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触头自动检测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3250发布日期:2021-11-06 04:46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触头自动检测式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多触头自动检测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继电器,大多都是一个低压信号控制一个高压的位置进行接通,从而实现控制效果;对于两个需要同时接通或者断开的高压部件,通常需要设置两个继电器来实现控制,导致了效率不高;此外,目前的继电器没有检测功能,即不能够反馈继电器是处于接通还是断开的状态,使得出现故障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排查,影响了维修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多触头自动检测式继电器,既实现了一控多的效果,也能够反馈继电器的状态。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触头自动检测式继电器,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单元、电磁单元、检测单元以及多个触头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触头单元是否接通;触头单元包括接通组件以及两个静触头,电磁单元用于驱动接通组件导通两个静触头,两个静触头均用于外接高压电线路;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单元的信号控制多个触头单元动作,以使得接通组件与静触头接通或者断开。
6.进一步的,静触头包括导电件、触点件以及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与触点件分别设置于导电件的两端,触点件用于与接通组件抵触,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接孔,夹持机构与接孔一一对应装配,夹持机构用于外接高压电线路。
7.更进一步的,导电件包括第一接电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接电部,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接电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接电部交叉设置,第二连接部与第一接电部平行设置,第二接电部设置于第二连接部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夹持机构设置于第二接电部;
8.接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与接孔之间设置有通道,通道用于让第一接电部经过并对第一连接部进行限位,第二连接部与接孔的内壁抵触。
9.优选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以及固定件,夹持件靠近第二接电部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凸起,固定件用于把夹持件与第二接电部进行固定,凸起与第二接电部配合用于夹持高压部件;
10.接孔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与隔板连接,限位块用于与第二接电部进行抵触。
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绝缘基座、复位件以及衔铁,所述绝缘基座连接于所述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于所述壳体,多个接通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座,所述衔铁用于在所述电磁单元通电时与所述电磁单元吸合,以带动所述绝缘基座转动,从而让接通组件与静触头接通;所述复位件用于在所述电磁单元断电后驱使所述绝缘基座复位,以使得
所述衔铁脱离所述电磁单元以及使得导通组件脱离静触头。
12.更进一步的,接通组件包括导电触板、弹片以及两个动触头,两个动触头均可拆卸设置于导电触板,弹片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绝缘基座,导电触板设置于弹片的另一端。
13.更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衔铁用于随所述控制单元动作而触发所述微动开关,由所述微动开关发送信号以判定触头单元接通。
14.优选的,所述复位件包括基板、定位部、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所述电磁单元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定位部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定位孔内实现定位;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均连接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一卡勾勾设于所述绝缘基座内,所述第二卡勾勾设于所述衔铁。
15.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微动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装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安装板设置有多个分隔件,相邻的两个分隔件之间形成走线槽,所述微动开关连接有若干条导线,导线与走线槽一一对应装配。
1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扣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电磁单元、所述检测单元以及多个触头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前壳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后壳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定位槽配合实现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定位。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单元控制多个接通组件同时动作,以使得多个接通组件同时与各自对应的静触头接触或者断开,达到了一控多的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检测单元,用于对触头单元是否接通来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了检测效果,能够直接反馈触头单元是否接通,并且在出现故障时能够有效减少排查故障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静触头的分解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复位件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壳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

壳体,2

控制单元,3

电磁单元,4

检测单元,5
ꢀ‑
触头单元,11

前壳,12

后壳,13

接孔,14

隔板,15

通道, 16

限位块,17

定位槽,18

定位板,19

切换机构,21

绝缘基座,22

复位件,23

衔铁,41

微动开关,43

安装板,44

分隔件,45

走线槽,51

接通组件,52

静触头,191

转轴,192

把手,193

阻挡件,221

基板,222

定位部,223

第一卡勾,224
ꢀ‑
第二卡勾,511

导电触板,512

弹片,513

动触头,521

导电件,522

触点件,523

夹持机构,5211

第一接电部,5212

第一连接部,5213

第二连接部,5214

第二接电部,5231

夹持件,5232
ꢀ‑
固定件,5233

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
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触头自动检测式继电器,包括壳体1、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控制单元2、电磁单元 3、检测单元4以及多个触头单元5,所述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触头单元5是否接通;触头单元5包括接通组件51以及两个静触头52,电磁单元3用于驱动接通组件51导通两个静触头52,两个静触头52 均用于外接高压电线路;所述控制单元2用于根据所述电磁单元3的信号控制多个触头单元5动作,以使得接通组件51与静触头52接通或者断开。
26.本实施例中的电磁单元3为常规的部件,即通轭铁、线圈等结构组成的用于通电产生磁场的结构;电磁单元3通过通断电实现磁场的产生或者消失,从而让控制单元2根据磁场的变成进行对应的动作,使得接通组件51与静触头52抵接或者断开,从而到了低压控制高压的效果。而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实现了一对多的控制,即通过一个电磁单元3和一个控制单元2的动作,实现了多个触头单元5 (本实施例中为两个)的接通或者断开,从而简化了部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检测单元4,该检测单元4能够根据控制单元2的动作进行信号输出,从而反馈控制单元2处于各种状态,便于监测以及在出现故障时提升故障排查的效率。
27.在本实施例中,静触头52包括导电件521、触点件522以及夹持机构523,夹持机构523与触点件522分别设置于导电件521的两端,触点件522用于与接通组件51抵触,所述壳体1设置有多个接孔13,夹持机构523与接孔13一一对应装配,夹持机构523用于外接高压电线路。即两个静触头52分别安装在不同的接孔13内,从而避免两个静触头52在非接通组件51抵触的情况下导通;而夹持组件则是用于夹住与静触头52进行连接的高压部件,使得静触头52经接通组件51接通时,让该高压部件进行接通,达到了控制效果。
28.具体的,导电件521包括第一接电部5211、第一连接部5212、第二连接部5213以及第二接电部5214,第一连接部52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接电部5211和第二连接部5213,第一连接部5212与第一接电部5211交叉设置,第二连接部5213与第一接电部5211平行设置,第二接电部5214设置于第二连接部5213远离第一连接部 5212的一端,夹持机构523设置于第二接电部5214;接孔13内设置有隔板14,隔板14与接孔13之间设置有通道15,通道15用于让第一接电部5211经过并对第一连接部5212进行限位,第二连接部5213 与接孔13的内壁抵触。
29.隔板14用于实现夹持组件与触点件522的分隔,从而起到了良好的隔绝效果,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短路;此外,导电件521的的结构设置,有利于增加导电件521与夹持机构523之间的强度,能够使得多次接通以后导电件521也不会发生变形或者损坏,提升了使用寿命。
30.优选的,夹持机构523包括夹持件5231以及固定件5232,夹持件5231靠近第二接电部5214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凸起5233,固定件 5232用于把夹持件5231与第二接电部5214进行固定,凸起5233与第二接电部5214配合用于夹持高压部件。
31.即在夹持时,先把高压部件与第二接电部5214抵触,然后把夹持件5231安装好,使得该高压部件位于夹持件5231与第二接电部 5214之间,夹持件5231的凸起5233主要用于增加减少夹持件5231 与高压部件接触的面积以及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提升了夹持的稳
定性;在夹住以后,通过固定件5232使得夹持件5231与第二接电部 5214进行固定,从而避免了高压部件的掉落,保证了夹持效果。具体的,该固定件5232为螺丝,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夹持件5231 与第二接电部5214的固定,也便于维护时进行拆卸。
32.具体的,接孔13的两侧内壁分别设置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 与隔板14连接,限位块16用于与第二接电部5214进行抵触,起到制成第二接电部5214的作用,保证了第二接电部5214不发生变形。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2包括绝缘基座21、复位件22以及衔铁23,所述绝缘基座21连接于所述复位件22,所述复位件22 连接于所述壳体1,多个接通组件51均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座21,所述衔铁23用于在所述电磁单元3通电时与所述电磁单元3吸合,以带动所述绝缘基座21转动,从而让接通组件51与静触头52接通;所述复位件22用于在所述电磁单元3断电后驱使所述绝缘基座21复位,以使得所述衔铁23脱离所述电磁单元3以及使得导通组件51脱离静触头52。绝缘基座21用于进行转动,以带动接通组件51进行动作而与静触头52抵触或者分开;复位件22则是由金属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部件,用于与电磁单元3配合,实现控制绝缘基座21 的正反方向转动,达到了控制效果。
34.具体的,接通组件51包括导电触板511、弹片512以及两个动触头513,两个动触头513均可拆卸设置于导电触板511,弹片512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绝缘基座21,导电触板511设置于弹片512的另一端。即接通组件51本身具备弹片512,用于在导电触板511动作以使得两个动触头513分别于两个静触头52抵触时,发生形变;并在电磁单元3断电以后恢复形变而辅助导电触板511复位,从而让动触头513与静触头52可靠分开。
35.具体的,所述检测单元4包括微动开关41,所述微动开关41安装于所述壳体1;所述衔铁23用于转动而触发所述微动开关41,由所述微动开关41发送信号以判定触头单元5接通。即当动触头513 需要与静触头52接通时,绝缘基座21向下转动,带动衔铁23转动而使得衔铁23压住微动开关41的按钮位置,使得微动开关41被触发而发送信号;当动触头513与静触头52分开时,绝缘基座21复位,使得衔铁23离开微动开关41的按钮,该按钮复位而使得微动开关 41断开,从而不再发送信号,达到了检测以及反馈动触头513与静触头52通断与否的效果。
36.优选的,所述复位件22包括基板221、定位部222、第一卡勾223 和第二卡勾224,所述电磁单元3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部2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基板221,所述定位部222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定位孔内实现定位;所述第一卡勾223和所述第二卡勾224均连接于所述基板221,所述第一卡勾223勾设于所述绝缘基座21内,所述第二卡勾224勾设于所述衔铁23。该复位件22除了驱动绝缘基座21复位以外,还用于确保衔铁23与绝缘基座21同步动作,从而保证了检测效果的可靠性。
37.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4还包括安装板43,所述微动开关41安装于所述安装板43,所述安装板43装设于所述壳体1,所述安装板 43设置有多个分隔件44,相邻的两个分隔件44之间形成走线槽45,所述微动开关41连接有若干条导线,导线与走线槽45一一对应装配,保证了导线位置的稳定性,从而避免导线发生偏移而影响了其他部件的动作。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所述前壳11 和所述后壳12扣接,所述控制单元2、所述电磁单元3、所述检测单元4以及多个触头单元5均设置于所述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之间,所述前壳1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槽17,所述后壳12设置有定位板18,所述
定位板18与所述定位槽17配合实现所述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 的定位,使得前壳11和后壳12的装配更为高效,提升了组装效率。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设置有切换机构19,所述切换机构 19包括转轴191、把手192以及阻挡件193,所述阻挡件193经所述转轴191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把手192与所述转轴191同步转动,所述把手192位于所述壳体1外;所述阻挡件193用于阻挡接通组件51以使得接通组件51与静触头52无法接触。
40.在其中一组触头单元5所控制的部分出现故障、而另一部分需要继续接电工作时,此时为了使得维修更为方便,可在短暂断电以后,通过把手192控制阻挡件193转动,使得阻挡件193挡在故障部分的动触头513与静触头52之间,然后再接电,此时故障部分由于阻挡件193 存在而不再顺利接通,只有非故障的部分继续工作,使得可以安全地进行维修工作,减少了断电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损失。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