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接线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电力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时需要将线束连接在一起,而多股线束拼接过程中为提高接线质量往往需要将它们像拧麻花一样对接在一起,拼接后构成多股式芯线。用于将多根线束呈麻花状拼接在一起的接线装置,接线前每一个线束固定于装置上的方式为单独固定,如果一次性拼接在一起的线束较多,这种单独固定线束的方式比较麻烦,影响拼线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接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电力接线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电力接线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用于导入线束的导线轮和用于右侧支撑的侧架,所述侧架的右端面通过l形安装板安装有慢速马达,所述侧架的顶端安装有轴承座,此轴承座内安装有可旋转动作的旋转座,所述慢速马达的旋转轴与旋转座连接在一起,所述旋转座的左侧区域开设有螺纹段,在此螺纹段上自左向右的方式配合有压板和调节环,所述旋转座的左端头安装有与之同步旋转动作的接线盘。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盘为圆盘状,其均布开设有一圈安装孔,通过这一圈安装孔在接线盘上穿装有一圈线管,所述线管自左向右呈内部弯曲状平铺于接线盘的右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盘的左端头还安装有压线管,所述压线管的周边开设有一圈腰圆孔状的线槽,这些线槽与接线盘上所安装的六处线管角度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段上开设有上下两道滑道,所述压板按左右移的方式通过内孔中的滑块结构滑动配于螺纹段上。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盘的内端面开设有内外两圈压线槽,所述压板的左端面设有两圈与压线槽相对应的两圈压环。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通过螺纹式的内孔配合于螺纹段上,并位于压板的右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此装置右侧的侧架上设置有旋转式的接线盘机构,此机构旋转动作下,可将左侧压轮式导向架导过来的线束得以拧成麻花状,完成拼线接线工作。
其次,接线盘上设置有六处内弯曲的管件,用于联动接线盘旋转动作的旋转座上并配合有轮盘式状滑移式的压板和旋转配合有令此压板压紧动作的压环,它们构成了压紧机构,可将接线盘内侧弯管件引入的多根线束快速一次性压紧,提高了多根线束拼接前安装于装置上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旋转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架结构右侧各结构拆解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由图4引出的左侧视角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右侧平面示意图(便于观看六处线管和压板两者位置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底架;2、导线轮;3、侧架;4、安装板;5、慢速马达;6、轴承座;7、旋转座;8、螺纹段;9、滑道;10、接线盘;11、线管;12、压线管;13、线槽;14、调节环;15、压板;16、压环;17、压线槽;18、滑块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力接线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用于导入线束的导线轮2和用于右侧支撑的侧架3,侧架3的右端面通过l形安装板4安装有慢速马达5,侧架3的顶端安装有轴承座6,此轴承座6内安装有可旋转动作的旋转座7,慢速马达5的旋转轴与旋转座7连接在一起,因此慢速马达5通电后,可使得旋转座7旋转动作,与此同与之为整体的螺纹段8亦同步旋转动作,在此螺纹段8上自左向右的方式配合有压板15和调节环14,旋转座7的左端头安装有与之同步旋转动作的接线盘10,如图3、图5所示,接线盘10为圆盘状,其均布开设有一圈安装孔,通过这一圈安装孔在接线盘10上穿装有一圈线管11,线管11自左向右呈内部弯曲状平铺于接线盘10的右端面上,此结构的接线盘10用来将左侧导线轮2导进来的多根线束依次穿经线管11向右侧伸出,并通过如图2所示内弯状的线管11将线束呈内弯的方式导向于接线盘10的右侧。
其中:如图3、图5所示,为提高从导线轮2导入的线束能够在靠近于接线盘10附近时进行一定的收缩,因此接线盘10的左端头还安装有压线管12,压线管12的周边开设有一圈腰圆孔状的线槽13,这些线槽13与接线盘10上所安装的六处线管11角度位置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从导线轮2导入的线束要先进入压线管12中接着再从六处线槽13向外伸出,经对应的线管11向上弯向于接线盘10的右端面上。
其中:如图2所示,螺纹段8上开设有上下两道滑道9,压板15按左右移的方式通过内孔中的滑块结构18滑动配于螺纹段8上,此压板15与螺纹段8构成间隙套装的关系,并通过滑块结构18与螺纹段8上的滑道9构成左右平稳移动,利用压板15压向于左侧接线盘10右端面上弯转过来的第一根线束上,将这些线束一次性压紧,为提高这些线束被压紧后强度,因此如图2、图5所示,接线盘10的内端面开设有内外两圈压线槽17,压板15的左端面设有两圈与压线槽17相对应的两圈压环16,因此可以看出压板15压向于接线盘10并将各线束压紧后,通过环槽结构可提高线束的受压强度,接线盘10带着线束慢速旋转过程中,防止脱线,提高了结构合理性,通过右侧与之相临的旋转式调节环14在螺纹段8上自右向左的压紧方式将压板15最终压紧,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压板15大最直径轮廓尺寸小于弯贴于接线盘10内表面的那一圈线管11端头所在范围的尺寸,因此压板15压线时,不会压到线管11,而只是压在自线管11管口处向外漏出的线头上。
工作原理:外部现有送线机(成熟技术设备)把需要按麻火状对接的六根线束自导线轮2部位引入,线束接着进入压线管12中实现压缩处理,接着由压线管12周边所开设的线槽13向周边扩散,并一一进入接线盘10周边上所述的线管11中,由于这里的线管11为内弯状,且贴合于接线盘10的内表面上的,因此线束自然的顺着线管11管腔的这一走向贴合于接线盘10上并漏出线头,此时右侧旋转动作的调节环14沿着螺纹段8自右向左旋转式移动,并推着压板15将接线盘10右端面所漏出的六根线头一次性压紧,由于压板15的左端面设有两圈与压线槽17相对应的两圈压环16,因此可以看出压板15压向于接线盘10并将各线束压紧后,通过环槽结构可提高线束的受压强度,受现有外部控电技术作用下,令慢速马达5带着旋转座7匀速转动,由于接线盘10是安装于旋转座7上的,因此旋转座7亦会带着接线盘10同步旋转,将穿装于其上面的六根线束左侧线段慢慢的呈麻花状拧在一起,实现线束合股式接线,接线完毕后利用现有的线夹或其它压线设备由压线管12左侧处将线束压紧成一段或多段(根据需要),位于压线管12左侧合股段构成了麻花式接线作业,最后再令压板15以相反的方向移出,线束取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