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9454发布日期:2022-06-21 22:3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为减少摄像头对屏占比的影响,实现全面屏,不同厂家从不同的角度开发多种解决方案。一种技术方向是:将显示面板挖通孔,形成aa hole显示面板。另一种技术方向是:采用屏下摄像技术,将屏下摄像区域的驱动电路外置,仅留发光器件,维持显示面板较大透过率。然而,需设置透明走线将外置驱动电路与发光器件连接。由于屏下摄像区域内设置有许多的像素,对应多个发光器件,因此需要设置多个透明走线分别将多个发光器件与多个外置驱动电路连接,如果将多个透明走线设置在同一层中,存在走线密集的问题。为改善线路密集的问题,通常将透明走线设置在不同层中,但是不同像素的电流信号存在差异,存在显示器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此外,走线的电阻还和走线长度有关,走线长度越大,走线的电阻越大,当同层走线的长度不同时,也会出现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显示面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5.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驱动电路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用于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发光器件,且在垂直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位于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发光器件之间,在所述驱动电路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发光器件的阳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降阻层,所述第二降阻层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电阻,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由此,第二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降阻层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最小的并联电阻还小,可以降低第二连接组件的电阻,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电阻接近相等,可以降低不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由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最小的并联电阻还小,设置第二降阻层后,并联后第二连接组件的电阻大大降低,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降低同层透明导电层因走线长度不一致导致的电阻差异,有效的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层叠
设置的第一降阻层,所述第一降阻层的电阻大于所述第二降阻层的电阻,所述第一降阻层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由此,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一降阻层并联,可以降低第一连接组件的电阻。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小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第一降阻层的电阻大于第二降阻层的电阻,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层和降阻层互相配合,可以使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的电阻接近相等,进一步降低不同层设置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进一步改善了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问题。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在所述驱动电路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所述连接组件依次包括第n-1连接组件和第n连接组件,所述第n-1连接组件和所述第n连接组件在垂直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之间,所述第n-1连接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n-1透明导电层和第n-1降阻层,所述第n连接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n透明导电层和第n降阻层,所述第n-1降阻层的电阻小于所述第n-1透明导电层的电阻,所述第n降阻层的电阻小于所述第n透明导电层的电阻,所述第n-1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小于第n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由此,可以进一步缩小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n-1连接组件、第n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在内的不同层设置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n降阻层的电阻、所述第n-1降阻层的电阻均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由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最小的并联电阻还小,设置了电阻较小的降阻层后,可以使并联后的连接组件的电阻大大降低,可以进一步缩小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n-1连接组件、第n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在内的不同层设置的连接组件的电阻差异。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n-1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n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均包括ito,所述第一降阻层、所述第二降阻层、所述第n-1降阻层和所述第n降阻层的材料均包括氮化钛。ito和氮化钛材料具有廉价易得的优点,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降阻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降阻层的厚度,所述第n-1降阻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n降阻层的厚度。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小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第n-1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小于第n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即不同层的透明导电层的电阻不同。而降阻层的电阻与降阻层的厚度相关,厚度越大,降阻层的电阻越小,降阻层与透明导电层并联,位于不同层的降阻层的厚度按照前文所述的条件变化,可以降低并联后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n-1连接组件、第n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在内的不同层的连接组件的电阻差异,使不同层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n-1连接组件、第n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在内的连接组件的电阻接近相等,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问题。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设置在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通过贯穿所述第一平坦层的第一通孔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一侧;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平坦层远离所述第一平坦层的表面上,且所述第三连接组件通过贯穿所述第二平坦层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电连接;第三平坦层,所述第三平坦层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与第
二连接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贯穿所述第三平坦层的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电连接;第四平坦层,所述第四平坦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阳极之间,所述阳极通过贯穿所述第四平坦层的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电连接;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第四平坦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由此,通过不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可以实现驱动电路和发光器件的电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内,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二显示区内。在第一显示区内,第一连接组件与驱动电路搭接,在第二显示区内,第一连接组件通过第三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转接,与发光器件的阳极搭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一显示区内,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二显示区内。在第一显示区内,第三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转接,与驱动电路搭接;在第二显示区内,第三连接组件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转接,与发光器件的阳极搭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三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一显示区内,所述第四通孔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显示区内。在第一显示区内,第二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及第三连接组件转接,与驱动电路搭接;在第二显示区内,第二连接组件直接与发光器件的阳极搭接。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文所述的显示面板;屏下摄像头,所述屏下摄像头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显示区有重叠区域。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文所述的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层叠设置的降阻层可以和透明导电层并联,降低连接组件的电阻,可以降低不同层设置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使不同层的连接组件的电阻接近相等。而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最小的并联电阻还小,设置降阻层后,并联后总电阻大大降低,可以降低同层透明导电层因走线长度不一致导致的电阻差异,进而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00-显示面板,a-第一显示区,b-第二显示区,100-衬底基板,200-驱动电路,210-栅极,220-第一绝缘层,230-有源层,240-第二绝缘层,250-源极,260-漏极,300-发光器件,310-阳极,320-发光层,330-阴极,400-连接组件,410-第一连接组件,411-第一透明导电层,412-第一降阻层,430-第二连接组件,431-第二透明导电层,432-第二降阻层,420-第三连接组件,421-第三透明导电层,422-第三降阻层,500-第一平坦层,600-第二平坦层,700-第三平坦层,800-第四平坦层,900-像素界定层,2000-屏下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28.参考图1,显示面板的屏下摄像区域需兼容高透过率及显示功能,第二显示区b可存在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内均设置有发光器件300,第二显示区b不可存在大面积的驱动电路200,需要将驱动电路200外置。需要使用透明电极走线,将驱动电路200与发光器件300连接起来。由于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驱动电路200和多个发光器件300,因此需要设置多个透明电极走线,如果将多个透明电极走线设置在同一层,存在走线密集的问题,一般将多个透明电极走线设置在不同层中。发明人发现,设置在不同层的多个透明电极走线存在电阻差异,存在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此外,透明电极走线的电阻还和走线长度有关,走线长度越大,走线的电阻越大,当同层透明电极走线的长度不同时,也会出现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
29.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参考图2,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a和第二显示区b,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驱动电路200、发光器件300和至少两个连接组件;驱动电路200设置在衬底基板100的一侧,且位于第一显示区a内;发光器件300设置在衬底基板100远离驱动电路200的一侧,且位于第二显示区b内;连接组件400用于电连接驱动电路200和发光器件300,且在垂直衬底基板100的方向上位于驱动电路200和发光器件300之间。连接组件40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1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第一连接组件41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位于不同层,第一连接组件410与驱动电路200电连接,第二连接组件430与发光器件300的阳极310电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组件410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第二连接组件43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透明导电层431和第二降阻层432,第二降阻层432的电阻小于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的电阻,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小于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的电阻。由此,第二降阻层432可以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31并联,降低第二透明导电层431和第一透明导电层411之间的电阻差异,使第一连接组件41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的电阻接近相等,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同层设置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由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最小的并联电阻还小,设置第二降阻层432后,并联后总电阻大大降低,虽然同层透明导电层的走线长度不一致仍然会使总电阻不同,但总电阻的差值大大降低,且该差值对显示面板几乎没有影响,即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降低同层透明导电层因走线长度不一致导致的电阻差异,进而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
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发光器件300还包括发光层320和阴极330,发光层320
位于阳极310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阴极330位于发光层320远离阳极310的一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器件300还可以包括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等结构。
31.驱动电路200包括栅极210、第一绝缘层220、有源层230、第二绝缘层240、源极250和漏极260,栅极210位于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第一绝缘层220位于栅极210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有源层230位于第一绝缘层220远离栅极210的一侧,第二绝缘层240位于有源层230远离第一绝缘层220的一侧,源极250和漏极260均位于第二绝缘层240远离有源层230的一侧,且源极250和漏极260分别通过贯穿第二绝缘层240的通孔与有源层230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驱动电路200中的漏极260通过连接组件400与发光器件300的阳极310连接,以驱动发光器件300发光。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第一连接组件410还包括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层叠设置的第一降阻层412,第一降阻层412的电阻大于第二降阻层432的电阻,第一降阻层412的电阻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由此,第一降阻层412可以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并联,第一连接组件410的电阻小于第一降阻层412的电阻,且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连接组件410、第二连接组件430之间的电阻差异,使第一连接组件41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的电阻接近相等。
3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图6,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层500、第二平坦层600、第三连接组件420、第三平坦层700、第四平坦层800和像素界定层900,第一平坦层500设置在驱动电路200与第一连接组件410之间,第一连接组件410通过贯穿第一平坦层500的第一通孔与驱动电路200电连接;第二平坦层600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410远离第一平坦层500的一侧;第三连接组件420设置在第二平坦层600远离第一平坦层500的表面上,且第三连接组件420通过贯穿第二平坦层600的第二通孔与第一连接组件410电连接;第三平坦层700设置在第三连接组件420与第二连接组件430之间,第二连接组件430通过贯穿第三平坦层700的第三通孔与第三连接组件420电连接;第四平坦层800设置在第二连接组件430与阳极310之间,阳极310通过贯穿第四平坦层800的第四通孔与第二连接组件430电连接;像素界定层900在第四平坦层800远离衬底基板100的表面上。由此,通过不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410、第三连接组件42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可以将驱动电路200和发光器件300的阳极310电连接。
34.参考图3-图6,第三连接组件42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三降阻层422和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第三降阻层422和第三透明导电层421并联,可以降低第三连接组件420的电阻,进而降低不同层设置的第一连接组件410、第三连接组件42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之间的电阻差异。
3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n个,n为大于等于4的正整数,在驱动电路200远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上,连接组件400依次包括第n-1连接组件和第n连接组件,第n-1连接组件和第n连接组件在垂直衬底基板100的方向上位于第一连接组件41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之间,第n-1连接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n-1透明导电层和第n-1降阻层,第n连接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n透明导电层和第n降阻层,第n-1降阻层的电阻小于第n-1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第n降阻层的电阻小于第n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第n-1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小于第n透明导电层的电阻。由此,可以进一步缩小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10、第n-1连接
组件、第n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430在内的不同层设置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
36.进一步的,当n为大于等于5的整数时,连接组件的数量为n个,连接组件400除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n-1连接组件、第n连接组件之外,还可以包括第n-2连接组件、第n-3连接组件等连接组件中的至少之一,当然第n-2连接组件、第n-3连接组件等连接组件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n-1连接组件之间。比如当n=6时,连接组件400除了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第五连接组件、第六连接组件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四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且在驱动电路200远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上,第一连接组件、第三连接组件、第四连接组件、第五连接组件、第六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依次层叠设置。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第n-1透明导电层和第n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均包括ito(氧化铟锡),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二显示区b的光透过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透明导电层、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第n-1透明导电层和第n透明导电层的材料可以均为ito。
38.当连接组件400由不同层设置的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第二透明导电层431和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组成时,即连接组件不包括第一降阻层412、第二降阻层432和第三降阻层422时,显示面板出现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的问题。发明人测试了显示面板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第二透明导电层431和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的电阻值,测试了五组数据,具体见下表1。
39.表1
[0040][0041]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的电阻《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的电阻,说明了不同层的透明导电层的电阻不同。发明人发现,如果对ito材料加热,ito材料的电阻会变小。ito材料的电阻随着加热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发明人认为,不同层的透明导电层的电阻不同,是由于不同层的透明导电层的材料的加热次数不同。
[0042]
当透明导电层制作完成后,还需在其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制作平坦层和像素界定层900,而制作平坦层和像素界定层900的步骤,需要在高于200℃的温度下进行高温烘烤。在透明导电层制作完成后,在其上方每制作一层平坦层或像素界定层900,都会对透明导电层材料(即ito)进行一次加热。因此位于不同层的透明导电层的加热次数不同,不同层
的透明导电层的电阻不同。具体地,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层500、第二平坦层600、第三连接组件420、第三平坦层700、第四平坦层800和像素界定层900时,参考图3-图6,第一透明导电层411制作完成后,需要在其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制作第二平坦层600、第三平坦层700、第四平坦层800和像素界定层900,第一透明导电层411需要进行四次加热。第三透明导电层421制作完成后,需要在其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制作第三平坦层700、第四平坦层800和像素界定层900,第三透明导电层421需要进行三次加热。第二透明导电层431制作完成后,需要在其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制作第四平坦层800和像素界定层900,第二透明导电层431需要进行两次加热。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的加热次数逐渐减低,因此,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的电阻逐渐升高。
[004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n降阻层的电阻、第n-1降阻层的电阻均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同时,第一降阻层412的电阻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第三降阻层422的电阻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第二降阻层432的电阻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最小的并联电阻还小,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比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还要小的降阻层,层叠设置的降阻层和透明导电层并联,可以大大降低不同层的连接组件的电阻,进而降低不同层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具体地,可以降低第一连接组件410、第三连接组件420、第二连接组件430之间的电阻差异;当n大于等于4时,还可以降低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10、第n-1连接组件、第n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430在内的不同层设置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可以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
[004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降阻层412、第二降阻层432、第三降阻层422、第n-1降阻层和第n降阻层的材料均包括氮化钛。氮化钛的电阻很小,是优良的导电材料。通过层叠设置的降阻层与透明导电层并联,可以使并联后的连接组件的电阻小于降阻层的电阻,同时小于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具体地,第一降阻层412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并联,并联后的第一连接组件410的电阻小于第一降阻层412的电阻,同时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的电阻。第二降阻层43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431并联,并联后的第二连接组件430的电阻小于第二降阻层432的电阻,同时小于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的电阻。因此所有的连接组件的电阻均小于氮化钛的电阻,又由于氮化钛的电阻较小,所以可以更进一步的缩小不同层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降阻层412、第二降阻层432、第三降阻层422、第n-1降阻层和第n降阻层的材料可以均为氮化钛。
[004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降阻层412的厚度小于第二降阻层432的厚度,第n-1降阻层的厚度小于第n降阻层的厚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图6,第三降阻层422的厚度小于第二降阻层432的厚度,第一降阻层412的厚度、第三降阻层422的厚度、第二降阻层432的厚度依次增大。发明人发现,降阻层的电阻与降阻层的厚度有关,厚度越大,电阻越小,因此第一降阻层412的电阻、第三降阻层422的电阻、第二降阻层432的电阻依次减小,而第一透明导电层411、第三透明导电层421、第二透明导电层431的电阻逐渐升高,层叠设置的降阻层与透明导电层并联,降阻层的电阻与透明导电层的电阻互相配合,可以使第一连接组件410、第三连接组件420、第二连接组件430任意两个的电阻接近于相等,进一步缩小第一连接组件410、第三连接组件420、第二连接组件430之间的电阻差异。当
n大于等于4时,可以进一步缩小包括第一连接组件410、第n-1连接组件、第n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430在内的不同层设置的连接组件之间的电阻差异。
[004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图6,第一降阻层412的厚度可以为例如第三降阻层422的厚度可以为例如例如第二降阻层432的厚度可以为例如例如
[004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连接组件410中的第一降阻层412靠近或远离衬底基板100设置,第二连接组件430中的第二降阻层432靠近或远离衬底基板100设置,第三连接组件420中的第三降阻层422靠近或远离衬底基板100设置,第n-1连接组件中的第n-1降阻层靠近或远离衬底基板100设置,第n连接组件中的第n降阻层靠近或远离衬底基板100设置。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对连接组件中降阻层的位置不作限制,只要层叠的降阻层和透明导电层能并联即可。本技术的图2-6中示出了连接组件中降阻层位于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的情况,但是连接组件中降阻层的位置并不限于此,连接组件中降阻层也可以位于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或者在某些层中降阻层位于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另外一些层中降阻层位于远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
[004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透明导电层411和第一降阻层412、第二透明导电层431和第二降阻层432、第三透明导电层421和第三降阻层422、第n-1透明导电层和第n-1降阻层、第n透明导电层和第n降阻层可以同腔室制备,例如经过光刻胶定义图形后,采用湿法刻蚀工艺将ito透明电极层与氮化钛层薄膜同时去除,再去除光刻胶形成图形。
[0049]
参考图3-6,驱动电路200位于第一显示区a,驱动电路200和第一连接组件410通过第一通孔接触连接,因此第一通孔需要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发光器件300位于第二显示区b,发光器件30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通过第四通孔接触连接,因此第四通孔需要设置在第二显示区b。本实用新型对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位置不作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示例性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位置关系可以满足以下三种情况的至少之一:
[00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和图4,第一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区a内,第二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第三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和第四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二显示区b内。在第一显示区a内,第一连接组件410与驱动电路200搭接,在第二显示区b内,第一连接组件410通过第三连接组件420和第二连接组件430转接,与发光器件300的阳极310搭接。
[005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参考图5,第一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一显示区a内,第三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和第四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二显示区b内。在第一显示区a内,第三连接组件420通过第一连接组件410转接,与驱动电路200搭接;在第二显示区b内,第三连接组件420通过第二连接组件430转接,与发光器件300的阳极310搭接。
[0052]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参考图6,第一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第二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和第三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一显示区a
内,第四通孔在衬底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显示区b内。在第一显示区a内,第二连接组件430通过第三连接组件420和第一连接组件410转接,与驱动电路200搭接;在第二显示区b内,第二连接组件430直接与发光器件300的阳极310搭接。此时,只有第二连接组件430位于第二显示区b内,可以大大提高第二显示区b的透过率。
[005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参考图7-9,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0和屏下摄像头2000,屏下摄像头2000在显示面板100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区b有重叠区域,其中显示面板1000具有前文所述的显示面板相同的技术特征。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文所述的显示面板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和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降阻层可以和透明导电层并联,可以降低不同层的透明导电层之间的电阻差异,使不同层的连接组件的电阻接近相等。而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最小的并联电阻还小,设置降阻层后,并联后总电阻大大降低,可以降低同层透明导电层因走线长度不一致导致的电阻差异,进而改善显示装置亮度不均匀、存在各种痕迹等不良问题。
[0054]
参考图7,屏下摄像头2000在显示面板1000上的正投影面积可以与第二显示区b的面积相等。参考图8,屏下摄像头2000在显示面板1000上的正投影面积可以大于第二显示区b的面积。参考图9,屏下摄像头2000在显示面板1000上的正投影面积也可以小于第二显示区b的面积。本实用新型对屏下摄像头2000的具体位置不作限制,屏下摄像头2000的位置可以为以上三种情况的任意一种,只要保证屏下摄像头2000在显示面板100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显示区b有重叠区域,保证较佳的光透过率即可,如此,才可以使得屏下摄像头2000具有较佳的拍摄质量。
[005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显示装置的具体种类没有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ipad、笔记本、kindle、游戏机等具有显示功能和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
[0056]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示例以及不同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0057]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