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1025发布日期:2021-09-25 10:3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心装配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进行动触桥装配的偏心装配机构。


背景技术:

2.接触器是一种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进而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由于接触器具有响应快速、可高频率操作以及使用寿命高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路控制。然而,现有的接触器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动触桥之间的间隙小,装配过程中,容易存在相互干涉,造成产生不良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进行动触桥装配的偏心装配机构,以解决现有上述技术问题。
4.为解决上述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偏心装配机构,该偏心装配机构包括:底座;
5.第一驱动源,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以于提供动力;
6.第二驱动源,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源上,所述第一驱动源可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源移动;
7.偏心上料部件,所述偏心上料部件一体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源顶部,所述第二驱动源可驱动所述偏心上料部件转动。
8.进一步的,所述偏心上料部件包括旋转座、驱动摆件、第一上料轴件、第二上料轴件和第三上料轴件;所述第一上料轴件、第二上料轴件和第三上料轴件可旋转设置于所述旋转座上,且平行设置;所述驱动摆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料轴件、第二上料轴件和第三上料轴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摆件包括铰链片和摆臂;所述摆臂阵列且可转动与所述铰链片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摆臂上设有延伸臂,延伸臂上设有贯穿孔。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料轴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夹持气缸、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持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末端;所述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气缸的输出端。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末端垂直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座。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上料轴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气缸;所述第二夹持气缸的输出端对称连接有第三夹片。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上料轴件包括第三转轴、第三夹持气缸、第四夹片和第五夹片;所述第三夹持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末端;所述第四夹片和第五夹片均固定设
置于所述第三夹持气缸的输出端。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转轴末端垂直设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座。
16.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装配机构还包括振动上料装置和进料部件;所述进料部件设置于所述振动上料装置的输出端;所述进料部件与所述偏心上料部件相互垂直设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上料轴件、第二上料轴件和第三上料轴件依次从上往下间隔设置在旋转座上,以实现先后有序的装配动触桥,以避免动触桥装配过程中,相互干涉,大大的提高动触桥的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夹持气缸动作,带动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闭合或张开,进行夹取物料或进行卸料操作;第二驱动源带动驱动摆件动作时,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夹持气缸转动,实现旋转上料,将物料有序的放入待组装位置,实现自动取料、卸料操作,大大的提高物料输送效率和物料的装配质量;
20.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精简,设计合理,使用时在通过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第二上料轴件在正负90
°
范围内来回往复摆动,在摆动的同时通过所述驱动摆件一起带动第一上料轴件和第三上料轴件一起摆动来完成上料装配,具体的在摆动过程中所述第一上料轴件、第二上料轴件和第三上料轴件上夹持物料之间的相邻间距由等间距逐渐变成不相等,到最后在恢复等间距,如此完成对物件上料的同时装配,既整个过程主要采用第一上料轴件左偏心运动,第三上料轴件右偏心运动,这样的就是可以有效的把空间省出来,然后又能达到装配要求的间距。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驱动源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偏心上料部件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料部件结构示意图。
25.标注说明:第一驱动源1;第二驱动源2;偏心上料部件3;振动上料装置4;进料部件5;上下升降气缸11;前后移动气缸12;旋转座31;驱动摆件32;第一上料轴件33;第二上料轴件34;第三上料轴件35;铰链片321;摆臂322;第一转轴331;第一夹持气缸332;第一夹片333;第二夹片334;第一安装座3311;第二转轴341;第二夹持气缸342;第三夹片343;第三转轴351;第三夹持气缸352;第四夹片353;第五夹片354;第三安装座3511;接料电机51;接料块52;推料模组53;移料块54。
具体实施方式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
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9.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3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3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偏心装配机构,应用于对接触器进行动触桥装配或者对狭小结构空间进行同时上料,该偏心装配机构包括:底座、第一驱动源1、第二驱动源2和偏心上料部件3。
32.底座,由金属结构件连接制成,具体的,该底座上开设第一长条形孔(图未标),在对应接触器装配机(现有技术尺寸不做赘述)上开设第二长条形孔(图未标),然后在通过紧固件依次穿设于第一长条形孔和第二长条形孔中,以将底座设置于在对应接触器装配机上。第一长条形孔和第二长条形孔的数量相同,可以为多个。在更换同类型动触桥装配零件时,几乎可以不用改动整体结构就可以使用。尤其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的时候效果更加显著。例如将cj10

20永磁交流接触器更换成nsfc10永磁交流接触器时,只需要拧开紧固件,调整底座与接触器装配机之间的相对安装位置,以改变偏心上料部件3与交流接触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对不同的动触桥进行夹取装配。
33.第一驱动源1,通过紧固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提供沿yz平面内移动动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源1包括上下升降气缸11和前后移动气缸12,其中:上下升降气缸11的输出端与前后移动气缸12相连接,前后移动气缸12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源2相连接,第二驱动源2的输出端与偏心上料部件3相连接,从而实现将偏心上料部件3夹取的动触桥移动到组装位置进行对于的装配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与所述上下升降气缸11和前后移动气缸12的伸缩杆的初始位置和伸出位置都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感知上下升降气缸11/前后移动气缸12的伸缩状态。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源1还可以是电动或者各种形式缸体或推动式动力器件。
34.第二驱动源2,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源1上,所述第一驱动源1可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源2移动。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源2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安装座安装在第一驱动源1上。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偏心上料部件3构成传动连接,通过伺服电机的正反动作来驱动偏心上料部件3来回摆动配合完成对接触器进行动触桥进行偏心装配,防止发生装配干涉。当然为了进一步控制精度,所述伺服电机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传感器,通过
第二传感器完成对旋转角度的监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源2还可以是各种形式旋转缸体或者旋转式动力器件或者电动。
35.偏心上料部件3,所述偏心上料部件3一体式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源1顶部,所述第二驱动源2可驱动所述偏心上料部件3转动。
36.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偏心上料部件3包括旋转座31、驱动摆件32、第一上料轴件33、第二上料轴件34和第三上料轴件35;所述第一上料轴件33、第二上料轴件34和第三上料轴件35可旋转设置于所述旋转座31上,且平行设置,第一上料轴件33、第二上料轴件34和第三上料轴件35依次从上往下间隔设置在旋转座31上,以实现先后有序的装配动触桥,以避免动触桥装配过程中,相互干涉,大大的提高动触桥的装配质量和装配效率。
37.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驱动摆件32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料轴件33、第二上料轴件34和第三上料轴件3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源2的输出端与驱动摆件32相连接,第二驱动源2动作,带动驱动摆件32旋转,进而带动第一上料轴件33、第二上料轴件34和第三上料轴件35旋转;所述驱动摆件32包括铰链片321和摆臂322;所述摆臂322阵列且可转动与所述铰链片321连接;所述摆臂322上设有延伸臂,延伸臂上设有贯穿孔;第一上料轴件33、第二上料轴件34和第三上料轴件35依次插设在对应的贯穿孔内,以实现第一上料轴件33、第二上料轴件34和第三上料轴件35分别于驱动摆件32相连接。具体的,工作时所述第一驱动源驱动第二上料轴件在正负90
°
范围内来回往复摆动,在摆动的同时通过所述驱动摆件一起带动第一上料轴件和第三上料轴件一起摆动来完成上料装配,具体的在摆动过程中所述第一上料轴件、第二上料轴件和第三上料轴件上夹持物料之间的相邻间距由等间距逐渐变成不相等,到最后在恢复等间距,如此完成对物件上料的同时装配,既在整个过程主要采用第一上料轴件左偏心运动,第三上料轴件右偏心运动,这样的就是可以有效的把空间省出来,然后又能达到装配要求的间距。
38.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一上料轴件33包括第一转轴331、第一夹持气缸332、第一夹片333和第二夹片334;所述第一夹持气缸33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331末端;所述第一夹片333和第二夹片334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气缸332的输出端,第一夹持气缸332动作,带动第一夹片333和第二夹片334闭合或张开,进行夹取物料或进行卸料操作;所述第一转轴331末端垂直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座3311,第一夹持气缸332于第一安装座3311相连接,第二驱动源2带动驱动摆件32动作时,带动第一转轴33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夹持气缸332转动,实现旋转上料,将物料有序的放入待组装位置,实现自动取料、卸料操作,大大的提高物料输送效率和物料的装配质量。
39.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二上料轴件34包括第二转轴341;所述第二转轴341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持气缸342;所述第二夹持气缸342的输出端对称连接有第三夹片343;第二夹持气缸342动作,带动第三夹片343闭合或张开,进行对应的夹取物料或进行卸料操作;第二驱动源2带动驱动摆件32动作时,带动第二转轴34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夹持气缸342转动,实现旋转上料,将物料有序的放入待组装位置。
40.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第三上料轴件35包括第三转轴351、第三夹持气缸352、第四夹片353和第五夹片354;所述第三夹持气缸35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轴351末端;所述第四夹片353和第五夹片354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气缸352的输出端;第三夹持气缸352动作,带动第四夹片353和第五夹片354闭合或张开,进行对应的夹取物料或卸料操
作;所述第三转轴351末端垂直设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上设有第三安装座3511。第二驱动源2带动驱动摆件32动作时,带动第三转轴351转动,进而带动第三夹持气缸352转动,实现旋转上料,将物料有序的放入待组装位置。
41.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偏心装配机构还包括振动上料装置4和进料部件5;所述进料部件5设置于所述振动上料装置4的输出端,振动上料装置4持续有序的往进料部件5输送装配使用的动触桥;进料部件5再将动触桥进行有序摆放,然后再移动到偏心上料部件3处,以便于偏心上料部件3取料进行装配操作;所述进料部件5与所述偏心上料部件3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进料部件5包括:接料电机51、接料块52、推料模组53、移料块54,接料电机51的输出端与接料块52相连接,推料模组53的上方设有移料块54;接料块52用于接收振动上料装置4输送的动触桥物料,接料电机51动作,带动接料块52旋转90
°
,从而将接料块52接收到的动触桥输送到移料块54内,推料模组53动作,推动移料块54在接料块52下方与偏心上料部件3之间往复移动。
4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振动上料装置4有序的将动触桥物料输送到接料块52内,接料电机51动作,带动接料块52旋转90
°
,从而将接料块52接收到的动触桥输送到移料块54内,移料块54摆满装配所需的动触桥后,推料模组53动作,推动移料块54移动偏心上料部件3处;上下升降气缸11动作,带动偏心上料部件3向下移动靠近移料块54,接着第一夹持气缸332动作,带动第一夹片333和第二夹片334闭合,进行夹取物料;第二夹持气缸342动作,带动第三夹片343闭合,进行夹取物料;第三夹持气缸352动作,带动第四夹片353和第五夹片354闭合,进行夹取物料;物料夹取完成后,上下升降气缸11反向动作,推动偏心上料部件3向上移动远离移料块54;前后移动气缸12动作,推动偏心上料部件3往装配位置移动,同时,第二驱动源2动作,带动偏心上料部件3旋转,驱动第一夹持气缸332、第二夹持气缸342、第三夹持气缸352旋转,实现旋转上料,移动到位后;第一夹持气缸332反向动作,带动第一夹片333和第二夹片334张开,进行卸料;第二夹持气缸342反向动作,带动第三夹片343张开,进行卸料;第三夹持气缸352反向动作,带动第四夹片353和第五夹片354张开,进行卸料;以实现将动触桥安装到对应的装配位置,前后移动气缸12再反向动作,带动偏心上料部件3复位。
4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技术人员阅读本技术说明书后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申请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