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67674发布日期:2020-12-04 14:0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已制作好的太阳能电池片需要封装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封装工艺,主要是将串接好的电池片与玻璃、背板、封装胶膜按照一定的层次敷设后层压,利用封装胶膜将电池片、玻璃和背板粘接在一起。封装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太阳能电池片的使用寿命。

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钙钛矿等太阳能电池,相较于传统晶硅电池,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加敏感,容易受到环境中的水汽、氧气、灰尘、腐蚀性化学物质和外力冲击等的影响。采用传统的封装方法,对光伏组件进行封装时,光伏组件的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以提高封装后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该太阳能组件的封装方法包括:

提供叠层件;该叠层件包括层叠在一起的第一封装板、电池片以及第二封装板;叠层件还包括密封前体圈;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围合而成;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与第二封装板之间,且围设于电池片的外围;对叠层件进行层压,使相邻的密封胶体融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密封圈用于密封电池片。该密封圈由围设在电池片外周且间断排布的多个密封胶体(密封前体圈)经过层压工艺后融合而成。在层压工艺的抽真空阶段,由于多个密封胶体间断分布,且多个密封胶体尚未经过层压融合在一起,使得相邻的密封胶体之间存在空隙。在层压过程中,叠层件内电池片周围的空气,在抽真空作用力和层压压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这些空隙排出,从而可以提高叠层件内(电池片周围)的真空度。基于此,在层压形成密封圈后,电池片周围的水汽、氧气含量较低。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能够提高密封电池片时的真空度,进而降低层压封装后的光伏组件的初始水汽含量、初始氧气含量,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增加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前体圈的圈数大于等于两个。相邻密封前体圈之间具有空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围设于电池片外周的密封前体圈有多圈,层压后一圈密封前体圈形成一个密封圈,光伏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密封圈。当相邻密封前体圈之间具有空隙时,可以使相邻密封圈之间也具有空隙。此时,相邻两个密封圈围成封闭空间。当光伏组件的外层密封圈密封不严时,进入光伏组件内的水汽和氧气可以存储在相邻密封圈所形成的密闭空间中,进而避免水汽和氧气渗入与电池片接触,提高光伏组件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密封前体圈中,远离电池片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如果这些密封胶体在第一封装板上的面积相同,那么高度较大的密封胶体意味着其在层压后所扩展的范围较大,其与第一封装板、第二封装板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所形成的密封圈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同时,层压后扩展范围较大的密封胶体相对扩展范围较小的密封胶体远离电池片,可以避免层压过程中,密封胶被挤压后渗入电池片的上下表面,从而保证了电池片的电性能。另外,在层压过程中,由于叠层件边缘区域受到的压力较大,因此,远离电池片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可以使层压后形成两个密封圈高度更接近。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相邻两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之比为(3~1):1。此时,远离电池片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且小于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的3倍。基于此,可以避免层压后密封圈高度差大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前体圈中,相邻密封胶体之间的距离为密封胶体的延伸长度的50%~100%。此时,相邻两个密封胶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密封胶体在第一封装板上的延伸长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确保层压后,密封前体圈中的各个密封胶体能够融合连接在一起,避免层压后无法形成封闭密封圈的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每个密封胶体与电池片之间具有空隙。在层压过程中,密封胶体与电池片之间的空隙,可以避免融化的密封胶体被挤压后渗入电池片的上下表面,从而可以进一步确保光伏组件的电性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每个密封胶体与电池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mm~1mm。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每个密封胶体的高度为0.25mm~2mm。此时,密封胶体具有足够的高度,可以保证密封胶体能够进行有效的层压,形成密封性能较好的密封圈。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胶体呈点状或条状。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胶体的材质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基密封胶、环氧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混合树脂基密封胶、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硅氧烷树脂基密封胶、环氧丙烯酸树脂基密封胶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密封胶体材料的粘度均大于100000cps。当这些密封胶体经过层压处理,形成密封圈后,密封圈的水汽渗透率均小于5×10-6g·m-2/d,氧气的渗透率小于10-5cm2·m-2/d,密封性能较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叠层件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提供第一封装板;

在第一封装板上铺设电池片;

在第一封装板朝向电池片的一侧设置密封前体圈;密封前体圈围设于电池片的外围,且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围合而成;

在电池片上铺设第二封装板,使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之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叠层件还包括第一封装胶膜。第一封装胶膜位于第一封装板和电池片之间。层压后,第一封装胶膜融化并粘结第一封装板与电池片。第一封装胶膜覆盖与之接触的电池片,起到封装保护电池片与第一封装板接触的一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叠层件还包括第二封装胶膜。第二封装胶膜位于第二封装板和电池片之间。层压后,第二封装胶膜融化并粘结第二封装板与电池片。第二封装胶膜覆盖与之接触的电池片,起到封装保护电池片与第二封装板接触的一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密封胶体的形成方式为印刷工艺、针式点胶工艺、机械喷射工艺中的任一种。这些密封胶体的形成方法均可以多点同时加工,能够大大生产效率。此外,这些工艺技术成熟,可以方便的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实现对密封胶体高度的精确调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层压的方式为热固化层压方式和/或紫外光固化层压方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电池片为钙钛矿电池片。钙钛矿电池片对环境中的水汽、氧气等比较敏感,本发明间断分布的密封胶体制作的密封圈能够起到更好的排出空气并密封的作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中至少一个为透光封装板。此时,太阳光通过一侧或双侧入射到位于第一封装板和第二封装板之间的电池片,均可以实现电池片对太阳光的吸收转换。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采用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获得。

第二方面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线性密封胶层压前后状态示意图,其中a为层压前线性密封胶示意图,b为层压后线性密封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叠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第一封装胶膜的叠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第二封装胶膜的叠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第一封装胶膜和第二封装胶膜的叠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的各个阶段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密封胶体层压前后状态示意图,其中a为层压前的密封胶体示意图,b为层压后的线状密封圈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叠层件,11-第一封装板,12-电池片,13-第二封装板,14-密封胶体,15-第一封装胶膜,16-第二封装胶膜,2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经过制绒、扩散、清洗、镀膜、丝网印刷、烧结等工艺的电池片,通常经过单焊和串焊形成多个电池片构成的阵列化的电池串。电池串是吸收太阳光,并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的主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水汽、氧气、灰尘、腐蚀性化学物质等外界环境对电池串的不利影响,同时提高电池串的强度、抗冲击性,会利用盖板、背板和封装胶膜对电池串进行封装,以将电池串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封装工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将盖板、封装胶膜、电池串、封装胶膜、背板依次叠放,形成叠层件。利用层压机对叠层件进行层压。层压过程中,层压机首先对叠层件进行抽真空处理,也就是初期排气,从而避免封装后形成的太阳能组件内留存较多的空气。抽真空处理后,加热融化封装胶膜并施加压力,使得盖板、电池串、背板粘接在一起。最后,冷却取出封装好的光伏组件。

在封装过程中,融化的封装胶膜在压力的作用下,往往向外延展并固化,形成毛边。因此,层压处理叠层件后,需要切除毛边。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钙钛矿等太阳能电池,相较于传统晶硅电池,对外界环境更加敏感,容易受到环境中的水汽、氧气等因素的影响。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对电池串进行封装时,会在电池片周围通过灌注、涂抹等方式形成线性密封胶,层压后密封胶向外延展,形成密封圈。但是封装后获得的光伏组件可靠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另外,采用灌注、涂抹等加工方式时,在厚度、密封性能要求比较高的钙钛矿等电池片周围设置密封胶时,不仅材料用量大,且密封胶粘度较高,控制密封胶的高度较为困难,加工难度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该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适用于需要进行封装的太阳能电池,例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晶硅太阳能电池、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等,且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如图2所示的叠层件10。该叠层件10包括第一封装板11、电池片12、第二封装板13和密封前体圈。

上述第一封装板11、电池片12和第二封装板13依次层叠在一起。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中至少一个为透光封装板,以使太阳光能够入射到位于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之间的电池片12上。

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可以均为透光封装板,也可以两者之一为透光封装板。当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均为透光封装板时,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个作为光伏组件的盖板,另一个作为光伏组件的背板。当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两者之一为透光封装板时,可以是第一封装板11为透光封装板。此时,第一封装板11为盖板,第二封装板13为背板。当然,也可以是第二封装板13为透光封装板。此时,第一封装板11为背板,第二封装板13为盖板。

上述盖板应具有较好的透光性能,其材质可以为超白低铁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钠钙玻璃、无碱玻璃、镀膜玻璃等透光玻璃,且不仅限于此。

上述背板的材质可以为超白低铁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钠钙玻璃、无碱玻璃、镀膜玻璃等透光玻璃,也可以为聚氟乙烯复合膜(tpt)、1,1,2,2-四苯乙烯(tpe)、kpe、kpk、kpc、kpf等。背板还可以为塑料绝缘层(pet塑料或pp塑料)、粘结剂层和含氟聚合物层复合而成的背板。

从尺寸上来说,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的尺寸应当大于电池片12的尺寸,以方便对电池片12进行封装。

上述电池片12为广义上的电池片12。也就是说,该电池片12可以是单独的一片电池片12,也可以是多个电池片12串接在一起的一个电池串,还可以是多个电池串组成的串组。根据具体应用,电池片12可以为钙钛矿电池片、晶硅电池片、铜铟镓硒电池片等,且不仅限于此。

上述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14围合而成。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11与第二封装板13之间,且围设于电池片12的外围。具体的,密封前体圈设置在第一封装板11上未被电池片12覆盖的区域。对上述叠层件10进行层压后,第一封装板11、电池片12、第二封装板13粘结在一起,围绕电池片12且间断分布的多个密封胶体14融为一体,形成密封圈20。该密封圈20用于密封电池片12的侧面,也就是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之间的空间,以避免水汽、氧气进入叠层件10内与电池片12发生反应。在层压工艺的抽真空阶段,由于密封胶体14间断分布,且多个密封胶体14尚未经过层压融合在一起,使得相邻的密封胶体14之间存在空隙。在层压过程中,叠层件10内电池片12周围的空气在抽真空作用力和层压压力的作用下可以通过这些空隙排出,从而可以提高叠层件10内(电池片12周围)的真空度。基于此,在层压形成密封圈20后,电池片12周围的水汽、氧气含量较低。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能够提高密封电池片12时的真空度,进而降低层压封装后的光伏组件的初始水汽含量、初始氧气含量,提高光伏组件可靠性,增加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灌注的线性密封胶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间断分布的密封胶体14,层压后融合形成密封圈20,不仅节约了原料,而且单个密封胶体14加工难度小。

上述密封前体圈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密封胶体14为一个时,经过层压处理,在电池片12外周形成一个密封圈20。该密封圈20为围绕电池片12的环状结构。例如,当电池片12为方形时,密封圈20为围设在电池片12外周的方环结构。

当密封前体圈为多个时,多个密封前体圈沿着远离电池片12的方向一圈圈分布,即外侧的密封前体圈围在内侧的密封前体圈的外周。经过层压处理,一个密封前体圈相应的形成一个密封圈20,多个密封前体圈形成多个围绕电池片12的密封圈20。此时,密封圈20的圈数大于等于两个。

上述多个密封前体圈中,相邻密封前体圈之间可以具有空隙。一个密封前体圈层压后,形成一个密封圈20,多个密封前体圈层压后,可以形成多个密封圈20。当相邻密封前体圈之间具有空隙时,可以使相邻密封圈20之间也具有空隙。此时,相邻两个密封圈20与第一封装板11、第二封装板13围成封闭空间。在光伏组件的外层密封圈20密封不严时,进入光伏组件内的水汽和氧气可以存储在相邻两个密封圈20所形成的密闭空间中,进而避免水汽和氧气渗入与电池片12接触,提高光伏组件的密封性能。

相邻两个密封圈20之间空隙的大小,可以通过设置相邻密封前体圈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当然,还需要考虑层压后,密封胶体14延展侵占的空间。

上述多个密封前体圈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密封前体圈中远离电池片12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12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此时,如果这些密封胶体14在第一封装板11上的面积相同,那么高度较大的密封胶体14意味着其在层压后所扩展的范围较大,其与第一封装板11、第二封装板13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所形成的密封圈20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同时,层压后扩展范围较大的密封胶体14相对扩展范围较小的密封胶体14远离电池片12,可以避免层压过程中,密封胶被挤压后渗入电池片12的上下表面,从而保证了电池片12的电性能。另外,在层压过程中,由于叠层件10边缘区域受到的压力较大,因此,远离电池片12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12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可以使层压后形成两个密封圈20高度更接近。

在实际应用中,每个密封前体圈的具体高度可以根据第一封装板11与第二封装板13之间的距离,以及密封胶体14的数量进行设置。

示例性的,上述相邻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之比为(3~1):1。即远离电池片12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大于靠近电池片12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且小于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的3倍,可以避免层压后密封圈20高度差大的问题。

例如,相邻两个密封前体圈中,远离电池片12的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与靠近电池片12的另一个密封前体圈的高度之比可以为1.1:1、1.5:1、1.8:1、2:1、2.3:1、2.9:1等。

在实际应用中,鉴于第一封装板11上未被电池片12覆盖的区域面积有限,可以围绕电池片12设置两个密封前体圈,分别为第一密封前体圈和第二密封前体圈。第一密封前体圈和第二密封前体圈沿着远离电池片12的方向分布。此时,所需要制备的密封胶体14尺寸跨度较小,可以通过同一设备较容易的制作出来,降低了工艺难度和工艺成本。

影响密封圈20密封性能的参数,不仅包括上述密封前体圈的数量,还包括相邻密封胶体14之间的距离,密封胶体14与电池片12之间的距离,以及密封胶体14的高度。

应理解,为了使围绕在电池片12外周的一个密封前体圈,在层压处理后,其所包括多个密封胶体14能够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密封圈20,可以设置每个密封前体圈中,相邻两个密封胶体14之间的距离为密封胶体14的延伸长度的50%~100%。相邻两个密封胶体14之间的距离,是指相邻两个密封胶体14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密封胶体14的延伸长度,是指密封胶体14落到第一封装板11后,其延伸的最大长度。例如,当密封胶体14为水滴状时,其延伸长度为水滴状的密封胶体14的最大直径。

上述相邻两个密封胶体14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密封胶体14的延伸长度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层压后,每个密封前体圈能够融合连接在一起,避免因密封胶体14之间间距过大导致的无法形成闭合密封圈20的问题。

示例性的,相邻两个密封胶体14之间的距离可以为密封胶体14的延伸长度的50%、58%、62%、68%、75%、85%、95%、100%。当密封胶体14为水滴状时,相邻两个密封胶体14之间的距离,可以为水滴状的密封胶体14的直径的50%、80%、100%等。

上述每个密封胶体14与电池片12之间具有空隙。在层压过程中,密封胶体14与电池片12之间的空隙,可以避免融化的密封胶被挤压后渗入电池片12的上下表面,从而可以进一步确保光伏组件的电性能。

示例性的,每个密封胶体14与电池片12之间的最小距离(最小空隙)为0.2mm~1mm。密封胶体14与电池片12之间的最小距离,也就是,最靠近电池片12的一组密封胶体14的几何中心与电池片12之间的距离。例如,该最小距离可以为0.2mm、0.35mm、0.4mm、0.54mm、0.6mm、0.72mm、0.8mm、0.95mm、1mm。当最小距离在0.2mm~1mm范围内时,既可以避免融化的密封胶被挤压渗入电池片12的上下表面,又可以避免密封胶体14与电池片12之间距离过大,造成空间浪费。

从高度上来说,上述每个密封胶体14的高度应当大于第一封装板11与第二封装板13之间的距离。层压过程中,在竖直方向上密封胶体14被压扁,在水平方向上密封胶体14延展后与相邻的密封胶体14连接,形成密封圈20。每个密封胶体14的高度大于第一封装板11与第二封装板13之间的距离,可以使每个密封胶体14能够进行有效的层压处理,并使层压后形成的密封圈20高度能够与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之间的距离相匹配,从而起到较好的密封效果,避免密封圈20存在空缺的问题。

示例性的,每个密封胶体14的高度可以为0.25mm~2mm。例如,密封胶体14的高度可以为0.25mm、0.55mm、0.85mm、1mm、1.3mm、1.5mm、1.8mm、2mm等。此时,密封胶体14具有足够的高度,可以进一步保证密封胶体14能够进行有效的层压,形成密封性能较好的密封圈20。此外,不同类型的光伏组件,其组件高度要求不同,相应的对密封胶体14的高度要求也不同。此时,可以通过对密封胶体14高度的调节,使其适应多种光伏组件。

从形状上来说,上述每个密封胶体14可以呈点状,也可以呈条状。在同一个密封前体圈中,密封胶体14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同一个密封前体圈中,点状的密封胶体14和条状的密封胶体14可以交替设置。

从材质上来说,根据所要形成的密封胶体14固化方式,密封胶体14的组分可以不同。当所要形成的密封胶体14的固化方式为热固化方式时,密封胶体14的组分可以包括热引发剂、预聚物、活性稀释剂、流平剂、偶联剂、消泡剂、阻聚剂、颜填料和分散剂。当所要形成的密封胶体14的固化方式为紫外光固化方式时,密封胶体14的组分可以包括光引发剂、预聚物、活性稀释剂、流平剂、偶联剂、消泡剂、阻聚剂、颜填料和分散剂。

热引发剂可以包括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月桂酰、叔丁基过氧化苯甲酸酯、过氧化二碳酸(双-2-苯氧乙基酯)、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环己酮、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光引发剂可以包括苯乙酮、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苯基)丁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2-乙基蒽醌、苯甲酮二甲基缩酮、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安息香二乙醚、4-苯基二苯甲酮、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2-二甲胺基-2-(4-吗啉-4-苯基)-1-丁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活性稀释剂可以包括丙烯酸丁酯、新戊二醇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聚乙二醇200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三丙二醇单丙烯酸酯、甲氧基丙氧基新戊二醇单丙烯酸酯、甲氧基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二丙烯酸酯、三(2-丙烯酰氧乙基)异氰脲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偶联剂可以包括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γ-环氧丙氧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γ-乙二氨基)二乙氧基硅烷、甲基(γ-氨丙基)二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基硅烷中的任一种。

颜填料可以包括炭黑、靛蓝、钛白粉、铬绿或蒽醌红中的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可以为聚醚改性硅消泡剂。流平剂可以为有机硅流平剂或丙烯酸流平剂。分散剂可以为聚乙烯蜡和石蜡的组合物。阻聚剂主要通过固化剂和阻聚剂的搭配,调整密封胶的固化速度,从而获得较好的固化效果。阻聚剂可以为对苯二酚、4-甲氧基酚、蒽醌、酚噻嗪、对苯醌中的一种或多种。

当预聚物为聚氨酯丙烯酸酯时,按照上述组分配比,可以制备聚氨酯丙烯酸酯基密封胶。同理,还可以制作环氧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混合树脂基密封胶、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硅氧烷树脂基密封胶、环氧丙烯酸树脂基密封胶。

密封胶体14的材质可以包括聚氨酯丙烯酸酯基密封胶、环氧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混合树脂基密封胶、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硅氧烷树脂基密封胶、环氧丙烯酸树脂基密封胶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密封胶体材料的粘度均大于100000cps,比重大于1。当这些密封胶体14经过层压处理,形成密封圈20后,密封圈20的水汽渗透率均小于5×10-6g·m-2/d,氧气的渗透率小于10-5cm2·m-2/d,密封性能较好。这些密封胶,可以为热固化密封胶,也可以为紫外光固化密封胶,也可以为热固化-紫外光固化密封胶。当采用同时采用热固化和紫外光固化方式融化密封胶时,可以加快密封胶的融化和固化速度。

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硅氧烷树脂基密封胶,其结构中含有柔性链段、活性硅氧烷基团及耐候性较好的硅氧基团,故其固化温度tg(135℃)相对较高,耐候性较好。并且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硅氧烷树脂基密封胶固化后具有较好的致密度,水汽、氧气穿透率相对较小,因此,氨基甲酸酯丙烯酸硅氧烷树脂基密封胶形成的密封圈20密封效果较好。

受链段柔软性、极性官能团和固化收缩率等参数的影响,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基密封胶的粘结强度相对较大,而环氧丙烯酸树脂基密封胶的粘结强度相对较小。当两者结合时,密封胶体14的粘度能够满足太阳能电池密封需求,而且流动性较好,便于加工生产。

上述叠层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一封装胶膜15。第一封装胶膜15位于第一封装板11和电池片12之间。层压后,第一封装胶膜15融化并粘结第一封装板11与电池片12。第一封装胶膜15覆盖与之接触的电池片12,起到封装保护电池片12与第一封装板11接触的一面。

上述叠层件10还可以包括第二封装胶膜16。第二封装胶膜16位于第二封装板13和电池片12之间。此时,每个密封前体圈还可以围绕在第二封装胶膜16外周。层压后,第二封装胶膜16融化并粘结第二封装板13与电池片12。第二封装胶膜16覆盖与之接触的电池片12,起到封装保护电池片12与第二封装板13接触的一面。

如图3所示,叠层件10可以仅包括第一封装胶膜15。如图4所示,叠层件10也可以仅包括第二封装胶膜16。如图5所示,叠层件10也可以包括第一封装胶膜15和第二封装胶膜16。

如图6-图11所示,上述叠层件10的制作方法如下:

如图6所示,提供第一封装板11。该第一封装板11可以为盖板,也可以为背板。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第一封装板11为盖板,进行叠层件10制作过程的阐述。

如图7所示,在第一封装板11上铺设第一封装胶膜15。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叠层件10的结构,铺设第一封装胶膜15的步骤也可以省略。

如图8所示,在第一封装胶膜15上铺设电池片12。在省略第一封装胶膜15的情况下,电池片12可以直接生在在第一封装板11上,也可以铺设在第一封装板11上。

如图9所示,在电池片12上铺设第二封装胶膜16。在实际应用中,该步骤可以省略,也可以在设置密封胶体14之后执行。

如图10所示,在第一封装板11朝向电池片12的一侧设置密封前体圈。密封前体圈围设于电池片12的外围,且密封前体圈由间断排布的若干密封胶体14围合而成。

在实际应用中,密封胶体14的形成方式可以为印刷工艺、针式点胶工艺、机械喷射工艺中的任一种。这些密封胶体14的形成方法均可以多点同时加工,大大生产效率。此外,这些工艺技术成熟,可以方便的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实现对密封胶体14高度的精确调节。此外,对于粘度大、厚度大的密封胶体14,可以采用机械喷射的方式进行加工。

如图11所示,在第二封装胶膜16上铺设第二封装板13,使密封前体圈位于第一封装板11和第二封装板13之间。在省略第二封装胶膜16的情况下,在电池片12上铺设第二封装板13。

如图12所示,对上述叠层件10进行层压。如图13所示,层压后,多个密封胶体14融化,相邻的密封胶体14融合连接在一起,形成密封圈20。

上述层压的方式可以根据密封胶体14的材料固化性质进行设计。例如,对于热固化材料制作的密封胶体14,可以采用热固化层压方式进行层压。对于紫外光固化材料制作的密封胶体14,可以采用紫外光固化层压方式进行层压。对于紫外光和热能作用下均能固化的密封胶体14,可以同时采用紫外光固化和热固化方式进行层压,以加快密封胶体14的融化和固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采用上述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获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光伏组件的封装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