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强脱开关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3671发布日期:2022-03-23 12:34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强脱开关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强脱开关的插座。


背景技术:

2.在现有的技术中,墙壁固定式插座的开关通常配有翘板开关来控制插座的通断。翘板开关也称船形开关、跷板开关、io开关和电源开关,广泛应用于饮水机、跑步机、电脑音箱、电瓶车、摩托车、离子电视机、排插等产品。一般主要包括基座、翘板和按钮组件,其中基座上设有用于支撑翘板的支撑件,且翘板可绕支撑件偏转,按钮组件包括按钮开关和弹性件,按钮开关与产品的外壳铰接,弹性件设置于按钮开关和翘板之间,弹性件随着按钮开关而转动,并且弹性件远离按钮开关的一端与翘板抵接,当按压按钮开关时,弹性件对翘板施力,使之发生偏转,进而使翘板的触点与基座上的端子组件接通,或与基座上的端子组件分离,实现翘板开关的导通或断开。
3.但现有的墙壁固定式插座的翘板开关在使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触点可能会由于触点碳化或者电弧吸引等原因,在按钮开关按下后,弹性件由于弹性力不足以使触点与翘板分离,导致弹性力作用于按钮开关,使按钮开关自动复位,导致按钮开关无法控制插座的通断;或具体表现为按钮开关按下后,按钮开关不会自动复位,按钮开关也无法控制插座的通道。这样将会为家庭的用电带来不安全的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强脱开关的插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带强脱开关的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7.外壳;
8.导电通路组,所述导电通路组包括l极通路和n极通路;所述l极通路包括l极取电导电件和l极插套;所述n极通路包括n极插套;所述l极取电导电件、所述l极插套和所述n极插套均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9.强脱开关,所述强脱开关包括:
10.开关本体,所述开关本体与所述外壳铰接,所述开关本体设有强脱部;l极翘板体,所述l极翘板体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所述l极翘板体设置于所述l极取电导电件和所述l极插套之间,所述l极翘板体包括l极连接端和l极抵接部,所述l极抵接部始终与所述l极取电导电件抵接;所述l极取电导电件和所述l极插套通过所述l极翘板体电性连接,所述l极翘板体设有l极强脱面,所述l极强脱面朝向所述强脱部,所述l极强脱面设置于所述l极抵接部靠近所述l极连接端的一侧;
11.l极弹性件,所述l极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开关本体和所述l极翘板体之间;所述l极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为l极安装端和l极抵接端;所述l极安装端与所述开关本体相对固定,所
述l极抵接端与所述l极翘板体抵接。
12.通过上述方案,若此时插座处于接通的状态,l极翘板体的l极连接端与l极插套连接,使l极通路导电,当使用者需要断开插座时,使用者需要驱动开关本体转动。使用者驱动开关本体转动的过程中,某一时刻强脱部会与l极强脱面抵接,随着使用者继续驱动开关本体转动,强脱部推动l极强脱面,使l极翘板体的l极连接端与l极插套分离,通过强脱部的作用力使l极连接端和l极插套强制分离,使l极取电导电件与l极插套的连接断开,避免l极连接端和l极插套因触点碳化或者电弧吸引等原因所粘合在一起,实现强脱的功能,避免插座无法断开的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安全性。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极通路还包括n极取电导电件,所述n极取电导电件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14.所述强脱开关还包括:
15.n极翘板体,所述n极翘板体与所述外壳活动连接,所述n极翘板体设置于所述n极取电导电件和所述n极插套之间,所述n极翘板体包括n极连接端和n极抵接部,所述n极抵接部始终与所述n极取电导电件抵接;所述n极取电导电件与所述n极插套通过所述n极翘板体电性连接,所述n极翘板体设有n极强脱面,所述n极强脱面朝向所述强脱部,所述n极强脱面设置于所述n极抵接部靠近所述n极连接端的一侧;
16.n极弹性件,所述n极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开关本体和所述n极翘板体之间;所述n极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为n极安装端和n极抵接端;所述n极安装端与所述开关本体相对固定,所述n极抵接端与所述n极翘板体抵接。
17.通过上述方案,通过设置n极翘板体、n极取电导电件和n极插套,在使用者拨动开关本体时,可同时控制n极和l极通路的通断,同时切断火线和零线,在使用上更加安全,能极大程度上防止漏电的现象发生。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强脱部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强脱部分别设置为l极强脱部和n极强脱部,所述l极强脱部与所述l极通路对应设置,所述n极强脱部与所述n极通路对应设置。
19.通过上述方案,通过分开l极强脱部和n极强脱部,避免使用同一强脱部同时控制l极通路和n极通路所带来的占用空间大的情况,分开设置的l极强脱部和n极强脱部更有利于连接铜片的排布设计,并且能极大地节省外壳内的空间。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通路组的数量至少为两组。
21.通过上述方案,多个导电通路能对应插多个插头。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通路组还包括e极通路,所述e极通路包括e极取电导电件和e极插套,所述e极取电导电件与所述e极插套电性连接,所述e极取电导电件和所述e极插套均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23.通过上述方案,e极插套对应插头的地线插脚,使插座能适用于三线插头。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开设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腔室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两侧,所述第二腔室安装有电源适配器主体,所述外壳上开设有usb插口,所述usb插口与所述电源适配器主体电性连接。
25.通过上述方案,usb插口能通过usb线直接给手机等电子产品充电,避免充电器过
多占用空间,同时能提高插座的通用性。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的后方开设有散热通槽,所述散热通槽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
27.通过上述方案,散热槽使外界的空气能进入至外壳内部,并且流通,电源适配器主体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可通过相对较冷的空气带走,从而对电源适配器主体进行散热。
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安装有保护门以及驱动保护门复位的弹性复位件,所述保护门具有驱动斜面,所述保护门与所述外壳滑移连接。
29.通过上述方案,保护门能防止小孩子用导电物质插入至插座内,避免小孩子触电的意外的发生。
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设置有多个限位凸条,所述l极插套以及所述n极插套均开设有限位开槽,所述限位凸条与所述限位开槽插接配合。
31.通过上述方案,限位凸条和限位开槽能对l极插套和n极插套进行定位,避免l极插套和n极插套在外壳内乱动,方便插座的组装,并且l极插套和n极插套不易触碰到一起导致短路。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插座无法断开的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安全性。
33.本实用新型用于插座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隐藏外壳的面板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器元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强脱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00、外壳;111、插孔;114、usb插口;121、第一腔室;122、第二腔室;130、散热通槽;140、限位凸条;150、接线粒;160、取电通道;210、l极取电导电件;220、l极插套;230、l极取电连接件;310、n极取电导电件;320、n极插套;330、n极取电连接件;401、限位开槽;410、开关本体;411、l极强脱部;412、n极强脱部;420、l极翘板体;421、l极连接端;422、l极抵接部;423、l极弹性件;424、l极强脱面;430、n极翘板体;431、n极连接端;432、n极抵接部;434、n极强脱面;500、电源适配器主体;610、e极取电导电件;620、e极插套;630、e极取电连接件;700、保护门。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41.参照图1至图4,一种带强脱开关的插座,具有相互正交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
42.插座包括外壳100、导电通路组和强脱开关。
43.外壳100包括面板和后壳体,后壳体用于固定于墙壁,面板和后壳体通过两者边沿的卡槽和卡勾卡接配合,后壳体设置有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沿x方向排布,第一腔室12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第二腔室122设置于两个第一腔室121之间。第二腔室122在x方向上两个相对的侧壁的距离为48mm至53mm,第二腔室122在y方向上两个相对的侧壁的距离为48mm至53mm,第二腔室122在z方向上两个相对的侧壁的距离为10mm至30mm,第二腔室122设置有电源适配器主体500。后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散热通槽130,散热通槽130与第二腔室122相连通。
44.面板上开设有两个三脚插孔111以及多个usb插口114,两个三脚插孔111分别设置于外壳100在x方向上的两端,usb插口114设置于外壳100在x方向上的中部,并且usb插口114设置于外壳100的下部。
45.后壳体开设有三个取电开口,其中两个取电开口设置于位于左侧的第一腔室121,另外一个取电开口设置于位于右侧的第一腔室121,每个取电开口处均固定安装有接线粒150。
46.后壳体还设置有多个限位凸条140,限位凸条140沿z方向延伸。
47.导电通路组包括l极通路、n极通路和e极通路。导电通路组的数量设置为两组,两组导电通路组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腔室121内。
48.l极通路包括l极取电导电件210和l极插套220。l极取电导电件210和l极插套220均与安装壳相对固定,l极取电导电件210的一端与接线粒150电性连接。两个导电通路组的两个l极取电导电件210之间设置有l极取电连接件230,两个导电通路组的l极通过l极取电连接件23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l极取电连接件230以及两个l极取电导电件210一体成型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l极取电连接件230以及两个l极取电导电件210也可设置为分体组装的设计,两个l极取电导电件210均与l极取电连接件230通过焊接固定。l极插套220与三脚插孔111对应设置。
49.n极通路包括n极取电导电件310和n极插套320。n极取电导电件310和n极插套320均与安装壳相对固定,n极取电导电件310的一端与接线粒150电性连接。两个导电通路组的两个n极取电导电件310之间设置有n极取电连接件330,两个导电通路组的n极通过n极取电连接件33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n极取电连接件330以及两个n极取电导电件310一体成型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n极取电连接件330以及两个n极取电导电件310也可设置为分体组装的设计,两个n极取电导电件310均与n极取电连接件330通过焊接固定。l极插套220和n极插套320均开设有限位开槽401,限位开槽401与限位凸条140插接配合。n极插套320与三脚插孔111对应设置。
50.e极通路包括e极取电导电件610和e极插套620。e极取电导电件610和e极插套620均与安装壳相对固定,e极取电导电件610的一端与接线粒150电性连接。两个e极取电导电
件610通过e极取电连接件630连接,e极取电连接件630的一端与接线粒150连接,最后从第一腔室121和第二腔室122的前方穿过,最终e极取电连接件630的另一端与外壳10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个e极取电导电件610以及e极取电连接件630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e极取电导电件610以及e极取电连接件630也可设置为分体组装的设计,两个e极取电导电件610均与e极取电连接件630通过焊接固定。e极插套620与三脚插孔111对应设置。
51.强脱开关包括开关本体410、l极弹性件423、l极翘板体420、n极弹性件和n极翘板体430。
52.开关本体410与外壳100铰接,开关本体410设有两个强脱部,两个强脱部分别设置为l极强脱部411和n极强脱部412,l极强脱部411和n极强脱部412为结构形状相同的两个构件。
53.l极弹性件423的两端分别为l极安装端和l极抵接端,l极安装端穿设于l极强脱部411,l极抵接端与l极翘板体420抵接。l极弹性件423随l极强脱部411的摆动而摆动。
54.l极翘板体420设置于l极插套220和l极取电导电件210之间,l极翘板体420包括l极连接端421和l极抵接部422,l极抵接部422设置于l极翘板体420的中部,l极抵接部422始终与l极取电导电件210抵接。l极桥本体设有l极强脱面424,l极强脱面424朝向所述强脱部,l极强脱面424设置于l极抵接部422靠近l极连接端421的一侧。在接通状态下,l极强脱部411的下端摆向远离l极强脱面424的一侧,l极弹性件423随l极强脱部411摆动,l极弹性件423将l极翘板体420远离l极强脱面424的一端向下压,使l极连接端421与l极插套220抵接并电性连接。当使用者需要断开插座时,使用者需要驱动开关本体410转动。使用者驱动开关本体410转动的过程中,某一时刻l极强脱部411会与l极强脱面424抵接,随着使用者继续驱动开关本体410转动,l极强脱部411推动l极强脱面424,使l极翘板体420的l极连接端421与l极插套220分离,通过l极强脱部411的作用力使l极连接端421和l极插套220强制分离,使l极取电导电件210与l极插套220的连接断开,避免l极连接端421和l极插套220因触点碳化或者电弧吸引等原因所粘合在一起,实现强脱的功能。
55.n极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为n极安装端和n极抵接端,n极安装端穿设于n极强脱部412,n极抵接端与n极翘板体430抵接。n极弹性件随n极强脱部412的摆动而摆动。
56.n极翘板体430设置于n极取电导电件310和n极插套320之间。n极翘板体430包括n极连接端431和n极抵接部432,n极抵接部432设置于n极翘板体430的中部,n极抵接部432始终与n极取电导电件310抵接。n极桥本体设有n极强脱面434,n极强脱面434朝向所述强脱部,n极强脱面434设置于n极抵接部432靠近n极连接端431的一侧。在接通状态下,n极强脱部412的下端摆向远离n极强脱面434的一侧,n极弹性件随n极强脱部412摆动,n极弹性件将n极翘板体430远离n极强脱面434的一端向下压,使n极连接端431与n极插套320抵接并电性连接。当使用者需要断开插座时,使用者需要驱动开关本体410转动。使用者驱动开关本体410转动的过程中,某一时刻n极强脱部412会与n极强脱面434抵接,随着使用者继续驱动开关本体410转动,n极强脱部412推动n极强脱面434,使n极翘板体430的n极连接端431与n极插套320分离,通过n极强脱部412的作用力使n极连接端431和n极插套320强制分离,使n极取电导电件310与n极插套320的连接断开,避免n极连接端431和n极插套320因触点碳化或者电弧吸引等原因所粘合在一起,实现强脱的功能。
57.外壳100内还安装有两个保护门700以及驱动保护门700复位的弹性复位件,保护
门700设置于第一腔室121内,保护门700与三脚插孔111对应设置。保护门700具有驱动斜面,并且保护门700与外壳100滑移连接。
5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