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尤指一种借由复数上排端子与复数下排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延伸宽度及间距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
背景技术:2.电子连接器系广泛使用于各种通讯设备上,作为电子信号的传递与连接元件,一般常见标准规格的连接器插座包括有rj
‑
11(电话线插座)、rj
‑
45(网络线插座)、usb(通用串行总线)、ieee1394(序列汇流排)、rf(无线传输接口)、pin
‑
header(排销)及displayport(显示接口)等多种不同类型。
3.上述连接器中,显示接口(displayport,dp)连接器为广泛应用于影像信号传输,可传输高频显示接口连接器组成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复数组差分信号端子对及设置于相邻二组差分信号端子对间的接地端子。当显示接口连接器微小化后致使组端子组的端子间距过近,当端子间距过近时传输高频信号时同时产生电磁波及串音(cross
‑
talk)干扰的问题将会被放大,而串音干扰问题情况对于传输信号速度有绝对影响性,故传统连接器的端子结构设计不佳所产生串音及短路问题,有待从事此行业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4.故,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有此种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新型专利诞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应用于显示接口规格的插座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且于该绝缘本体内设有复数上排端子及复数下排端子,该复数上排端子与该复数下排端子前方各具有一对接部及由该对接部延伸弯折向下的一焊接部,而该复数上排端子与该复数下排端子依其脚位定义区分为复数对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一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复数接地端子与复数配置端子、一接头电源端子及一接头电源回复端子,其特征在于:该复数接地端子与该复数配置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宽度加宽,并使相邻二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间距缩减,且该差分正、负信号端子以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宽度为基准,该复数接地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端子宽度为该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宽度1.5~2.5倍。
7.所述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其中:该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间距缩减,且该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由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端子宽度,为该差分正、负信号端子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宽度0.8~1.2倍。
8.所述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其中:该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
子的该二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二焊接部是以平移向内弯折缩窄彼此间的间距,或该二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二焊接部予以加宽以形成彼此间的间距平行缩窄,以使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二焊接部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该二对接部前端的间距。
9.所述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其中:该对附属通道的对接部前端的端子宽度范围为0.40mm~0.55mm,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端子宽度为0.50mm。
10.所述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其中:该相邻二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该二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二焊接部是以平移向内弯折缩窄彼此间的间距,或该二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二焊接部予以加宽以形成彼此间的间距平行缩窄,以使该二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二焊接部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该二对接部前端的间距。
11.所述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其中:该通道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前端的端子宽度范围为0.40mm~0.55mm,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端子宽度范围为0.45~0.51mm,且通道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宽度是通道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前端宽度的0.8至1.2倍。
12.所述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其中:该接地端子与配置端子的该对接部前端的端子宽度范围为0.40mm~0.55mm,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端子宽度范围为0.48~0.90mm,且该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宽度是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前端宽度的0.8至2.2倍。
13.所述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其中:该相邻二通道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间距是其对接部前端间距的0.6~1.0倍,该对接部前端间距范围为0.45mm~0.60mm,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间距范围为0.36mm~0.40mm。
14.所述的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其中:该二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间距是其对接部前端的间距的0.6~1.0倍,该对接部前端间距范围为0.45mm~0.60mm,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间距为0.40mm。
15.本实用新型借由该复数上排端子与该复数下排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延伸宽度及间距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立体分解结构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立体外观图。
20.图5a是本实用新型上排端子弯折后的俯视结构图。
21.图5b是本实用新型上排端子弯折后的后视结构图。
22.图6a是本实用新型下排端子弯折后的俯视结构图。
23.图6b是本实用新型下排端子弯折后的后视结构图。
24.附图标记说明:1
‑
绝缘本体;10
‑
容置空间;11
‑
舌板;111
‑
端子槽;2
‑
第一端子座;2a
‑
水平部;2b
‑
斜伸部;21
‑
下排端子;21a
‑
接地端子;21b
‑
通道1的差分正信号端子;21c
‑
通道1的差分负信号端子;21d
‑
接地端子;21e
‑
通道3的差分正信号端子;21f
‑
通道3的差分负信号端子;21g
‑
config2端子;21h
‑
接地端子;21i
‑
热插拔侦测端子;21j
‑
接头电源端子;22
‑
对接部前端;221
‑
转折面;23
‑
对接部后端;24
‑
焊接部;3
‑
第二端子座;3a
‑
水平部;3b
‑
斜伸部;31
‑
上排端子;31a
‑
通道0的差分正信号端子;31b
‑
通道0的差分负信号端子;31c
‑
接地端子;31d
‑
通道2的差分正信号端子;31e
‑
通道2的差分负信号端子;31f
‑
接地端子;31g
‑
config1端子;31h
‑
附属通道的差分正信号端子;31i
‑
附属通道的差分负信号端子;31j
‑
接头电源回复端子;32
‑
对接部前端;321
‑
转折面;33
‑
对接部后端;34
‑
焊接部;4
‑
屏蔽壳体;40
‑
定位空间;g1
‑
相邻二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二对接部前端的间距;g2
‑
相邻二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二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间距;g3
‑
二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二对接部前端的间距;g4
‑
二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二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间距;w1
‑
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前端的宽度;w2
‑
接地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宽度;w3
‑
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宽度;w4
‑
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26.请参阅图1至图6b所示,系各别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结构图、另一立体分解结构图、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的立体外观图、上排端子弯折后的俯视结构图、上排端子弯折后的后视结构图、下排端子弯折后的俯视结构图及下排端子弯折后的后视结构图,该复数图式揭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displayport(显示接口)规格的插座电连接器,其中电连接器的构件包括绝缘本体1、第一端子座2、第二端子座3及屏蔽壳体4,各构件的详述如下:
27.该绝缘本体1一侧设有供一预设插头连接器(图中未示)对接的一舌板11,该舌板11的上、下表面设有复数端子槽111,该绝缘本体1内部具有与该复数端子槽连通的一容置空间10。
28.该第一端子座2内部设有复数下排端子21,该复数下排端子21与该第一端子座2的组装可为利用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工法来达成,且该复数下排端子21前方具有水平方向设置的一对接部(包括对接部前端22及对接部后端23)及向下弯延伸的一焊接部24,该焊接部24配合焊接于一预设电路板(图中未示)可设计为表面焊接技术(smt)弯折呈水平形状或是双列式封装零件安装制程(dip)的垂直形状,而该第一端子座2搭配该复数下排端子21的形状也具有一水平部2a及向下弯折的一斜伸部2b,该第一端子座2插置于该绝缘本体1的该容置空间10中,并使该复数下排端子21的该对接部前端22插设及外露于该绝缘本体1的该舌板11下表面的该复数端子槽111中,该对接部前端22具有一转折面221,该转折面221是利用机械冲压或是弯折所形成,当该复数下排端子21具有不高于该舌板11表面的该转折面221时,以使电连接器进行公、母端对接动作时,不会产生该复数下排端子21退缩或退出该绝缘本体1的情况。
29.该第二端子座3内部设有复数上排端子31,该复数上排端子31与该第二端子座3的组装可为利用埋入射出工法来达成,且该复数上排端子31前方具有水平方向设置的一对接部(包括对接部前端32及对接部后端33)及向下弯延伸的一焊接部34,该焊接部34配合焊接于一预设电路板可设计为表面焊接技术(smt)弯折呈水平院状或是双列式封装零件安装制
程(dip)的垂直形状,而该第二端子座3搭配该复数上排端子31的形状也具有一水平部3a及向下弯折的一斜伸部3b,该第二端子座3插置于该绝缘本体1的该容置空间10中,并使该复数上排端子31的该对接部前端32插设及外露于该绝缘本体1的该舌板11上表面的该复数端子槽111中,且该对接部前端32具有一转折面321,该转折面321是利用机械冲压或是弯折所形成,当该复数上排端子31具有不高于该舌板11表面的该转折面321时,以使电连接器进行公、母端对接动作时,不会产生该复数上排端子31退缩或退出该绝缘本体1的情况。
30.该屏蔽壳体4内部具有罩覆该绝缘本体1、该第一端子座2、该第二端子座3外部的一定位空间40,该屏蔽壳体4具有隔绝复数端子于信号传输时的电磁波。
31.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且于该绝缘本体1内设有复数上排端子31及复数下排端子21,该复数上排端子31与该复数下排端子21各具有一对接部及由该对接部延伸弯折向下的一焊接部(24、34),而该复数上排端子31与该复数下排端子21依其脚位定义区分为复数对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一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复数接地端子、复数配置(config)端子(直接接地或借由装置接地)、一接头电源端子及一接头电源回复端子,该复数接地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23、33)延伸至该焊接部(24、34)的宽度w2大于该对接部前端(22、32)的宽度w1,而相邻二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23、33)延伸至该焊接部(24、34)的间距g2小于二对接部前端(22、32)的间距g1,而该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二对接部后端(23、33)延伸至该焊接部(24、34)的间距g4小于二对接部前端(22、32)的间距g3,借由该复数上排端子31与该复数下排端子21的该对接部后端(23、33)延伸宽度及间距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
32.该复数上排端子31共有十根且由左至右的脚位定义为引脚1为ml_lane0(p)通道0的差分正信号端子〔31a〕;引脚3为ml_lane0(n)通道0的差分负信号端子〔31b〕;引脚5为gnd接地端子〔31c〕;引脚7为ml_lane2(p)通道2的差分正信号端子〔31d〕;引脚9为ml_lane2(n)通道2的差分负信号端子〔31e〕;引脚11为gnd接地端子〔31f〕;引脚13为config1端子〔31g〕;引脚15为aux_ch(p)附属通道的差分正信号端子〔31h〕(signal for auxiliary channel);引脚17为aux_ch(n)附属通道的差分负信号端子〔31i〕;引脚19为dp_pwr return接头电源回复端子〔31j〕。
33.举例而言,该引脚1〔31a〕或该引脚3〔31b〕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由该对接部后端33延伸至该焊接部34的端子宽度w3为基准,该附属通道差分正、负信号端子〔31h、31i〕由该对接部后端33延伸至该焊接部34的端子宽度w4,为该引脚1〔31a〕或该引脚3〔31b〕的对接部后端33延伸至该焊接部34的端子宽度0.8~1.2倍,借由该复数上排端子31宽度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
34.再以该引脚1〔31a〕或该引脚3〔31b〕为例,其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由该对接部后端33延伸至该焊接部34的端子宽度w3为基准,该引脚5〔31c〕及该引脚11〔31f〕的接地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33延伸至该焊接部34的端子宽度w2为该引脚1〔31a〕或该引脚3〔31b〕端子宽度1.5~2.5倍,借由该复数上排端子31的该对接部后端33延伸宽度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
35.该复数下排端子21共有十根且由左至右的脚位定义为引脚2为gnd接地端子〔21a〕;引脚4为ml_lane1(p)通道1的差分正信号端子〔21b〕;引脚6为ml_lane1(n)通道1的差分负信号端子〔21c〕;引脚8为gnd接地端子〔21d〕;引脚10为ml_lane3(p)通道3的差分正
信号端子〔21e〕;引脚12为ml_lane3(n)通道3的差分负信号端子〔21f〕;引脚14为config2端子〔21g〕;引脚16为gnd接地端子〔21h〕;引脚18为热插拔(hot plug detect)侦测端子〔21i〕;引脚20为dp_pwr接头电源端子〔21j〕。
36.另以该引脚4〔21b〕或该引脚6〔21c〕为例,其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由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端子宽度w3为基准,该引脚2〔21a〕、该引脚8〔21d〕、该引脚14〔21g〕及该引脚18〔21i〕的接地端子等的该对接部后端23延伸至该焊接部24的端子宽度w2为该引脚4〔21b〕或该引脚6〔21c〕端子宽度1.5~2.5倍,借由该复数下排端子21的该对接部后端23延伸宽度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
37.该相邻二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21b,21c〕、〔21e,21f〕、〔31a,31b〕、〔31d,31e〕)的该二对接部后端(23、33)延伸至该二焊接部(24、34)予以加宽以形成彼此间的间距平行缩窄,以使该二对接部后端(23、33)延伸至该二焊接部(24、34)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该二对接部前端(22、32)的间距,借由该复数上排端子31与该复数下排端子21间距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
38.该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31h、31i〕的该二对接部后端33延伸至该二焊接部34是以平移向内弯折缩窄彼此间的间距,以使该对接部后端33延伸至该二焊接部34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该二对接部前端32的间距,借由该复数上排端子31间距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
39.综合前述的该复数上排端子31与该复数下排端子21的宽度变化,而可获得最佳化的设计参数如下列表格所示:
40.41.综合前述该复数上排端子31与该复数下排端子21中该复数差分正、负信号端子及该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间距变化,而可获得最佳化的设计参数如下列表格所示:
[0042][0043]
借由图1至图6b的揭示,即可了解本实用新型为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对应构造,应用于displayport(显示接口)规格的插座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且于该绝缘本体内设有复数上排端子及复数下排端子,该复数上排端子与该复数下排端子依其脚位定义区分为复数对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一对附属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复数接地端子、复数配置端子(直接接地或借由装置接地)、一接头电源端子及一接电源回复端子,该复数接地端子与该复数配置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宽度加宽,并使相邻二通道的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对接部后端延伸至焊接部的间距缩减,且该差分正、负信号端子以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宽度为基准,该复数接地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延伸至该焊接部的端子宽度为该差分正、负信号端子的宽度1.5~2.5倍,借由该复数上排端子与该复数下排端子的该对接部后端延伸宽度及间距调整来改善远端串音效应。于商业市场上具有极佳的竞争力。
[0044]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