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功率应用的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6223发布日期:2021-08-27 13: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

具有内部导电结构、表面和插入边缘的印刷电路板;

多个导电接触焊盘,所述多个导电接触焊盘位于所述表面上、邻近所述插入边缘,并且被电耦合到所述内部导电结构;以及

导电叶片,所述导电叶片被机械地联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并且具有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插入边缘平行的插入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与壳体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叶片和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使得所述导电叶片被机械联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边缘;以及

所述导电叶片的所述插入边缘和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插入边缘在所述壳体的所述边缘处暴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可插拔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导电叶片在其插入边缘处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所述导电叶片的所述插入边缘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插入边缘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插入边缘的厚度与所述导电叶片的所述插入边缘的厚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叶片被附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附接有所述导电叶片的所述部分包括切口部分,所述切口部分邻近所述导电叶片的所述插入边缘设置并且延伸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厚度,使得所述导电叶片的表面通过所述切口部分暴露。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叶片包括:

第一叶片层,所述第一叶片层被附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一部分的第一表面,以及

第二叶片层,所述第二叶片层被附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一部分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一部分的相反两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

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绝缘层,以及

所述第一叶片被布置在所述绝缘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叶片被布置在所述绝缘层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平行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和所述绝缘层被集成为具有插入边缘的叶片构件,

所述第一叶片具有第一插入边缘,所述第一插入边缘从所述叶片构件的所述插入边缘缩进第一距离,

所述第二叶片具有第二插入边缘,所述第二插入边缘从所述叶片构件的所述插入边缘缩进第二距离,以及

所述第一距离与所述第二距离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刚性塑料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塑料层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在所述第一叶片的所述第一插入边缘和所述第二叶片的所述第二插入边缘上方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包括绝缘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叶片是能够提供高达400v的电源的功率输入叶片,以及

所述第二导电叶片是功率输出叶片。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导电叶片的插入边缘距离所述叶片构件的插入边缘比所述第二导电叶片的插入边缘距离所述叶片构件的插入边缘更远。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片和所述绝缘层的组合厚度在1.0毫米到6.5毫米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叶片和所述第二导电叶片中的每个的厚度在0.5毫米到3.5毫米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在1.0毫米到8.0毫米之间,以及

所述第二距离在1毫米到6.0毫米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叶片被机械地固定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切口部分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切口部分是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中的凹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切口部分延伸通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厚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叶片通过至少一个夹具附接到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边缘。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叶片的侧边缘被插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边缘中。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侧边缘被插在所述导电叶片的侧边缘中。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叶片包括至少两个叶片部分,所述至少两个叶片部分各自具有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插入边缘对齐或平行的插入边缘部分。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面是第一表面,并且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通过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中点的中平面,

所述导电叶片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通过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中点的中平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中平面与所述导电叶片的中平面对齐。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中平面平行于所述导电叶片的中平面。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中平面在垂直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导电叶片的中平面偏移。

32.一种电子组件,包括:

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包括:

第一电源平面,

第二电源平面,

多条信号迹线,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包括多个端子,其中,所述多个端子的第一部分被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源平面,所述多个端子的第二部分被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源平面,并且所述多个端子的第三部分被连接到所述多条信号迹线;

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包括多条信号迹线;

第一金属叶片,所述第一金属叶片被相对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固定;以及

第二金属叶片,所述第二金属叶片被相对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固定,

其中:

所述第一金属叶片包括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被插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中,以接触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一部分,

所述第二金属叶片包括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被插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中,以接触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以及

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包括插入边缘,所述插入边缘被插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中,以在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所述多条信号迹线与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建立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包括混合边缘连接器,

所述混合边缘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具有第一插槽部分、第二插槽部分和第三部分的插槽,以及

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插槽部分中,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插槽部分中,并且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三部分被布置在所述第三插槽部分中。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电子组件,其特征在于,除所述混合边缘连接器之外,所述至少一个连接器包括至少第二连接器。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电气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一部分被布置为功率输入阵列,以及

所述多个端子的所述第二部分被布置为功率输出阵列。

3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具有第一插槽部分和第二插槽部分的插槽;

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插槽部分中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以及

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插槽部分中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其中:

所述第一插槽部分和所述第二插槽部分中的每个包括宽度和中平面,并且所述第二插槽部分的宽度和/或中平面与所述第一插槽部分的宽度和/或中平面不同。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槽部分被配置成接收电路板插入其中的边缘,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插槽部分中,以在所述电路板处于配合状态时接触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导电信号焊盘,以及

所述第二插槽部分被配置成接收导电叶片插入其中的边缘,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被布置在所述第二插槽部分中,以在所述导电叶片的边缘插入所述插槽中时接触所述导电叶片。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被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电绝缘。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尺寸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尺寸不同。

4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槽部分包括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内表面上的第一阵列和在第二内表面上的第二阵列,所述第一阵列面对所述第二阵列,并且在所述第一阵列与所述第二阵列之间形成第一卡接收空间。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插槽部分包括第三内表面和第四内表面,以及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三内表面上的第三阵列和在所述第四内表面上的第四阵列,所述第三阵列面对所述第四阵列,并且在所述第三阵列与所述第四阵列之间形成第二卡接收空间。

42.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插槽部分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

所述第二插槽部分具有第三内表面和第四内表面,

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内表面上的第一阵列和在所述第二内表面上的第二阵列,所述第一阵列面对所述第二阵列,并且在所述第一阵列与所述第二阵列之间形成第一卡接收空间,以及

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三内表面上的第三阵列和在所述第四内表面上的第四阵列,所述第三阵列面对所述第四阵列,并且在所述第三阵列与所述第四阵列之间形成第二卡接收空间。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收空间和所述第二卡接收空间被布置成使得:

所述第一卡接收空间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阵列与所述第二阵列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一阵列和所述第二阵列等距的第一中平面,以及

所述第二卡接收空间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阵列与所述第四阵列之间并且与所述第三阵列和所述第四阵列等距的第二中平面。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平面与所述第二中平面共面。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平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中平面偏移。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中平面。

47.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插槽部分的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与在所述第二插槽部分的所述第三内表面与所述第四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同。

48.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第一阵列的接触表面的平面(p1)与对应于所述第二阵列的接触表面的平面(p2)之间的距离与在对应于所述第三阵列的接触表面的平面(p3)与对应于所述第四阵列的接触表面的平面(p4)之间的距离不同。

4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槽部分包括:

第一子部段,所述第一子部段被配置成将所述导电叶片的第一部分接收在其中,以及

第二子部段,所述第二子部段被配置成将所述导电叶片的第二部分接收在其中。

50.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部分,所述第一插槽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中,

第二壳体部分,所述第二插槽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中,以及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被一体地形成为单个单元。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的相反两侧上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

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相反两侧上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的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第一外表面共面。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的第二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第二外表面共面。

53.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的相反两侧上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

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相反两侧上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都不彼此共面。

54.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包括结构与所述第一插槽相同的第二插槽。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彼此平行。

56.根据权利要求36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电源端子,所述电源端子包括:

第一多个第一指状部,所述第一多个第一指状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以及彼此相连的第二端;以及

第二多个第二指状部,所述第二多个第二指状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端以及彼此相连的第二端,其中:

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间隔开,

所述第一多个在数量上大于所述第二多个,

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第二端在连结区域处电连接到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第二端,以及

所述第一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具有被配置成接触卡的第一侧的第一接触点,并且所述第二指状部的所述第一端具有被配置成接触所述卡的所述第一侧的第二接触点,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不同。


技术总结
为了支持大电流,电路板可以是混合卡,其具有使用传统PCB制造技术形成的信号部分以及用机械联接到该信号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叶片形成的电源部分。(一个或多个)叶片可以是金属板。混合卡可以与混合边缘连接器一起使用,该混合边缘连接器包括具有插槽的绝缘壳体,该插槽在信号部分中内衬有信号端子并且在电源部分中内衬有电源端子。电源端子可以被制造成具有多个层,每层形成为一个或多个指状部。每个指状部可以被配置成与叶片插入插槽中的边缘接触,使得每个端子具有与叶片的多个接触点并且能够承载大电流。连接器壳体中的插槽可以在信号部分和电源部分中具有不同的宽度,并且这些部分的中心线可以相对于彼此偏移。

技术研发人员:C·科珀;R·小弗里;郭荣哲;C·R·弗里;邹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2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