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基于amc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mc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0002]
基站天线作为移动基站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质量。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的复杂度也不断增加。由于目前多个移动通信标准长期共存,基站应用空间紧张,基站天线技术正不断向宽频化和小型化发展。
[0003]
传统的基于反射板的基站天线,根据镜像原理,偶极子需要放置在距离反射板的λ/4的高度才能保证其电流的一致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性能。目前这种剖面高度的天线会使得基站的应用空间更加紧张,不符合基站天线小型化和低剖面化的发展趋势。
[0004]
amc(人工磁导体)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的特殊电磁材料,其具有的同相反射特性能够降低天线的剖面高度。但是传统的amc结构同相反射相位带宽较窄,无法在与双极化偶极子天线加载获得宽频带特性的同时,兼顾基站天线的应用频率范围,高隔离度,稳定的波束宽度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amc(artificial magnetic conductor,人工磁导体)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及通信设备,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利用amc的所具有的同相反射相位的特殊电磁特性来降低天线剖面高度,并保持原有天线性能的宽带基站天线,该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能实现64%的阻抗带宽,覆盖1390-2700mhz的频段。
[0006]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基于amc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包括双极化平面偶极子天线和amc反射板;
[0008]
所述双极化平面偶极子天线包括天线辐射单元、寄生单元及反射板,所述天线辐射单元通过支撑柱设置在反射板的上方,所述寄生单元设置在反射板与天线辐射单元之间,所述amc反射板位于所述寄生单元及反射板之间。
[0009]
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天线辐射介质基板,所述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上表面设置第三辐射臂及第四辐射臂,所述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下表面设置第一辐射臂及第二辐射臂,所述第一辐射臂及第三辐射臂关于天线辐射介质基板中心对称,构成+45度极化振子,所述第二辐射臂及第四辐射臂关于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中心对称,构成-45度极化阵子。
[0010]
优选的,还包括馈电结构,所述馈电结构包括第一馈线及第二馈线,所述第一馈线印制在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下表面,向+45度极化振子馈电,第二馈线印制在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向-45度极化振子供电。
[0011]
优选的,所述amc反射板包括amc介质基板及矩形贴片,所述amc介质基板的上表面设置呈阵列分布的矩形贴片。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辐射臂、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及第四辐射臂的结构相同,均由两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和矩形构成的六边形贴片。
[0013]
优选的,所述六边形贴片设有马蹄型缝隙,其开口方向朝向天线介质基板的中心。
[0014]
优选的,还包括条带状金属围边。
[0015]
优选的,还包括同轴线,所述同轴线分别与第一馈线及第二馈线连接。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一馈线与第二馈线垂直,垂直交点位于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中心点。
[0017]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
[001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9]
(1)本实用新型带宽覆盖1390-2700mhz,不仅适用于2g/3g/lte(4g)系统还适用于imt系统。
[0020]
(2)本实用新型辐射臂具有马蹄型缝隙,能有效扩展频带。
[0021]
(3)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载amc在天线的下方,实现了将天线在天线高度降低的同时,保持原有天线的优良性能。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4]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0025]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剖面图;
[0026]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辐射单元结构图
[0027]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amc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的阻抗带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9]
实施例1
[0030]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基于amc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包括双极化平面偶极子天线及amc反射板2。
[0031]
所述双极化平面偶极子天线包括天线辐射单元1、寄生单元5、馈电结构、同轴线及反射板3,所述天线辐射单元通过支撑柱设置在反射板的上方,本实施例中两者距离为22.5mm,所述支撑柱均为绝缘塑料柱。
[0032]
所述天线辐射单元包括天线辐射介质基板7,所述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上表面设置第三辐射臂5c及第四辐射臂5d,所述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大小为68
×
68mm2,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下表面设置第一辐射臂5a及第二辐射臂5b,所述第一辐射臂5a及第三辐射臂5c关于天线辐射介质基板中心对称,构成+45度极化振子,所述第二辐射臂及第四辐射臂关于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中心对称,构成-45度极化阵子。
[0033]
所述馈电结构包括第一馈线6a及第二馈线6b,所述第一馈线设置在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向-45度极化振子馈电,所述第二馈线设置在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下表面,
向+45度极化振子馈电,基本实现30db的隔离度。
[0034]
所述第一馈线及第二馈线相互垂直,交点位于天线辐射介质基板的中心点。
[0035]
所述同轴线4分别与第一馈线及第二馈电连接,寄生单元的寄生圆片及天线辐射介质基板上设置两个穿孔,便于同轴线通过。
[0036]
所述寄生单元5为圆片形状,直径为31mm(0.25λ
2.4ghz
),位于天线辐射单元的正下方6.5mm处,该圆片为天线在降低高度后,引入电容来加强天线的匹配,对于低频和高频匹配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0037]
所述四个辐射臂的结构相同,大小尺寸也相同,均由两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矩形构成一个六边形贴片,所述六边形贴片中心开有一个马蹄型缝隙,该辐射臂的波束宽度不会随着天线高度的降低而恶化,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0038]
所述马蹄型缝隙向六边形顶角突出,其开口方向朝向天线中心,其中心圆半径为6.8mm,缝隙宽度为3mm,马蹄型缝隙的周长约为32mm,近似为高频谐振点的四分之一个波长0.25λ
2.65ghz
,通过马蹄型缝隙可以拓展天线带宽。
[0039]
所述马蹄型缝隙用于拓展天线的带宽的原理,还可以将缝隙由马蹄型变成倒u型、直角型,均能达到拓展天线带宽的作用。
[0040]
所述amc反射板2包括矩形贴片8及amc介质基板,设置在寄生单元与反射板之间,所述amc反射板通过四根支撑柱设置在天线辐射单元正下方6mm处。所述矩形贴片设置在amc介质基板的上表面,并呈阵列分布,本实施例中由7
×
7个相同的矩形贴片呈周期性排列而成,每个矩形的边长为13.1mm,矩形贴片之间相距2.9mm;所述amc介质基板为112
×
112
×
2mm3,介质基板材质与天线辐射体的介质基板相同,amc介质基板比天线辐射体介质基板大。
[0041]
所述条带状金属围边9由带状金属条印刷在相应的介质板上构成,把介质板插入反射板中,并进行焊接,带状金属条高度为22.5mm,相邻带状金属条相距3.55mm,宽度为2mm,介质板材料与天线辐射体介质基板材料相同,条带状围边主要用于改善天线的匹配。
[0042]
本实施例中,天线辐射单元、反射板、寄生单元及amc反射板均关于天线中轴线对称。
[0043]
所述反射地板尺寸为142
×
142
×
1mm3。
[0044]
本实施例中的天线辐射介质基板采用板材taconic tly,厚度0.5mm,相对介电常数2.2。
[0045]
天线辐射单元为平面结构,可实现双极化带宽1390mhz-2700mhz,回波损耗大于15db。
[0046]
如图6所示,本基于amc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在将天线剖面高度由原先的45mm降低到22.5mm(0.154λ
c
,λ
c
=2.05ghz),并保持原有天线的优良性能,具有稳定的波束宽度和增益。
[0047]
实施例2
[0048]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实施例1的一种基于amc的低剖面宽带基站天线。
[0049]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