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4021发布日期:2022-01-01 00:0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电源结构的制作方法
电源结构
1.本实用新型要求与2020年7月27日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cn2020215069176,发明名称为“电源结构”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技术中。
技术领域
2.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结构。


背景技术:

3.为了提高电动工具的通用性,使电动工具的工作范围不受插座位置的限制,市场上很多无绳电动工具。无绳电动工具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功能多样等特点,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手工操作机械化,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住房装潢、汽车、机械、电力、桥梁、园艺等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结构。
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结构,包括:
7.沿电芯的径向方向依次连接设置的电芯、骨架和电路板,所述骨架沿着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延伸,并且所述骨架相对于所述电芯的正负极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开口和第二连接开口;
8.第一电连接器,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开口处,并且将所述电芯正负极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电路板;
9.第二电连接器,布置在所述第二连接开口处,并且将所述电芯正负极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路板;
10.其中,所述骨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电路板设置,所述第一表面设有两个定位凹槽,两个所述定位凹槽沿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分别设于所述骨架的两端;
11.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开口和第二连接开口处的电芯两端,并分别朝向所述第一表面折弯延伸形成折弯延伸段,每个折弯延伸段定位在对应端的定位凹槽内,并且每个折弯延伸段远离对应连接开口的一端分别设有插接部,所述电路板上对应所述插接部的位置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口对应配合。
12.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均呈片状。
13.可选地,所述定位凹槽的形状与对应的折弯延伸段的形状相适配。
14.可选地,每个折弯延伸段分别包括靠近对应连接开口的一端设置的主体段及设于所述主体段远离对应连接开口的一端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相对所述主体段弯折设置,所
述插接部设于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主体段的一端。
15.可选地,每个折弯延伸段远离对应连接开口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每个定位凹槽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凹凸配合。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插接部相对设于所述折弯延伸段的两侧。
17.可选地,每个插接部相对对应的折弯延伸段弯折设置。
18.可选地,两个所述插接部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插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两侧,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插接部。
19.可选地,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接口电配合,使得对应的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实现电连接。
20.可选地,每个插接部分别包括两个接触端子,每个插接部的两个接触端子沿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插接口的内侧壁对应每个接触端子的位置分别设有电接触部,所述电接触部位于对应接触端子的两侧,所述电接触部与对应的接触端子接触配合。
21.可选地,所述电源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电芯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2.所述骨架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电芯的外侧壁的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夹设于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电芯的外侧壁之间。
23.可选地,所述电源结构还包括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骨架的一侧;
24.所述骨架还设有定位部,位于所述遮挡部与所述骨架上用于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位置之间,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一部分贴设于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表面。
2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的结构进行巧妙设计,一方面将电芯的正负极接入电路板,另一方面,折弯延伸段与定位凹槽的配合使得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分别稳定固定于骨架,插接部与插接口的配合使得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分别与电路板形成稳定连接;并且,在骨架上设置定位凹槽能够有效降低电源结构的整体高度。
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和电路板,所述电源结构还包括适于安装定位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路板的骨架;所述电芯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骨架定位连接;
27.所述骨架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电路板设置;
28.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其分别对应布置在所述电芯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极处,且朝向所述第一表面延伸折弯贴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向所述电路板延伸连接到所述电路板。
29.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骨架设有间隙,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分别包括位于所述间隙处的折弯延伸段,所述折弯延伸段沿着电芯长度方向延伸并于尾端处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30.可选地,两个所述折弯延伸段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尾端分别位于电路板相对的两侧。
3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
与电芯表皮形成间隔分布,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与电芯电极相连,显然是导电材料,本技术方案中骨架为绝缘材料,故,导电的第一电连接器和第二电连接器与电芯表皮之间是由绝缘材料隔开,因此,即使电芯表皮破损,也不会发生短路事故,起到安全绝缘保护的作用。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和电路板,所述电源结构还包括适于安装定位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路板的骨架;所述电芯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骨架定位连接;
33.第三电连接器,其设置在电路板的一端,第三电连接器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电芯的电力能够通过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
34.所述骨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电连接器相对应的安装位。
35.可选地,所述第三电连接器为针式端子,其包括至少两个适于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的针式连接柱,所述骨架向上延伸凸起形成与所述针式端子相匹配的安装区域。
36.可选地,所述针式端子靠近所述骨架的延伸凸起部分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与所述电路板和/或所述骨架固定连接。
37.可选地,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包括usb接口,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usb接口相对应的安装缺口。
3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骨架将电路板和电芯简易安装定位,并将电芯两端电极与电路板相连,同时骨架上配置与第三电连接器相对应的安装位,整体结构布局简单,装配简易方便。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源结构,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芯和电路板,所述电源结构还包括适于安装定位所述电芯和所述电路板的骨架;所述电芯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骨架定位连接;
40.第三电连接器,其设置在电路板的一端,第三电连接器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电芯的电力能够通过第三电连接器提供给用电设备;
41.所述第三电连接器包括设置于同一端的针式端子和usb接口,所述针式端子的一侧形成有适于所述usb接口定位安装连接的槽口,所述usb接口适配安装于所述槽口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42.可选地,所述针式端子和所述usb接口分别包括延伸凸出段,所述延伸凸出段套设有与之适配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夹设于所述第三电连接器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
43.可选地,所述密封套靠近所述壳体内壁一侧设有凸出的边沿部,所述壳体内壁对应设有与之适配的边槽,所述边沿部插入所述边槽。
44.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骨架间隔设置,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usb接口设有安装缺口,所述usb接口对应安装于所述安装缺口中且其上表面与所述电路板上表面基本齐平。
45.可选地,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骨架间隔设置,其二者间最小间距为h,h≤2mm。
4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同时设置针式端子和usb接口,使得电源结构可以适配不同的用电设备,从而对不同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电池结构的适用性更广。
4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结构的爆炸图;
5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结构的剖视图;
5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结构的部分爆炸图;
5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5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骨架结构示意图;
5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结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5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源结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5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58.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59.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
6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1.【实施例1】
6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电源结构100,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电芯20和电路板30,其电源结构100还包括适于安装定位电芯20和电路板30的骨架40;电芯20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骨架40定位连接。
63.其中,骨架40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朝向电路板30设置。
64.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其分别对应布置在电芯20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极处,且朝向第一表面折弯贴于第一表面并向电路板30延伸连接到电路板30。
65.具体地,参考图3所示,电芯20定位于骨架40内,骨架40对应电芯20的两端电极分别设有连接开口o1和o2,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的起始端分别对应在连接开口
o1和o2处于电芯20的两端电极电连接,具体地,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采用金属镍片,其与电芯20的两端电极点焊连接,然后,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突出,并折弯,然后贴于骨架40的外表面向电路板30延伸并与之连接,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突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如图3中a区所示。
66.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表皮形成间隔分布,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20电极相连,显然是导电材料,本技术方案中骨架40为绝缘材料,故,导电的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20表皮之间是由绝缘材料隔开,因此,即使电芯20表皮破损,也不会发生短路事故,起到安全绝缘保护的作用。
67.另外,由于此电源结构100构成的电源还需要适用于电动工具,而电动工具的使用过程经常涉及到的振动较大,因此,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突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还能起到有效衰减振动的作用,避免电动工具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较大振动对内部构成影响。
68.如图2所示,电路板30与骨架40设有间隙l,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包括位于间隙处的折弯延伸段(50a,60a),折弯延伸段(50a,60a)沿着电芯20长度方向延伸并于尾端处与电路板30连接。
69.具体地,骨架40上设有与延伸连接端50a和60a相对应的定位凹槽40a和40b,定位凹槽40a和40b沿着骨架40外表面延伸,延伸连接端50a和60a分别对应安装于定位凹槽40a和40b内,并且配置有定位柱和定位孔匹配,以进行安装定位。
70.在骨架40上设置定位凹槽40a和40b能够有效降低电源整体高度。
71.此外,上述折弯延伸段50a和60a沿着骨架40外表面延伸,折弯延伸段50a和60a与电芯20的表皮通过骨架40绝缘间隔。
72.而且,相对两端的折弯延伸段(50a,60a)与电路板30连接的尾端分别位于电路板30相对的两侧,具体参考图3所示,折弯延伸段50a的尾端沿着方向n向电路板30的一侧延伸并与电路板30相连接,而折弯延伸段60a的尾端沿着方向m向电路板30的相对的另一侧延伸并与电路板30相连接,如此,使得折弯延伸段50a和60a在尾端部分相互远离彼此,保证电连接安全。
73.【实施例2】
74.如图4所示,一种电源结构100,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电芯20和电路板30,其中电源结构100还包括适于安装定位电芯20和电路板30的骨架40;电芯20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骨架40定位连接。
75.具体地,参考图5所示,骨架40具有与电芯20外表面适配的弧形面40d,弧形面40d沿着电芯20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并在电芯20长度方向两端设置有端极限位板40e和40f,限位板40e和40f,以及弧形面40d配合构成电芯20的定位区域,并与壳体10以配合,将电芯20固定限位于该定位区域内。
76.第三电连接器70,其设置在电路板30的一端,第三电连接器70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第三电连接器70提供给用电设备;对应地,骨架40上设有与第三电连接器70相对应的安装位40c,具体参考图4所示。
77.更具体地,参考图6和图7所示,第三电连接器70为针式端子70a,其包括至少两个
适于与电路板30相连接的针式连接柱70a

1,骨架40向上延伸凸起形成与针式端子70a相匹配的安装区域40c。
78.针式端子70a靠近骨架40的延伸凸起部分设有凸耳70a

2,在本实施例中,凸耳70a

2与电路板30固定连接。当然,还可以选择与骨架40固定连接。
79.另外,第三电连接器70还可以包括usb接口70b,电路板30上设有与usb接口70b相对应的安装缺口30a。
80.针式端子70a通过与与电路板30相连接的针式连接柱70a

1与外界用电设备电连接,该针式连接柱70a

1至少包括一正、负放电极,适于正负极放电,还可以包括信号端子,其与用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适于信号传输。该针式端子70a一般用于电动工具设备,其放电电流一般较大。
81.另外,配置的usb接口70b,其一般用于3c用电设备供电,或3c周边的电子设备供电,优选采用type

c,还可以通过type

c对电芯20进行充电。
82.【实施例3】
83.如图4和图6,以及图7所示,一种电源结构100,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电芯20和电路板30,其电源结构100还包括适于安装定位电芯20和电路板30的骨架40;电芯20沿其长度方向呈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骨架40定位连接;
84.第三电连接器70,其设置在电路板30的一端,第三电连接器70被配置为电连接到用电设备,使得来自电芯的电力可以通过第三电连接器70提供给用电设备;
85.第三电连接器70包括设置于同一端的针式端子70a和usb接口70b,针式端子70a的一侧形成有适于usb接口70b定位安装连接的槽口70a

3,usb接口70b适配安装于槽口70a

3并与电路板30连接。
86.针式端子70a通过与与电路板30相连接的针式连接柱70a

1与外界用电设备电连接,该针式连接柱70a

1至少包括一正、负放电极,适于正负极放电,还可以包括信号端子,其与用电设备进行通信连接,适于信号传输。该针式端子70a一般用于电动工具设备,其放电电流一般较大。
87.而且,针式端子70a采用注塑一体的成型方法将针式连接柱70a

1注塑封装于塑胶本体中,能够起到有效防尘防水的作用。
88.另外,配置的usb接口70b,其一般用于3c用电设备供电,或3c周边的电子设备供电,优选采用type

c,还可以通过type

c对电芯20进行充电。
89.此外,针式端子70a和usb接口70b分别包括延伸凸出段(70a

4,70b

1),延伸凸出段(70a

4,70b

1)套设有与之适配的密封套80,密封套80夹设于第三电连接器70与壳体10内壁之间。
90.如此设置,一方面通过针式端子70a对针式连接柱70a

1接电口进行密封防尘防水,并配合以密封套80将第三电连接器70的安装间隙以密封,能够有效进行防水,防水等级可达ipx7标准。
91.另外,参考图7和图8,密封套80靠近壳体10内壁一侧设有凸出的边沿部80a,壳体10内壁对应设有与之适配的边槽10a,边沿部80a插入边槽10a;使得密封套80夹设于第三电连接器70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间隙能够有效进行密封。
92.电路板30与骨架40间隔设置,电路板30对应usb接口70b设有安装缺口30a,usb接
口70b对应安装于安装缺口30a中且其上表面与电路板30上表面基本齐平。
93.电路板30与骨架40间隔设置,其二者间最小间距为h,h≤2mm。
94.该最小间距h一方面保证usb接口70b有足够安装空间,并保持与电路板30上表面基本齐平以降低电源整体的高度。
95.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
96.电路板30间隔支撑于骨架40上,电路板30与骨架40之间最小间距不大于2mm;通过间距h的设置,有效保证电路板3与电芯20之间具有一定的散热效果和电子安装空间。
97.并且,电路板30宽度为y,电芯20直径为d,宽度y为宽度d的95%或更小;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0宽度y为20mm,电芯20直径d为21mm。
98.此外,电芯20长度为l3,电源结构100的长度为l4,l4为l3的1.3倍或更小;电芯直径为d,电源结构高度为m,m为d的1.8倍或更小;在具体实施例中,电芯20长度为70mm,电源结构100的长度为82mm;电芯20直径为21mm,电源结构100高度为36mm;采用上述结构设置,能够有效保证本实施例的电源结构的结构小巧,作为移动电源使用时,便于携带,同时能够适用于各种小型电动工具。
99.【实施例4】
100.参见图1、图3、图4和图5,一种电源结构100,其包括电芯20、骨架40、电路板30、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其中,电芯20、骨架40和电路板30沿电芯20的径向方向依次连接设置。
1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骨架40沿着电芯20的轴线长度方向延伸,并且,骨架40相对于电芯20的正负极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开口o1和第二连接开口o2。
102.第一电连接器50布置在所述第一连接开口o1处,并且第一电连接器50用于将电芯20正负极的一端连接到电路板30。第二电连接器60布置第二连接开口o2处,并且第二电连接器60用于将电芯20正负极的另一端连接到电路板30。通过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将电芯20正负极两端连接至电路板30。
103.其中,骨架40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朝向电路板30设置,第一表面设有两个定位凹槽(40a,40b),两个定位凹槽(40a,40b)沿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分别设于骨架的两端。
104.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对应连接于第一连接开口o1和第二连接开口o2处的电芯两端,并且,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朝向第一表面折弯延伸形成折弯延伸段(50a,60a),每个折弯延伸段定位在对应端的定位凹槽(40a,40b)内,具体地,折弯延伸段50a定位在定位凹槽40a中,折弯延伸段60a定位在定位凹槽40b中。
105.每个折弯延伸段(50a,60a)远离对应连接开口(o1,o2)的一端分别设有插接部(50b,60b),电路板30上对应插接部(50b,60b)的位置设有插接口(30a,30b),插接部(50b,60b)与插接口(30a,30b)对应配合。具体地,插接部50b与插接口30a插接配合,插接部60b与插接口30b插接配合。
10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源结构,通过对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的结构进行巧妙设计,一方面将电芯20的正负极接入电路板30,另一方面,折弯延伸段(50a,60a)与定位凹槽(40a,40b)的配合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稳定固定于骨架40,插接部(50b,60b)与插接口(30a,30b)的配合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与电路板30形成稳定连接;并且,在骨架40上设置定位凹槽40a和40b能够有效降低电源
结构100的整体高度。
107.如上述所述,电芯20通过骨架40限位,另外,还通过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将电芯20正负极两端连接至电路板30,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各两端分别与电芯20和电路板30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如此实现电芯20和骨架40的限位固定。
108.电芯20可采用21700电芯或18650电芯,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为导电材质,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对应电芯正负极连接处可以采用点焊连接固定。
109.可选地,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均呈片状,例如,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均为镍片。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也可为其他导电材质制作的片状或其他形状的导电结构。
110.例如,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采用金属镍片,其与电芯20的两端电极点焊连接。
111.然后,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凸出,并折弯,然后贴于骨架40的外表面向电路板30延伸并与之连接,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凸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
112.另外,此电源结构100可适用于电动工具,而电动工具的使用过程经常涉及到的振动较大,因此,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沿着向外横向方向e延伸凸出,并折弯,形成横向延伸折弯段还能起到有效衰减振动的作用,避免电动工具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较大振动对内部构成影响。
113.上述结构设计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表皮形成间隔分布,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20电极相连,显然是导电材料,本技术方案中骨架40为绝缘材料,故,导电的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芯20表皮之间是由绝缘材料隔开,因此,即使电芯20表皮破损,也不会发生短路事故,起到安全绝缘保护的作用。
114.定位凹槽(40a,40b)的形状与对应的折弯延伸段(50a,60a)的形状相适配,其中,定位凹槽40a的形状与折弯延伸段50a的形状相适配,定位凹槽40b的形状与折弯延伸段60a的形状相适配,使得折弯延伸段(50a,60a)更好地被定位。可选地,每个折弯延伸段(50a,60a)分别包括靠近对应连接开口(o1,o2)的一端设置的主体段及设于主体段远离对应连接开口(o1,o2)的一端的连接段,连接段相对主体段弯折设置,例如,连接段相对主体段垂直设置,插接部设于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主体段的一端,如此设计,使得折弯延伸段(50a,60a)更好地被定位至骨架40,从而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更好地被定位至骨架40。
115.再次参见图3和图4,每个折弯延伸段(50a,60a)远离对应连接开口(o1,o2)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固定部(50c,60c),每个定位凹槽(40a,40b)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部(40a

1,40b

1),第一固定部(50c,60c)与第二固定部(40a

1,40b

1)凹凸配合。具体地,折弯延伸段50a远离第一连接开口o1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50c,定位凹槽40a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部40a

1,折弯延伸段60a远离第二连接开口o2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60c,定位凹槽72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部40b

1,其中,第一固定部50c与第二固定部40a

1凹凸配合,第一固定部60c与第二固定部40b

1凹凸配合。通过第一固定部(50c,60c)和第二固定部(40a

1,40b

1)凹凸配合,使得折弯延伸段(50a,60a)更好地被定位至骨架40,从而使得第
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更好地被定位至骨架40。
116.可选地,第一固定部(50c,60c)为固定孔,第二固定部(40a

1,40b

1)为凸柱。而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50c,60c)为凸柱,第二固定部(40a

1,40b

1)为固定孔。
117.第一固定部(50c,60c)与插接部(50b,60b)可以相对设于折弯延伸段(50a,60a)的两侧,具体地,第一固定部50c与插接部50b相对设于折弯延伸段50a的两侧,第一固定部60c与插接部60b相对设于折弯延伸段60a的两侧,如此设计,使得折弯延伸段(50a,60a)更好地被定位至骨架40和电路板30,从而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更好地被定位至骨架40和电路板30。
118.每个插接部(50b,60b)相对对应的折弯延伸段(50a,60a)弯折设置,具体地,插接部50b相对折弯延伸段50a弯折设置,插接部60b相对折弯延伸段60a弯折设置。例如,插接部50b相对折弯延伸段50a垂直设置,插接部60b相对折弯延伸段60a垂直设置,如此设计,使得折弯延伸段(50a,60a)更好地被定位至电路板30,从而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更好地被定位至电路板30。
119.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插接部(50b,60b)相互平行,两个插接部(50b,60b)分别位于第一表面的两侧,电芯20的轴线长度方向平行于插接部(50b,60b),结构设计新颖且布局简洁。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插接部(50b,60b)可不平行,另外,两个插接部(50b,60b)也可位于第一表面的同一侧。
120.可选地,插接部(50b,60b)与插接口(30a,30b)电配合,使得对应的电连接器与电路板30实现电连接,如此设计,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与电路板30形成稳定的电连接。其中,插接部50b与插接口30a电配合,使得第一电连接器50与电路板30实现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电连接器50实现电芯20正负极的一端与电路板30之间的电连接。插接部60b与插接口30b电配合,使得第二电连接器60与电路板30实现电连接,从而通过第二电连接器60实现电芯20正负极的另一端与电路板30之间的电连接例如,每个插接部(50b,60b)分别包括两个接触端子,每个插接部(50b,60b)的两个接触端子沿所述电芯的轴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插接口(30a,30b)的内侧壁对应每个接触端子的位置分别设有电接触部,电接触部位于对应接触端子的两侧,电接触部与对应的接触端子接触配合,通过接触端子与位于对应接触端子的两侧的电接触部的配合,实现插接部(50b,60b)与插接口(30a,30b)之间的电连接。
121.插接部60b与插接口30b插接配合后进行焊接,如此提高第一电连接器50和第二电连接器60分别与电路板30之间通信的稳定性。
122.电源结构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芯2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与电路板30电连接,这样,电路板30即能获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电芯20的温度。骨架40还包括遮挡部40g,遮挡部40g位于电芯20的外侧壁的一侧,温度传感器夹设于遮挡部40g与电芯20的外侧壁之间,如此设计,一方面合理利用了电源结构100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通过遮挡部对温度传感器形成有效保护并将温度传感器稳定限位。
123.可选地,温度传感器呈圆柱状;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也可为其他形状。
124.可选地,遮挡部40g为凸起;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遮挡部40g也可为其他结构。
125.电源结构100还可包括信号传输线90,信号传输线90的一端连接于温度传感器,另
一端连接于电路板30朝向骨架4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骨架40还设有定位部40h,定位部40h位于遮挡部40g与骨架40上用于连接信号传输线90的位置之间,信号传输线90的一部分贴设于定位部40h朝向电芯20的一侧表面。通过定位部40h限位信号传输线90,使得信号传输线90的排布更美观。
126.参见图3,骨架40的本体的一侧设有缺口40i,缺口40i沿着电芯20的轴线长度方向延伸,遮挡部40g及定位部40h设于缺口40i内,进一步合理利用电源结构100的内部空间,有利于骨架40的小型化设计。
1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