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0007发布日期:2021-11-03 20:2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usb连接器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


背景技术:

2.usb,universal serial bus,即通用串行总线,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用于规范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讯,其是由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及northern telecom等计算机公司和通信公司于1995年联合制定,并逐渐形成了行业标准。usb连接器是以usb标准制作的连接器,其可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环境要求,还兼有供电简单和使用配置便捷等优点。
3.常见的usb连接器内会设有独立的端子组和中夹片,再依靠胶芯对端子组和中夹片实现固定,但是,常见的端子组和中夹片均是独立设置,其之间的一体性差,导致其在注塑胶芯时容易发生移位或者错位等现象,提高了胶芯的注塑难度,同时,这种设计需求的材料较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包括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所述上端子组包括第一gnd端子和第二gnd端子,所述第一gnd端子包括第一中夹片和第一端子尾部,所述第一中夹片与第一端子尾部相连接,所述第一中夹片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二gnd端子包括第二中夹片和第二端子尾部,所述第二中夹片与第二端子尾部相连接,所述第二中夹片上设有第二凸起。
6.本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有益效果是:本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中,第一中夹片和第二中夹片能和传统中夹片作用相似,来对第一gnd端子和第二gnd端子起接地和电磁屏蔽作用,并且第一中夹片和第二中夹片均被整合到上端子组中,由此,本usb连接器的一体性强,需求制作材料少,成本低,并且在后续注塑胶芯时,避免了第一中夹片和第二中夹片与上端子组会发生移位或者错位等问题,能保证成品usb连接器的工作可靠性。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端子组包括第一vbus端子和第二vbus端子,所述第一vbus端子包括第三中夹片和第三端子尾部,所述第三中夹片与第三端子尾部相连接,所述第三中夹片上设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二vbus端子包括第四中夹片和第四端子尾部,所述第四中夹片与第四端子尾部相连接,所述第四中夹片上设有第四凸起。由此,第三中夹片和第四中夹片能和传统中夹片作用相似,来对第一vbus端子和第二vbus端子起电磁屏蔽作用,并且其被整合到第一vbus端子和第二vbus端子中,能保证本usb连接器的高一体性。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还包括上胶芯和下胶芯,所述下胶芯套装于下端子组上,所述上胶芯套装于上端子组上,所述下胶芯嵌装于上胶芯内,所述第一中夹片上设有第一卡角,所述第二中夹片上设有第二卡角,所述第一卡角和第二卡角均从
上胶芯上露出。由此,上胶芯能固定住上端子组,避免上端子组在使用时发生移位,下胶芯能固定住下端子组,避免下端子组在使用时发生移位,而且下胶芯嵌装于上胶芯内,能保证上端子组和下端子组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胶芯上设有凸台,所述上胶芯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台设于凹槽内。凹槽和凸台的设置能增加上胶芯和下胶芯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下胶芯于上胶芯内的安装可靠性,同时,凸台能作为上胶芯中的上端子组到下胶芯中的下端子组的阻隔,进一步避免其之间的接触。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上胶芯上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卡装于卡槽内。第一外壳的设置能方便对上胶芯进行保护。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卡位,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卡装于卡位内,所述第二外壳覆盖住卡槽的顶部。由此,第二外壳能对卡槽作一定的隐藏。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支脚和第一支臂,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第二支臂,所述下胶芯的底部设有支脚,所述支脚、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平行设置。支脚、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均能方便本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与其他结构如pcb板的连接。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爆炸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上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下端子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上胶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下胶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的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上端子组、2.下端子组、3.上胶芯、4.下胶芯、5.第一外壳、6.第二外壳、11.第一gnd端子、12.第二gnd端子、111.第一中夹片、112.第一端子尾部、113.第一凸起、121.第二中夹片、122.第二端子尾部、123.第二凸起、13.第一vbus端子、14.第二vbus端子、131.第三中夹片、132.第三端子尾部、133.第三凸起、141.第四中夹片、142.第四端子尾部、143.第四凸起、31.凹槽、41.凸台、32.卡槽、51.卡块、61.卡位、52.凸块、53.第一支臂、42.支脚、62.第二支臂、110.第一卡角和120.第二卡角。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参考图1~图8,本实施例的一种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包括上端子组1、下端子组2、上胶芯3、下胶芯4、第一外壳5和第二外壳6。
24.上端子组1含有八个端子,分别包括第一gnd端子11、第二gnd端子12、第一vbus端子13、第二vbus端子14、cc1端子、第一d+端子、第一d

端子和sbu1端子。其中cc1端子、d+端子、d

端子和sbu1端子均为常见端子。
25.第一gnd端子11包括第一中夹片111和第一端子尾部112。第一中夹片111与第一端子尾部112一体式连接,且第一中夹片111上设有第一凸起113。
26.第二gnd端子12包括第二中夹片121和第二端子尾部122,第二中夹片121与第二端子尾部122一体式连接,且第二中夹片121上设有第二凸起123。
27.第一vbus端子13包括第三中夹片131和第三端子尾部132,第三中夹片131与第三端子尾部132一体式连接,且第三中夹片131上设有第三凸起133。
28.第二vbus端子14包括第四中夹片141和第四端子尾部142,第四中夹片141与第四端子尾部142一体式连接,且第四中夹片141上设有第四凸起143。
29.下端子组2含有八个端子,分别包括第三gnd端子、第四gnd端子、第三vbus端子、第四vbus端子、cc2端子、第二d+端子、第二d

端子和sbu2端子,其均为常见端子。
30.下胶芯4套装于下端子组2上,使得下端子组2上的各个端子被下胶芯4所固定,而上胶芯3套装于上端子组1上,使得上端子组1上的各个端子被上胶芯3所固定,且第一gnd端子11上的第一中夹片111上设有第一卡角110,第二gnd端子12上的第二中夹片112上设有第二卡角120,第一卡角110从上胶芯3的一侧露出,第二卡角120从上胶芯3的另一侧露出。下胶芯4固定嵌装于上胶芯3内。
31.下胶芯4上还设有凸台41,上胶芯3上设有凹槽31,当下胶芯4固定嵌装于上胶芯3内时,凸台41会嵌于凹槽31内,凸台41能有效避免上端子组1上的端子与下端子组2上的端子的接触。
32.上胶芯3上还设有卡槽32,第一外壳5上设有卡块51,卡块51卡装于卡槽32内,从而使得第一外壳5固定安装在上胶芯3上。
33.第二外壳6的两侧上均设有卡位61,第一外壳5的两侧上均设有凸块52,两个凸块52一一对应卡装于两个卡位61内,从而使得第二外壳6固定安装在第一外壳5上,且安装后的第二外壳6覆盖住卡槽32的顶部。
34.另外,第一外壳5的两侧上还各设有一个第一支臂53,第二外壳6的两侧上各设有第二支臂62,下胶芯4的底部设有两个支脚42,所有的支脚42、第一支臂53和第二支臂62均平行设置。
35.本实施例的一种高一体性的usb连接器在使用时,其能与常见的usb母座连接,则上端子组1和下端子组2上的各个端子和常规usb连接器一样,能与usb母座相连接并电性导通,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电压的传输。
36.而其中,第一gnd端子11上的第一中夹片111的第一卡角110和第二gnd端子12上的第二中夹片121的第二卡角120能像传统usb连接器中的中夹片一样卡住usb母座,来实现接地和电磁屏蔽作用,同时,第一vbus端子13上的第三中夹片131和第二vbus端子14上的第四
中夹片141也能起电磁屏蔽作用,而第一凸起113和第二凸起123的部分则能起常规的gnd端子作用,第三凸起133和第四凸起143的部分则能起常规的vbus端子作用。
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