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0206发布日期:2020-06-09 20:0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射频同轴连接器用于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路板与射频模块、射频模块与射频模块之间的电性连接,现有电路板互连技术主要采用三件式结构:两个插座及一个连接杆组成,如此结构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存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如此结构的射频同轴连接器在连接杆安装出现径向偏斜时不能自行复位居中,致使出现电气性能不稳定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气性能稳定的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并相互导通的第一外导体和第二外导体,所述第二外导体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外导体的一端为第一弹性接触端,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端上设有弧形复位凸块,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复位凸块相配合的复位槽,所述复位槽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侧设有复位导向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外导体和设于插头外导体内的插头内导体,插座包括插座外导体和设于插座内的插座内导体,插头内导体与插座内导体通过弹性端和滑动槽的配合结构插接导通,其中,弹性端上设有膨胀开口,插头外导体的一端为第一弹性接触端,第一弹性接触端上设有弧形复位凸块,插座外导体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复位凸块相配合的复位槽,所述复位槽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侧设有复位导向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具有弧形复位凸块的部件与具有复位槽的部件之间出现径向偏移时,复位槽与弧形复位凸块之间会出现作用力及反作用力,从而驱使两个部件自行复位,实现两个部件的同轴;当具有弧形复位凸块的部件与具有复位槽的部件之间出现轴向偏移时,复位导向面与弧形复位凸块之间会出现作用力及反作用力,从而驱使两个部件出现轴向的相对移动,从而自行复位;具有弧形复位凸块的部件与具有复位槽的部件能够自行修正径向偏移和轴向偏移,有效地提高了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插座与插头组件正常连接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插座与插头组件出现径向偏移时);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四分之一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四分之一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1、第一外导体;12、第一弹性接触端;13、弧形复位凸块;14、第二弹性接触端;15、限位环;16、第一内导体;17、第一绝缘体;18、接触球部;19、第一限位凸起;20、第二限位凸起;21、限位槽;22、缓冲槽;

31、第二外导体;32、复位槽;33、复位导向面;34、卡爪;35、第二内导体;36、第二绝缘体;37、第一滑动槽;38、定位柱;39、屏蔽凸起;

51、第三外导体;52、第三绝缘体;53、第三内导体;54、第二滑动槽;55、过孔;56、插入导向面;57、滚花压入部;

61、插头外导体;62、插座外导体;

7、电路板;8、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并相互导通的第一外导体11和第二外导体31,所述第二外导体31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一端为第一弹性接触端12,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端12上设有弧形复位凸块13,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复位凸块13相配合的复位槽32,所述复位槽32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侧设有复位导向面33。

本发明的结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当具有弧形复位凸块13的部件与具有复位槽32的部件之间出现径向偏移时,复位槽32与弧形复位凸块13之间会出现作用力及反作用力,从而驱使两个部件自行复位,实现两个部件的同轴;当具有弧形复位凸块13的部件与具有复位槽32的部件之间出现轴向偏移时,复位导向面33与弧形复位凸块13之间会出现作用力及反作用力,从而驱使两个部件出现轴向的相对移动,从而自行复位。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弧形复位凸块13的部件与具有复位槽32的部件能够自行修正径向偏移和轴向偏移,有效地提高了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第一内导体16、第一绝缘体17、第二内导体35和第二绝缘体36,所述第一绝缘体17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导体16上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导体11内,所述第二绝缘体36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导体35上并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导体31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内周壁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限位凸起19,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9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限位空间,所述第一内导体16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起20,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0对应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之间的缝隙设置且分别抵触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内导体16与第一绝缘体17并非是嵌件注塑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有效地降低了注塑模具开发成本;组装式的结构更利于后期维护、更换,利于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相互抵触,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结合面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0相配合的限位槽21。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结合面设有缓冲槽22。

由上述描述可知,缓冲槽22能够收纳第一绝缘体17的变形余料,降低第一绝缘体17的加工精度要求,利于控制射频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导体31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设有定位柱38。

由上述描述可知,定位柱38的设置方便第二外导体31与电路板7的定位、组装。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电路板7,所述电路板7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38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38焊接在所述定位孔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外导体31可通过定位柱38与电路板7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导体31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设有屏蔽凸起39。

由上述描述可知,屏蔽凸起39能够对第二内导体35的端头起到屏蔽作用,利于保证射频连接器信号传输的质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插头组件相配合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与所述第一外导体11接触导通的第三外导体51,所述第三外导体51上设有滚花压入部57。

由上述描述可知,滚花压入部57的设置能够让插座与固定件8连接更为稳定可靠。

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外导体61和设于插头外导体61内的插头内导体,插座包括插座外导体62和设于插座内的插座内导体,插头内导体与插座内导体通过弹性端和滑动槽的配合结构插接导通,其中,弹性端上设有膨胀开口,插头外导体61的一端为第一弹性接触端12,第一弹性接触端12上设有弧形复位凸块13,插座外导体62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复位凸块13相配合的复位槽32,所述复位槽32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侧设有复位导向面33。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包括活动连接并相互导通的第一外导体11和第二外导体31,所述第二外导体31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一端为第一弹性接触端12,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端12上设有弧形复位凸块13,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弧形复位凸块13相配合的复位槽32,所述复位槽32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侧设有复位导向面33,所述复位导向面33呈斜面或弧面。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两端分别具有沿轴向设置的多个开槽,如此,可令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两端分别具有弹性,具体来说,可使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一端成为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端12,另一端成为第二弹性接触端14。具有弧形复位凸块13的第一外导体11与具有复位槽32的第二外导体31能够自行修正径向偏移(参考图2)和轴向偏移(参考图1),有效地提高了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复位槽32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为复位斜面,其中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所述复位斜面的一端与所述复位导向面33的一端相连,进一步优选,该所述复位斜面与所述复位导向面33圆滑过渡。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复位凸块13的截面为半圆形,当第一内导体16与第二内导体35共轴时,所述半圆形同时与两个所述复位斜面相切。

详细的,所述第二外导体31的容置槽的开口处设有卡爪34,所述第一外导体11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卡爪34相配合的限位环15,通过卡爪34与限位环15的配合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二外导体意外脱离从而实现第一、二外导体的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卡爪34通过收铆工艺加工成型。

具体的,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第一内导体16、第一绝缘体17、第二内导体35和第二绝缘体36,所述第一绝缘体17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导体16上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外导体11内,所述第二绝缘体36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导体35上并套设于所述第二外导体31内。更具体的,所述第一内导体16的两端分别设有接触球部18,所述接触球部18上设有膨胀开口以使所述接触球部18具有弹性,所述第二内导体35靠近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设有第一滑动槽37,所述第一内导体16的一端的所述接触球部18插入所述第一滑动槽37内并与所述第一滑动槽37的内壁面接触导通。

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内周壁具有沿其轴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限位凸起19,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9之间形成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限位空间,所述第一内导体16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起20,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0对应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之间的缝隙设置且分别抵触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为便于将第一绝缘体17组装进入第一外导体11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9的外侧设有引导斜面。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相互抵触,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结合面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0相配合的限位槽21;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结合面设有缓冲槽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也可以相互不接触,此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夹持固定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绝缘体17的轴向长度之和稍小于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长度,如此,可以增加插头组件的结构强度,提高射频连接器的耐压能力。

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电路板7,所述第二外导体31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设有定位柱38,所述电路板7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38相配合的定位孔,优选的,所述定位柱38焊接在所述定位孔内。所述电路板7可选pcb板。

为保证射频连接器信号传输质量,所述第二外导体31远离所述容置槽的一端设有屏蔽凸起39,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凸起39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内导体35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屏蔽凸起39之间,可选的,所述第二内导体35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屏蔽凸起39的端面共面。具体的,所述定位柱3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内导体35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端位于两个所述定位柱38之间,定位柱38与屏蔽凸起39均与第二外导体31导通,定位柱38与屏蔽凸起39的配合能够很好地包围所述第二内导体35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端,从而对第二内导体35实现较为良好的屏蔽。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凸起39还可以是呈环状的,容易理解的,所述屏蔽凸起39的具体构造多种多样,可由厂商自行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插头组件相配合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与所述第一外导体11接触导通的第三外导体51,第三外导体51内设有第三绝缘体52,所述第三绝缘体52上设有第三内导体53,所述第三外导体51的一端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外导体11的第二弹性接触端14插入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接触导通,所述第三内导体53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一端设有第二滑动槽54,所述第一内导体16的另一端的所述接触球部18插入所述第二滑动槽54内并与所述第二滑动槽54的内壁面接触导通。

所述第三内导体53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一端设有过孔55,所述过孔55连通所述第二滑动槽54与所述容纳槽,所述过孔55远离所述容纳槽的开口设置。

为方便第一外导体11的插入,所述第三外导体51的所述容纳槽的开口处设有插入导向面56,可选的,所述插入导向面56为斜面,如此,可辅助第一外导体11对中。

还包括与所述插座导通连接的固定件8,所述第三外导体51上设有滚花压入部57,所述固定件8上设有与所述滚花压入部57相配合的压入孔。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5,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一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为三段式结构,而本实施例中的射频同轴连接器为两段式结构,具体为:一种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插头外导体61和设于插头外导体61内的插头内导体,插座包括插座外导体62和设于插座内的插座内导体,插头内导体与插座内导体通过第三弹性端和第三滑动槽的配合结构插接导通,其中,第三弹性端上设有膨胀开口,插头外导体61的一端为第一弹性接触端12,第一弹性接触端12上设有弧形复位凸块13,插座外导体62的一端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弧形复位凸块13相配合的复位槽32,所述复位槽32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一侧设有复位导向面33。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复位槽32的相对的两个侧壁分别为复位斜面,其中远离所述容置槽的开口的所述复位斜面的一端与所述复位导向面33的一端相连,进一步优选,该所述复位斜面与所述复位导向面33圆滑过渡。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复位凸块13的截面为半圆形,当插头内导体与插座内导体共轴时,所述半圆形同时与两个所述复位斜面相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中,具有弧形复位凸块的部件与具有复位槽的部件能够自行修正径向偏移和轴向偏移,有效地提高了板间射频同轴连接器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