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搬运板体或盒体的机械手臂暨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4114发布日期:2020-12-15 08:3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供搬运板体或盒体的机械手臂暨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机械手臂,尤指一种可供搬运板体或盒体的机械手臂。本实用新型更提出一种储存机构,尤指一种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由于以上两项创作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具备单一性,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背景技术:

按,晶圆的制作、处理等过程中,会因其制程需求而需在各制程区之间或是各机台之间移动,又或者因生产线的突发状况而需暂停制作流程等,为因应这些状况,需要一储存机构(亦可称作仓储机构、stocker)来暂时存放晶圆,或是作为晶圆转运等功能。

请参阅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107109352「储存器」,所述专利是公开有:一种用于存放多个晶圆载体的储存器包含框架、多个匣挡止件、多个椼架部件和多个分隔件,所述框架包含多个存储单元,多个存储单元中的每一个包含用于承载多个晶圆载体中的一个的承载板,匣挡止件竖立在多个承载板中的每一个的边缘上,多个椼架部件跨越多个存储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一个侧表面而对角地设置,其中多个椼架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减震器,多个分隔件设置在多个存储单元的侧表面上且固定到框架。

所述专利虽有着上述的优点,然,请参阅所述专利图5所示,标号30下半部是呈现出一机械手臂,所述机械手臂是于水平面方向进行转动,以搬运所述储存器内所存放的晶圆,也因此,所述机械手臂于转动时,所述储存器内需额外增加空间,以供所述机械手臂转动时所需的转动空间,这将造成所述储存器体积庞大而不利于厂房的空间运用。此外,此种水平面方向转动过程中,容易受离心力影响造成晶圆掉落,为此,认为此种储存器实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背景技术所述不足的地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供搬运板体或盒体的机械手臂,包括:

一座体:

所述座体可供与一输送机构形成动力连接,且所述座体的顶面位于一假想水平面。

一第一支臂:

所述第一支臂具有二相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顶面,所述第一支臂以第一端为轴枢转时形成一第一假想平面,且所述第一假想平面垂直所述假想水平面。

一第二支臂:

所述第二支臂具有二相反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设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述第二支臂以所述第三端为轴转动时形成一第二假想平面,所述第二假想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假想平面。

一承接板:

所述承接板枢设于所述第四端,且所述承接板垂直所述第二假想平面,所述承接板用以承接板体或盒体。

一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及所述承接板,所述控制单元可供控制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及所述承接板进行转动,以令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转动至转动路径始端或末端时,所述承接板平行所述假想水平面。

所述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其中,所述承接板的顶面铺设一止滑单元。

有鉴于一般公知的储存机构(stocker)内部的机械手臂是以水平向转动为主,来达成将晶圆取出、存放等功能,本实用新型跳脱此种长久以来的观念,改以垂直向转动的方式来设计机械手臂,可有效利用储存机构在存放板体或是盒体时各相邻近的板体或盒体之间所存在的间距,将所述间距作为所述机械手臂转动时所需的转动半径而将所述板体或盒体取出、存放,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利用储存机构内的空间,进而使得所述储存系统的体积大幅下降,从而提高厂房的空间利用率。又,通过垂直向转动方式,可避免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受到离心力影响而发生掉落。

有鉴于中国专利法对于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的相关规定。本实用新型更同时提出一种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包括:

一内部具有一空间的储存箱体:

所述储存箱体之前侧设有一开口及一平台,且所述平台的顶面连接所述开口的底缘;于所述空间内设有一输送单元,且所述输送单元与所述储存箱体之前侧壁或后侧壁其中之一具有一间距以供界定出一前空间或一后空间,于所述前空间或所述后空间设置一第一列隔板组,所述第一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一储放空间。

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一机械手臂及一动力连接所述机械手臂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可供带动所述机械手臂做垂直向移动,所述机械手臂包括一与所述输送机构形成动力连接的座体、一第一支臂、一第二支臂及一承接板,所述座体的顶面位于一假想水平面;所述第一支臂具有二相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顶面,所述第一支臂以所述第一端为轴枢转时形成一垂直所述假想水平面的第一假想平面;所述第二支臂具有二相反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设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述第二支臂以所述第三端为轴转动时形成一平行所述第一假想平面的第二假想平面;所述承接板枢设于所述第四端,且所述承接板垂直所述第二假想平面,所述承接板用以承接板体或盒体;一控制单元分别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所述承接板及所述输送机构,所述控制单元可供控制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及所述承接板进行转动,以令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转动至转动路径始端或末端时,所述承接板平行所述假想水平面,且所述控制单元可供控制所述输送机构的作动,以供控制所述承接板承接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与否的状态。

所述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分别与所述储存箱体的前侧壁或后侧壁具有一间距以供界定出所述一前空间及所述后空间;所述第一列隔板组设于所述前空间内,于所述后空间内设置一第二列隔板组,所述第二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复数多个第二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复数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二储放空间。

所述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其中,于所述前空间或所述后空间其中之一相间隔列设所述第一列隔板组及一第三列隔板组,所述第三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复数多个第三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复数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三储放空间;于所述空间内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界定为前方,而顺时钟方向界定出右方、后方、左方,所述输送机构可供带动所述机械手臂沿左右方向移动。

所述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其中,于所述前空间内相间隔列设所述第一列隔板组及一第三列隔板组,所述第三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复数多个第三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复数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三储放空间;于所述后空间内相间隔列设一第二列隔板组及一第四列隔板组,所述第二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复数多个第二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复数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二储放空间,所述第四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复数多个第四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复数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四储放空间;于所述空间内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界定为前方,而顺时钟方向界定出右方、后方、左方,所述输送机构可供带动所述机械手臂沿左右方向移动。

如前所述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其中,所述承接板用以承接盒体的条件下,于所述储存箱体的一侧更设一惰性气体供应单元,所述惰性气体供应单元可供连通所述盒体,以供将惰性气体输送至所述盒体内。

所述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其中,更设一位置侦测器,所述位置侦测器信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位置侦测器可供侦测所述承接板承接所述盒体或所述板体的位置得到一位置侦测结果;所述控制单元可供根据所述位置侦测结果调整所述输送机构的作动,以供调整所述承接板承接所述盒体或所述板体的位置。

所述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其中,当所述位置侦测结果未满足一预设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位置侦测结果控制所述输送机构重新带动所述承接板承接所述盒体或所述板体;更设一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信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若连续二次所述位置侦测结果未满足一预设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警报器作动。

所述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其中,更设一rfid读取器,所述rfid读取器信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rfid读取器可供读取设于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外侧的rfid得到一rfid读取资料,以供所述控制单元储存所述rfid读取资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臂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独立项外观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臂作动时右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臂作动时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手臂作动时后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独立项右侧透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独立项俯视透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各元件链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本实用新型>

a输送单元

b1a区

b2b区

b3c区

b4d区

d间距

1机械手臂

11座体

11a连结件

12第一支臂

13第二支臂

14承接板

2输送机构

21第一输送机构

22第二输送机构

3控制单元

4储存箱体

41空间

411前空间

412后空间

42开口

43平台

51第一列隔板组

511第一水平向隔板

512第一储放空间

52第二列隔板组

521第二水平向隔板

522第二储放空间

6惰性气体供应单元

7位置侦测器

8警报器

9rfid读取器

xx轴向

yy轴向

zz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各附图的辅助,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优点、特色、要件、及其具体实施态样。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供搬运板体或盒体的机械手臂1,包括:

一座体11: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座体11可供与一输送机构2形成动力连接,且所述座体11的顶面位于一假想水平面。举凡可供带动所述座体11往x轴、y轴、或z轴方向移动者,均为本实用新型所称的输送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2的详细作动请参阅后述内容。

一第一支臂12: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臂12具有二相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11顶面,以本说明书的附图为例,所述座体11顶面较佳是通过一连结件11a与所述第一端形成枢接,所述第一支臂12以第一端为轴枢转时形成一第一假想平面,且所述第一假想平面垂直所述假想水平面。而所述第一支臂12主要是通过动力单元直接或间接的带动,得以以所述第一端为轴进行枢转,无论所述第一支臂12通过何种方式而得以所述第一端为轴进行枢转,均为本实用新型所欲保障的范围。且,所述第一支臂12的转动量主要是通过后述控制单元3进行设置,以形成转动路径的始端及末端。

一第二支臂13: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二支臂13具有二相反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设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述第二支臂13以所述第三端为轴转动时形成一第二假想平面,所述第二假想平面平行所述第一假想平面。同样的,所述第二支臂13主要是通过动力单元直接或间接的带动,得以以所述第三端为轴进行枢转,无论所述第二支臂13通过何种方式而可以所述第三端为轴进行枢转,均为本实用新型所欲保障的范围。且,所述第二支臂13的转动量主要是通过后述控制单元3进行设置,以形成转动路径的始端及末端。

一承接板14: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承接板14枢设于所述第四端,且所述承接板14垂直所述第二假想平面,所述承接板14用以承接板体或盒体c。其中,本实用新型较佳是用于面板领域或半导体领域,当本实用新型用于面板领域时,所述板体较佳为玻璃面板,举凡所述承接板14所承接的物品是成板状构造者,为本说明书所称的板体,例如但不限于为木板、玻璃面板。而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半导体领域时,所述盒体c较佳为晶圆盒(又可称作晶舟盒、晶圆传送盒、晶圆传输盒,foup、cassetts),以下本说明书以所述盒体c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色、及其作动方式等介绍。此外,为避免所述承接板14于承接过程中,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c自所述承接板14滑落,所述承接板14的顶面较佳铺设一止滑单元,而所述止滑单元可以是磨擦系数较高的垫体,也可是具有多个颗粒的表面,而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半导体领域时,所述止滑单元更可以是凸柱,以供插设于所述晶圆盒的底面,除了具有定位功能外,还兼具止滑功能,而囿限于本说明书附图所呈现角度,所述止滑单元未显示于各附图中。

一控制单元3:

请参阅图1配合图8所示,所述控制单元3分别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所述控制单元3可供控制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进行转动,以令所述第一支臂12与所述第二支臂13转动至转动路径始端或末端时,所述承接板14平行所述假想水平面。以本实用新型为例,所述座体11内部设有伺服马达,而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内部分别设有连动机构而与所述伺服马达11直接或间接作动力链接,以令所述控制单元3控制所述伺服马达作动后可连动各连动机构,以技术手段去控制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转动。

请参阅图1、图3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于作动过程中,所述控制单元3会根据原先设置好的程序,或是根据输入的指令,控制所述输送机构2带动所述座体11移动至预设位置。接着,所述控制单元3会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转动,驱使所述第一支臂12及所述第二支臂13转动至转动路径末端,使得所述承接板14伸入至所述盒体c下方(请配合参阅图4及图5所示),而形成如同图3的状态。同时,所述承接板14平行所述盒体c底面,然后,所述控制单元3会控制所述输送机构2带动所述承接板14向上移动,以令所述承接板14承接所述盒体c。再来,所述控制单元3会控制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转动,驱使所述第一支臂12及所述第二支臂13转动至转动路径始端。值得一提的是,过程中需控制所述承接板14维持平行所述假想水平面的状态以避免所述盒体c滑落。接下来,所述控制单元3控制所述输送机构2以供带动所述承接板14移动至指定地点,以将所述盒体c放置于指定位置,过程中的作动原理可依前述进行类推在此容不赘述。

由于公知的机械手臂是通过座体于水平面转动,以技术手段将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取出或放置,造成整个储存机构内部需额外提供较宽裕的空间以供所述座体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整个储存机构体积庞大,厂房空间利用率不佳等问题。为此,请再配合图4及图5所示,由于一般将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于排列存放时,二相邻近的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之间具有一间距d,本实用新型跳脱长期以来水平面转动的思维,改以垂直所述水平面的垂直面方向(即说明书所述的第一假想平面、第二假想平面)进行转动,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用于储存系统时,可有效利用所述间距d作为所述机械手臂1转动时所需转动空间,通过所述第一支臂12及所述第二支臂13转动至转动路径末端后恰好深入所述间距d内,再通过所述输送机构2、及所述承接板14的配合,而将所述盒体c取出或置放。爰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的机械手臂可有效节省储存机构的空间,进而提升厂房的空间利用率。

有鉴于中国专利法对于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的发明专利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的相关规定。本实用新型更同时提出一种板体或箱体的储存机构,包括:

一储存箱体4:

请参阅图2配合参阅图6及图7所示,所述储存箱体4内部具有一空间41,且所述储存箱体4的前侧设有一开口42及一平台43,所述平台43的顶面连接所述开口42的底缘,所述平台43主要是提供放置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以本说明书的附图为例,所述储存箱体4提供存放所述盒体c,以供所述机械手臂1取至所述空间21内放置。以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附图为例,所述开口42的数量较佳为二。

一输送单元a:

请参阅图2配合图6及图7所示,所述输送单元a设于所述空间21内,且所述输送单元a与所述储存箱体4的前侧壁或后侧壁其中之一具有一间距以供界定出一前空间411或一后空间412,于所述前空间411或所述后空间412设置一第一列隔板组51,所述第一列隔板组51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多个第一水平向隔板511,以供区隔出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一储放空间512,所述储存箱体4内部空间可根据需求的不同,通过所述输送单元a及各格板组51的配合,令所述储存箱体4内部隔出不同排列方式的放置空间,其详细实施方式请参阅后述。

请参阅图1配合图6、图7及图8所示,所述输送单元a包括一机械手臂1及一动力连接所述机械手臂的输送机构2,所述输送机构2可供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做垂直向移动(如z轴向)或横向移动(如x轴向移动),所述机械手臂1包括一与所述输送机构2形成动力连接的座体11、一第一支臂12、一第二支臂13及一承接板14,所述座体11的顶面位于一假想水平面;所述第一支臂12具有二相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枢设于所述座体11顶面,所述第一支臂12以所述第一端为轴枢转时形成一垂直所述假想水平面的第一假想平面;所述第二支臂13具有二相反的第三端及第四端,所述第三端枢设于所述第二端,且所述第二支臂13以所述第三端为轴转动时形成一平行所述第一假想平面的第二假想平面;所述承接板14枢设于所述第四端,且所述承接板14垂直所述第二假想平面,所述承接板14用以承接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c,如同前述,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储存机构4时,同样的以所述储存机构4用于储存所述盒体c为例作为说明。

一控制单元3:

请参阅图8所示,分别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所述承接板14及所述输送机构2,所述控制单元3可供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的转动,以令所述第一支臂12与所述第二支臂13转动至转动路径始端或末端时,所述承接板14平行所述假想水平面,且所述控制单元3可供控制所述输送机构2的作动,以供控制所述承接板14承接所述盒体c与否的状态。

上述有关机械手臂相关介绍,已于可供搬运板体或盒体的机械手臂1的段落已作相当完善的介绍,在此容不赘述。以下介绍所述储存机构4的各种实施例:

请参阅图7配合图2所示,所述储存箱体4内部存放方式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改变,例如所述储存箱体4内仅具有a区b1可供放置所述盒体c,此时,所述输送机构2仅能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做垂直向移动,当所述盒体c放置于所述平台43时,则所述输送机2构先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垂直向下移动至所述开口42,接着,所述承接板14承接所述盒体c后,所述输送机构2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垂直向上移动至所述水平向隔板511,然后将所述盒体c放入所述第一储放空间512内。

如同前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储存机构主要是跳脱长期以来水平面转动的思维,改以垂直所述水平面的垂直面方向(即说明书所述的第一假想平面、第二假想平面)进行转动,请配合参阅图4及图5所示,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用于储存系统时,可有效利用所述间距d作为所述机械手臂1转动时所需转动空间,通过所述第一支臂12及所述第二支臂13转动至转动路径末端后,恰好深入所述间距d内,再通过所述输送机构2、及所述承接板14的配合,而将所述盒体c取出或置放。爰此,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公知的机械手臂可有效节省储存机构的空间,进而提升厂房的空间利用率;此外,通过垂直向放置各盒体c,以令本实用新型形成塔式储存方式,更进一步提升整体容量,以进一步提升厂房的空间利用率。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储存箱体4内部存放方式亦可形成所述输送单元a位于所述空间中央,而a区b1及b区b2分别位于所述输送单元前后方向,此时,所述输送机构2的作动方式仍旧是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做垂直向移动,其实施态样为:所述输送单元a分别与所述储存箱体4的前侧壁或后侧壁具有一间距以供界定出所述前空间411及所述后空间412;所述第一列隔板组51设于所述前空间411内,于所述后空间412内设置一第二列隔板组52,所述第二列隔板组52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水平向隔板521,以供区隔出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c的第二储放空间522。

另一种所述储存箱体4内部存放方式类似前述,不同的是将存放位置尤前后改变为左右,可配合参阅图7所示,此时所述储存箱体4内部则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则是放置于所述输送单元a的前方a区b1及c区b3或是放置于所述输送单元a的后方b区b2及d区b4,如此一来,所述输送单元a不仅需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做垂直向移动外,还需控制所述机械手臂1于a区b1及c区b3(或是b区b2及d区b4二区来回移动,其实施方式为:其中于所述前空间411或所述后空间412其中之一相间隔列设所述第一列隔板组及一第三列隔板组,所述第三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多个第三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三储放空间,囿限于附图呈现角度,所述第三列隔板组未呈现于附图中;于所述空间41内朝向所述开口42的方向界定为前方,而顺时钟方向界定出右方、后方、左方,所述输送机构2可供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沿左右方向移动。

最后,所述储存箱体4内部存放方式则是a~d区b1~b4均可放置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c,如此一来,所述输送机构2除了须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做垂直向移动外,还需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做横向移动,其实施方式为:其中于所述前空间411内相间隔列设所述第一列隔板组51及所述第三列隔板组53,所述第三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多个第三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三储放空间;于所述后空间412内相间隔列设所述第二列隔板组52及所述第四列隔板组,所述第二列隔板组52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水平向隔板521,以供区隔出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二储放空间522,所述第四列隔板组包括由上而下相间隔设置多个第四水平向隔板,以供区隔出多个可供放置板体或盒体的第四储放空间,如同前述所述第三列隔板组的理由,所述第四列隔板组未呈现于附图中;于所述空间41内朝向所述开口42的方向界定为前方,而顺时钟方向界定出右方、后方、左方,所述输送机构2可供带动所述机械手臂2沿左右方向移动。又,以本说明书的图1为例,于此实施例的态样下,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一可供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作x轴方向移动的第一输送机构21,及一可供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21作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输送机构22。

当本实用新型用于储存晶圆盒时,为令晶圆盒内部的晶圆具有较佳存放环境,本实用新型可提供惰性气体至所述晶圆盒内,为此,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可以实施为:其中所述承接板14用以承接盒体的条件下,于所述储存箱体4的一侧更设一惰性气体供应单元6,所述惰性气体供应单元6可供连通所述盒体c,以供将惰性气体输送至所述盒体c内。

请参阅图8配合图1所示,由于当所述输送机构2随使用时间增加时,可能会发生无法准确带动所述机械手臂1移动至预设位置的状况,造成所述承接板14无法稳定承接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c,进而使得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c处于倾斜损毁的风险下,为避免此种状况,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具有自动矫正功能,其实施方式为:其中更设一位置侦测器7,所述位置侦测器7信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所述位置侦测器7可供侦测所述承接板14承接所述盒体或所述板体的位置得到一位置侦测结果;所述控制单元3可供根据所述位置侦测结果调整所述输送机构2的作动,以供调整所述承接板14承接所述盒体c或所述板体的位置。

承上实施例,万一当所述控制单元3仍旧无法校正所述承接板14的承接位置时,为降低风险,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提供警报功能,以警报相关工作人员预先进行补救、修正,其实施方式为:当所述位置侦测结果未满足一预设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3根据所述位置侦测结果控制所述输送机构2重新带动所述承接板14承接所述盒体或所述板体;更设一警报器8,所述警报器8信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3,若连续二次所述位置侦测结果未满足一预设值时,则所述控制单元3控制所述警报器8作动。

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各种功能外,更提供仓储物流管理功能,其实施方式为:其中更设一rfid读取器9,所述rfid读取器9信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rfid读取器9可供读取设于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外侧的rfid得到一rfid读取资料,以供所述控制单元3储存所述rfid读取资料。如此一来,所述控制单元3可根据所述rfid读取结果决定新进所述板体或所述盒体的存放位置,又或者可供统计各rfid读取结果了解每段时间所述储存机构的使用状况。

又,无论所述控制单元3是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转动,或是通过连动单元使得所述第一支臂12、所述第二支臂13及所述承接板14接连形成转动,均为本说明书所欲保障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案符合专利法所定的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而上述说明仅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案的权利范围仍以请求项所列为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