体接触而发生短路,往往需要在焊接后的极耳上贴附一层绝缘胶带。而软包电芯具有两个极耳,一个为正极耳,一个为负极耳,每个极耳又有两个侧面,即需要对电芯的两个极耳的两个侧面同时贴上胶带。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若胶带粘贴的位置精度无法保证会影响电池的质量,给后期的工序增加很大的难度,影响生产效率。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贴胶机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胶机构,实现一次性对电芯的两个极耳的两个侧面同时贴上胶纸,且粘贴位置一致,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胶机构,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左侧胶盘放卷组件、右侧胶盘放卷组件、左侧送胶组件、右侧送胶组件、压胶组件、切胶组件、上侧贴胶组件以及下侧贴胶组件;所述压胶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压胶组件包括上侧压胶组件及下侧压胶组件;所述上侧贴胶组件与所述下侧贴胶组件设置于压胶组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左侧送胶组件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设置于所述压胶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左侧胶盘放卷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送胶组件的一侧,所述右侧胶盘放卷组件设置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的一侧;所述切胶组件包括切胶驱动部及切胶刀片且分别设于上侧贴胶组件的两侧及下侧贴胶组件的两侧,所述切胶驱动部与所述切胶刀片连接且所述切胶驱动部用于驱动切胶刀片沿竖直方向升降来切断胶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压胶组件与所述下侧压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上侧贴胶组件与所述下侧贴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侧送胶组件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侧胶盘放卷组件与所述右侧胶盘放卷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胶盘放卷组件包括上侧胶盘涨紧部、下侧胶盘涨紧部、开胶驱动部、上侧开胶滑块及下侧开胶滑块;所述上侧胶盘涨紧部与所述下侧胶盘涨紧部均用于套设胶盘,所述上侧开胶滑块与所述下侧开胶滑块上均设有拖轮,所述上侧开胶滑块与所述左侧送胶组件之间、所述下侧开胶滑块与所述左侧送胶组件之间均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拖轮,所述胶盘上的胶带一端伸出并依次绕设于所述拖轮的侧面上,所述开胶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上侧开胶滑块及所述下侧开胶滑块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送胶组件包括送胶滑块、送胶驱动部以及设于所述送胶滑块上的上侧夹胶驱动部、下侧夹胶驱动部、上侧转动片与下侧转动片;所述送胶驱动部与所述送胶滑块连接且所述送胶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送胶滑块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压胶组件;所述送胶滑块上还设有可供胶带通过的上限位块及下限位块,所述上侧转动片及下侧转动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送胶滑块上且分别与所述上限位块及所述下限位块配合;所述上侧夹胶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上侧转动片转动使所述上侧转动片的一端抵靠所述上限位块,将位于所述上限位块与所述上侧转动片之间的胶带夹住;所述下侧夹胶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下侧转动片转动使所述下侧转动片的一端抵靠所述下限位块,将位于所述下限位块与所述下侧转动片之间的胶带夹住。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压胶组件与所述下侧压胶组件均包括压胶固定块、压胶驱动部及压胶活动块,所述压胶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压胶活动块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压胶固定块。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贴胶组件包括贴胶活动台、贴胶水平驱动部、设于所述贴胶活动台上的贴胶升降块与升降驱动部、设于所述贴胶升降块上的固胶吸盘与固胶驱动部;所述贴胶水平驱动部与所述贴胶活动台连接且所述贴胶水平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贴胶活动台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电芯极耳,所述升降驱动部与所述贴胶升降块连接且所述升降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贴胶升降块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固胶吸盘用于吸附胶带且所述固胶吸盘上设有多个真空吸附孔,所述固胶驱动部与所述固胶吸盘连接且所述固胶驱动部用于驱动固胶吸盘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来吸附或释放胶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贴胶组件包括一对固胶吸盘与一对固胶驱动部且分别与所述上侧压胶组件的两侧对应设置,所述上侧贴胶组件用于对电芯的两个极耳的上侧面同时贴胶。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贴胶水平驱动部、升降驱动部及固胶驱动部均为气缸驱动结构。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转动片靠近所述上限位块的一端及所述下侧转动片靠近所述下限位块的一端呈锯齿状。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拖轮的侧面设有多个凸齿,所述凸齿呈三角形,所述切胶刀片采用手术刀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左侧胶盘放卷组件与右侧胶盘放卷组件输送胶带使左侧送胶组件与右侧送胶组件分别将胶带送至压胶组件固定,再通过切胶组件将胶带切断,通过上侧贴胶组件及下侧贴胶组件实现一次性对电芯的两个极耳的两个侧面同时自动贴上胶纸,且粘贴位置一致,有利于提高电芯质量,结构实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胶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贴胶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所示靠近区域a左侧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所示靠近区域a右侧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胶机构700,用于对焊点整形后的电芯进行贴胶处理。具体的,贴胶机构700包括机架710、设于机架710上的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右侧胶盘放卷组件730、左侧送胶组件740、右侧送胶组件750、压胶组件760、切胶组件770、上侧贴胶组件780以及下侧贴胶组件790。具体的,压胶组件760设置于机架710的中部,压胶组件760包括上侧压胶组件761及下侧压胶组件762,上侧压胶组件761与下侧压胶组件76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上侧贴胶组件780与下侧贴胶组件790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于压胶组件760的上下两侧,左侧送胶组件740与右侧送胶组件750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于压胶组件760的左右两侧,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与右侧胶盘放卷组件730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设置于左侧送胶组件740的一侧,右侧胶盘放卷组件730设置于右侧送胶组件750的一侧。

切胶组件770包括切胶驱动部771及切胶刀片772且分别设于上侧贴胶组件780的两侧及下侧贴胶组件790的两侧,也即切胶组件770的数量为四个可同时实现对胶带的四次切割,切胶驱动部771与切胶刀片772连接且切胶驱动部771用于驱动切胶刀片772沿竖直方向升降来切断胶带。本实施方式中,切胶刀片772采用手术刀片,锋利且切割迅速。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4所示,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包括上侧胶盘涨紧部721、下侧胶盘涨紧部722、开胶驱动部723、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上侧胶盘涨紧部721与下侧胶盘涨紧部722均用于套设胶盘,上侧开胶滑块724与下侧开胶滑块725上均设有拖轮726,上侧开胶滑块724与左侧送胶组件740之间、下侧开胶滑块725与左侧送胶组件740之间均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拖轮726,胶盘上的胶带伸出并依次绕设于拖轮726的侧面上,便于将胶带输送至左侧送胶组件740。上侧开胶滑块724的一端及下侧开胶滑块725的一端均与开胶驱动部723连接,开胶驱动部723用于驱动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当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沿竖直方向下降时拉动胶带从而带动上侧胶盘涨紧部721及下侧胶盘涨紧部722转动。本实施方式中,拖轮726的侧面设有多个凸齿,凸齿呈三角形设计且采用铁氟龙材料制成,可有效避免输送时出现粘胶问题。

如图2及图3所示,左侧送胶组件740包括送胶滑块741、送胶驱动部742以及设于送胶滑块741上的上侧夹胶驱动部743、下侧夹胶驱动部744、上侧转动片745与下侧转动片746。送胶驱动部742与送胶滑块741连接且送胶驱动部742用于驱动送胶滑块741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压胶组件760,具体的,送胶驱动部742设于机架710上与送胶滑块741相背的一侧,以便于节省安装空间。

送胶滑块741上还设有可供胶带通过的上限位块7411及下限位块7412,上侧转动片745及下侧转动片746可转动地安装于送胶滑块741上且分别与上限位块7411及下限位块7412配合。上侧夹胶驱动部743用于驱动上侧转动片745转动使上侧转动片745的一端抵靠上限位块7411,从而将位于上限位块7411与上侧转动片745之间的胶带夹住;下侧夹胶驱动部744用于驱动下侧转动片746转动使下侧转动片746的一端抵靠下限位块7412,从而将位于下限位块7412与下侧转动片746之间的胶带夹住。本实施方式中,上侧转动片745靠近上限位块7411的一端及下侧转动片746靠近下限位块7412的一端呈锯齿状,便于夹紧胶带。

如图1及图5所示,上侧压胶组件761与下侧压胶组件762均包括压胶固定块7611、压胶驱动部7612及压胶活动块7613,压胶驱动部7612固定于压胶固定块7611的一侧,压胶驱动部7612用于驱动压胶活动块7613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压胶固定块7611。当送胶驱动部742驱动送胶滑块741沿水平方向靠近压胶组件761时,将位于上限位块7411与上侧转动片745之间的胶带的一端送至上侧压胶组件761的压胶活动块7613与压胶固定块7611之间,同时将下限位块7412与下侧转动片746之间的胶带的一端送至下侧压胶组件762的压胶活动块7613与压胶固定块7611之间,然后压胶驱动部7612驱动压胶活动块7613靠近压胶固定块7611使上侧压胶组件761及下侧压胶组件762分别将胶带夹住。

上侧贴胶组件780包括贴胶活动台781、贴胶水平驱动部782、设于贴胶活动台781上的贴胶升降块783与升降驱动部784、设于贴胶升降块783上的固胶吸盘785与固胶驱动部786。贴胶水平驱动部782与贴胶活动台781连接且贴胶水平驱动部782用于驱动贴胶活动台781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电芯极耳,升降驱动部784与贴胶升降块783连接且升降驱动部784用于驱动贴胶升降块783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固胶吸盘785用于吸附胶带且固胶吸盘785上设有多个真空吸附孔,固胶驱动部786与固胶吸盘785连接且固胶驱动部786用于驱动固胶吸盘785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来吸附或释放胶带。

上侧贴胶组件780包括一对固胶吸盘785与一对固胶驱动部786且分别与上侧压胶组件761的两侧对应设置,分别用于对电芯的两个极耳的上侧面同时贴胶,需要说明的是,上侧贴胶组件780的一对固胶吸盘785之间的距离与电芯的两个极耳之间的距离对应。进一步的,贴胶升降块783呈“u”型且一对固胶吸盘785与固胶驱动部786分别设于贴胶升降块783上的左右两侧;可以理解,下侧贴胶组件790与上侧贴胶组件780结构对称且分别用于对电芯的两个极耳的下侧面同时贴胶。

本实施方式中,切胶驱动部771、开胶驱动部723、送胶驱动部742、上侧夹胶驱动部743、下侧夹胶驱动部744、压胶驱动部7612、贴胶水平驱动部782、升降驱动部784、固胶驱动部786均为气缸驱动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后期维护方便。

本实施例中,贴胶机构700的工作原理为:开胶驱动部723驱动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沿竖直方向下降,带动上侧胶盘涨紧部721及下侧胶盘涨紧部722转动输送一定长度的胶带,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复位。上侧夹胶驱动部743及下侧夹胶驱动部744分别驱动上侧转动片745和下侧转动片746转动将上侧胶带和下侧胶带夹住;送胶驱动部742驱动送胶滑块741沿水平方向靠近压胶组件760,将上侧胶带的一端和下侧胶带的一端分别送至上侧压胶组件761和下侧压胶组件762。上侧压胶组件761及下侧压胶组件762的压胶驱动部7612驱动压胶活动块7613靠近压胶固定块7611分别将上侧胶带和下侧胶带夹住,送胶驱动部742驱动送胶滑块741复位。切胶驱动部771驱动切胶刀片772沿竖直方向运动切断胶带,同时固胶驱动部786驱动固胶吸盘785沿竖直方向运动吸附胶带,压胶组件760复位松开胶带。贴胶水平驱动部782驱动贴胶活动台781沿水平方向靠近电芯极耳,升降驱动部784驱动贴胶升降块783沿竖直方向运动靠近电芯极耳,固胶驱动部786驱动固胶吸盘785沿竖直方向运动将上侧胶带和下侧胶带分别粘贴至电芯的极耳两侧,固胶吸盘785关闭吸附功能,各个动作部件复位,完成电芯的贴胶工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胶机构700,通过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与右侧胶盘放卷组件730输送胶带使左侧送胶组件740与右侧送胶组件750分别将胶带送至压胶组件760固定,再通过切胶组件770将胶带切断,通过上侧贴胶组件780及下侧贴胶组件790实现一次性对电芯的两个极耳的两个侧面同时自动贴上胶纸,且粘贴位置一致,有利于提高电芯质量,结构实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