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3379发布日期:2020-09-25 18:3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已广泛使用于电力或信号连接的环境需求中,例如电子主机设备与外部装置连接。随着电连接器承受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产生的热也大幅增加。对此,连接器的外壳上可设置散热鳍片以便于散热。于某些应用中,为能对外指示连接器的运作状态,连接器会配置指示灯,其由一导光件导引一光源发射的光线实施。导光件原则上会紧靠连接器外壳设置,这使得导光件与散热鳍片于产生结构干涉。于某些结构配置中,散热鳍片设置于连接器外壳上侧,导光件亦设置于连接器外壳上侧;此结构配置因于导光件设置处需排除散热鳍片的设置,其散热效果受到抑制。又,于某些结构配置中,散热鳍片设置于连接器外壳上侧,导光件是设置于连接器外壳左右两侧,此使得连接器整体宽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其具有散热结构及导光件,该散热结构的鳍片透过高度差,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该导光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包含一连接器壳体、一散热结构及一导光件。该连接器壳体具有一外侧壁。该散热结构设置于该外侧壁上并包含一基部及自该基部突出的一第一鳍片及至少一第二鳍片,该第一鳍片及该至少一第二鳍片相互平行且平行于该基部延伸。该第一鳍片比该第二鳍片相对于该基部突出,使得一容置空间形成于该至少一第二鳍片上方。该容置空间平行于该第一鳍片及该至少一第二鳍片延伸。该导光件设置于该散热结构上方,该导光件包含一导光柱体,该导光柱体容置于该容置空间。藉此,该散热结构透过鳍片的高度差以容置导光柱体,使得该电连接器壳座组不因同时配置有该散热结构及该导光件而显著增加整体体积;又,因无需移除整个对应的鳍片,故能减轻设置该导光件对散热效果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具有如前述的电连接器壳座组合,该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的散热结构的鳍片透过高度差,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该导光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含一电路板、一电连接座及如前述电连接器壳座组合。该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固定于该电路板上,该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的连接器壳体形成一插槽。该电连接座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并露出于该插槽。同理,该散热结构透过鳍片的高度差以容置导光柱体,使得该电连接器不因同时配置有该散热结构及该导光件而显著增加整体体积;又,因无需移除整个对应的鳍片,故能减轻设置该导光件对散热效果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具有如前述的电连接器壳座组合,该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的散热结构的鳍片透过高度差,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该导光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包含一装置壳体、一电路板、一电连接座及如前述电连接器壳座组合。该装置壳体包含一面板,该面板具有一可透光结构。该电路板设置于该装置壳体内。该电连接器壳座组合固定于该电路板上,该导光件包含一出光部,该出光部连接至该导光柱体的一端部且朝向该可透光结构设置。该电连接座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连接器壳体内并露出于该插槽。同理,该散热结构透过鳍片的高度差以容置导光柱体,使得该电连接器不因同时配置有该散热结构及该导光件而显著增加整体体积;又,因无需移除整个对应的鳍片,故能减轻设置该导光件对散热效果的影响。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创作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爆炸图。

图4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电连接器壳座组合的散热结构部分的前视图。

图6为图4中散热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散热结构根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电连接器沿线x-x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电连接器沿线y-y的剖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的部分爆炸图。

图11为图10中电子装置部分的剖视图,其切面位置如图10中线z-z所示者。

附图标号:

1…电连接器

12…电路板

122…光源

1222…卡勾结构

14…电连接座

16…电连接器壳座组合

162…连接器壳体

162a-d、162f…外侧壁

162e…隔板

1620…收容空间

1622…插槽

1622a…入口

1624…夹部

1626…窗口

164…散热结构

1642…基部

1642a…上表面

1642b…突部

1644…鳍片

1644a…第一鳍片

1644b…第二鳍片

1644c…第三鳍片

1644d…第四鳍片

1644e…第五鳍片

1644f…第六鳍片

1644g-k、1644m…缺口

16442…第一固定部

16444…第一板体

16446…第二固定部

16448…第二板体

16449…顶部

16450…第一结合部

16451、16453…结合部

16452…第二结合部

1646…第一容置空间

1648…第二容置空间

166…弹性扣件

1662…衔接部

1664…弹性部

168…导光件

1682…第一导光柱体

1682a、1682b…端部

1684…第二导光柱体

1686…连接部

1688…固定结构

16882…突部

16884…抵靠部

1690…入光部

1692…出光部

170…外罩

3…电子装置

32…装置壳体

32a…空间

322…面板

3222…开口

3224…可透光结构

34…电路板

h1、h2、h3…突出高度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电连接器1包含一电路板12、二电连接座14及一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固定于电路板12上。该二电连接座14电连接于电路板12上且位于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内,为简化图示,于图中以实心方块表示。于实施上,该二电连接座14可结构整合成单一零组件,以便于组装。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包含一连接器壳体162、二散热结构164、一弹性扣件166及二导光件168。散热结构164设置于连接器壳体162上,弹性扣件166衔接至连接器壳体162以将该二散热结构164弹性夹置于弹性扣件166与连接器壳体162之间。该二导光件168对应设置于该二散热结构164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如后文说明),导光件168能导引电路板12上光源(例如但不限于包含装置壳体及设置其内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可作为电连接器1运作状态的指示。透过散热结构164的部分结构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导光件168,可避免电连接器1整体体积过大,亦能避免因设置导光件168而显著影响散热结构164的散热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62具有四外侧壁162a-d及一隔板162e,外侧壁162a-d相连形成一收容空间1620。隔板162e于收容空间1620中连接至外侧壁162a、162c以将收容空间1620分隔为二插槽1622,该二电连接座14分别露出于该二插槽1622。插槽1622具有一入口1622a,外部匹配的电连接器可经由入口1622a插入插槽1622中以与对应的电连接座14衔接。散热结构164设置于外侧壁162a上。

散热结构164包含一基部1642及自基部1642突出的多个鳍片1644,该多个鳍片1644相互平行且平行于基部1642延伸;从另一方面而言,该多个鳍片1644分别沿一第一方向d1(以一箭头表示于图4中)及一第二方向d2(以双箭头表示于图4中)延伸。该多个鳍片1644透过高度差以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置导光件168。请亦参阅图5。该多个鳍片1644包含一第一鳍片1644a及至少一第二鳍片1644b,第一鳍片1644a比第二鳍片1644b相对于基部1642突出,使得一第一容置空间1646(以虚线框表示于图5中)形成于该至少一第二鳍片1644b上方,第一容置空间1646平行于第一鳍片1644a及该至少一第二鳍片1644b延伸。于本实施例中,基部1642大致呈一平板状,第一鳍片1644a自基部1642的上表面1642a于第一方向d1的突出高度h1大于第二鳍片1644b自基部1642的上表面1642a于第一方向d1的突出高度h2,故第一鳍片1644a突出于第二鳍片1644b的部分与该至少一第二鳍片1644b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646,此第一容置空间1646沿第二方向d2延伸。此外,于实施上,配合基部1642上表面1642a的结构,第一鳍片1644a的突出高度h1可能小于第二鳍片1644b的突出高度h2而仍能使第一鳍片1644a相对于第二鳍片1644b突出,同样能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646,不另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鳍片1644可为金属冲压件,并可透过锡焊、导热胶、粘合胶或其他方式(例如基部1642形成狭长槽,鳍片1644的一侧卡入此狭长槽中)固定至基部1642的上表面1642a。又,相邻的鳍片1644相互连接以增加该多个鳍片1644整体的结构强度。以第一鳍片1644a及相邻的第二鳍片1644b为例,第一鳍片1644a整体大致呈l形结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鳍片1644a包含一第一板体16444及一第一固定部16442,第一鳍片1644a经由第一固定部16442固定至基部1642。第二鳍片1644b整体大致呈ㄈ字形结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第二鳍片1644b包含一第二板体16448、一第二固定部16446及一顶部16449,第二固定部16446及顶部16449连接至第二板体16448的相对两侧,第二鳍片1644b经由第二固定部16446固定至基部1642。第一鳍片1644a还包含位于第一板体16444的一第一结合部16450,第二鳍片1644b对应包含一第二结合部16452。第一结合部16450与第二结合部16452结合,其中第一结合部16450为一凹口,第二结合部16452为一凸耳,第一结合部16450与第二结合部16452透过该凸耳卡入该凹口而结合。于实施上,亦可第一结合部16450为一凸耳,而第二结合部16452为一凹口。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鳍片1644a包含另一结合部16451,用以与相邻的另一鳍片1644(相对于第二鳍片1644b位于第一鳍片1644a的另一侧)连接。同样地,第二鳍片1644b包含另一结合部16453,用以与相邻的另一鳍片1644(相对于第一鳍片1644a位于第二鳍片1644b的另一侧)连接。于本实施例中,结合部16451与第二结合部16452结构相同,结合部16453与第一结合部16450结构相同;但实施上不以此为限。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该多个鳍片1644还包含一第三鳍片1644c,相邻于该至少一第二鳍片1644b且相对于第一鳍片1644a设置。第三鳍片1644c比第二鳍片1644b相对于基部1642突出,第三鳍片1644c自基部1642的上表面1642a于第一方向d1的突出高度h3大于第二鳍片1644b自基部1642的上表面1642a于第一方向d1的突出高度h2,故第一鳍片1644a、该至少一第二鳍片1644b及第三鳍片1644c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646。又,该多个鳍片1644还包含一第四鳍片1644d、至少一第五鳍片1644e及一第六鳍片1644f,第四鳍片1644d、该至少一第五鳍片1644e及第六鳍片1644f共同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1648(以虚线框表示于图5中)。于结构逻辑上,第四鳍片1644d、第五鳍片1644e及第六鳍片1644f与第一鳍片1644a、第二鳍片1644b及第三鳍片1644c相同,故关于第四鳍片1644d、第五鳍片1644e及第六鳍片1644f的其他说明,请径参阅前文,不另赘述。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基部1642可由一金属板材(例如铜板、铝板等)实施,但实施上不以此为限。例如,基部1642可由金属板材与热导管的组合结构实施,或由热导板(或板状热导管)实施,或其他具有热传递功能的物件实施。此外,基部1642与鳍片1644亦得以单一结构件实施,例如透过铝挤、压铸或其他适合的制造方法。

如图3及图4所示,导光件168包含一第一导光柱体1682、一第二导光柱体1684、一连接部1686及固定结构1688。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相互平行且沿第二方向d2延伸。连接部1686于垂直于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的方向上连接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导光件168设置于散热结构164上方,其中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分别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如图5中虚线框所示者)中,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平行于鳍片1644。于实施上,可设定鳍片1644的突出高度h1、h2以使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完全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中。此结构配置可增加空间利用,亦有益于鳍片1644的散热效率。此外,由于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与鳍片1644平行,故可减少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对流经鳍片1644的散热气流流动的影响。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三鳍片1644c及第四鳍片1644d相邻设置且分别具有一缺口1644g、1644h,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经由缺口1644g、1644h连通。连接部1686穿过缺口1644g、1644h以连接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当连接部1686于第一方向d1上未与鳍片1644重叠时,前述缺口1644g、1644h亦得省略。另外,于实施上,若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间设置有更多的鳍片1644,则这些鳍片1644亦形成缺口,使得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能经由这些缺口(包含缺口1644g、1644h)连通。同理,若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间仅设置有单一鳍片(即相当于第三鳍片1644c与第四鳍片1644d为同一鳍片),例如,如图7所示,仅第三鳍片1644c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间,则缺口1644g连通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连接部1686(未绘示于图7中)穿过缺口1644g以连接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

另外,如图3及图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164包含多个容置空间(包含第一容置空间1646及第二容置空间1648),导光件168对应地包含多个导光柱体(包含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导光柱体1684),该导光柱体分别容置于对应的容置空间中。于实施上,导光柱体与容置空间的数量不以相同为限。例如,可扩大容置空间以能容纳多个导光柱体。又,于实施上,各容置空间不以相同尺寸为限,各导光柱体亦不以相同尺寸为限。此外,连接部1686的厚度(以图5视角而言)实施上可再减少,以进一步减少连接部1686对流经鳍片1644的散热气流流动的影响。

请参阅图2至图4,导光件168经由固定结构1688固定至连接器壳体162。其中,连接器壳体162包含多个夹部1624,固定结构1688包含多个突部16882及一抵靠部16884,突部16882卡入夹部1624,抵靠部16884抵靠连接器壳体162于其后侧(相对于入口1622a)的外侧壁162f。但实施上不以此为限,例如导光件168亦得直接固定或放置于鳍片1644上。对于第一导光柱体1682,导光件168还包含一入光部1690及一出光部1692,分别连接至第一导光柱体1682的二端部1682b、1682a。入光部1690朝向连接器壳体162(或谓电路板12)延伸以与光源122连接,进而能接收光源122(例如但不限于)内对应的发光件(例如但不限于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线。此光线经由第一导光柱体1682导引而能经由出光部1692射出导光件168。同理,对于第二光柱体1684,导光件168亦包含对应的入光部及出光部,其与入光部1690及出光部1692结构相同,故不另赘述其结构。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光源122包含一卡勾结构1222,勾持固定结构1688(的抵靠部16884),以将所述光源122固定于导光柱的抵靠部16884上,此有助于固定导光件168,亦有助于入光部1690与光源122稳定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6、图8及图9。弹性扣件166于第二方向d2呈ㄇ字形结构,且于第一方向d1呈口字形结构。弹性扣件166包含二衔接部1662及二弹性部1664,该二弹性部1664连接该二衔接部1662。弹性扣件166横跨该二散热结构164并经由该二衔接部1662衔接至连接器壳体162以将该二散热结构164弹性夹置(elasticallyclamp)于该二弹性部1664与连接器壳体162的外侧壁162a之间。其中,衔接部1662以卡孔以与连接器壳体162的两相对外侧壁162b、162d上的卡勾衔接,但实施上不以此为限,例如弹性扣件166亦得以一端部枢接、另一端部卡接的方式,将该二散热结构164装设于连接器壳体162。第一鳍片1644a、第三鳍片1644c、第四鳍片1644d及第六鳍片1644f分别具有二缺口1644i、1644j、1644k、1644m,以供该二弹性部1664穿过,使得该二弹性部1664向下弹性抵靠鳍片1644且位于第一导光柱体1682及第二光柱体1684与散热结构164之间。由于第二鳍片1644b及第五鳍片1644e均矮于第一鳍片1644a、第三鳍片1644c、第四鳍片1644d及第六鳍片1644f,故弹性部1664可直接穿过其上方,而无需形成缺口结构,但实施上不以此为限。例如,所有鳍片1644均形成缺口,以供弹性部1664穿过;又例如,基部1642对应弹性部1664的部分不设置鳍片1644,使得弹性部1664直接抵靠散热结构164的基部1642以将散热结构164安装至连接器壳体162。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壳体162的外侧壁162a具有二窗口1626,对应该二插槽1622。散热结构164的基部1642具有向下的突部1642b,经由对应的窗口1626部分地进入对应的插槽1622中。由于弹性扣件166具有弹性,故能容许基部1642(或散热结构164)相对于窗口1626移动。此外,第一导光柱体1682与该至少一第二鳍片1644b及弹性扣件166于垂直于基部1642之方向上间隔设置,亦即第一导光柱体1682与该至少一第二鳍片1644b及弹性扣件166间于第一方向d1存有间隙;此亦适用于导光件168的其他导光柱体与鳍片1644的结构关系,不另赘述。此间隙容许散热结构164及弹性部1664可相对于导光件168(及连接器壳体162)于第一方向d1上移动。当外部连接器(以虚线框表示于图9中)插入插槽1622时,该外部连接器能接触并向上顶推突部1642b,使得该外部连接器于运作时产生的热能亦能经由散热结构164散逸。

请参阅图1至图4。于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还包含二外罩170,分别对应该二散热结构164。外罩170遮盖鳍片1644(例如第一鳍片1644a、第二鳍片1644b等等)、鳍片1644形成的容置空间(例如第一容置空间1646、第二容置空间1648等等)及导光件168的导光柱体(例如第一导光柱体1682、第二导光柱体1684等等)。于实施上,外罩170亦具有保护结构(例如导光件168、鳍片1644等等)的效果、增加散热气流的导引效果、遮光效果(例如来自第一导光柱体1682的漏光)等等。于本实施例中,外罩170连接至对应的散热结构164的最外侧鳍片1644(例如第一鳍片1644a),但实施上不以此为限。例如外罩170可连接至第二鳍片1644b(例如外罩170内侧向下延伸一连接部分以与第二鳍片1644b连接)、基部1642或连接器壳体162。

请参阅图10及图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电子装置3(例如但不限于一电脑主机)包含一装置壳体32、一电路板34(例如但不限于一系统主板)及如前文所述的电连接座14及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装置壳体32形成一空间32a,电路板34设置于空间32a内,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固定于电路板34上,电连接座14电连接至电路板34上且位于连接器壳体162内并露出于对应的插槽1622。关于电连接座14及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的其他说明,请参阅前文相关说明,不另赘述。于本实施例中,装置壳体32包含一面板322(例如与其后侧板结构整合),面板322具有一开口3222及一可透光结构3224(以一虚线框表示)。可透光结构3224以多个通孔实施,但实施上不以此为限,例如以多个嵌入面板322的透光件实施,或以单一窗口、单一透光件实施;其中透光件不以完全透明为限。电连接器壳座组合16朝向开口3222及可透光结构3224设置,使得连接器壳体162的插槽1622的入口1622a对齐开口3222,导光件168的导光柱体的出光部(包含出光部1692等等)对齐可透光结构3224(或对应的通孔)。藉此,经由出光部1692射出导光件168的光线能经由可透光结构3224而能为使用者自装置壳体32外侧观察到,进而产生光学指示效果(例如根据电连接座14运作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