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触觉反馈的自复位式带按钮开关信号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31172发布日期:2022-02-24 13:0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触觉反馈的自复位式带按钮开关信号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带按钮开关信号灯,特别是一种具有触觉反馈的自复位式带按钮开关信号灯。


背景技术:

2.随着驾驶舱内的操纵人机界面越来越复杂,飞行员的脑力工作负荷将会越来越大。常见带按钮开关信号灯的电路转换功能采用微动开关进行实现,其存在问题在于微动开关动作力较小,下按手感较差,导致飞行员难以通过触觉感知开关的转换程度,只能通过观察开关控制的指示灯或对应设备的工作情况来获悉相应开关的转换情况,影响飞行员的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带按钮开关信号灯存在操作手感较差,以提供一种新型的具有触觉反馈的自复位式带按钮开关信号灯。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触觉反馈的自复位式带按钮开关信号灯,包含有,显示部件;促动部件,其具有促动支座本体、促动外轴、促动内轴、外轴弹簧及内轴弹簧,所述促动支座本体形成有竖向的促动支座穿过孔,所述促动外轴容纳于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所述促动外轴形成有外轴轴肩并且被所述外轴轴肩分成外轴上段及外轴下段,所述外轴上段及所述外轴下段分别从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向上穿出及向下穿出,所述外轴上段与所述显示部件相固定连接,所述外轴弹簧外环于所述外轴下段,所述外轴弹簧的上端为活动端,所述外轴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外轴轴肩相抵,所述外轴弹簧的下端为固定端,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形成有所述外轴轴肩上方的顶部限位内缘,在所述外轴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外轴轴肩初始与所述顶部限位内缘相抵,所述外轴下段的底面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外轴盲孔,所述促动内轴容纳于所述外轴盲孔,所述促动内轴形成有内轴轴肩并且被所述内轴轴肩分成内轴上段及内轴下段,所述内轴弹簧外环于所述内轴上段,所述内轴弹簧的上端为固定端,所述内轴弹簧的下端为活动端,所述内轴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内轴轴肩相抵,所述外轴盲孔形成有所述内轴轴肩下方的底部限位内缘,在所述内轴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内轴轴肩初始与所述底部限位内缘相抵且所述外轴上段的顶面与所述外轴盲孔的顶面间有竖向距离,所述内轴下段从所述外轴盲孔向下穿出;快跳部件,其具有快跳支座本体、扭簧本体、扭簧固定轴、按压片及快跳簧片,所述快跳支座本体形成有快跳支座穿过孔,所述快跳支座穿过孔与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具有共同的轴线,所述外轴下段向下延伸至所述快跳支座穿过孔内部,所述快跳支座本体的底面形成有快跳支座连接双耳,所述快跳连接双耳位于所述内轴下段的左侧,所述快跳支座连接双耳间连接有前后向的所述扭簧固定轴,所述扭簧顶轴外绕有所述扭簧本体,所述扭簧本体
的第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扭簧本体的第二端为活动端,所述按压片布置于所述内轴下段的下方,所述扭簧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按压片相固定连接,所述快跳簧片布置于所述内轴下段的右侧,所述快跳簧片具有簧片上段、簧片连接段及簧片下段,所述簧片上段、所述簧片下段均沿竖向延伸,所述簧片连接段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簧片连接段布置于所述底座本体的顶面,所述簧片中段及所述簧片下段均为固定式安装,所述簧片上段具有竖向部及斜向部,所述竖向部的底缘与所述簧片连接段相连,所述竖向部的顶缘与所述斜向部的底缘相连,所述斜向部向右倾斜设置,向下转动所述按压片,所述按压片的右端先与所述斜向部相抵;以及,底座部件,其具有底座本体及微动开关,所述底座本体的顶面与所述快跳支座连接双耳的底面相抵,所述底座本体内部形成有底座容纳室,所述微动开关布置于所述底座容纳室,所述微动开关的顶面形成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从所述底座本体向上穿出对位于所述按压片。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至少在于:通过按压片与快跳簧片间相互运动时力学的转变,实现产品在按压过程中的触觉反馈功能。采用柔性印制板实现电连接,避免以往弹性电连接导致产品闪烁的问题,可靠性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6.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7.图2为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
8.图3为本发明中灯罩周壁的结构示意图。
9.图4为本发明中促动支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0.图5为本发明中快跳支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1.图6为本发明中快跳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连接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3.请参见图1和2,图中示出的是一种具有触觉反馈的自复位式带按钮开关信号灯。
14.所述带按钮开关信号灯由显示部件1、促动部件2、快跳部件3及底座部件4等构成。所述显示部件1、所述促动部件2、所述快跳部件3及所述底座部件4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15.所述显示部件1具有灯罩周壁11、顶部标牌12、底部盖板13及柔性电路印制板14。
16.结合图3,所述灯罩周壁11呈矩形结构。所述灯罩周壁11界定出具有向上开口及向下开口的灯罩容纳室。
17.所述顶部标牌12容纳于所述灯罩周壁11的所述向上开口。较佳地,所述灯罩周壁11的前部及所述灯罩周壁11的后部于所述向上开口处分别形成有灯罩前定位凹槽及灯罩后定位凹槽,而所述顶部标牌12的前面及后面分别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灯罩前定位凹槽的标牌前定位凸部及对应于所述灯罩后定位凹槽的标牌后定位凸部。所述标牌前定位凸部及所
述标牌后定位凸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灯罩前定位凹槽及所述灯罩后定位凹槽内部,形成卡扣式连接,以实现所述顶部标牌12与所述灯罩周壁11间的固定。
18.所述底部盖板13容纳于所述灯罩周壁11的所述向下开口。较佳地,所述灯罩周壁11的左部及所述灯罩周壁11的右部于所述向下开口处分别形成有灯罩左定位凹槽及灯罩右定位凹槽,而所述底部盖板13的左面及右面分别形成有对应于所述灯罩左定位凹槽的盖板左定位凸部及对应于所述灯罩右定位凹槽的盖板右定位凸部。所述盖板左定位凸部及所述盖板右定位凸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灯罩左定位凹槽及所述灯罩右定位凹槽内部,形成卡扣式连接,以实现所述底部盖板13与所述灯罩周壁11间的固定。
19.所述柔性电路印制板14具有印制板主体部141及印制板延伸部142。
20.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布置于所述底部盖板13的顶面。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具有led。所述led用于照亮所述顶部标牌12。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还具有调光器件。所述调光器件用于调整所述led的亮度。较佳地,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形成有主体部定位穿过孔,而所述底部盖板13的顶面形成有对应于所述主体部定位穿过孔的盖板顶定位凸部。所述盖板顶定位凸部延伸至所述主体部定位穿过孔内部,形成轴孔配合,以实现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的水平定位。较佳地,所述灯罩周壁11的前部与所述灯罩周壁11的后部间连接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的底面与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的顶面相抵,形成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底部盖板13共同夹持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以实现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的竖向定位。
21.较佳地,所述显示部件1还具有弥散片15。所述弥散片15布置于所述顶部标牌12与所述印制板主体部141间。所述弥散片15用于弥散所述led的光束。所述灯罩周壁11可形成有周壁内缘凸台,供所述弥散片15置放。
22.所述促动部件2具有促动支座本体21、促动外轴22、促动内轴23、外轴弹簧24及内轴弹簧25。
23.结合图4,所述促动支座本体21形成有沿竖向延伸的促动支座穿过孔。所述促动外轴22容纳于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内部。所述促动外轴22形成有外轴轴肩。所述促动外轴22被所述外轴轴肩分成外轴上段及外轴下段。所述外轴上段从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向上穿出。所述外轴下段从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向下穿出。所述外轴上段与所述底部盖板13相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外轴上段的顶部形成有周向环槽,而所述底部盖板13的底面形成有周向卡爪。所述周向卡爪外环于所述外轴上段的顶部。利用所述周向卡爪与所述周向环槽的卡合,以实现所述外轴上段与所述底部盖板13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板与所述促动外轴22处于同一竖线,以加强所述底部盖板13于所述促动外轴22处的结构强度。
24.所述外轴弹簧24外环于所述外轴下段。所述外轴弹簧24的上端为活动端。所述外轴弹簧24的上端与所述外轴轴肩相抵。所述外轴弹簧24的下端为固定端。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的顶部形成有顶部限位内缘。所述顶部限位内缘形成于所述外轴轴肩的上方。在所述外轴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外轴轴肩与所述顶部限位内缘相抵。
25.所述外轴下段的底面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外轴盲孔。所述促动内轴23容纳于所述外轴盲孔内部。所述促动内轴23形成有内轴轴肩。所述促动内轴23被所述内轴轴肩分成内轴上段及内轴下段。所述内轴弹簧25外环于所述内轴上段。所述内轴弹簧25的上端为固定端。所述内轴弹簧25的上端与所述外轴盲孔的顶面相抵。所述内轴弹簧25的下端为活动端。所述内轴弹簧25的下端与所述内轴轴肩相抵。所述外轴盲孔的底部形成有底部限位内缘。在
所述内轴弹簧25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内轴轴肩与所述底部限位内缘相抵,此时,所述外轴上段的顶面与所述外轴盲孔的顶面间有竖向距离,所述内轴下段从所述外轴盲孔向下穿出。
26.所述快跳部件3具有快跳支座本体31、扭簧本体33、扭簧固定轴32、按压片34及快跳簧片35。
27.所述快跳支座本体31的顶面与所述促动支座本体21的底面相抵。较佳地,所述快跳支座本体31的顶面形成有快跳支座定位凹槽,而所述促动支座本体21的底面形成有与所述快跳定位凹槽对应的促动支座定位凸部。所述促动支座定位凸部向下延伸至所述快跳支座定位凹槽,形成卡扣式连接,以实现所述跳支座本体与所述促动支座本体21的固定连接。
28.所述快跳支座本体31的顶面形成有对应于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的快跳支座定位凸部。所述快跳支座定位凸部向上延伸至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内部。所述外轴弹簧24的下端与所述快跳支座定位凸部相抵,以形成所述固定端。所述快跳支座本体31形成有快跳支座穿过孔。所述快跳支座穿过孔自所述快跳支座定位凸部的顶面始向下延伸至所述快跳支座本体31的底面。所述快跳支座穿过孔与所述促动支座穿过孔具有共同的轴线。所述外轴下段向下延伸至所述快跳支座穿过孔内部。
29.结合图5,所述快跳支座本体31的底面形成有快跳支座连接双耳。所述快跳连接双耳位于所述内轴下段的左侧。所述快跳支座连接双耳间连接有前后向的所述扭簧固定轴32。所述扭簧顶轴外绕有所述扭簧本体33。所述扭簧本体33的第一端为固定端。所述扭簧本体33可延伸至所述快跳支座本体31内部。所述扭簧本体33的第二端为活动端。所述按压片34布置于所述内轴下段的下方。所述扭簧本体33的第二端与所述按压片34相固定连接。
30.所述底座部件4具有底座本体41及微动开关42。
31.所述底座本体41的顶面与所述快跳支座连接双耳的底面相抵。所述底座本体41内部形成有底座容纳室。
32.所述微动开关42布置于所述底座容纳室。所述微动开关42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底座本体41相固定。所述微动开关42的顶面形成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从所述底座本体41向上穿出对位于所述按压片34。
33.所述快跳簧片35布置于所述内轴下段的右侧。请参见图6,所述快跳簧片35具有簧片上段、簧片连接段及簧片下段。所述簧片上段、所述簧片下段均沿竖向延伸。所述簧片连接段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簧片连接段布置于所述底座本体41的顶面。所述簧片中段及所述簧片下段均为固定式安装。所述簧片上段具有竖向部及斜向部。所述竖向部的底缘与所述簧片连接段相连。所述竖向部的顶缘与所述斜向部的底缘相连。所述斜向部向右倾斜设置。向下转动所述按压片34,所述按压片34的右端先与所述斜向部相抵。
34.较佳地,所述簧片下段由所述微动开关42与所述底座本体41相夹持固定。
35.较佳地,所述促动支座本体21的右侧形成有促动支座容纳室。所述促动支座容纳室从所述促动支座本体21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座本体41。所述印制板延伸部142向下穿过所述底部盖板13进入所述促动支座容纳室并最终与所述底座本体41上作为嵌件的接线柱43相连。所述接线柱43的作用是电源输入端子。
36.操作过程:提供下按作用力于所述显示部件1,所述显示部件1整体下移,所述底部盖板13带动所述促动外轴22及所述促动内轴23下移,所述外轴弹簧24逐渐被压缩。所述促动内轴23中所述内轴下段向下触碰到所述按压片34后,所述按压片34受压绕着所述扭簧固
定轴向下转动。所述按压片34的右端部先是触碰到所述快跳簧片35的所述斜向部,所述快跳簧片35中所述斜向部对所述按压片34提供向上作用力,使得所述促动内轴23保持静止(相对于所述促动外轴22上移,即收缩),直至所述促动内轴23的顶面与所述外轴盲孔的顶面相抵。此时,所述促动内轴又开始下移,逐步增加所述下按作用力,所述按压片34的右端部沿着所述斜向部移至所述竖向部,所述竖向部基本不对所述按压片34产生弹力,所述下按作用力迅速下降,以此实现按压过程的触觉反馈。同时,所述按压片34按压至所述微动开关42,实现电路转换。当按压力释放,由于所述扭簧本体33及所述外轴弹簧24的压缩回复力,所述显示部件1向上移位实现复位。
37.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