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1659发布日期:2021-09-07 22:0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


背景技术:

2.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等。
3.变压器是输配电的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社区等领域,具有较大节能潜力,为加快高效节能变压器推广应用,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
4.但是目前使用的变压器大多数散热防尘的效果不佳,在变压器工作时容易产生高温,长时间工作会导致工作时温升过高,造成变压器性能下降的现象,从而影响了该变压器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实用性。
5.综上,现有技术中仍缺少一种能够根据变压器绕组温度以及变压器油位和油温对变压器进行不同的降温,难以提高变压器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仍缺少一种能够根据变压器绕组温度以及变压器油位和油温对变压器进行不同的降温,难以提高变压器的降温效果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其上设置有环境温度计,用以测量所述变压器主体所在环境的空气温度,所述变压器主体上还设置有变压器顶层油温表和变压器绕组温度表,用以分别对变压器主体的顶层油温和变压器绕组温度进行测量,所述变压器油上还设置有油位计,用以对变压器主体的油位进行测量,所述变压器主体上还设置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安装固定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的下方,所述安装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凹形块,所述第一凹形块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第一凹形块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凹形块,所述第二凹形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杆;散热防护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的外侧,所述散热防护单元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所述合页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门,所述防护罩上设置有风扇,其中,所述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防护罩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防护罩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风扇,所述防护罩安装有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两侧以及顶部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防护罩内壁固定设置有防尘网;超声波测距仪,其包括第一超声波测距仪、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所述第一超声波测距仪设置在第一风扇对应的防护罩上,用以检测所述变压器主体所
在位置左侧距离障碍物的距离,所述第二超声波测距仪设置在第二风扇对应的防护罩上,用以检测所述变压器主体所在位置右侧距离障碍物的距离,所述第三超声波测距仪设置在第三风扇对应的防护罩上,用以检测所述变压器主体所在位置上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中控单元,其与所述电压表和电流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电压表和电流表检测的电压和电流,所述中控单元与环境温度计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环境温度计测量的环境温度,所述中控单元与所述变压器顶层油温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变压器顶层油温表测量的变压器油的上层温度,所述中控单元与变压器绕组温度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变压器绕组温度表测量的变压器绕组温度,所述中控单元与油位计连接,用以接收变压器主体的油位高度,所述中控单元分别与第一超声波测距仪、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超声波测距仪、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测得的变压器主体所在位置距离左侧的障碍物、右侧的障碍物和上部障碍物的距离,所述中控单元与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连接,用以控制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的运行状态;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变压器油的油位高度值和变压器油温计算出油温参考值,并根据实时的油温参考值对打开的风扇进行确定,若打开的是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时,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第一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二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状态;若打开的是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时,所述中控单元先将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距离数据与预设距离参考值进行比较,若实时测得的变压器主体与上方障碍物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参考值时,确定第三风扇的运转状态,再根据第一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二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状态;若实时测得的变压器主体与上方障碍物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参考值时,则所述中控单元计算环境温度计实时测得的环境温度值与变压器绕组温度表测得的变压器绕组温度的差值,并将差值与预设绕组温度差值进行比较,所述中控单元根据比较结果对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的运转状态进行确定;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实时传输的数据计算出变压器主体的负载率,并根据负载率对打开的风扇的风速进行确定,所述中控单元再根据实时油温参考值对确定的风扇风速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风扇风速进行运转。
8.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实时接收所述油位计测量的变压器油的油位高度和变压器顶层油温表实时测量的变压器油的上层温度,并根据实时的变压器油的油位高度和变压器油的上层温度对油温参考值进行确定,设定实时的变压器油位值为yh,设定实时的变压器油温为yt,设定油温参考值为y,则,y=yh/yh0+yt/yt0其中,y表示油温参考值,yh表示实时的变压器油位值,yh0表示预设变压器油位值,yt表示实时的变压器油温,yt0表示预设变压器油温。
9.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实时计算出的油温参考值与预设油温参考值进行比较,对打开的风扇进行确定,设定油温第一参考值为y1,设定油温的第二参考值为y2,设定y1<y2,若y≤y1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不打开风扇;若y1<y≤y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
若y>y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
10.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接收第一超声波测距仪、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风扇的运转,设定第一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变压器主体与左侧障碍物的距离为lz、设定第二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变压器主体与右侧障碍物的距离为ly,设定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变压器主体与上方障碍物的距离为ls,设定距离参考值为lc1,则,当打开的是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时,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第一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二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若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若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
11.进一步地,若打开的是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时,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第一超声波测距仪、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的运转,则,若ls≤lc1,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若ls≤lc1,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
12.进一步地,当ls>lc1时,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环境温度计实时测得的环境温度值与变压器绕组温度表测得的变压器绕组温度的差值,对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的运转进行确定,设定实时环境温度值为th,设定实时变压器绕组温度值为tr,设定第一绕组温度差值tr1,则,若tr

th≥tr1,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若tr

th≥tr1,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若tr

th<tr1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
13.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实时传输的数据计算出变压器主体的负载率,并根据负载率对风扇的风速进行确定;设定变压器主体的实时负载率为zs,设定变压器主体的第一负载参考值z1,设定变压器主体的第二负载参考值z2,设定变压器主体的第三负载参考值z3,z1<z2<z3;设定风扇的第一预设风速为v1,设定风扇的第二预设风速为v2,设定风扇的第三
预设风速为v3,设定风扇的第四预设风速为v4,且v1<v2<v3<v4。
14.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对风扇的风速确定为,若zs≤z1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的风扇的风速为v1;若z1<zs≤z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的风扇的风速为v2;若z2<zs≤z3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的风扇的风速为v3;若zs>z3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的风扇的风速为v4。
15.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实时油温参考值对风扇的风速进行调整,设定风扇的实时风速为vi,设定i=1、2、3、4,若y≤y1时,则所述中控单元不对风扇的风速进行调整;若y1<y≤y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调整风扇的风速为vx,vx=v(i+1);若y>y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调整风扇的风速为v4;当调整后的vx大于v4时,则以v4为调整后的风扇风速。
16.进一步地,所述变压器主体表面固定连接有树脂浇注绝缘层,且树脂浇注绝缘层的尺寸与所述变压器主体的尺寸相吻合;所述安装孔与第一凹形块为贯穿结构,且安装孔在第一凹形块上呈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二凹形块通过螺杆与第一凹形块活动连接,且第二凹形块与第一凹形块为垂直分布。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中控单元根据变压器油的油位高度值和变压器油温计算出油温参考值,并根据实时的油温参考值对打开的风扇进行确定,所述中控单元根据超声波测距仪测得的数据结合环境温度与变压器绕组温度的差值对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的运转状态进行确定,确定风扇的运转状态后,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变压器的负载率对风扇的风速进行确定,再根据实时油温参考值对确定的风扇风速进行调整,并以确定的风扇运转状态和风速进行运行,而且随实时数据的变化实时进行调整,以使风扇的运转状态和风速达到变压器的降温效果,而且结合安装固定单元,通过c型槽的设置能够降低变压器工作过程产生的涡流, c型槽的设置能够提通风量,进而提高降温效果。
18.尤其,本发明通过油温参考值对风扇的打开个数进行确定,采用油温和油位两个参数计算出油温参考值,而且变压器油在温度较高时,会发生热胀引起油位的上升,通过设置油温参考值可以对变压器油的温升有更准确的判定,以对变压器主体的工作环境进行准确的判断,并调整风扇的打开个数,能够针对性地进行降温操作,提高降温效果。
19.尤其,本发明中若打开的是三个风扇时,首先对第三风扇的运转状态进行确定,根据变压器主体上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若距离小于预设值时,则说明变压器主体上方不适合排风,则将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从而提高所述风扇的降温效果。再根据变压器主体左侧和右侧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对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状态进行确定,对不同情况下的风扇的运转状态进行不同的设置,提高降温效果。
20.进一步地,若变压器主体上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时,则所述中控单元优先设置第三风扇的运转状态为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再根据实时测得的环境温度值与变压器绕组温度的差值结合变压器主体左侧和右侧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确定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状态,进而提高降温效果。
21.尤其,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固定单元能够增大通风量,与散热防护单元结合,提高散热效果,而且可以将c型槽设置为不锈钢材质的,通过不锈钢c型槽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涡流,减少变压器的损耗,提高变压器的转换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安装固定单元,实现对变压器进行一个便于安装固定的功能,解决了工作时产生晃动导致变压器晃动倒塌的问题,加强安装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所述实施例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实施例散热防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所述实施例安装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3.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7.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请参阅图1

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c型槽铁心气道结构的110kv级树脂浇注绝缘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1、安装固定单元3、散热防护单元4、超声波测距仪和中控单元,其中,所述变压器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安装固定单元3,所述变压器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散热防护单元4。
29.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主体1上设置有环境温度计5,用以测量所述变压器主体1所在环境的空气温度,所述变压器主体1上还设置有变压器顶层油温表(图中未示出)和变压器绕组温度表(图中未示出),用以分别对变压器主体1的顶层油温和变压器绕组温度进行测量,所述变压器油上还设置有油位计(图中未示出),用以对变压器主体1的油位进行测量,所述变压器主体1上还设置有电压表(图中未示出)和电流表(图中未示出)。
[0030]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顶层油温表可以在变压器的外壳顶部安装插入变压器油内部的测温槽,通过在其中设置测温元件测量变压器油温,以此测得变压
器主体1的顶层油温。本发明通过变压器绕组温度表对变压器绕组温度进行测量。所述油位计可以采用玻璃管油位计或磁针式油位计,本发明并不限定具体的测温方式和油位计的种类,以具体实施为准。
[0031]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固定单元3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1的下方,所述安装固定单元3包括第一凹形块301,所述第一凹形块30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302,所述第一凹形块30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凹形块303,所述第二凹形块30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杆304。所述第二凹形块3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305,且橡胶垫305的尺寸与第二凹形块303的尺寸相吻合。通过橡胶垫305的设置,可以对夹紧在第二凹形块303内部的变压器进行一个保护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长期夹紧对变压器造成损坏的情况。所述安装孔302与第一凹形块301为贯穿结构,且安装孔302在第一凹形块301上呈等间距分布。通过安装孔302的设置,可以对第一凹形块301进行一个安装固定的而作用,提升了变压器的安装效率。第二凹形块303通过螺杆304与第一凹形块301活动连接,且第二凹形块303与第一凹形块301为垂直分布,通过第二凹形块303的设置,可以为变压器进行一个固定卡紧的作用,提升了变压器的稳定性。
[0032]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安装固定单元3能够增大通风量,与散热防护单元4结合,提高散热效果,而且可以将c型槽设置为不锈钢材质的,通过不锈钢c型槽的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涡流,减少变压器的损耗,提高变压器的转换效果。
[0033]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防护单元4设置在所述变压器主体1的外侧,所述散热防护单元4包括防护罩401,所述防护罩4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合页402,所述合页40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隔离门403,所述防护罩401上设置有风扇,其中,所述防护罩4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风扇404,所述防护罩40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风扇407,所述防护罩401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风扇408,所述防护罩401安装有第一风扇404和第二风扇407的两侧以及顶部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405,所述防护罩401内壁固定设置有防尘网406。本领域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中控单元与第一风扇404、第二风扇407和第三风扇408的电机分别连接,用以控制第一风扇404、第二风扇407和第三风扇408的运转状态,本实施例中运转状态包括风扇的运转方向和运转速度,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风扇的扇叶转动,对内部进行散热,为变压器散热提供更好的保障。
[0034]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隔离门403通过合页402与防护罩401活动连接,且合页402以隔离门403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轴设置,通过防护罩401的设置,可以对变压器提供一个防护隔离的作用,而且所述散热孔405与防护罩401为贯穿结构,且防尘网406与防护罩401紧密贴合,通过防尘网406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灰尘通过散热孔405渗入内侧造成工作故障的情况。
[0035]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超声波测距仪,其包括第一超声波测距仪701、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图中未示出)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703,所述第一超声波测距仪701设置在第一风扇404对应的防护罩401上,用以检测所述变压器主体1所在位置左侧距离障碍物的距离,所述第二超声波测距仪设置在第二风扇407对应的防护罩401上,用以检测所述变压器主体1所在位置右侧距离障碍物的距离,所述第三超声波测距仪703设置在第三风扇408对应的防护罩401上,用以检测所述变压器主体1所在位置上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通过对变压器主体1所在周围位置距离的检测,通过不同的距离设置风扇的不同运状态,以提高降温效
果。本领域人员可知的是,若超声波测距仪未检测到障碍物时,所述中控单元控制所述超声波测距仪进行重复测距,若两次测量结果均未检测到障碍物时,则所述中控单元判定变压器主体1所在位置在该方向上的距离障碍物很远,并取值为lx,且lx大于lc1,若其他方向上均有采集到数据时,则设定未采集到数据的方向的数据lx大于采集到数据的方向的数据,即若变压器主体1上方未采集到数据时,则上方的距离为lx,变压器主体1左侧与障碍物的距离为lz,变压器右侧未采集到数据,则上方的距离等于右侧的距离大于左侧的距离。
[0036]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与所述电压表和电流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电压表和电流表检测的电压和电流,所述中控单元与环境温度计5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环境温度计5测量的环境温度,所述中控单元与所述变压器顶层油温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变压器顶层油温表测量的变压器油的上层温度,所述中控单元与变压器绕组温度表连接,用以接收所述变压器绕组温度表测量的变压器绕组温度,所述中控单元与油位计连接,用以接收变压器主体1的油位高度,所述中控单元分别与第一超声波测距仪701、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703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第一超声波测距仪701、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703测得的变压器主体1所在位置距离左侧的障碍物、右侧的障碍物和上部障碍物的距离,所述中控单元与第一风扇404、第二风扇407和第三风扇408连接,用以控制第一风扇404、第二风扇407和第三风扇408的运行状态。
[0037]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主体1表面固定连接有树脂浇注绝缘层2,且树脂浇注绝缘层2的尺寸与所述变压器主体1的尺寸相吻合。通过树脂浇注绝缘层2的设置,可以为变压器主体1提供一个防漏电的情况。
[0038]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变压器油的油位高度值和变压器油温计算出油温参考值,并根据实时的油温参考值对打开的风扇进行确定,若打开的是第一风扇404和第二风扇407时,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第一超声波测距仪701和第二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第一风扇404和第二风扇407的运转状态。
[0039]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打开的是第一风扇404、第二风扇407和第三风扇408时,所述中控单元先将第三超声波测距仪703测量的距离数据与预设距离参考值进行比较,若实时测得的变压器主体1与上方障碍物的距离小于等于预设距离参考值时,确定第三风扇408的运转状态,再根据第一超声波测距仪701和第二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第一风扇404和第二风扇407的运转状态。
[0040]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实时测得的变压器主体1与上方障碍物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参考值时,则所述中控单元计算环境温度计5实时测得的环境温度值与变压器绕组温度表测得的变压器绕组温度的差值,并将差值与预设绕组温度差值进行比较,所述中控单元根据比较结果对第一风扇404、第二风扇407和第三风扇408的运转状态进行确定。
[0041]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实时传输的数据计算出变压器主体1的负载率,并根据负载率对打开的风扇的风速进行确定,所述中控单元再根据实时油温参考值对确定的风扇风速进行调整,并以调整后的风扇风速进行运转。
[0042]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实时接收所述油位计测量的变压器油的油位高度和变压器顶层油温表实时测量的变压器油的上层温度,并根据实时的变压器油的油位高度和变压器油的上层温度对油温参考值进行确定,设定实时的变压器油位值为yh,设定实时的变压器油温为yt,设定油温参考值为y,则,
y=yh/yh0+yt/yt0其中,y表示油温参考值,yh表示实时的变压器油位值,yh0表示预设变压器油位值,yt表示实时的变压器油温,yt0表示预设变压器油温。
[0043]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设定预设变压器油位值yh0为变压器油位的最高油位线,以具体变压器型号为准,也可以直接设定为20吨,本实施例中设定预设变压器油温yt0为30℃。
[0044]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实时计算出的油温参考值与预设油温参考值进行比较,对打开的风扇进行确定,设定油温第一参考值为y1,设定油温的第二参考值为y2,设定y1<y2,若y≤y1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不打开风扇;若y1<y≤y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若y>y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
[0045]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油温参考值对风扇的打开个数进行确定,采用油温和油位两个参数计算出油温参考值,而且油会在温度较高时,发生热胀引起油位的上升,通过设置油温参考值可以对变压器油的温升有更准确的判定方式,以对变压器主体的工作环境进行准确的判断,并调整风扇的打开个数,能够特异性地进行降温操作,提高降温效果。
[0046]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接收第一超声波测距仪、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风扇的运转,设定第一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变压器主体与左侧障碍物的距离为lz、设定第二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变压器主体与右侧障碍物的距离为ly,设定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变压器主体与上方障碍物的距离为ls,设定距离参考值为lc1,则,当打开的是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时,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第一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二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若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若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
[0047]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考虑变压器主体左侧和右侧的距离,判断风扇的进排风效果,进而提高降温效果。
[0048]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打开的是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时,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第一超声波测距仪、第二超声波测距仪和第三超声波测距仪测量的数据确定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的运转,则,若ls≤lc1,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若ls≤lc1,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
[0049]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打开的是三个风扇时,首先对第三风扇的运转状态进行确定,根据变压器主体上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若距离小于预设值时,则说明变压器主体上方不适合排风,则将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从而提高所述风扇的降温效果。再根据变压器主体左侧和右侧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对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状态进行确定。
[0050]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当ls>lc1时,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环境温度计实时测得的环境温度值与变压器绕组温度表测得的变压器绕组温度的差值,对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的运转进行确定,设定实时环境温度值为th,设定实时变压器绕组温度值为tr,设定第一绕组温度差值tr1,则,若tr

th≥tr1,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若tr

th≥tr1,lz<ly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若tr

th<tr1时,则所述中控单元控制第一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二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外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内,控制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
[0051]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若变压器主体上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预设值时,则所述中控单元优先设置第三风扇的运转状态为第三风扇转动将防护罩内的空气输送至防护罩外,再根据实时测得的环境温度值与变压器绕组温度的差值结合变压器主体左侧和右侧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确定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状态。
[0052]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根据电压表和电流表实时传输的数据计算出变压器主体的负载率,并根据负载率对风扇的风速进行确定。设定变压器主体的实时负载率为zs,设定变压器主体的第一负载参考值z1,设定变压器主体的第二负载参考值z2,设定变压器主体的第三负载参考值z3,z1<z2<z3。设定风扇的第一预设风速为v1,设定风扇的第二预设风速为v2,设定风扇的第三预设风速为v3,设定风扇的第四预设风速为v4,且v1<v2<v3<v4。
[0053]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对风扇的风速确定为,若zs≤z1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的风扇的风速为v1;若z1<zs≤z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的风扇的风速为v2;若z2<zs≤z3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的风扇的风速为v3;若zs>z3时,则所述中控单元确定打开的风扇的风速为v4。
[0054]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变压器主体的负载率的高度对风扇的风速进行确定,本领域人员可知的是,负载率越高,变压器主体对降温的需求程度就越高,本实施例中负载参考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中设定z1取值为30%,设定z2取值为60%,设定z3取值为90%,风扇的风速可以根据风扇的性能进行确定,本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以具体实施为准。
[0055]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单元根据实时油温参考值对风扇的风速进
行调整,设定风扇的实时风速为vi,设定i=1、2、3、4,若y≤y1时,则所述中控单元不对风扇的风速进行调整;若y1<y≤y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调整风扇的风速为vx,vx=v(i+1);若y>y2时,则所述中控单元调整风扇的风速为v4。
[0056]
具体而言,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调整后的vx大于v4时,则以v4为调整后的风扇风速。本实施例通过油温参考值对确定的风速进行调整,本发明将油温参考值即将实时的油温和油位结合得出的油温参考值对风扇的风速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设定风扇的最小风速为v1,设定风扇的最大风速为v4,此处所指的风扇是指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和第三风扇均为同型号的风扇,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型号功率的设置。
[005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