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6684发布日期:2022-02-11 20:2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具备如下的连接器:壳体,具有多条电线单独地插通的多个插通部;密封构件,将各电线与各插通部之间密封;以及止动体,卡止于壳体,并且进行密封构件的防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在该文献1记载的止动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卡止凸部。另外,在壳体的各插通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卡止凸部卡止的卡止凹部。通过卡止凸部和卡止凹部相互卡止,从而止动体卡止于壳体。另外,各电线插通于各密封构件及止动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2226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5.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连接器中,有时由于外力作用于电线,从而通过止动体使插通部变形而扩开。当这样的插通部的扩开在卡止凹部的附近产生时,则卡止凹部变为从卡止凸部离开,因此有可能止动体从壳体脱离。
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止动体从壳体脱离的连接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7.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相互并列地配置、且多条电线单独地插通的多个筒状的插通部;密封构件,将所述电线与所述插通部之间密封;以及止动体,卡止于所述壳体,并且进行所述密封构件的防脱,在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中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插通部之间设置有凹陷部,所述止动体具有利用凹凸的关系卡止于所述凹陷部的卡止部。发明效果
8.根据本公开,能够抑制止动体从壳体脱离。
附图说明
9.图1是对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示出连接器及电线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壳体的主视图。图5是从基端侧观看该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后视图。图6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止动体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止动体的主视图。图8是示出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主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9-9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着图8的10-10线的剖视图。图11是从基端侧观看该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1]
[1]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壳体,具有相互并列地配置、且多条电线单独地插通的多个筒状的插通部;密封构件,将所述电线与所述插通部之间密封;以及止动体,卡止于所述壳体,并且进行所述密封构件的防脱,在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中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插通部之间设置有凹陷部,所述止动体具有利用凹凸的关系卡止于所述凹陷部的卡止部。
[0012]
根据该结构,通过止动体的卡止部利用凹凸的关系卡止于壳体的外周面的凹陷部,从而止动体卡止于壳体。因此,即使是例如通过外力作用于电线而使插通部扩开的情况,也能够抑制止动体从壳体脱离。
[0013]
另外,因为凹陷部设置于相互相邻的两个插通部之间,所以能够抑制伴随在止动体设置卡止部而使止动体向比壳体靠外周侧突出。由此,能够抑制连接器的体型增大。
[0014]
[2]优选的是,在将与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插通部的排列方向和该插通部的轴线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时,在所述壳体的外周面、且在所述正交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一对所述凹陷部,所述止动体具有卡止于所述凹陷部各自的一对所述卡止部。
[0015]
根据该结构,因为一对卡止部卡止于一对凹陷部,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止动体从壳体脱离。
[0016]
[3]优选的是,在将与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插通部的排列方向和该插通部的轴线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时,所述止动体具有保护部,所述保护部与所述卡止部相邻地设置,并且位于比所述卡止部靠所述正交方向的外侧。
[0017]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配置于连接器的周边的部件将要与止动体的卡止部碰撞时、止动体掉落而使卡止部将要与地面等接触时,则位于比卡止部靠外周侧的保护部会与该部件、地面等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卡止部的变形。
[0018]
[4]优选的是,在将与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插通部的排列方向和该插通部的轴线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时,所述卡止部整体位于比所述插通部的外周面中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部分靠内侧。
[0019]
根据该结构,能够避免伴随在止动体设置卡止部而使止动体向比壳体靠外周侧突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连接器的体型增大。
[0020]
[5]优选的是,在所述凹陷部形成有朝向外周侧突出的凸部,在所述卡止部形成有与所述凸部卡止的凹部。
[0021]
根据该结构,因为形成于卡止部的凹部与形成于隔壁部的凸部卡止,所以通过目视容易确认凸部和凹部的相互的卡合状态。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止动体向壳体的卡合作业。
[0022]
[6]优选的是,具备将所述壳体覆盖的屏蔽构件,在所述屏蔽构件设置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通过相对于所述止动体位于与所述密封构件相反的一侧,从而限制所述止动体从所述壳体脱离。
[0023]
根据该结构,利用限制部能够更进一步抑制止动体从壳体脱离。
[0024]
另外,因为限制部设置成屏蔽构件的一部分,所以对伴随设置限制部的连接器的部件个数的增加也能够抑制。
[0025]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参照图1~图11对连接器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26]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0用于将相互并列地延伸的两条电线100连接到设备(省略图示)。另外,作为设备,可列举例如搭载于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的电动机、逆变器等。
[0027]
连接器10具备:树脂制的壳体20,具有相互并列地配置、且两条电线100单独地插通的两个筒状的插通部21;两个密封构件30,将各电线100与各插通部21之间密封;以及止动体40,进行各密封构件30的防脱。止动体40卡止于壳体20。
[0028]
壳体20被屏蔽构件50覆盖,屏蔽构件50通过屏蔽壳60和固定于屏蔽壳60的支架70构成。通过壳体20被屏蔽构件50覆盖,从而各电线100中收纳于壳体20的部分被电磁屏蔽。
[0029]
另外,以下将各插通部21的排列方向设为排列方向x、将各插通部21的轴线方向设为轴线方向y、将与排列方向x及轴线方向y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z进行说明。另外,在轴线方向y上,将连接器10的各电线100引出侧称为基端侧,将与基端侧相反的一侧称为顶端侧。
[0030]
各电线100具有:芯线101,具有导电性;和树脂制的绝缘包覆部102,将芯线101的外周包覆。在从各绝缘包覆部102露出的芯线101的顶端压接有端子103。在端子103形成有螺栓(省略图示)插通的插通孔104。
[0031]
接着,对连接器10的结构详细地说明。
[0032]
《壳体20》如图3所示,壳体20具有收纳部27,收纳部27在各插通部21的顶端侧连通,并且收纳各电线100的端子103。收纳部27形成为在顶端侧开口且在排列方向x长的长方形筒状。
[0033]
如图4所示,在收纳部27的顶端侧的缘部中排列方向x的两侧部分设置有朝向顶端侧突出的一对卡止部28。图示省略,但是各卡止部28被屏蔽壳60覆盖,并且卡止于构成连接器10的构成部件。
[0034]
如图3~图5所示,构成各插通部21的基端侧部分的基端部22呈大致圆筒状。另外,基端部22的外周面位于比插通部21的其他部分靠外周侧。
[0035]
在各基端部22的基端中相互对置的部分形成有将该基端的一部分切除的切口部23。如图3及图5所示,在各基端部22的内周面,在基端部22的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设置有沿着轴线方向y延伸的多个肋2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基端部22设置有六个肋24。另外,各肋24的基端面位于与轴线方向y正交的同一平面上。
[0036]
在壳体20的外周面中相互相邻的两个插通部21之间设置有凹陷部25。凹陷部25设
置于壳体20的正交方向z的两侧。各凹陷部25具有沿着排列方向x及轴线方向y双方的平坦面。在各凹陷部25、即在相邻的两个基端部22之间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壳体20的外周侧、即正交方向z的外侧突出的凸部26。
[0037]
如图5所示,各凸部26位于比各基端部22的外周面中在正交方向z上位于最外侧的部分靠内侧。
[0038]
《密封构件30》如图1所示,密封构件30由树脂材料形成,呈圆环状。在密封构件30形成有电线100插通的插通孔31。密封构件30从基端侧收纳于壳体20的基端部22,并且与肋24的基端面抵接。由此,密封构件30向顶端侧的移动被限制。
[0039]
《止动体40》如图6及图7所示,止动体40具有:主体部41,从基端侧收纳于壳体20的各基端部22,并且将各密封构件30一并覆盖;和一对卡止部43,从主体部41的正交方向z的两侧朝向顶端侧延伸。止动体40由树脂材料形成。
[0040]
主体部41形成为在排列方向x长的长圆板状。在主体部41,在排列方向x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各电线100插通的两个插通孔42。
[0041]
在各卡止部43形成有与壳体20的凸部26卡止的凹部44。各凹部44在正交方向z贯穿卡止部43,并且沿着轴线方向y延伸。
[0042]
在各卡止部43的排列方向x的两侧相邻地设置有保护部45,保护部45位于比卡止部43靠外周侧、即正交方向z的外侧。各保护部45从主体部41朝向顶端侧延伸。各保护部45的突出量与各卡止部43的突出量大致相同。
[0043]
如图7所示,各保护部45中的与壳体20的各基端部22的外周面对置的对置面45a形成为以插通孔42的轴线c为中心的圆弧状。
[0044]
如图8及图9所示,卡止部43的各凹部44利用凹凸的关系卡止于壳体20的各凸部26。更详细地,各凹部44的基端侧的内表面和各凸部26的顶端侧的外表面卡止。由此,止动体40向基端侧的移动被限制。
[0045]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止动体40卡止于壳体20的状态下,各卡止部43整体位于比各插通部21的基端部22的外周面中在正交方向z上位于最外侧的部分靠内侧。另外,各保护部45与各插通部21的基端部22的外周面中在正交方向z上位于最外侧的部分大致对齐。
[0046]
此时,如图10所示,各保护部45的对置面45a(参照图7)沿着各基端部22的外周面。
[0047]
如图6及图7所示,在主体部41的顶端侧的外表面中比各卡止部43靠正交方向z的内侧部分形成有朝向顶端侧突出的一对突起46。突起46的突出量小于卡止部43的突出量。
[0048]
如图7所示,各突起46的与壳体20的各基端部22的外周面对置的对置面46a形成为以插通孔42的轴线c为中心的圆弧状。
[0049]
如图9所示,在止动体40卡止于壳体20的状态下,各突起46与壳体20的各凸部26对置。由此,止动体40向顶端侧的移动被限制。
[0050]
此时,如图10所示,各突起46的对置面46a(参照图7)沿着各基端部22的外周面。
[0051]
《屏蔽壳60》如图1及图2所示,屏蔽壳60将壳体20中比基端部22靠顶端侧的部分覆盖。另外,在图1及图2中省略屏蔽壳60的顶端侧的一部分的图示。屏蔽壳60用将例如铝或者铝合金等作
为材料的压铸法成形。
[0052]
在屏蔽壳60的基端侧部分中的排列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固定部61。在各固定部61的基端面形成有螺纹孔62。
[0053]
《支架70》如图1及图2所示,在屏蔽壳60的基端侧装配有长圆筒状的支架70。支架70例如通过对钢板等进行冲压加工而成形。
[0054]
在支架70的顶端侧的缘部设置有朝向排列方向x的两侧突出的凸缘71。在各凸缘71形成有螺钉110插通的插通孔72。通过将螺钉110插通于各插通孔72并且旋入到屏蔽壳60的各固定部61的螺纹孔62,从而支架70固定于屏蔽壳60。
[0055]
如图11所示,在支架70的基端侧的缘部遍及全周设置有朝向内周侧伸出的限制部73。限制部73通过相对于止动体40位于与各密封构件30相反的一侧,从而限制止动体40从壳体20脱离。限制部73将止动体40的主体部41的外周缘从基端侧覆盖。
[0056]
在限制部73一体设置有从正交方向z的两侧朝向各电线100之间延伸的一对突出部74。各突出部74位于止动体40的基端侧、且主体部41中各插通孔42之间的部分。因此,除了限制部73之外,还利用突出部74限制止动体40从壳体20脱离。
[0057]
支架70的外周面被导电性线材编织成筒状的编织线(省略图示)的末端覆盖。上述编织线由敛紧环(省略图示)固定于支架70。由此,支架70和上述编织线电连接。
[0058]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0059]
(1)在壳体20的外周面中相互相邻的两个插通部21之间设置有凹陷部25。止动体40具有利用凹凸的关系卡止于凹陷部25的卡止部43。
[0060]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止动体40的卡止部43利用凹凸的关系卡止于壳体20的外周面的凹陷部25,从而止动体40卡止于壳体20。因此,即使是例如通过外力作用于电线100而使插通部21扩开的情况,也能够抑制止动体40从壳体20脱离。
[0061]
另外,因为凹陷部25设置于相互相邻的两个插通部21之间,所以能够抑制伴随在止动体40设置卡止部43而使止动体40向比壳体20靠外周侧突出。由此,能够抑制连接器10的体型增大。
[0062]
(2)在壳体20的外周面、且在正交方向z的两侧设置有一对凹陷部25。止动体40具有卡止于各凹陷部25的一对卡止部43。
[0063]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一对卡止部43卡止于一对凹陷部25,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止动体40从壳体20脱离。
[0064]
(3)止动体40具有保护部45,保护部45与卡止部43相邻地设置,并且位于比卡止部43靠正交方向z的外侧。
[0065]
根据这样的结构,例如在配置于连接器10的周边的部件将要与止动体40的卡止部43接触时、止动体40掉落而使卡止部43将要与地面等接触时,则位于比卡止部43靠正交方向z的外侧的保护部45会与该部件、地面等接触。由此,能够抑制卡止部43的变形。
[0066]
(4)卡止部43整体位于比插通部21的外周面中在正交方向z上位于最外侧的部分靠内侧。
[0067]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伴随在止动体40设置卡止部43而使止动体40向比壳体20靠外周侧、即正交方向z的外侧突出。
[0068]
(5)在凹陷部25形成有朝向外周侧突出的凸部26,在卡止部43形成有与凸部26卡止的凹部44。
[0069]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形成于卡止部43的凹部44与形成于凹陷部25的凸部26卡止,所以通过目视容易确认凸部26和凹部44的相互的卡合状态。因此,能够容易进行止动体40向壳体20的卡合作业。
[0070]
作用于电线100的外力是传递到壳体20而使壳体20(例如插通部21的基端部22)暂时变形的主要原因。但是,相互相邻的两个插通部21之间的凹陷部25是即使作用于电线100的外力传递到壳体20也不易变形的部分。通过在不易由于外力而变形的凹陷部25设置凸部26,从而即使作用于电线100的外力传递到壳体20,凸部26和凹部44的卡合也不易解除。因此,设置于凹陷部25的凸部26适于抑制止动体40从壳体20脱离。
[0071]
(6)在屏蔽构件50的支架70设置有限制部73,限制部73通过相对于止动体40位于与密封构件30相反的一侧,从而限制止动体40从壳体20脱离。
[0072]
根据这样的结构,利用限制部73能够更进一步抑制止动体40从壳体20脱离。
[0073]
另外,因为限制部73设置成支架70的一部分,所以能够抑制伴随设置限制部73的连接器10的部件个数的增加。
[0074]
《变更例》本实施方式能够按如下变更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0075]
·
也能够将支架70的限制部73整体省略,而且也能够仅将限制部73中突出部74省略。
[0076]
·
支架70的突出部74的数量及形状能够适当变更。
[0077]
·
也可以在壳体20的凹陷部25形成有凹部,并在止动体40的卡止部43形成有与上述凹部卡止的凸部。
[0078]
·
止动体40的卡止部43只要是利用凹凸的关系卡止于凹陷部25的卡止部即可,卡止部43的一部分也可以位于比各插通部21的基端部22的外周面中在正交方向z上位于最外侧的部分靠外侧。
[0079]
·
止动体40的保护部45的数量、形状能够适当变更。
[0080]
·
止动体40的保护部45也能够省略。
[0081]
·
止动体40也可以是仅具有一个卡止部43的止动体。
[0082]
·
壳体20既可以是具有在排列方向x相互并列地配置的三个以上插通部21的壳体,也可以是具有配置成圆形的多个插通部21的壳体。即使是这些情况,止动体40也只要具有与设置于各自相邻的插通部21之间的多个凹陷部25分别卡止的多个卡止部43即可。
[0083]
·
壳体20的基端部22也可以不是呈圆筒状的基端部。此外也可以是例如呈四方筒状的基端部。
[0084]
·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排列方向x、轴线方向y以及正交方向z相互正交的连接器10的一例进行说明,但是“正交”不仅包括严格为正交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及效果的范围内大致正交的情况。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并列”不仅包括严格为并列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及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并列的情况。
[0085]
·
也可以构成为如下方式:在将与相互相邻的两个所述插通部的排列方向和各插
通部的轴线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z时,在将止动体40安装于壳体20且卡止部43卡止于凸部26的状态下,凸部26不从卡止部43向正交方向z突出。根据该结构,如图9及10所示,有利于同时实现抑制连接器10在正交方向z大型化和抑制止动体40从壳体20脱落。
[0086]
·
实施方式的凹部44可以是贯穿孔,实施方式的卡止部28、43有时称为有孔片。
[0087]
·
实施方式的卡止部43有时称为具有凹部44的环形卡止板或者仅称为环(loop)。实施方式的凸部26有时称为具有台座和从该台座突出的勾爪的带勾爪凸部(a clawed projection)或者阶梯式台座(a stepped pedestal),所述台座具有安放环形卡止板(43)的支承面。例如图9所示,在凸部26的勾爪插入到环形卡止板(43)的凹部44的状态下,凸部26的台座(支承面)能够与环形卡止板(43)的板面接触而支承环形卡止板(43)。附图标记说明
[0088]
10 连接器20 壳体21 插通部22 基端部23 切口部24 肋25 凹陷部26 凸部27 收纳部28 卡止部30 密封构件31 插通孔40 止动体41 主体部42 插通孔43 卡止部44 凹部45 保护部45a 对置面46 突起46a 对置面50 屏蔽构件60 屏蔽壳61 固定部62 螺纹孔70 支架71 凸缘72 插通孔73 限制部
74 突出部100 电线101 芯线102 绝缘包覆部103 端子104 插通孔110 螺钉c 轴线x 排列方向y 轴线方向z 正交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