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及整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60309发布日期:2021-05-25 12:4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结构及整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芯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整机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芯片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如果不及时将产生的热散到产品外部,热会在产品内部积累,导致芯片温度持续升高,进而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

现在散热技术一般分为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

被动散热通常是指利用热传导,将热从高温区域导向低温区域,达到给高温区域散热的目的,被动散热通常还包括自然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被动散热有天然的优势,比如工作稳定(没有运动部件,不易产生机械失效)、不需要额外的动力/没有额外功耗,不会产生噪音(对噪音比较敏感的设备中尤其重要)。

而且,在热传导为主的被动散热的系统中,要求发热部件和传热部件有良好的热连接(接触良好),从而保证有比低的热阻,但是在产品的整机设计中,由于整机结构、整机组装顺序、产品零件公差、产品组装公差、产品零件刚性不足等原因,很难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弹性热连接方式实现被动散热,比如采用硅胶导热垫实现被动散热,但是硅胶导热垫存在弹性差和厚度小的问题,很难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同时当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的距离比较远时,以下两个原因会导致使用传统硅胶散热垫的方案难以达到预期:1、硅胶散热垫本身的导热率低,由于硅胶散热垫一般放在电子主板上,要求绝缘,导致其导热率极低;2、硅胶导热垫本身的弹性差,压缩后回弹小,所以在使用时有很多限制,很难接触进而难以保证可靠导热。

主动散热是利用散热零件如风扇实现散热,主动散热有散热功率大的优点,主动散热的缺点则是会产生噪音/振动,也有机械失效/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现有的散热结构,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散热方案相对独立的使用,无论采用被动散热还是主动散热,都具有一定的弊端,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际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及整机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融合了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散热方案,不仅具有被动散热的稳定、没有噪音/振动的优点,满足产品大部分情形下的散热功率需求,同时具有主动散热的散热功率大的优点,在需要时启动主动散热,达到产品任何使用条件下的散热功率需求,将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整机机构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际散热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带风扇散热器,所述带风扇散热器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热平台,所述导热平台上设置有弹性热连接结构。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包括石墨片外层和泡棉内层,所述石墨片外层包裹所述泡棉内层;

或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包括石墨片外层和弹簧座,所述石墨片外层包裹所述弹簧座。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石墨片外层由条形石墨片外层弯折形成,其中,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由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复合形成。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之间通过双面带胶的pet片进行粘合;

粘合后的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的表面通过整体喷膜的方式形成封边,或粘合后的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的表面通过单面带胶的pet片进行封装。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弹簧座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弹簧;

所述上盖板的底面设置有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l型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上盖板连接;

所述下盖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l型板包括第二支撑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连接,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所述下盖板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的顶面一侧设置有第一涂胶区域,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的顶面中部设置有第二涂胶区域,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涂胶区域,所述第一涂胶区域、所述第二涂胶区域和所述第三涂胶区域都涂覆有胶水,或所述第一涂胶区域、所述第二涂胶区域和所述第三涂胶区域都粘贴有双面带胶的pet片;

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时,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的顶面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涂胶区域和所述第三涂胶区域组成所述石墨片外层的内壁底面,所述第二涂胶区域为所述石墨片外层的内壁顶面;

所述泡棉内层的底面与所述内壁底面粘合,所述泡棉内层的顶面与所述内壁顶面粘合;

或下盖板的底面与所述内壁底面粘合,所述上盖板的顶面与所述内壁顶面粘合。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的底面一侧设置有第四涂胶区域,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的底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五涂胶区域,所述第四涂胶区域和所述第五涂胶区域都涂覆有胶水,或所述第四涂胶区域和所述第五涂胶区域都粘贴有双面带胶的pet片;

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时,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的底面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的外壁,其中,所述第四涂胶区域和所述第五涂胶区域组成所述石墨片外层的外壁底面;

所述石墨片外层的外壁底面粘合在所述导热平台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整机结构,所述整机结构包括外壳、若干片芯片和上述的散热结构,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石墨散热片;

所述若干片芯片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若干片芯片与所述石墨散热片之间;

或所述若干片芯片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若干片芯片之间通过石墨连接片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石墨连接片与所述石墨散热片之间。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带风扇散热器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中设置有连接部通孔;

所述导热平台上设置有导热平台通孔,所述导热平台通孔与所述连接部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结构安装孔位,所述散热结构安装孔位与所述连接部通孔相适配;

紧固件经所述导热平台通孔与所述连接部通孔和所述散热结构安装孔位配合,将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若干片芯片与所述石墨散热片之间,或将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石墨连接片与所述石墨散热片之间。

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若干片芯片之间设置有硅胶导热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及整机结构,在所述散热结构中,基于所述导热平台上的弹性热连接结构,可以实现被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很好地将热从产品的发热部件导向最终散热部件,且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有良好的弹性,能很好地实现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即能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保证有比低的热阻,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采用上述被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有散热效果稳定、没有噪音/振动的优点,满足产品大部分情形下的散热功率需求;基于所述带风扇散热器中的风扇,可以实现主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有散热功率大的优点,在需要大功率散热时启动所述带风扇散热器中的风扇,可以达到产品任何使用条件下的散热功率需求,保证产品在任何使用条件下均能可靠稳定运行。可见,所述散热结构融合了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散热方案,不仅具有散热效果稳定、没有噪音/振动的优点,满足产品大部分情形下的散热功率需求,同时兼具散热功率大的优点,达到产品任何使用条件下的散热功率需求,所述散热结构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际散热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在所述整机结构中,所述若干片芯片为整机结构的发热部件,所述外壳内壁的石墨散热片为整机结构的最终散热部件,所述散热结构能很好地将热从所述若干片芯片导向所述石墨散热片,同时所述散热结构能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与所述石墨散热片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和所述石墨散热片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际散热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第一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第二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正面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面不同的多层泡棉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面不同的多层泡棉的组合截面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弹簧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上盖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中下盖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条形石墨片单层的复合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条形石墨片外层的顶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条形石墨片外层的底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面带胶的pet片的封装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石墨片外层在弹性弯曲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石墨片外层在弹性弯曲状态下的截面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机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石墨连接片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带风扇散热器1,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导热平台2,所述导热平台2上设置有弹性热连接结构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导热平台2上的弹性热连接结构3,可以实现被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很好地将热从产品的发热部件导向最终散热部件,且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有良好的弹性,能很好地实现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即能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保证有比低的热阻,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采用上述被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有散热效果稳定、没有噪音/振动的优点,满足产品大部分情形下的散热功率需求;基于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中的风扇11,可以实现主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有散热功率大的优点,在需要大功率散热时启动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中的风扇11,可以达到产品任何使用条件下的散热功率需求,保证产品在任何使用条件下均能可靠稳定运行。可见,所述散热结构融合了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散热方案,不仅具有散热效果稳定、没有噪音/振动的优点,满足产品大部分情形下的散热功率需求,同时兼具散热功率大的优点,达到产品任何使用条件下的散热功率需求,所述散热结构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际散热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的实施方式可为多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其中两种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2是实施例一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第一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第二三维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正面视图。

具体的,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包括石墨片外层31和泡棉内层32,所述石墨片外层31包裹所述泡棉内层3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石墨片外层31为人工石墨,人工石墨具有一定的柔性,可弯折,便于加工成不同形状的石墨片外层31,以包裹所述泡棉内层32,同时人工石墨有非常良好的导热性能,通过导热能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泡棉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长期工作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厚度保持能力,即在长期工作状态下,保持反弹力没有明显的衰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片外层31包裹所述泡棉内层32,利用人工石墨和泡棉材料的特性,将两种材料进行复合,从而得到一种既具有良好导热性又具有良好弹性的弹性热连接结构3,良好导热性能很好地将热从产品的发热部件导向最终散热部件,能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良好弹性能很好地实现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即能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保证有比低的热阻,同样能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图5是实施例一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其中,所述泡棉内层32可以为单层泡棉,所述单层泡棉的厚度可以进行定制,以适用于不同的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导热距离,即适用于不同距离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

但是,定制所述单层泡棉的厚度只适用于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的大批量生产,当只需少量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且市面上没有合适厚度的单层泡棉时,所述泡棉内层32可以由多层泡棉321复合而成,多层泡棉321复合成合适的厚度,以适用于不同的产品,适用于不同的导热距离,即适用于不同距离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

其中,所述泡棉内层32可以由截面相同的多层泡棉321复合而成,采用截面相同的多层泡棉321,有复合方便的优点,但是难以调整反弹力。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面不同的多层泡棉的爆炸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截面不同的多层泡棉的组合截面图。

其中,所述泡棉内层32还可以由截面不同的多层泡棉321复合而成,有助于对反弹力进行调整,比如需要比较小的反弹力时。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层泡棉321的复合方式可为多种,比如,所述多层泡棉321之间可以通过胶水进行直接粘合,所述多层泡棉321之间同样还通过双面带胶的pet片313进行粘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对所述多层泡棉321的复合方式进行限定。

具体实施中,在所述泡棉内层32的弹性作用下,所述泡棉内层32的下端隔着所述石墨片外层31与所述导热平台2接触,所述泡棉内层32的上端隔着所述石墨片外层31与产品的最终散热部件接触,可见在所述泡棉内层32的弹性作用下,所述泡棉内层32能实现所述散热结构与产品的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从而间接实现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以此方式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保证有比低的热阻,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

实施例二

图8是实施例二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二中弹性热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具体的,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包括石墨片外层31和弹簧座33,所述石墨片外层31包裹所述弹簧座33。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石墨片外层31为人工石墨,人工石墨具有一定的柔性,可弯折,便于加工成不同的石墨片外层31,以包裹所述弹簧座33,同时人工石墨有非常良好的导热性能,通过导热能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所述弹簧座33中的弹簧333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长期工作状态下具有良好的反弹力,即在长期工作状态下,反弹力不会明显衰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石墨片外层31包裹所述弹簧座33,利用人工石墨和弹簧的特性,将两种材料进行复合,从而得到一种既具有良好导热性又具有良好弹性的弹性热连接结构3,良好导热性能很好地将热从产品的发热部件导向最终散热部件,能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良好弹性能很好地实现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即能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保证有比低的热阻,同样能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图10是实施例二中弹簧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二中上盖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二中下盖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所述弹簧座33包括上盖板331、下盖板332和弹簧333。

所述上盖板331的底面设置有第一l型板3311,所述第一l型板3311包括第一支撑板3312和第一连接板3313,所述第一支撑板3312与所述上盖板331连接。

所述下盖板332的顶面设置有第二l型板3321,所述第二l型板3321包括第二支撑板3322和第二连接板3323,所述第二支撑板3322与所述下盖板33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313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323连接。

所述弹簧333的上端与所述上盖板331连接,所述弹簧333的下端与所述下盖板33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l型板3311和所述第二l型板3321不仅起到连接所述上盖板331和所述下盖板332的作用,同时还对所述第一l型板3311和所述第二l型板3321的弹性压缩起到限位作用。

具体实施中,在所述弹簧333的弹性作用下,所述下盖板332隔着所述石墨片外层31与所述导热平台2接触,所述上盖板331隔着所述石墨片外层31与产品的最终散热部件接触,可见在所述弹簧333的弹性作用下,所述弹簧座33能实现所述散热结构与产品的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从而间接实现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以此方式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保证有比低的热阻,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板3312的外侧面与所述上盖板331的底面之间具有第一加强筋3341,所述第一支撑板331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313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二加强筋3342。

所述第二支撑板3322的外侧面与所述下盖板332的顶面之间具有第三加强筋3343,所述第二支撑板332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323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第四加强筋3344。

所述第一连接板3313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323的内侧面连接。

所述第一加强筋3341、所述第二加强筋3342、所述第三加强筋3343和所述第四加强筋3344的设置,能增加所述弹簧座33的强度和刚性,有效避免所述弹簧座33在弹性压缩过程出现歪扭变形的情况。

其中,所述上盖板331的底面设置有弹簧上端固定部3314,所述下盖板的顶面332设置有弹簧下端固定部3324,所述弹簧333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弹簧上端固定部3314中,所述弹簧33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弹簧下端固定部3324中;所述弹簧上端固定部3314和所述弹簧下端固定部3324的设置,便于所述弹簧333的安装和固定。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条形石墨片单层的复合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条形石墨片外层的顶面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条形石墨片外层的底面示意图。

在上述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结构相同,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311复合并形成条形石墨片外层312,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弯折并形成矩形的石墨片外层31。

需要说明的是,条形石墨片单层311的层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散热情况和产品的整机设计的而定,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311能增加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的整体导热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具体的数据说明所述石墨片外层1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散热效果:

某款条形石墨片单层311的导热率为1600w/m*k,厚度为0.032mm,8层条形石墨片单层311复合后厚度约为0.32mm的条形石墨片外层312。

某款散热器采用铸铝材质,铝板导热率为200w/m*k,若要达到相同的导热效果,则需要的铝板厚度为1600*(0.032*8)/200=2.05mm,具体实施中,所述石墨片外层1的左右均是竖直向上导热,两侧相当于是2.05mm*2=4.1mm厚度铝板的导热效果,因而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散热效果。

所述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311的复合方式可为多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311之间优选通过双面带胶的pet片313进行粘合,粘合后的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311的表面可以通过整体喷膜的方式形成封边314,以此方式复合所述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311,并形成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弯折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后形成矩形的石墨片外层31,从而包裹所述泡棉内层32或所述弹簧座33。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面带胶的pet片的封装示意图。

目前技术上,喷涂形成的薄膜封边抗破损性还比较差,粘合后的多层条形石墨片单层311的表面还可以通过单面带胶的pet片39来做最后复合后的封装,单面带胶的pet片39耐磨性更强,能形成抗破损性更好的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

其中,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的顶面一侧设置有第一涂胶区域3121,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的顶面中部设置有第二涂胶区域3122,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的顶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三涂胶区域3123,所述第一涂胶区域3121、所述第二涂胶区域3122和所述第三涂胶区域3123都涂覆有胶水,或所述第一涂胶区域121、所述第二涂胶区域122和所述第三涂胶区域123都粘贴有双面带胶的pet片,胶水和双面带胶的pet片都是起到粘合的作用。

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31时,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的顶面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涂胶区域3121和所述第三涂胶区域3123组成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内壁底面315,所述第二涂胶区域3122为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内壁顶面316。

所述泡棉内层32的底面与所述内壁底面315粘合,所述泡棉内层32的顶面与所述内壁顶面316粘合,所述石墨片外层31以此方式包裹并固定所述泡棉内层32。

或者,所述下盖板332的底面与所述内壁底面315粘合,所述上盖板331的顶面与所述内壁顶面316粘合,所述石墨片外层31以此方式包裹并固定所述弹簧座33。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石墨片外层在弹性弯曲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石墨片外层在弹性弯曲状态下的截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31时,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内壁左侧面和内壁右侧面都没有涂覆胶水,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内壁左侧面和内壁右侧面也都没有粘贴双面带胶的pet片,在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的安装过程或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压缩所述石墨片外层31,压缩所述石墨片外层31时,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内壁左侧面和内壁右侧面可以自由弹性弯曲,便于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的安装或实际使用,且在安装或实际使用后,所述石墨片外层31基于所述弹簧座33可以弹性复位,以保证所述散热结构与产品的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从而间接实现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

另外,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的底面一侧设置有第四涂胶区域3124,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的底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五涂胶区域3125,所述第四涂胶区域3124和所述第五涂胶区域3125都涂覆有胶水,或所述第四涂胶区域3124和所述第五涂胶区域3125都粘贴有双面带胶的pet片,胶水和双面带胶的pet片都是起到粘合的作用。

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31时,所述条形石墨片外层312的底面弯折并形成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外壁,其中,所述第四涂胶区域3124和所述第五涂胶区域3125组成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外壁底面317;具体实施中,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外壁底面317可以粘合在所述导热平台2上,以实现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的安装固定。

优选地,所述石墨片外层31的各边都弯折为圆角过渡,在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的安装过程或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石墨片外层31不会损坏所述导热平台2和产品的最终散热部件,保证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的使用寿命和所述最终散热部件的正常运行。

具体的,所述风扇11上设置有导风罩111,所述导风罩111能很好地实现热空气的引流,将热空气导向产品的最终散热部件,进一步提高所述风扇11的主动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结构,在所述散热结构中,基于所述导热平台2上的弹性热连接结构3,可以实现被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能很好地将热从产品的发热部件导向最终散热部件,且所述弹性热连接结构3有良好的弹性,能很好地实现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的良好接触,即能保证产品的发热部件和最终散热部件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保证有比低的热阻,保证被动散热的效果,采用上述被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有散热效果稳定、没有噪音/振动的优点,满足产品大部分情形下的散热功率需求;基于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中的风扇11,可以实现主动散热的散热方案,有散热功率大的优点,在需要大功率散热时启动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中的风扇11,可以达到产品任何使用条件下的散热功率需求,保证产品在任何使用条件下均能可靠稳定运行。可见,所述散热结构融合了被动散热和主动散热两种散热方案,不仅具有散热效果稳定、没有噪音/振动的优点,满足产品大部分情形下的散热功率需求,同时兼具散热功率大的优点,达到产品任何使用条件下的散热功率需求,所述散热结构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际散热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机结构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整机结构,所述整机结构包括外壳4、若干片芯片5和上述的散热结构,所述外壳4的内壁设置有石墨散热片7,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外壳4之间时,所述石墨散热片7能增大所述散热结构在所述外壳4上的散热面积,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被动散热效果。

所述若干片芯片5固定在所述外壳4的内部,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

具体实施中,当所述若干片芯片5仅为单一芯片,或当所述若干片芯片4的芯片高度相同时,可以直接将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的底面直接贴合所述若干片芯片5,所述导热平台2上的弹性热连接结构3贴合所述石墨散热片7,所述散热结构可以直接实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以实现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的热传导。

当所述若干片芯片5之间高低不同时,直接将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有可能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具体实施中,当所述若干片芯片5之间的高度不同时,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的底面可以做成高低不同的多个阶梯面,以与所述若干片芯片5中不同高度的芯片5相匹配,从而直接贴合所述若干片芯片5,实现与所述若干片芯片5之间的良好接触,所述导热平台2上的弹性热连接结构3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接触,以实现所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从而很好地实现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的热传导。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石墨连接片的连接示意图。

或者,所述若干片芯片5固定在所述外壳4的内部,且所述若干片芯片5之间通过石墨连接片8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石墨连接片8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

具体实施中,当所述若干片芯片5之间的尺寸相差较大时,可以采用所述石墨连接片8把若干片芯片5连接起来,以形成一个热连接整体,再将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石墨连接片8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的底面与所述石墨连接片8接触,实现与所述若干片芯片5之间的良好接触,所述导热平台2上的弹性热连接结构3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接触,以实现所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从而很好地实现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的热传导。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片芯片5为整机结构的发热部件,所述外壳4内壁的石墨散热片7为整机结构的最终散热部件,将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所述散热结构能很好地将热从所述若干片芯片5导向所述石墨散热片7,同时所述散热结构能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际散热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另外,所述散热结构中的弹性热连接结构3可以实现弹性压缩和弹性复位,有组装方便的优点,不会产生额外的组装困难。

具体的,所述带风扇散热器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部12,所述连接部12中设置有连接部通孔121。

所述导热平台2上设置有导热平台通孔21,所述导热平台通孔21与所述连接部通孔121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结构安装孔位,所述散热结构安装孔位与所述连接部通孔121相适配,具体实施中,所述外壳4的内部设置有主板,所述若干片芯片5固定在所述主板上,所述散热结构安装孔位同样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具体实施中,紧固件经过所述导热平台通孔21后,与所述连接部通孔121和所述散热结构安装孔位配合,将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或将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石墨连接片8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有连接固定简单方便的优点,便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安装,不会产生额外的组装困难。

具体的,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若干片芯片5之间设置有硅胶导热垫6,所述硅胶导热垫6能填充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若干片芯片5之间的间隙,结合所述硅胶导热垫6自身的导热效果,能很好地将热从所述若干片芯片5导向所述散热结构,并经所述散热结构将热导向所述石墨散热片7,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被动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石墨连接片8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时,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石墨连接片8之间可以贴合且不存在间隙,因此无需在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石墨连接片8之间设置硅胶导热垫6。

另外,所述石墨散热片7上设置有石墨散热片通风孔71,所述外壳4上设置有外壳通风孔41,所述石墨散热片通风孔71和所述外壳通风孔41与所述风扇11的位置相对应;具体实施中,所述风扇11将热空气经所述石墨散热片通风孔71和所述外壳通风孔41导向外界环境,达到所述风扇11的主动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机结构,在所述整机结构中,所述若干片芯片5为整机结构的发热部件,所述外壳4内壁的石墨散热片7为整机结构的最终散热部件,将所述散热结构固定在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所述散热结构能很好地将热从所述若干片芯片5导向所述石墨散热片7,同时所述散热结构能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5与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的良好接触,保证所述若干片芯片5和所述石墨散热片7之间稳定、可靠的热连接,能达到更加理想的实际散热效果,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另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结构及整机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采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