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09394发布日期:2020-11-20 12:0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包括上排端子、下排端子、中间锁扣件和绝缘本体。绝缘本体包括与上排端子注塑成型的上绝缘体、与下排端子注塑成型的下绝缘体以及将上绝缘体和下绝缘体注塑成型在一起的外绝缘体。现有技术采用上排端子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下排端子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夹设锁扣件后,再注塑成型的三次注塑成型工艺,注塑次数较多。塑胶半成品经历的注塑次数越多,制程越复杂,损耗越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电连接器及制程简单的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锁扣件及外壳;

所述外壳具有内腔,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体部和舌板部,所述舌板部自基部延伸,所述基体部与外壳相固定,所述舌板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内腔,所述舌板部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舌板部厚度方向的不同侧,所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位于舌板部宽度方向的不同侧,所述舌板部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于基体部,所述舌板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为自由端;

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包括露设于第一表面的第一接触部、埋设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固定部及自基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一端脚部,所述第二排端子包括露设于第二表面的第二接触部、埋设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二固定部及自基体部向外延伸的第二端脚部;

所述锁扣件在舌板部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排端子和第二排端子之间,所述锁扣件包括主体部、第一锁扣部和第二锁扣部,所述主体部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锁扣部露设于第一侧面,所述第二锁扣件露设于第二侧面;

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通过注塑成型至第一排端子、第二排端子、锁扣件形成一体嵌件,所述第二绝缘体通过注塑成型至一体嵌件。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第一端子料带组件、第二端子料带组件、锁扣件料带,所述第一端子料带组件包括层叠的第一排端子料带和第一排端子辅助料带,所述第二端子料带组件包括层叠的第二排端子料带和第二排端子辅助料带,所述锁扣件料带位于第一端子料带组件和第二端子料带组件之间;

b.提供第一绝缘体成型颗粒,将第一绝缘体成型颗粒注塑成型至第一端子料带组件、第二端子料带组件、锁扣件料带形成一体嵌件,所述第一绝缘体成型颗粒成型为第一绝缘体;

c.提供第二绝缘成型颗粒,将第二绝缘体成型颗粒注塑成型至一体嵌件,所述第二绝缘体成型颗粒成型为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绝缘体包覆第一绝缘体形成绝缘本体,去除多余料带形成第一排端子、第二排端子、锁扣件及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

d.提供外壳,将端子模组和外壳组装在一起。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采用两次注塑成型即可实现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成型,从而电连接器的结构简单,本申请注塑次数较少,制程和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如图3所示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连接器取消部分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连接器取消部分绝缘本体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端子料带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二端子料带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锁扣件料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一次成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二次成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数量。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型实施例的管路连接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补充或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锁扣件3及外壳4。绝缘本体1为塑胶材料制成,导电端子2为金属材料制成,外壳4可以为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为塑料材质制成。在本申请的图实施例中,外壳4为金属材料制成。导电端子2可以为铜材冲压形成。图示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为usbtypec电连接器。

外壳4具有内腔41,绝缘本体1包括基体部11和舌板部12,舌板部12自基部11延伸,基体部11与外壳4相固定,舌板部12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内腔41。舌板部12包括第一表面121、第二表面122、第一侧面123及第二侧面124,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位于舌板部12厚度方向的不同侧,第一侧面123及第二侧面124位于舌板部12宽度方向的不同侧,舌板部12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于基体部11,舌板部12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为自由端。如图9所示,舌板部12包括位于内腔41内的第一板部125和位于内腔41外的第二板部126,第二板部126自第一板部125向前延伸超出外壳4,这样的设计可以配合外部电子设备的机壳充当部分外壳,从而有利于节省电子设备内空间,从而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设计。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等可移动设备。

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排端子21和第二排端子22,第一排端子21包括露设于第一表面121的第一接触部211、埋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一固定部212及自基体部11向外延伸的第一端脚部213,第二排端子22包括露设于第二表面122的第二接触部221、埋设于绝缘本体1内的第二固定部222及自基体部11向外延伸的第二端脚部223。第一端脚部213和第二端脚部223排列呈一排,且均平行于第一接触部211和第二接触部221而成水平状,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地将电连接器100焊接至外部电路板,且有利于端脚部的对齐,减小电连接器100的长度。

锁扣件3在舌板部12的厚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排端子21和第二排端子22之间,图示实施例中锁扣件3包括分隔设置的第一锁扣件38和第二锁扣件39,第一锁扣件38包括主体部33和第一锁扣部31,第二锁扣件39包括主体部33和第二锁扣部32,主体部33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第一锁扣部31露设于第一侧面123,第二锁扣部32露设于第二侧面124。图示实施例中,第一锁扣件38和第二锁扣件39单独设置,有利于减少锁扣件3的用料,从而降低锁扣件3的制造成本。图示实施例中,第一锁扣件38和第二锁扣件39均设有若干孔道37,绝缘本体1注塑成型至第一锁扣件38和第二锁扣件39流入并填充孔道37,从而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在可选的其他实施例,第一锁扣件38和第二锁扣件39也可以为连接为一体的元件,这样的设计增强了锁扣件屏蔽第一排端子21和第二排端子22之间的电磁干扰,从而提高了电连接器100的传输性能。

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绝缘体13和第二绝缘体14,第一绝缘体13通过注塑成型至第一排端子21、第二排端子22、锁扣件3形成一体嵌件5,第二绝缘体14通过注塑成型至一体嵌件5。绝缘本体1通过两次成型工艺即可实现导电端子2和锁扣件3的成型,相比现有技术采用上排端子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下排端子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夹设锁扣件后,再注塑成型的三次注塑成型工艺,注塑次数更少。因为,塑胶半成品经历的注塑次数越多,制程越复杂,损耗越大,本申请减少了注塑成型次数,结构更加简单,且简化了制造工艺,减少了损耗。

外壳4包括第一壳体41、第二壳体42及第三壳体43,第一壳体41为金属壳体,第一壳体41通过抽引成型,所述第二壳体42和第三壳体43为金属壳体,第二壳体42和第三壳体43通过冲压形成。第一壳体41呈筒状,第二壳体42贴合于第一壳体41的上表面,第三壳体43贴合于第一壳体41的下表面,第二壳体42和第三壳体43相固定。第一壳体41的强度大于第二壳体42和第三壳体43强度,一体抽引形成的第一壳体41有利于电连接器100的防水设计。

第一壳体41的前端形成有翻边412,电连接器100还包括防水胶圈61,所述防水胶圈6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翻边412和第二壳体42之间,所述防水胶圈6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翻边412和第三壳体43之间。第一壳体41包括筒体部411,翻边412自所述筒体部411向前延伸呈喇叭状,翻边412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筒体部411的最大外径。

锁扣件3包括第一连接部34和第二连接部35,第一连接部34与第一锁扣部31位于电连接器100宽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二连接部35与所述第二锁扣部32位于电连接器100宽度方向的同一侧。第一连接部34位于第一锁扣部31的后方,第二连接部35位于第二锁扣部32的后方,第一连接部34与所述第二壳体42物理并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35与所述第二壳体42物理并电性连接。

第二壳体42包括第二主体部421、第三连接部422、第四连接部423、第一前焊脚424、第一后焊脚425、第二前焊脚426及第二后焊脚427。第三连接部422和第四连接部423连接于第二主体部421横向方向的相反两侧,第三连接部422与第一连接部34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焊接固定,第四连接部423与与第二连接部35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焊接固定,这样将锁扣件3与外壳4电性连接,从而实现共地连接,从而提高了锁扣件3的屏蔽性能,且方便了锁扣件3的固定。第一后焊脚425和第二后焊脚427分别位于第三连接部422和第四连接部423的后方,第一后焊脚425和第二后焊脚427连接于第二主体部421横向方向的相反两侧,第一后焊脚425和第二后焊脚427贯穿绝缘本体1用于焊接至外部电路板。第一后焊脚425和第二后焊脚427干涉固定于绝缘本体1。第一前焊脚424和第二前焊脚426分别位于第三连接部422和第四连接部423的前方,第一前焊脚424和第二前焊脚426连接于第二主体部421横向方向的相反两侧,第一前焊脚424和第二前焊脚426未经过绝缘本体1,四个焊脚设计增强了电连接器100与外部电路板的连接稳定性。

第三壳体43包括第三主体部431、两个第一脚部432、两个第二脚部433、及两个第三脚部434。第二壳体42包括连接在第二主体部421与第一前焊脚424之间的第一平台部427和连接在第二主体部421与第二前焊脚426之间的第二平台部428,第一平台部427、第二平台部428与两个第二脚部433分别焊接在一起。两个第三脚部434分别插入于绝缘本体1的凹槽内,且干涉固定于绝缘本体1。

如图10至图14所示,一种电连接器100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第一端子料带组件81、第二端子料带组件82、锁扣件料带83,第一端子料带组件81包括层叠的第一排端子料带811和第一排端子辅助料带812,第二端子料带组件82包括层叠的第二排端子料带821和第二排端子辅助料带822,所述锁扣件料带83位于第一端子料带组件81和第二端子料带组件82之间;

b.提供第一绝缘体成型颗粒,将第一绝缘体成型颗粒注塑成型至第一端子料带组件81、第二端子料带组件82、锁扣件料带83形成一体嵌件5,所述第一绝缘体成型颗粒成型为第一绝缘体13;

c.提供第二绝缘成型颗粒,将第二绝缘体成型颗粒注塑成型至一体嵌件5,所述第二绝缘体成型颗粒成型为第二绝缘体14,所述第二绝缘体14包覆第一绝缘体11形成绝缘本体1,去除多余料带84形成第一排端子21、第二排端子22、锁扣件3及绝缘本体1的端子模组;

d.提供外壳4,将端子模组和外壳4组装在一起。

第一排端子料带811和第一排端子辅助料带812为两层五金件铆接组合而成,第二排端子料带821和第二排端子辅助料带822为两层五金件铆接组合而成。不同的五金件可以电镀不同的镀层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步骤b之后,具有去除多余料带的步骤。在步骤d之后,还包括步骤e:提供防水胶圈61,将防水胶圈61组装至外壳或者注塑成型至外壳4上。在步骤d之后,还包括步骤f:提供防水胶水,将防水胶水点胶至绝缘本体和外壳之间形成防水垫62。防水胶圈61的设置方便了与外部设备的密封连接,防水垫62的设置增强了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性能。步骤e和f次序可以互换,同理上述其他步骤顺序也可以自由组合。

绝缘本体1通过两次成型工艺即可实现导电端子2和锁扣件3的成型,相比现有技术采用上排端子通过一次注塑成型,下排端子通过一次注塑成型,夹设锁扣件后,再注塑成型的三次注塑成型工艺,注塑次数更少。因为,塑胶半成品经历的注塑次数越多,制程越复杂,损耗越大,本申请减少了注塑成型次数,从而结构简单,简化了制造工艺,减少了损耗。

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