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2674发布日期:2020-10-28 12:0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连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



背景技术:

为了将多个锂电池电性连接组成电池组,方便电池系统的管控及电量的合理化管理,目前生产厂家均使用镍带或者优碳钢spcc表面镀镍带冲压后制成的连接片,通过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锂电池焊接,从而实现多个锂电池连接组成电池组。

但是传统的锂电池连接材料或多或少存在一系列缺点,具体地,纯镍成本高,而优碳钢spcc表面镀镍带性能不稳定,导电性差,内阻高,电池内部电量得不到完全释放,优碳钢spcc表面的镀层脱落后极易生锈,导致产品内阻安全性降低,极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导电性能好且不易腐蚀生锈的电池连接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镀镍层、铜层以及不锈钢层;所述铜层以及不锈钢层之间以面复合的方式结合;所述镀镍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不锈钢层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2%、78%~83%。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层的材料为304不锈钢。

进一步地,所述镀镍层的厚度为0.003-0.006mm。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不锈钢层的厚度为0.234-0.249mm。

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层的硬度为140-160hv0.2。

进一步地,所述铜层的硬度为70-80hv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性能稳定,导电性好,内阻低,电能利用率高,同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强度,可充分发挥电池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较佳实施例。

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镀镍层11、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所述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之间以面复合的方式结合;所述镀镍层11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不锈钢层13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2%、78%~83%。

所述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之间以面复合的方式结合,此处的面复合是指充分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与金属间的原子扩散原理,通过一定的机械咬合将不同的材料层结合为一体,这一工艺技术为常规工艺,通常由压力复合机来实现面复合。

上述提供的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性能稳定,导电性好,内阻低,电能利用率高,同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强度,可充分发挥电池的使用效率。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层13的材料为304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镀镍层11的厚度为0.003-0.006mm。

优选地,所述所述不锈钢层13的厚度为0.234-0.249mm。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层13的硬度为140-160hv0.2。

优选地,所述铜层12的硬度为70-80hv0.2。

实施例1

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镀镍层11、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所述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之间以面复合的方式结合;所述镀镍层11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不锈钢层13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1%、82%。

具体的制备流程如下:

s1、原材料选取:选取厚度为2.46mm的不锈钢带,选取厚度为0.51mm的纯铜带,所述不锈钢带的硬度为140hv0.2,所述纯铜带的硬度为70hv0.2。

s2、复合:将选取好的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给所述不锈钢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不锈钢带温度控制在750℃,同时给所述纯铜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纯铜带温度控制在350℃,使所述不锈钢带和所述纯铜带复合为一体得到复合带材;以复合后得到的复合带材进行90°来回折断后端面不分离作为复合的合格标准。

具体地,在步骤s2中,通过压力复合机对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为了保证选取好的纯镍带和纯铜带之间的洁净度,所述压力复合机中通入有惰性气体(n2)或者氨分解气体(n2、h2),以保证所述不锈钢带以及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时的还原环境;从而保证材料间的洁净度,不产生塑性差的物质从而影响材料结合强度。

s3、抛光处理:将复合带材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

具体地,将经步骤s2复合一体的复合带材在抛光处理机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以便后续加工过程中消除产品表面缺陷(如划伤、压痕、凹坑等)。

s4、第一次退火处理:对经过抛光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900℃。

本实施例中,第一次退火处理的退火温度范围为850℃,具体地,通过复合过程中变形量的不同可选定合适的退火温度;该退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材料间原子的扩散使相交界面结合的更为紧密,加强产品的复合强度。

s5、第一次压延处理:通过多辊轧制机对经过第一次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多次压延处理,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需求。

s6、镀镍层: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铜面镀上镍层得到成品带材。

镍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优选地,所述镍层的厚度为0.03mm。

s7、第二次退火处理:对成品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50℃。

s8、第二次压延处理:通过多辊轧制机对经第二次退火处理后的成品带材进行多次压延处理,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要求;

s9、第三次退火处理:对经压延处理后的成品带材进行第三次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50℃。

实施例2

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镀镍层11、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所述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之间以面复合的方式结合;所述镀镍层11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不锈钢层13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2%、83%。

具体的制备流程如下:

s1、原材料选取:选取厚度为2.49mm的不锈钢带,选取厚度为0.45mm的纯铜带,所述不锈钢带的硬度为140hv0.2,所述纯铜带的硬度为70hv0.2。

s2、复合:将选取好的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给所述不锈钢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不锈钢带温度控制在750℃,同时给所述纯铜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纯铜带温度控制在350℃,使所述不锈钢带和所述纯铜带复合为一体得到复合带材;以复合后得到的复合带材进行90°来回折断后端面不分离作为复合的合格标准。

具体地,在步骤s2中,通过压力复合机对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为了保证选取好的纯镍带和纯铜带之间的洁净度,所述压力复合机中通入有惰性气体(n2)或者氨分解气体(n2、h2),以保证所述不锈钢带以及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时的还原环境;从而保证材料间的洁净度,不产生塑性差的物质从而影响材料结合强度。

s3、抛光处理:将复合带材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

具体地,将经步骤s2复合一体的复合带材在抛光处理机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以便后续加工过程中消除产品表面缺陷(如划伤、压痕、凹坑等)。

s4、第一次退火处理:对经过抛光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900℃。

本实施例中,第一次退火处理的退火温度范围为850℃,具体地,通过复合过程中变形量的不同可选定合适的退火温度;该退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材料间原子的扩散使相交界面结合的更为紧密,加强产品的复合强度。

s5、第一次压延处理:通过多辊轧制机对经过第一次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多次压延处理,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需求。

s6、镀镍层: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铜面镀上镍层得到成品带材。

镍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优选地,所述镍层的厚度为0.06mm。

s7、第二次退火处理:对成品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50℃。

s8、第二次压延处理:通过多辊轧制机对经第二次退火处理后的成品带材进行多次压延处理,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要求;

s9、第三次退火处理:对经压延处理后的成品带材进行第三次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50℃。

实施例3

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层叠布置的镀镍层11、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所述铜层12以及不锈钢层13之间以面复合的方式结合;所述镀镍层11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所述不锈钢层13与所述连接片的厚度比分别为2%、78%。

具体的制备流程如下:

s1、原材料选取:选取厚度为2.34mm的不锈钢带,选取厚度为0.6mm的纯铜带,所述不锈钢带的硬度为140hv0.2,所述纯铜带的硬度为70hv0.2。

s2、复合:将选取好的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给所述不锈钢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不锈钢带温度控制在750℃,同时给所述纯铜带提供一定的热能,所述纯铜带温度控制在350℃,使所述不锈钢带和所述纯铜带复合为一体得到复合带材;以复合后得到的复合带材进行90°来回折断后端面不分离作为复合的合格标准。

具体地,在步骤s2中,通过压力复合机对不锈钢带和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同时为了保证选取好的纯镍带和纯铜带之间的洁净度,所述压力复合机中通入有惰性气体(n2)或者氨分解气体(n2、h2),以保证所述不锈钢带以及纯铜带进行压延复合时的还原环境;从而保证材料间的洁净度,不产生塑性差的物质从而影响材料结合强度。

s3、抛光处理:将复合带材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

具体地,将经步骤s2复合一体的复合带材在抛光处理机进行表面抛光处理,除去复合过程中复合带材表面产生的杂物,以便后续加工过程中消除产品表面缺陷(如划伤、压痕、凹坑等)。

s4、第一次退火处理:对经过抛光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900℃。

本实施例中,第一次退火处理的退火温度范围为850℃,具体地,通过复合过程中变形量的不同可选定合适的退火温度;该退火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材料间原子的扩散使相交界面结合的更为紧密,加强产品的复合强度。

s5、第一次压延处理:通过多辊轧制机对经过第一次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进行多次压延处理,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需求。

s6、镀镍层:将经退火处理后的复合带材的铜面镀上镍层得到成品带材。

镍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优选地,所述镍层的厚度为0.06mm。

s7、第二次退火处理:对成品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50℃。

s8、第二次压延处理:通过多辊轧制机对经第二次退火处理后的成品带材进行多次压延处理,直至达到所需的厚度要求;

s9、第三次退火处理:对经压延处理后的成品带材进行第三次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850℃。

通过对上述3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片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外pack用连接片,性能稳定,导电性好,内阻低,电能利用率高,同时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强度,可充分发挥电池的使用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