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旋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35764发布日期:2021-09-22 22:1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旋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旋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旋钮。


背景技术:

2.旋钮开关是一种通过旋转旋钮或按动旋钮的面盖从而发送不同的信号至线路板,令线路板控制设置的启停、方向调整、位置调节、运行速度等等功能。
3.公告号为cn11198694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旋钮开关,包括底座、线路板、编码器、轻触开关按键、旋钮组件、按压组件、屏幕、导光座和挡光座,所述线路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编码器设置在线路板上,编码器与线路板电连接,所述轻触开关按键设置在编码器的中心位置对应的线路板上,轻触开关按键和线路板电连接;用户旋转旋钮即可控制连接线路板的设备做相应的动作,同时线路板将信号输出至屏幕上,用户通过观察屏幕显示区域即可看到屏幕的内容,用户按压面盖,即可控制连接线路板的设备做相应的动作,并启动led灯珠,led灯珠产生的光线通过旋转座的透光孔、导光座朝面盖的透光区域射出,用户通过观察透光区域,即可看到灯光,满足用户需求。
4.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旋钮开关在接线后需要固定在墙体或桌面上使用,需要使用螺栓穿过底座上的通孔并螺纹连接在墙体或桌面上,在安装时需要对安装物进行开孔处理,若遇到玻璃等安装物,打孔会影响玻璃的强度,同时在玻璃上打孔的施工难度较高,需要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操作,造成安装的不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增加旋钮在玻璃上安装的便利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旋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复合旋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复合旋钮,包括旋钮组件,还包括吸盘组件,所述旋钮组件包括底座和钮块,所述钮块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电块,所述钮块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导电块配合的第二导电块,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吸盘组件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两根外置电源线分别连通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再将吸盘组件吸附安装到玻璃上,这时通过转动钮块,当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接触时,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导通,从而实现两根外置电源线的导通,当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分离时,两根外置电源线不导通处于断路状态,通过吸盘组件实现旋钮在不损伤玻璃的情况下降旋钮固定在玻璃上,同时也增加旋钮在玻璃上安装的便利性。
9.优选的,所述吸盘组件包括软质吸盘、抵杆和压盘,所述软质吸盘的一侧侧面中心呈凹陷状,所述软质吸盘的另一侧侧面与抵杆固定连接,所述压盘螺纹连接在抵杆上,所述压盘用来对软质吸盘的边缘进行按压,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在抵杆远离软质吸盘的一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朝向玻璃一侧对底座进行按压,底座通过抵杆对软质吸盘的中心进行按压,将软质吸盘中间凹陷部分的空气排出,使软质吸盘能吸附的更加牢固。
11.优选的,所述软质吸盘的周向边缘部分比软质吸盘的中间部分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软质吸盘的周向边缘部分需要被压盘进行按压,增加周向边缘部分的厚度能够减小被压盘压变形的几率。
13.优选的,还包括驱动件,所述压盘的周向侧壁上设有加强环,所述加强环远离底座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上滑动连接有保护环,所述保护环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抵杆的长度方向,所述保护环用来将软质吸盘包围在内,所述驱动件驱动保护环朝向远离压盘一侧滑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软质吸盘通常采用橡胶等材质制成,软质吸盘比较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灰尘进入软质吸盘内会影响软质吸盘的吸附性,所以保护环对软质吸盘进行保护的同时,提高了软质吸盘吸附的持久性。
15.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环槽的底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保护环朝向环槽底壁的一侧侧面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弹力能够一直推动保护环上,使保护环抵接在玻璃上,将软质吸盘包围在内。
17.优选的,所述加强环转动连接在压盘的周向侧壁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压盘在固定软质吸盘时需要通过转动才能抵接在软质吸盘上,加强环随着压盘转动的过程中会一直与玻璃发生摩擦,对玻璃造成损坏,加强环转动连接在压盘上能够减小加强环随压盘转动的几率,对玻璃起到保护作用。
19.优选的,所述环槽的周向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保护块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所述限位环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保护环的滑动方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与限位槽的配合能够避免保护环滑出环槽,对保护环起到保护作用。
21.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指示条,所述钮块上设有指示箭头,当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连通时,所述指示箭头转动至指向指示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指示条与指示箭头的配合能够更直观的提示使用者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的连通情况,方便使用者对旋钮进行控制。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
25.2.通过设置限位环与限位槽,限位环与限位槽的配合能够避免保护环滑出环槽,对保护环起到保护作用;
26.3.通过设置指示条与指示箭头,指示条与指示箭头的配合能够更直观的提示使用者第一导电块与第二导电块的连通情况,方便使用者对旋钮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钮块;111、转动槽;112、第一防滑纹路;12、指示箭头;13、第一导电块;14、第二导电块;15、指示条;2、吸盘组件;21、压盘;22、抵杆;23、软质吸盘;24、保护环;241、限位环;25、弹簧;26、环槽;261、限位槽;27、加强环;28、第二防滑纹路。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复合旋钮。
32.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旋钮包括旋钮组件和吸盘组件2,旋钮组件固定连接在吸盘组件2上。旋钮组件包括底座1和钮块11,钮块11与底座1均呈圆柱形设置,底座1的一侧侧面中心开设有与钮块11匹配的转动槽111,钮块11与转动槽111略微过盈配合,钮块11同轴转动连接在转动槽111上,钮块11远离转动槽111的端部伸出底座1,当钮块11在转动槽111上转动时,钮块11能够长时间保持转动后的位置状态。转动槽111的侧壁上内嵌有第一导电块13,钮块11的侧壁上内嵌有与第一导电块13配合的第二导电块14。钮块11伸出底座1部分的周向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防滑纹路112,第一防滑纹路1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钮块11的轴向方向。
33.参照图1、图2,底座1朝向钮块11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指示条15,指示条15正对第一导电块13设置,钮块11伸出底座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指示箭头12,指示箭头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指示条15的长度方向,指示箭头12靠近底座1设置,指示箭头12正对第二导电块14设置,指示箭头12呈三棱锥状设置,指示箭头12的截面从靠近底座1一端至远离底座1一端逐渐减小。当第一导电块13与第二导电块14接触时,指示箭头12指向指示条15。
34.在钮块11以及底座1上开槽,将两根外置电源线分别与第一导电块13与第二导电块14接通,需要连通两根外置电源线时,使用者转动钮块11使指示箭头12对准指示条15,此时第二导电块14与第一导电块13接触并导通,使得两根外置电源线也导通,相当于打开开关的状态。
35.参照图1、图2,吸盘组件2包括软质吸盘23、抵杆22和压盘21,软质吸盘23呈圆形、一侧侧面中间凹陷的盘状,为了使软质吸盘23能够吸附的更牢固,软质吸盘23的周向边缘部分比软质吸盘23的中间部分厚。软质吸盘23的另一侧侧面与抵杆22固定连接,抵杆2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软质吸盘23设置。压盘21螺纹连接在抵杆22上,压盘21用来对软质吸盘23的边缘进行按压,底座1远离钮块11的一侧侧面中心固定连接在抵杆22远离软质吸盘23的一端,抵杆22与底座1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36.参照图1、图2,压盘21周向侧壁上转动连接有加强环27,加强环27位于压盘21远离底座1的一端,加强环27远离底座1的一侧侧面上开设有环槽26,环槽26上滑动连接有保护环24,保护环24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抵杆22的长度方向,加强环27上连接有驱动件,驱动件驱动保护环24始终朝向远离底座1一侧移动。
37.参照图1、图2,驱动件包括弹簧25,弹簧25的外径大小介于环槽26的直径大小之间,弹簧25位于环槽26内,弹簧2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环槽26底壁上,弹簧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保护环24朝向环槽26底壁的一侧侧面上,保护环24在弹簧25的作用下始终朝向远离底座1一侧滑动。当软质吸盘23牢固的吸附在玻璃上时,保护环24的直径大于软质吸盘23的直径,保护环24始终抵接在玻璃上并将软质吸盘23包围在内。
38.参照图1、图2,环槽26远离压盘21的一侧周向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61,保护环24朝向限位槽26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41,限位环241始终滑动连接在限位槽261内,限位环24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保护环24的滑动方向。限位环241与限位槽261的配合能够避免保护环24滑出环槽26,对保护环24起到保护作用。
39.参照图1、图2,压盘21远离加强环27的周向侧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二防滑纹路28,第二防滑纹路2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抵杆22的长度方向,能够在使用者转动压盘21时,增加手指与压盘21之间的摩擦力,使压盘21能够转动的更加省力。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复合旋钮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两根外置电源线分别接通第一导电块13与第二导电块14,然后将吸盘组件2安装到玻璃上。
41.根据自身使用习惯,先将指示条15调整好方向,使使用者在转动钮块11使能够方便的观察到指示条15与指示箭头12的位置。然后使用者将软质吸盘23吸附在玻璃上,并且朝向玻璃一侧对钮块11远离底座1的一侧侧面进行按压,钮块11通过底座1与抵杆22的连接使抵杆22对软质吸盘23的中心进行按压,将软质吸盘23中间凹陷部分的空气排出,使软质吸盘23能吸附的更加牢固。接着使用者转动压盘21,使压盘21朝向软质吸盘23一侧移动抵接在软质吸盘23的周向边缘上,减小软质吸盘23漏气的几率,进一步将软质吸盘23固定在玻璃上。将软质吸盘23固定在玻璃上的同时,保护环24始终抵接在玻璃上并将软质吸盘23包围在内,减小软质吸盘23与外界接触的几率,对软质吸盘23起到保护作用。使用旋钮时,通过转动钮块11,能够控制电源线的连通与否。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