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23467发布日期:2020-12-25 11:5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双电源油浸式配电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电变压器,尤其是一种双电源油浸式配电变压器。



背景技术:

《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中强调加快建设现代配电网,构建简洁规范的网架结构,保障安全可靠运行,促进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的推广应用,提高覆盖率;大力推进老旧配变、高损配变升级改造。

过渡阶段城网、农网大多数已采用l0kv网电压供电,但矿区还保留6kv供电电网,这就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变压器使用的不便,企业要具备两种电压等级不同的变压器,一种6kv级的变压器,另一种10kv级的变压器,这就必然造成一台变压器使用,另一台变压器闲置,给企业增加了一倍的变压器投资,还加大了安装拆除、再安装等费用,所以既要满足急需,又要顾及长远,这样开发一种适用于旧的6kv电网和将要升级改造后的10kv电网的“两用变压器”很有必要,满足了设备的通用性,避免了设备的二次投资。

目前国内对双电压接入功能的配电变压器的也有研究,但都有不同程度缺点:第一种方案在10kv的绕组中间相应于6kv的位置抽出一个新接头,运行10kv等级时接原有旧接头,运行6kv等级时接新接头,由于运行在6kv等级时,只连入绕组下半段,而上半段段处于闲置状态,为满足损耗要求,下半段必须按电压为6kv的电流选取,从而提高了制造成本,并且两个不同的电压等级运行时的阻抗压降也有很大的差异,当雷电冲击从新接头端进波时,旧接头端将产生很高的电位,有可能超过75kv,给安全运行带来隐患;第二种方案采用高压绕组内部串并联变换,三段绕组串联时,可以运行到10kv等级,而要运行6kv等级时,中间不同的绕组进行并联再串联,此种方案高压绕组需要分成三段,结构复杂,绝缘处理困难,最主要的是分裂的高压绕组漏磁大,安匝不平衡,变压器抗短路冲击能力差,目前国内市场需要节能环保,性能稳定的具备双电压分别接入功能的高能效配电变压器,所以解决上述提到的不足是当今研发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电源油浸式配电变压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变压器不能提供6kv和10kv高压输出的双电压转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具备双电压分别接入功能的配电变压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变压器、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和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变压器采用整体压板结构,变压器包括箱体、铁心、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铁心、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由内向外布置在箱体中,铁心采用长圆形截面硅钢片叠积而成,且为45°全斜接缝结构,低压线圈为单绕组,低压线圈导体采用铜箔绕制,高压线圈为上、下两个绕组,高压线圈为多层圆筒式结构,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和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均是无励磁电压分接开关,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用于实现变压器的高压线圈的y接或d接转换,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用于调节变压器的电压输出,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和/或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设置在箱体的低压侧箱壁上。

优选的,高压线圈包括a相高压线圈、b相高压线圈和c相高压线圈,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将a相高压线圈、b相高压线圈和c相高压线圈首尾相连接。

优选的,高压线圈在y接和d接时相差的线匝设置在a相高压线圈、b相高压线圈和c相高压线圈上与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相连接的一端。

优选的,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与高压线圈分接头相接。

优选的,高压线圈为带中断点的高压线圈。

优选的,高压线圈从轴向上设置有若干油道。

优选的,铁心表面涂有环保聚胺脂漆。

优选的,铁心是空载损耗能够达到国家二能效的要求的铁心。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的优点:1.使用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对变压器的高压线圈组的y接或d接转换进行控制,使得实现了6kv和10kv高压输出;

2.用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将a相高压线圈、b相高压线圈和c相高压线圈首尾相接,使得能够通过选择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的两个不同档位,以实现变压器的高压线圈组的y接或d接转换;

3.将高压线圈在y接和d接时相差的线匝,设置在a相高压线圈、b相高压线圈和c相高压线圈上与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相连接的一端,第一方面使得利用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进行d接和y接转换的实现,第二方面使得接线结构简洁,第三方面能够使变压器的电压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4.增设了用于调压的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使得在电网电压发生变动和变压器的高压线圈组d-y转换时所产生的电压输出与预期不符时,能够通过选择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的不同档位以调整电压输出,使电压输出与预期相符;

5.采用的带中断点的中部调压方式进行输出电压的调节,一方面使得利用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对电压输出调节的实现,另一方面这种调压方式简单易行;

6.将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和/或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设置在箱体的低压侧箱壁上,使得对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和/或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进行操作时能够更为安全,此外,箱体的低压侧箱壁相较于其高压侧箱壁,可供安装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和/或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的空闲区域面积更大,能够使安装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双电压转换原理图。

图中,1、箱体;2、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3、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4、a相高压线圈;5、b相高压线圈;6、c相高压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整体包括变压器、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2和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3,变压器采用整体压板结构,变压器包括箱体1、铁心、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铁心、低压线圈和高压线圈由内向外布置在箱体1中,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2和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3均是无励磁电压分接开关,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2用于实现变压器的高压线圈的y接或d接转换,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3用于调节变压器的电压输出,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2和/或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3设置在箱体1的低压侧箱壁上;

铁心采用长圆形截面、横向五步进、高取向、优质性能硅钢片叠积而成,且为45°全斜接缝结构,选取较低的磁密,有效消除谐振的产生,铁心表面涂有环保聚胺脂漆,既可固化铁心,同时又降低噪音,提高铁心绝缘强度,铁心的空载损耗能够达到国家二能效的要求;

低压线圈为单绕组,低压线圈导体摒弃传统纸包扁铜线采用铜箔绕制,箔绕线圈的特点是绕制效率高,绝缘性能可靠,方便引线的安装,使整个器身简洁美观,并且能够提高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

高压线圈为上、下两个绕组,高压线圈为多层圆筒式结构,高压线圈为带中断点的高压线圈,高压线圈从轴向上设置有若干油道,根据散热条件选取油道数量;

高压线圈包括a相高压线圈4、b相高压线圈5和c相高压线圈6,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2将a相高压线圈4、b相高压线圈5和c相高压线圈6首尾相连接;

高压线圈在y接和d接时相差的线匝设置在a相高压线圈4、b相高压线圈5和c相高压线圈6上与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2相连接的一端;

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3与高压线圈分接头相接。

实施例:

以s13-m-630/10系列配电变压器为基础进行改造,以满足双电压转换的要求、并完全通过抗突发短路的可靠性要求:

双电压转换是利用了电气科技中的串、并联原理,高压线圈为上、下两个绕组,低压线圈为单绕组,利用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2和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3均是无励磁电压分接开关,即可实现从10kv到6kv电压的转换,高压线圈上、下绕组并联时为6kv电压等级,串联时是10kv电压等级,且损耗和阻抗相同;

双电压调整额定电压为10kv时,高压线圈为y联结,额定电压为6kv时,高压线圈为d联结,当改为d联结时,线端电压为10/√3=5.774kv,接近于6kv电压,但这并不能满足低压电压输出不变的要求,此时的高压绕组需要增加相应的补偿匝数,以使d联结时的线端电压为6kv,使输出电压维持不变;

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1将a相高压线圈2、b相高压线圈3和c相高压线圈4首尾相接,选择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1分别位于两个不同档位时,可实现a相高压线圈4、b相高压线圈5和c相高压线圈6的y接或d接,当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1使用图2中所示的实线将a相高压线圈4、b相高压线圈5和c相高压线圈6首尾相接时,也就是a相高压线圈4的尾端连接b相高压线圈5的首端,b相高压线圈5的尾端连接c相高压线圈6的首端,c相高压线圈6的尾端连接a相高压线圈4的首端,实现星角转换,此时a相高压线圈4、b相高压线圈5和c相高压线圈6为d接方式,输出为6kv高压;当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1使用图2中所示的虚线将a相高压线圈2、b相高压线圈3和c相高压线圈4首尾相接时,a相高压线圈2、b相高压线圈3和c相高压线圈4为y接方式,输出为10kv高压,变压器的高压线圈在y接和d接时相差的线匝6,设置在a相高压线圈2、b相高压线圈3和c相高压线圈4上与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1相连接的一端。

其中,上述的第一中部调压分接开关2和第二中部调压分接开关3均是现有技术。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发明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