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7431发布日期:2020-09-15 19:2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绕线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线圈绕线机:顾名思义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

线圈绕线机包括有绕线机构。绕线主要包括机架、绕线转轴和驱动该绕线转轴的电机,绕线转轴的下端为绕线头,线圈缠绕在绕线头上;当绕线转轴的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拆卸进行更换,导致成本的浪费,同时更换起来也非常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有效解决了现有之绕线转轴的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拆卸进行更换,导致成本的浪费,同时更换起来也非常的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线圈绕线机中的绕线机构,其应用于线圈绕线机中,包括有机架、第一驱动机构、滑座、第二驱动机构、转轴以及绕线头;该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机架上;该滑座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座上下来回活动;该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滑座上并随滑座上下来回活动;该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座上并伸出机架外,上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一法兰部,该法兰部的底面向上凹设有安装槽,且法兰部上开设有供法兰部变形的切口,法兰部的侧面上贯穿有螺丝孔,螺丝孔穿过上述切口;该绕线头可更换地设置于上述安装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减速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丝杆,对应的,滑座上设置有螺合块,该螺合块与丝杆螺合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对应的,转轴的上端设置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自动齿轮相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一轴承座,该轴承座的顶面抵于从动齿轮的底面上,轴承座的底面抵于法兰部的顶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导向轴,上述滑座通过轴套安装于导向轴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滑座于导向轴上上下运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滑座上下运动行程的两感应器,两感应器通过一支架设置于滑座的侧旁,两感应器上下间隔排布于支架上,且两感应器可调节地设置于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座上设置有感应器,感应器位于转轴的上端侧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法兰部,绕线头可更换地安装于法兰部上的安装槽中,当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将绕线头从法兰部上拆下更换新的绕线头即可使用,相较传统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更换,本实用新型只需单独更换绕线头即可,从而节省了成本,且更换起来更加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转轴的立体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20、第一驱动机构

21、丝杆30、滑座

31、螺合块40、第二驱动机构

50、转轴51、法兰部

501、安装槽502、切口

503、螺丝孔60、绕线头

71、导向轴72、轴套

73、主动齿轮74、从动齿轮

75、轴承座81、感应器

82、支架83、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第一驱动机构20、滑座30、第二驱动机构40、转轴50以及绕线头60。

该第一驱动机构20设置于机架1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20为减速电机。该滑座30设置于第一驱动机构20的输出轴上,第一驱动机构20驱动滑座30上下来回活动,具体而言,第一驱动机构2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丝杆21,对应的,滑座30上设置有螺合块31,该螺合块31与丝杆21螺合连接,减速电机驱动丝杆21转动,丝杆21驱动螺合块31于丝杆21上上下来回活动,滑座30随螺合块31上下活动。且机架10上设置有导向轴71,上述滑座30通过轴套72安装于导向轴71上,第一驱动机构20驱动滑座30于导向轴71上上下运动。

该第二驱动机构40设置于滑座30上并随滑座30上下来回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40为伺服电机。

该转轴50可转动地设置于滑座30上并伸出机架10外,上述第二驱动机构40驱动转轴50转动,具体而言,第二驱动机构40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73、对应的,转轴50的上端设置有从动齿轮74,该从动齿轮74与自动齿轮73相啮合,从而第二驱动机构40通过齿轮配合带动转轴50转动。转轴50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一法兰部51,该法兰部51的底面向上凹设有安装槽501,且法兰部51上开设有供法兰部变形的切口502,法兰部51的侧面上贯穿有螺丝孔503,螺丝孔503穿过上述切口502,螺丝从螺丝孔503插入并穿过切口,拧紧螺丝,切口502受力挤压产生变形,从而使安装于安装槽501中的绕线头60锁紧于法兰部51中。

该绕线头60可更换地设置于上述安装槽501中,相较传统绕线头60与转轴50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将两者作为分体式,绕线头60磨损后,拆下更换即可,不用像传统需将整个一体式的绕线头60换掉,从而节省了成本,且更换起来更加方便。转轴60上套设有一轴承座75,该轴承座75的顶面抵于从动齿轮74的底面上,轴承座75的底面抵于法兰部51的顶面上,轴承座75的设置,使转轴50转动起来更加的顺畅,同时有效增强了转轴60的结构强度。

所述机架10上设置有控制滑座上下运动行程的两感应器81,两感应器81通过一支架82设置于滑座30的侧旁,两感应器81上下间隔排布于支架82上,且两感应器81可调节地设置于支架82上。所述滑座30上设置有感应器83,感应器83位于转轴50的上端侧旁。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转轴的下端径向扩大延伸出有法兰部,绕线头可更换地安装于法兰部上的安装槽中,当绕线头出现磨损不能使用时,将绕线头从法兰部上拆下更换新的绕线头即可使用,相较传统需将整个绕线转轴更换,本实用新型只需单独更换绕线头即可,从而节省了成本,且更换起来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