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线圈及超导线圈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03969发布日期:2022-08-27 10: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超导线圈,其特征在于,具备:绕线架;第一间隔件,所述第一间隔件配置于所述绕线架的外周并具备在所述绕线架的周向上形成的螺旋状的第一卷绕槽、与所述第一卷绕槽分离配置的螺旋状的第二卷绕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卷绕槽与所述第二卷绕槽之间的第一连接槽;第二间隔件,所述第二间隔件配置于所述第一间隔件的上层并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一卷绕槽的上方的螺旋状的第三卷绕槽、与所述第三卷绕槽分离配置并配置于所述第二卷绕槽的上方的螺旋状的第四卷绕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卷绕槽与所述第四卷绕槽之间的第二连接槽;第一线圈组,所述第一线圈组包括在所述第一卷绕槽卷绕超导线而构成的所述超导线的第一层及在所述第三卷绕槽卷绕所述超导线而构成的所述超导线的第二层;以及第二线圈组,所述第二线圈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槽及所述第二连接槽上的所述超导线与所述第一线圈组连接并包括在所述第二卷绕槽卷绕所述超导线而构成的所述超导线的第一层及在所述第四卷绕槽卷绕所述超导线而构成的所述超导线的第二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导线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间隔件的下层及所述第二间隔件的上层中的至少任一个,配置有多个间隔件,所述间隔件具有在所述绕线架的周向上形成的螺旋状的多个卷绕槽及将相邻的所述卷绕槽连接的连接槽,在所述卷绕槽分别构成卷绕有所述超导线的线圈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导线圈,其特征在于,剖视时的所述第一卷绕槽的槽数与所述第三卷绕槽的槽数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导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绕槽具有槽间的距离不同的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导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和所述第二连接槽在交叉或相同的方向上重叠。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超导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绕槽及所述第一连接槽中的至少任一个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密封。7.一种超导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间隔件配置工序,在所述第一间隔件配置工序中将第一间隔件配置于绕线架的外周,所述第一间隔件配置于所述绕线架的外周并具有成为螺旋状的第一卷绕槽、与所述第一卷绕槽分离配置的成为螺旋状的第二卷绕槽、以及将所述第一卷绕槽与所述第二卷绕槽连接的第一连接槽;第一层形成工序,在所述第一层形成工序中在所述第一卷绕槽卷绕超导线而形成第一线圈组的第一层,并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及所述第二卷绕槽卷绕所述超导线而形成第二线圈组的第一层;第二间隔件配置工序,在所述第二间隔件配置工序中以第三卷绕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卷绕槽上且第四卷绕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卷绕槽上的方式将第二间隔件配置在所述第一间隔件上,所述第二间隔件配置在所述第一间隔件上并具有成为螺旋状的所述第三卷绕槽、与所述第三卷绕槽分离配置的成为螺旋状的所述第四卷绕槽、以及将所述第三卷绕槽与所述
第四卷绕槽连接的第二连接槽;以及第二层形成工序,在所述第二层形成工序中在所述第四卷绕槽卷绕所述超导线而形成所述第二线圈组的第二层,并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及所述第三卷绕槽卷绕所述超导线而形成第一线圈组的第二层。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导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形成多个间隔件的工序,所述多个间隔件配置于所述绕线架的外周并具有成为螺旋状的多个卷绕槽及将相邻的所述卷绕槽连接的多个连接槽;将所述间隔件配置于所述绕线架的外周的工序;在所述卷绕槽及所述连接槽卷绕所述超导线而形成包括所述第一线圈组的单层及所述第二线圈组的单层在内的连续的线圈组的单层的工序;以及在所形成的所述线圈组的单层的上层配置所述间隔件,并将构成所述线圈组的单层的所述超导线交接到配置于上层的所述间隔件的工序,反复进行配置一个所述间隔件的工序、形成连续的所述线圈组的单层的工序、以及将构成所述线圈组的单层的所述超导线交接到配置于上层的所述间隔件的工序,形成所述线圈组的多层。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导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件配置工序通过加热使所述第一间隔件软化,并将所述第一间隔件配置于所述绕线架的外周,所述第一间隔件通过在强化纤维中含浸有环氧树脂而成的预浸料片材形成所述第一卷绕槽、所述第二卷绕槽及所述第一连接槽而形成,所述第二间隔件配置工序通过加热使所述第二间隔件软化,并将所述第二间隔件配置在所述第一间隔件上,所述第二间隔件通过在强化纤维中含浸有环氧树脂而成的预浸料片材形成所述第三卷绕槽、所述第四卷绕槽及所述第二连接槽而形成,所述超导线圈的制造方法具备在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组及所述第二线圈组之后使所述第一间隔件及所述第二间隔件固化的工序。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导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形成工序利用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一卷绕槽、所述第二卷绕槽及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位置,使卷绕有所述超导线的卷绕引导件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位置,并且,使所述绕线架旋转,使所述卷绕引导件的所述超导线配置于所述第一卷绕槽、所述第二卷绕槽及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组及所述第二线圈组的所述第一层,所述第二层形成工序利用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第三卷绕槽、所述第四卷绕槽及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位置,使卷绕有所述超导线的所述卷绕引导件移动到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出的位置,并且,使所述绕线架旋转,使所述卷绕引导件的所述超导线配置于所述第三卷绕槽、所述第四卷绕槽及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线圈组及所述第二线圈组的所述第二层。

技术总结
在用于MRI装置的超导线圈中,为了得到高强度、高均匀度且在时间上稳定的静电磁场,需要在期望的位置配置超导线,得到期望的线圈形状。超导线圈(1)具备:绕线架(2);间隔件(3),其配置于绕线架(2)的外周并具备螺旋状的卷绕槽(5)及设置于卷绕槽(5)之间的连接槽(6);以及线圈组,其在卷绕槽(5)卷绕超导线(4)而构成。由此,能够得到将线圈形状设为期望的形状的超导线圈(1)。导线圈(1)。导线圈(1)。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航大 横山彰一 松田哲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01.21
技术公布日:2022/8/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