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7650发布日期:2020-10-02 08:4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



背景技术:

绞线设备是一种能广泛应用于各类软、硬导体线的绞合机械设备,其可使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绞线设备对电线电缆进行绞线处理是部分电线电缆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重要一项流程,如电线电缆ky线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就需要用到绞线设备。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大多不能对绞线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均匀收卷,且不便于对收卷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下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大多不能对绞线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均匀收卷,且不便于对收卷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下料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其不仅能对绞线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均匀收卷,还便于对收卷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下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包括绞线设备本体、电机和底板,所述绞线设备本体固定安装于底板的上端,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l型板和两块侧板,两块所述侧板的相对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转轴,两根所述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组件,两根所述转轴相对的一端均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上插设连接有同一个收卷机构,两个所述弹性组件的活动端均分别滑动贯穿同侧的凹槽的一端侧壁设置并与其内的收卷机构插设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其中一块侧板的一端侧壁上,其中一根所述转轴转动贯穿其同侧的侧板,并与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的水平部分下端设有散料机构,位于两块所述侧板外的转轴与散料机构的驱动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收卷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插设连接于同侧的凹槽内的收卷辊,两个所述弹性组件的活动端均分别与同侧的凹槽内的收卷辊插设连接,位于所述凹槽外的收卷辊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两块限位板,收卷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绞线后的电线电缆ky线的收卷作用。

优选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转轴上的l型杆,所述l型杆水平部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销,所述插销的下端滑动贯穿同侧的凹槽的一端侧壁设置并与其内的收卷辊插设连接,弹性组件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收卷辊进行安装与拆卸。

优选地,所述散料机构包括设置于l型板水平部分下端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滑槽的一端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一端转动贯穿滑槽的一端侧壁设置并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滑槽内的往复丝杆螺纹贯穿滑块设置,所述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连通设有穿线孔,散料机构的设置,便于装置对绞线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均匀收卷。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与往复丝杆和其中一根转轴同轴固定连接的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通过同一根皮带传动连接,传动机构的设置,提高了装置对电机的利用率。

优选地,所述弹簧柱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插销一端和l型杆水平部分下端上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插销的一端和l型杆水平部分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柱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收卷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下料。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绞线设备本体、电机、底板、l型板、侧板、转轴、弹性组件、凹槽、收卷辊、限位板、l型杆和弹簧柱等,实现了装置对绞线后的电线电缆ky线的均匀收卷作用,其中传动机构的设置,提高了装置对电机的利用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绞线设备本体、电机、底板、l型板、侧板、转轴、弹性组件、凹槽、收卷辊、限位板、l型杆和弹簧柱等,便于工作人员对收卷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下料,其中弹性组件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中的收卷辊进行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的正面局部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的正面局部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的侧面透视图;

图5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绞线设备本体、2电机、3底板、4l型板、5侧板、6转轴、7弹性组件、8凹槽、9收卷辊、10限位板、11l型杆、12弹簧柱、13插销、14滑槽、15滑块、16往复丝杆、17连接板、18穿线孔、19皮带轮、20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生产电线电缆ky线的绞线设备,包括绞线设备本体1、电机2和底板3,需要说明的是,绞线设备本体1可以将多根单支导体扭成一股,达到线材的工艺要求,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绞线设备本体1固定安装于底板3的上端,底板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l型板4和两块侧板5,两块侧板5的相对侧壁上均转动连接有转轴6,两根转轴6上均固定连接有弹性组件7,两根转轴6相对的一端均设有凹槽8,两个凹槽8上插设连接有同一个收卷机构,两个弹性组件7的活动端均分别滑动贯穿同侧的凹槽8的一端侧壁设置并与其内的收卷机构插设连接,电机2固定安装于其中一块侧板5的一端侧壁上,其中一根转轴6转动贯穿其同侧的侧板5,并与电机2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l型板4的水平部分下端设有散料机构,位于两块侧板5外的转轴6与散料机构的驱动端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传动机构。

收卷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插设连接于同侧的凹槽8内的收卷辊9,两个弹性组件7的活动端均分别与同侧的凹槽8内的收卷辊9插设连接,位于凹槽8外的收卷辊9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两块限位板10,收卷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绞线后的电线电缆ky线的收卷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凹槽8仅有两端侧壁为封闭状态,另外两端侧壁为开口式设置,进而便于收卷辊9插入两个凹槽8内,也便于收卷辊9移出两个凹槽8外,弹性组件7包括固定连接于转轴6上的l型杆11,l型杆11水平部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柱12,弹簧柱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销13,插销13的下端滑动贯穿同侧的凹槽8的一端侧壁设置并与其内的收卷辊9插设连接,弹性组件7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收卷辊9进行安装与拆卸,需要说明的是,收卷辊9位于两个凹槽8内的部分上均设有与同侧插销13相匹配的盲孔(图中未示出),两根插销13分别滑动贯穿同侧的凹槽8的一端侧壁设置并插设连接于同侧的盲孔内。

散料机构包括设置于l型板4水平部分下端的滑槽14,滑槽14内设有与之相匹配的滑块15,滑槽14的一端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杆16,往复丝杆16的一端转动贯穿滑槽14的一端侧壁设置并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位于滑槽14内的往复丝杆16螺纹贯穿滑块15设置,滑块1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7,连接板17的侧壁上连通设有穿线孔18,散料机构的设置,便于装置对绞线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均匀收卷,需要说明的是,穿线孔18的运动范围与收卷辊9的长度相匹配,其运动范围小于收卷辊的长度,进而避免穿过穿线孔18的线缆运动范围超出收卷辊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位于滑槽14内的往复丝杆16上设有螺纹,位于滑槽14外的往复丝杆16上无螺纹,进而使得滑块15在滑槽14内往复运动。

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与往复丝杆16和其中一根转轴6同轴固定连接的皮带轮19,两个皮带轮19之间通过同一根皮带20传动连接,传动机构的设置,提高了装置对电机2的利用率,弹簧柱12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插销13一端和l型杆11水平部分下端上的伸缩杆,伸缩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插销13的一端和l型杆11水平部分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柱12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收卷后的电线电缆ky线进行下料。

需要说明的是,绞线设备本体1与穿线孔18之间设置有对电线电缆张紧度进行调节的装置(图中未示出),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进行收卷的电线电缆的张紧度进行调节,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皮带轮19之间的直径比可以调节转轴6与往复丝杆16的转速比,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两个皮带轮19之间的直径比,进而控制转轴6与往复丝杆16的转速比。

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电线电缆ky线进行绞线和收卷时,启动绞线设备本体1和电机2工作,先将绞线设备本体1上绞合出的单股线缆的一端穿过穿线孔18后固定连接于收卷辊9上,此时电机2转动带动其上的转轴6转动,其中一根转轴6转动带动收卷辊9和另一根转轴6均转动并使得传动机构进行传动,传动机构传动时带动往复丝杆16转动,往复丝杆16转动使得滑块15沿着往复丝杆16往复移动,滑块15沿着往复丝杆16往复移动带动连接板17沿着往复丝杆16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线缆往复移动,收卷辊9转动对线缆进行收卷,线缆在张紧度调节装置和连接块17的往复运动下被均匀收卷于收卷辊9上,当线缆收卷到略低于限位板10的厚度时,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下料,工作人员先关闭装置,再手动抽出两根插销13,使得两根插销13与同侧的盲孔分离即可,当插销13与同侧的盲孔分离后,即可抽出收卷辊9进行下料,当需要继续收卷线缆时,可将新的收卷辊9的两端分别插设连接于两个凹槽8内,并将两根插销13插设连接于新的收卷辊9上的盲孔内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线缆张紧度调节装置对线缆收卷时的张紧度的调节以及绞线设备本体1对线缆进行绞线使其成为单股线缆的操作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