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69987发布日期:2020-08-25 18:5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概念以及曲面屏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产品采用曲面屏以提升屏占比,减小手机中框的存在感,近期曲面屏的升级版瀑布屏的发布,更是将这一概念强化到消费者的心里。瀑布屏是曲面角度更大的曲面屏,其侧边弯折角度将近90度。

在这种大角度弯折情况下,从正视角下观看屏幕的正面或者侧面都不会有显示异常,但是当从正面观看屏幕的侧边容易发生边缘发黄的现象,这种发黄现象严重影响了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曲面显示面板从正面观看屏幕的侧边产生边缘发黄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背板层;所述柔性背板层包括平面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域周边的曲面显示区域;

所述柔性背板层上依次层叠有显示器件层和封装层;

所述显示器件层位于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的部分、平面显示区域的部分分别为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第二显示器件结构;

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的部分、平面显示区域的部分分别为第一封装结构、第二封装结构;

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布置有透反膜,所述透反膜与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呈预设角度,用于将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发出的预设波段的光反射至与所述第二显示器件结构相对的观看位置。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反膜布置在所述第一封装结构中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表面。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器件层的一侧布置有保护层;

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的部分、平面显示区域的部分分别为第一保护结构、第二保护结构;

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中靠近所述第一封装结构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中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表面呈所述预设角度;

所述透反膜布置在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中靠近所述封装层的表面,所述透反膜与所述第一封装结构接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角度为10度~80度;所述预设角度为所述透反膜表面的任一位置的切线与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在对应于所述任一位置处的切线的夹角。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反膜为金属薄膜、金属合金膜以及层叠的非金属薄膜中的一种。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薄膜的制备材料包括铝或银;或者,所述金属合金膜的制备材料包括铝合金;或者,所述层叠的非金属薄膜包括层叠的氧化钛膜和氧化硅膜。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反膜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透反膜的中间区域的厚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反膜的厚度为10纳米~50纳米。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个方面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第一个方面的显示面板,包括:

制备柔性背板层;所述柔性背板层包括平面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域周边的曲面显示区域;

在所述柔性背板层上制备显示器件层;所述显示器件层包括对应于平面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以及对应于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的第二显示器件结构;

在所述显示器件层远离所述柔性背板层的一侧制备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对应于平面显示区域的第一封装结构、以及对应于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的第二封装结构;

在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制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呈预设角度的透反膜。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显示器件层远离所述柔性背板层的一侧制备封装层,包括:

在所述显示器件层远离所述柔性背板层的一侧制备原始封装层;

对位于所述曲面显示区域的所述原始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沿平行于所述柔性背板层的方向从内向外进行逐渐减薄,以形成所述第一封装结构。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在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制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呈预设角度的透反膜,包括:

在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表面制备所述透反膜。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显示器件层远离所述柔性背板层的一侧制备封装层之后、且在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制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呈预设角度的透反膜之前,包括:

将所述柔性背板层的曲面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器件结构以及第一封装结构一并弯折。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制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呈预设角度的透反膜之前,还包括:

制备保护层;

对所述保护层中用于与所述第一封装结构配合的一侧进行逐渐减薄,以形成第一保护结构;

在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中用于与所述第一封装结构配合的表面制备透反膜。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封装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制备与所述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呈预设角度的透反膜,包括:

将所述保护层与弯折后的所述封装层配合,使得所述透反膜远离所述保护层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封装结构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曲面显示区域的第一封装结构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布置透反膜,该透反膜与位于曲面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呈预设角度,可将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发出的预设波段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位置以改善视角,解决了从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侧边发黄的问题。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单个显示器件结构的发光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对应步骤s20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对应步骤s20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对应步骤s205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其中:

100-柔性背板层;110-曲面显示区域;120-平面显示区域;

200-显示器件层;

210-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1-阳极层;212-像素定义层;213-发光层;

220-第二显示器件结构;

30-原始封装层;300-封装层;310-第一封装结构;320-第二封装结构;

400-透反膜;

500-保护层;510-第一保护结构;520-第二保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像素定义层212一般为有机感光材料通过曝光形成,如图2所示,在像素定义层212的边缘其坡度角一般为20度~50度(包括端点值20度和50度),在非曲面屏设计时由于观看视角不会超过像素定义层212角度,正常视角下不会有显示不良;但是在曲面屏和瀑布屏这种设计情况下,当从正面观看屏幕边缘(曲面显示区域110)时,由于边缘部分像素向下弯折,观看视线需要经过像素定义层212,某些特定颜色(预设波段)的像素发光经过像素定义层212后吸收较多(图中虚线所示),与没有从像素定义层212穿过或穿过较少的像素发光形成对比,整体感观上呈现屏幕边缘发黄的现象。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设置透反膜400,将需要穿过像素定义层212才能射入位于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位置,从而解决传统曲面显示面板从正面观测侧边发黄的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柔性背板层100;柔性背板层100包括平面显示区域120和位于平面显示区域120周边的曲面显示区域110,曲面显示区域110呈弯折状态,具体的弯折角度可视显示面板的设计需要设定。

柔性背板层100上依次层叠有显示器件层200和封装层300;其中,显示器件层200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部分、平面显示区域120的部分分别为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第二显示器件结构220;封装层300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部分、平面显示区域120的部分分别为第一封装结构310、第二封装结构320。

第一封装结构31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一侧布置有透反膜400,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呈预设角度,用于将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发出的预设波段的光反射至与第二显示器件结构220相对的观看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曲面显示区域110的第一封装结构31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一侧布置透反膜400,该透反膜400与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呈预设角度,可将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发出的预设波段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位置以改善视角,解决了从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侧边发黄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柔性背板层100可包括柔性基底层以及布置在柔性基底层上的开关器件层,如:薄膜晶体管器件层,薄膜晶体管器件层用于驱动显示器件层200的发光。

显示器件层200包括阳极层211、发光层213、阴极层以及像素定义层212(pixeldefinelayer,pdl),pdl在阳极层211制备完成之后制作,并预留供发光层213和阴极层成膜的开孔区。而封装层300覆盖在显示器件层200上,用于保护显示器件层200。可选地,封装层300采用薄膜封装(thin-filmencapsulation,tfe)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和第二显示器件结构220为一个整体结构,第一封装结构310和第二封装结构320也为一个整体结构,仅为了方便区分平面显示区域120(非弯折区域)和曲面显示区域110(弯折区域)处的显示器件层200和封装层300,以便于描述不同区域的结构。此外,柔性背板层100、显示器件层200以及封装层300对应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部分均呈弯折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反膜400位于第一封装结构31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一侧,即可以布置在第一封装层300的表面,也可以布置在第一封装层300之上的其它膜层、器件结构或者部件上,透反膜400的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即可。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夹角可根据需要观看的视角范围以及显示面板本申请的器件结构设定,此处可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透反膜400同时具有透射和反射的作用,可将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发出的光线一部分从透反膜400透射出,使得曲面显示区域110能正常显示,另一方面又可将部分需要穿过pdl才能从正面观看的像素区域的光线反射至人眼。透反膜400的透射率与反射率的比值可根据显示面板的设计需要设定,此处可不作具体限定。透反膜400的成像原理类似于汽车抬头显示(headupdisplay,hud),将显示器件发出的光线通过曲面的透反膜400(汽车前挡玻璃)投射至透反膜400的另一侧。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的内容,可选地,继续参阅图1,透反膜400布置在第一封装结构310中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表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将透反膜400布置在与曲面显示区域110相对应的第一封装结构310的表面,可以将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中的像素发光部分反射至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位置,从而增大视角以解决大视角侧边发黄的问题。

可选地,在透反膜400以及未覆盖透反膜400的封装层300的表面覆盖保护层500,保护层500可以采用现有显示面板制备工艺中的玻璃盖板(coverglass,cg),cg为显示面板的最外层,可实现对整个显示面板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透反膜400与第一封装结构31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表面贴合,并且透反膜400的布置不影响后续其它膜层或者部件的制备或者覆盖,需要将第一封装结构31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表面作适当的减薄处理,一方面使得在透反膜400安装后不影响封装层300的整体厚度,从而可以按照现有的cg与封装层300配合安装,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最终弯折后的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呈预设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透反膜400对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发光反射区域,可以适当调整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如图3所示,封装层300远离显示器件层200的一侧布置有保护层500;保护层500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部分、平面显示区域120的部分分别为第一保护结构510、第二保护结构520;第一保护结构510中靠近第一封装结构310的表面与第一保护结构510中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表面呈预设角度;透反膜400布置在第一保护结构510中靠近封装层300的表面,透反膜400的一侧与保护层500接触,透反膜400的另一侧与第一封装结构310接触。

本实施例中,将透反膜400布置在保护层500的内侧,透反膜400相当于保护层500的一部分,从而增大了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之间的距离,能够反射至显示面板正面的光线范围更大,进一步扩大了从正面观看屏幕的可视角度。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保护层500也同样可以为现有显示面板制备工艺中的玻璃盖板(cg)。透反膜400与cg靠近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表面贴合,即布置在cg的内侧,在制备透反膜400之前需要对cg进行预处理,一方面保证cg和透反膜400一并弯折后,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呈预设角度,另一方面位于柔性背板层100上的显示器件层200和封装层300均可按照现有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和要求制备,无需额外的工艺步骤。其中,图3中的显示器件结构的像素发光光路可参照图1所示进行示意。

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透反膜400反射所成的像均为虚像,而且该虚像较平面显示区域120的发光图像更远离显示面,利用透反膜400所成的图像具有一定的立体效果,可以实现简单的三维显示或全息图像。

可选地,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预设角度为10度~80度,包括端点值10度和80度。其中,预设角度为透反膜400表面的任一位置的切线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在对应于任一位置处的切线的夹角,透反膜400表面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相对应的位置可以是制备有透反膜400的封装层300在弯折之前沿封装层300厚度方向相对的位置;当然,对于透反膜400布置在保护层500的内侧的情况而言,透反膜400表面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相对应的位置可以是:透反膜400透反膜400与第一封装结构310的接触点、以及该接触点在第一封装结构31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接触面所对应的位置(未弯折之前)。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反膜400可以用多种方式形成。其中,透反膜400可以为图案化的金属膜,图案化膜可以采用类似镜面显示金属膜的形式,在pdl的开孔区进行金属膜开孔以确保透射,在非pdl区域保留金属膜用于镜面反射。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反膜400也可以为较薄的金属薄膜或金属合金膜,类似于阴极兼具透过与反射的效果,该金属薄膜的制备材料可以为银或者铝,金属合金膜的制备材料可以采用铝合金。

在一些实施例中,透反膜400还可以由多种非金属薄膜层叠形成的膜层,多层叠加膜可以采用高折射率的氧化钛膜与低折射的氧化硅膜叠加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透反膜400的反射效果,可以将透反膜400设置成中间厚边缘薄的结构,即透反膜400的边缘区域的厚度小于透反膜400的中间区域的厚度。

其中,透反膜400的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义,保证边缘区域包围中间区域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控制封装层300或者保护层500的减薄厚度,透反膜400的厚度控制在10纳米~50纳米,包括端点值10纳米和50纳米。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了前述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了具有透反膜400的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可以将曲面显示区域110的预设波段的像素发光反射至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位置以改善视角,从而解决了从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侧边发黄的问题。

可选地,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视或者显示器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前述各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制备柔性背板层100;柔性背板层100包括平面显示区域120和位于平面显示区域120周边的曲面显示区域110。

具体地,柔性背板层100包括柔性基底层以及布置在柔性基底层上的开关器件层,可以将柔性基底层先布置在玻璃衬底上,并在柔性基底层上依次制备开关器件层以及后续的膜层,待制备完成之后可将玻璃衬底与柔性基底层剥离而形成柔性面板。

s102,在柔性背板层100上制备显示器件层200;显示器件层200包括对应于平面显示区域120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第二显示器件结构220。

具体地,在柔性背板层100上制备显示器件层200,显示器件层200的制备工艺可以参照现有的曲面显示面板或者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根据显示器件层200分布在柔性背板层100上的区域不同,分为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和第二显示器件结构220,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在后续工艺中需要随着柔性背板层100和封装层300一定弯折。

s103,在显示器件层200远离柔性背板层100的一侧制备封装层300;封装层300包括对应于平面显示区域120的第一封装结构310、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第二封装结构320。

具体地,在显示器件层200制备完成之后,需要在显示器件层200上制备封装层300,封装层300可以保护显示器件结构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延长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其中,封装层300的制备可参照现有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即可。

s104,在第一封装结构31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一侧,制备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呈预设角度的透反膜400。

具体地,透反膜400可以设置在封装层300远离显示器件层200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在封装层300之上的其它膜层或者部件内,保证该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呈预设角度即可。可以理解的是,随着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的一并弯折,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之间的预设角度可以近似看作是不变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在封装层300远离显示器件层200的一侧制备透反膜400,利用该透反膜400兼具透射和反射的功能,可将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正面观看显示面板的位置,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视角,进而解决了从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侧边发黄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步骤s103包括:

在显示器件层200远离柔性背板层100的一侧制备原始封装层30;

对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原始封装层3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一侧,沿平行于柔性背板层100的方向从内向外进行逐渐减薄,以形成第一封装结构310。

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显示器件层200上制备原始封装层30,原始封装层30采用传统的制造工艺全面成膜。然后,如图6所示,为了在封装层300上制备透反膜400,需要对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原始封装层30进行减薄处理,以形成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一封装结构310。减薄后的原始封装层30即为包括第一封装结构310和包括第二封装结构320的封装层300。

可选地,步骤s104包括:在第一封装结构31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表面制备透反膜400。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第一封装结构310的具有预设坡度的表面制备透反膜400,保证透反膜400与第一封装结构310以及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弯折后,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之间具有预设角度,从而能够将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发出的部分光线反射至正面的观看位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制备柔性背板层100;柔性背板层100包括平面显示区域120和位于平面显示区域120周边的曲面显示区域110。

s202,在柔性背板层100上制备显示器件层200;显示器件层200包括对应于平面显示区域120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第二显示器件结构220。

s203,在显示器件层200远离柔性背板层100的一侧制备封装层300。

s204,对位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封装层30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一侧,沿平行于柔性背板层100的方向从内向外进行逐渐减薄,以形成第一封装结构310;封装层300对应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部分为第二封装结构320。

s205,在第一封装结构310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的表面制备透反膜400。

可选地,为了形成第一封装结构310的坡度,可以采用刻蚀减薄的方式实现,也可以在第一封装结构310上涂胶实现。以刻蚀减薄为例,在完成封装后的器件上涂布光刻胶并进行曝光,曝光时使用半色调掩膜板(halftonemask)或者光学临近修正(opticalproximitycorrection,opc)设计使得在中间区域光刻胶保留,边缘区域沿边缘向中间形成由薄到厚的光阻图案,之后对原始封装层30进行刻蚀,在刻蚀过程中可以控制光刻胶的缩进以形成如图6所示的坡度。在形成如图6所示的坡度后,在坡度表面形成一层透反膜400,该透反膜400只存在于曲面显示区域110。

可选地,在步骤s205之后,还包括:

将柔性背板层100的曲面显示区域110、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以及第一封装结构310一并弯折,弯折后的结构可参照图1。将制备完成的保护层500与弯折后的封装层300配合,使得保护层500的第一保护结构510与透反膜400远离第一封装结构310的表面接触。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可选地,在步骤s103之后、且在步骤s104之前,还包括:将柔性背板层100的曲面显示区域110、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以及第一封装结构310一并弯折。

具体地,完成封装层300的制备之后的显示模组,在模组结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柔性背板层100的曲面显示区域110、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以及第一向下弯折,弯折后的显示模组在柔性背板层100的曲面显示区域110,透反膜400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之间存在预设角度。

可选地,在步骤s104之前,还包括:

制备保护层500。

具体地,保护层500可以为玻璃盖板,玻璃盖板可采用常规的制备工艺进行制备,保护层500的尺寸大小可根据显示面板的尺寸设定。对于曲面显示屏来说,保护层500制备之后就具有对应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弯折部分。

对保护层500中用于与第一封装结构310配合的一侧进行逐渐减薄,以形成第一保护结构510。

具体地,为了便于透反膜400的制备,且在不改变封装层300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对保护层500用于和第一封装结构310配合的一侧(弯折区)进行减薄,具体的减薄区域与保护层500用于和第一封装结构310相配合的区域相同。其中,对保护层500进行减薄可以包括涂胶、曝光以及显影的工艺步骤实现。减薄后的形成的第一保护结构510具有一定的坡度,以使制备在该第一保护结构510表面的透反膜400相对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具有预设角度。保护层500中用于与第二封装结构320相配合的部分为第二保护结构520。

在第一保护结构510中用于与第一封装结构310配合的表面制备透反膜400。

具体地,在具有一定坡度的第一保护结构510的表面制备透反膜400,根据透反膜400的制备材料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制备工艺。本实施例中的透反膜400直接成型于呈弯折状态的第一保护结构510的内侧。

可选地,第一保护结构510形成坡度的方法可以采用局部刻蚀或者采用光学胶(opticallyclearadhesive,oca)涂胶等方式形成。

可选地,步骤s104包括:

将保护层500与弯折后的封装层300配合,使得透反膜400远离保护层500的表面与第一封装结构310接触,具体结构可参照图3所示。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制备柔性背板层100;柔性背板层100包括平面显示区域120和位于平面显示区域120周边的曲面显示区域110。

s302,在柔性背板层100上制备显示器件层200;显示器件层200包括对应于平面显示区域120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以及对应于曲面显示区域110的第二显示器件结构220。

s303,在显示器件层200远离柔性背板层100的一侧制备封装层300。

s304,将柔性背板层100的曲面显示区域110、第一显示器件结构210以及第一封装结构310一并弯折,之后执行步骤s308。

s305,制备保护层500。

s306,对保护层500中用于与第一封装结构310配合的一侧进行逐渐减薄,以形成第一保护结构510。

s307,在第一保护结构510中用于与第一封装结构310配合的表面制备透反膜400。

s308,将保护层500与弯折后的封装层300配合,使得透反膜400远离保护层500的表面与第一封装结构310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05~步骤s307只要位于步骤s308之前即可,例如:步骤s305~步骤s307可以位于步骤s301之前,也可以位于步骤s303之前,保证步骤s305~步骤s307的顺序的即可。

本申请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在曲面显示区域的第一封装结构远离第一显示器件结构的一侧布置透反膜,该透反膜与位于曲面显示区域的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呈预设角度,可将第一显示器件结构发出的预设波段的光线反射至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位置以改善视角,解决了从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侧边发黄的问题。

2、将透反膜布置在与曲面显示区域相对应的第一封装结构的表面,可以将第一显示器件结构中的像素发光部分反射至显示面板的正面观看位置,从而增大视角以解决大视角侧边发黄的问题。

3、将透反膜布置在保护层的内侧,透反膜相当于保护层的一部分,从而增大了透反膜与第一显示器件结构之间的距离,能够反射至显示面板正面的光线范围更大,进一步扩大了从正面观看屏幕的可视角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