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3435发布日期:2022-05-31 08:1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高速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高速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公端连接器及与公端连接器对接的母端连接器,由于母端连接器通常采用用于与公端连接器弹性电接触的弹性端子,而公端则通常需要非弹性或弹性弱于母端弹性端子的直端子结构。更由于随着高速信号传输的要求逐渐提高,对现有的高速连接器组件的公端连接器与母端连接器之间对接稳定性的标准也随之提高。现有公端连接器容易出现公端端子固定不稳定正位度差的问题,为此常出现公、母两端连接器对接时,公端端子容易出现便宜而受损,或者出现公、母两端端子接触不到位,影响高速信号的传输。因此,对于现有的公端连接器的各端子的牢固可靠性及正位度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并且公端端子的安装过程中的便利性也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具有导电端子方便安装切固持稳定性好以达到正位度要求的优点。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供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对应插设固定的若干安装槽,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均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对接的接触部、固定脚、及连接所述接触部与固定脚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持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接触部暴露于所述基座的上方,所述固定脚暴露于所述基座的下方,所述固持部包括突伸形成于所述固持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进一步包括突出于所述固持部表面的卡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表面连续延伸至所述卡持部的倾斜面,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倾斜面的远离所述卡持部的第一端的横向长度小于倾斜面的靠近所述卡持部的第二端的横向长度。
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所述安装槽中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倾斜面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对应的第一划道及第二划道,所述第一划道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划道的横向长度。
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凸起部的倾斜面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卡持部的下方且向上连接于所述卡持部的下端,所述信号端子的倾斜面下端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卡持部的横向长度,所述接地端子的凸起部的倾斜面位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卡持部的上方且向下连接于所述卡持部的上端,所述接地端子的倾斜面上端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卡持部的横向长度。
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固持部均包括上下排列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
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上方,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二凸起部的整体横向长度小于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一凸起部的整体横向长度,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一凸起部的整体横向长度小于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二凸起部的整体横向长度。
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所述安装槽中形成有分别与所述信号端子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对应的第三划道及第四划道、以及与所述接地端子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对应的第五划道及第六划道,所述第三划道的横向长度大于第四划道的横向长度,所述第五划道的横向长度小于第六划道的横向长度。
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所述卡持部为突伸形成于固持部表面的撕裂口。
1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凸起部整体呈圆形结构,所述卡持部呈圆形结构,所述倾斜面环绕于所述卡持部且自所述固持部表面连续延伸至所述卡持部的周缘,所述卡持部抵持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
1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所述信号端子的固持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信号端子的固持部两侧横向突伸形成的第一止位部,所述第一止位部位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固持部靠近所述信号端子的接触部的位置,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两侧横向突伸形成的第二止位部,所述第二止位部位于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靠近所述接地端子的固定脚的位置。
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所述基座具有上表面及与所述上表面对应的下表面,所述若干安装槽均上下贯穿所述基座,所述若干安装槽包括分别收容固定所述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若干第一安装槽及若干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靠近所述上表面的第一台阶部及自所述第一台阶部向下贯穿所述基座的第一安装固定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靠近所述下表面的第二台阶部及自所述第二台阶部向上贯穿所述基座的第二安装固定槽,所述第一止位部向下抵持于所述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止位部向上抵持于所述第二台阶部。
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所述若干导电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固持部进一步包括位于横向两侧突伸形成的侧凸部,横向相邻的所述信号端子的侧凸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的侧凸部在上下方向上错位设置。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导电端子的凸起部整体横向长度沿插设安装方向逐渐变大,更由于导电端子具有两个上下设置的凸起部,沿插设安装方向上首先插设进入绝缘本体的凸起部的横向长度小于后插设进入绝缘本体的凸起部,以使各导电端子整体顺利插入安装固定槽中,从而其满足正位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相对于图1的另一角度观察的立体组合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自上向下看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沿图3的a-a线的局部剖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正视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沿图3的a-a线的局部剖视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24.图10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的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再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25.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高速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基座-11,上表面-11a,下表面-11b,第一安装槽-12,第一开口-121,第一台阶部-122,第一安装固定槽-123,第二安装槽-13,第二开口-131,第二台阶部-132,第二安装固定槽-133,侧壁-14,导电端子-2,接触部-21/21s/21g,固持部-22/22s/22g,侧凸部-221s/221g,第一凸起部-2221s/2221s,第二凸起部-2222s/2222g,卡持部-223s/223g,倾斜面-224s/224g,第一止位部-225s,第二止位部-225g,固定脚-23/23s/23g,信号端子-s,接地端子-g,行-l。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9.本技术中界定的“前、后、左、右、上、下”的方向定义均以图1为准,其中图1中所示x方向为前后方向,与x方向垂直的y方向,y方向为左右方向(横方向),分别垂直于x方向与y方向的z方向,z方向为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尤其在图1中,端子的接触端的自由延伸方向为上。
30.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可以设置于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用于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高速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通过插设方式并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
31.请参照图1至图5、及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水平延伸形成的基座11。所述基座11具有上表面11a及与所述上表面11对应的下表面11b。所述基座11具有供各所述导电端子插设固定的若干安装槽。所述若干安装槽上下贯穿至所述基座11的上表面11a及下表面11b。所述安装槽具有分别暴露于上表面11a及下表面11b的两端,一端具有凹设形成的台阶部而另一端则不具有台阶部,在各所述安装槽中具有连接所述台阶部与另一端的安装固定槽。所述若干安装槽在横方向上排列成近乎一行l,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为若干行l。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1还可以根据需求增设自所述基座11边缘竖向向上延伸的侧壁14,所述侧壁14并非必须部件,可以不设置,也可以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再或者四个设置。
32.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均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对接
的接触部21、与印刷电路板电接触且固定在一起的固定脚23、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1与固定脚23的固持部22。各所述导电端子2为片结构均包括横向的长度,及前后方向的厚度,横向的长度大于前后方向的厚度。所述固持部22包括位于横向两侧突伸形成的侧凸部、位于前后表面且在前后方向上突伸形成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上方。所述固持部22固定于所述安装固定槽中,并且所述固持部22的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及侧凸部与安装固定槽的内壁面在前后及横方向上过盈配合,以保证导电端子2在绝缘本体1的固持下的正位度。所述第一凸起部及第二凸起部均包括突出于所述固持部22表面的卡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22表面连续延伸至所述卡持部的倾斜面。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所述倾斜面的远离所述卡持部的第一端p1的横向长度小于倾斜面的靠近所述卡持部的第二端p2的横向长度。所述安装固定槽中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倾斜面的第一端p1及第二端p2对应的第一划道及第二划道,所述第一划道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划道的横向长度。所述倾斜面的第一端p1在插设方向上先于第二端p2进入安装固定槽中,由于较先形成的第一划道d1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倾斜面的第二端p2的横向长度,由于所述卡持部的横向长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所述倾斜面的第二端p2的横向长度,避免了横向长度较大的所述倾斜面的第二端p2及卡持部由于先前形成的第一划道偏d1曲或过大而导致的固定偏移或松动的问题,也由于横向长度较大的所述倾斜面的第二端p2及卡持部在所述第一划道d1形成后再在第一划道基础上形成第二划道d2,可以使得第一凸起部、第二凸起部整体顺利插入所述安装固定槽中,以使其满足正位度的需求。
33.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信号端子s及若干接地端子g。所述若干信号端子s及若干接地端子g以特定顺序排列成多行l且与所述若干安装槽对应。在横向一行l的若干导电端子2中,所述信号端子s为一对设置,且一对信号端子s的横向一侧间隔设置有一个接地端子g。当横向一行l的若干导电端子2中具有多个一对信号端子s时,两个所述一对信号端子s之间间隔设置有一个接地端子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前后并排排列的多行l导电端子2中,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接地端子g之间间隔设置有信号端子s。在横向一行l的若干导电端子2中的横向最外两侧的导电端子2均为接地端子g,位于各行l横向最外两侧的接地端子g与前后相邻的接地端子g之间未设置信号端子s。
34.请参照图5至图8所示,所述信号端子s包括接触部21、固持部22s及固定脚23s。所述信号端子s的固持部22s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突伸形成的第一凸起部2221s及第二凸起部2222s。在上下方向上,所述信号端子s的第一凸起部2221s及第二凸起部2222s的倾斜面224s均位于对应的所述信号端子s的卡持部223s的下方且向上连接于所述卡持部223s的下端。所述信号端子s的倾斜面224s下端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信号端子s的卡持部223s的横向长度。所述卡持部223s突伸出所述固持部22s的主体表面,所述倾斜面224s自所述固持部22s表面连续延伸至所述卡持部223s,对所述卡持部223s提供支撑。所述卡持部223s卡持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所述接地端子s的固持部22s还包括位于其靠近所述信号端子s的固定脚23s的第一止位部225s。所述第一止位部225s自所述固持部22s的横向两侧横向突伸形成,且所述第一止位部225s的整体横向长度大于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固定槽的整体横向长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信号端子s的所述第一凸起部2221s及第二凸起部2222s均在同一前后方向上突伸出所述固持部22s的对应表面。
35.请参照图5至图8所示,所述接地端子g包括接触部21g、固持部22g及固定脚23g。所
述接地端子g的固持部22g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突伸形成的第一凸起部2221g及第二凸起部2222g。在上下方向上,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一凸起部2221g及第二凸起部2222g的倾斜面224g均位于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卡持部223g的上方且向下连接于所述卡持部223g的上端。所述接地端子g的倾斜面224g上端的横向长度小于所述接地端子g的卡持部223g的横向长度。所述卡持部223g突伸出所述固持部22g的主体表面,所述倾斜面224g自所述固持部22g表面连续延伸至所述卡持部223g,对所述卡持部223g提供支撑。所述卡持部223g卡持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面。所述接地端子g的固持部22g还包括位于其靠近所述接地端子g的固定脚23g的第二止位部225g。所述第二止位部225g自所述固持部22g的横向两侧横向突伸形成,且所述第二止位部225g的整体横向长度大于其对应的所述安装固定槽的整体横向长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地端子g的所述第一凸起部2221g及第二凸起部2222g均在同一前后方向上突伸出所述固持部22g的对应表面。
36.请参照图1至图5、及图8所示,所述若干安装槽包括分别收容固定所述信号端子s及接地端子g的若干第一安装槽12及若干第二安装槽13。所述第一安装槽12及第二安装槽13为在横方向上间隔设置。
37.请参照图5所示,当自前向后观察时,所述第一安装槽12在自上向下的方向上呈“上宽下窄”的槽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槽12包括自所述上表面11a向下凹设形成的第一开口121、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121内的第一台阶部122及自所述第一开口121下端继续向下贯穿所述基座11的两个第一安装固定槽123。所述第一安装固定槽123适用于收容固定所述信号端子s的固持部22s。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中,所述第一开口12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固定槽123的截面积,并且亦大于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固定槽123的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一台阶部122位于所述两个第一安装固定槽123与所述第一开口121的连接处。
38.请参照图5所示,当自前向后观察时,所述第二安装槽13在自下向上的方向上呈“下宽上窄”的槽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槽13包括自所述下表面11b向上凹设形成的第二开口131、形成于所述第二开口131内的第二台阶部132及自所述第二开口131上端继续向上贯穿所述基座11的一个第二安装固定槽133。所述第二安装固定槽133适用于收容固定所述接地端子的固持部22g。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中,所述第二开口131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固定槽133的截面积。所述第二台阶部13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固定槽133与所述第二开口13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台阶部132至下表面11b的竖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台阶部122至上表面11a的竖直距离。
39.在上下方向上观察时,在同一行中的第一安装槽12与第二安装槽13中,所述第一开口121内侧前后表面的前后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开口131内侧前后表面的前后间距,所述第一开口121内侧左右表面的横向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开口131内侧左右表面的横向间距。
40.请参照图8所示,所述信号端子s的侧凸部221s与所述接地端子g的侧凸部221g在上下方向上高低错位设置,另外,所述信号端子s的侧凸部221s横向对应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固持部22g的部分横向变窄,如此,除了可以改善该处的信号,还可以在横向方向上避免位于同一行的相邻的信号端子s与接地端子g之间通过基座11相互横向挤压,从而防止各端子的横向偏移以达到端子正位度需求。
41.在所述高速连接器的组装过程中,所述信号端子s为自上向下安装于所述基座11上,所述接地端子g为自下向上安装于所述基座11上。所述信号端子s的固定脚23s及固持部
22s自上向下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21及第一安装固定槽123,所述固定脚23s向下暴露于所述基座11的下方,所述接触部21s暴露于所述基座11的上方,所述固持部22s的第一凸起部2221s、侧凸部211s及第二凸起部2222s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固定槽123的横向内壁面及前后内壁面过盈配合以固定信号端子s。所述述第一凸起部2221s及第二凸起部2222s的倾斜面224s可以方便信号端子s插入,其卡持部223s在前后方向上抵持于所述第一安装固定槽123的内壁面,可以有效防止信号端子s在使用过程中向上脱离基座11也在前后方向上对信号端子s正位度进行支撑。所述信号端子s的第一止位部225s向下抵靠于所述第一台阶部122以防止所述信号端子s过度向下移动,两个所述信号端子s的第一止位部225s共同位于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开口121中。
42.另外,所述接地端子g的接触部21g及固持部22g自下向上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31及第二安装固定槽133,所述接触部21g向上暴露于所述基座11的上方,所述固定脚23g暴露于所述基座11的下方,所述固持部22g的侧凸部211g、第一凸起部2221g及第二凸起部2222g分别与第二安装固定槽133的横向内壁面及前后内壁面过盈配合以固定接地端子g。所述第一凸起部2221g及第二凸起部2222g的倾斜面224g可以方便接地端子g插入,其卡持部223g在前后方向上抵持于所述第二安装固定槽133的内壁面,可以有效防止接地端子g在使用过程中向上脱离基座11也在前后方向上对接地端子g的正位度进行支撑。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二止位部225g向上抵靠于第二台阶部132以防止所述接地端子g过度向上移动,所述第二止位部225g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口131中。
43.请参照图6至图8所示,所述信号端子s的第一凸起部2221s和第二凸起部2222s及接地端子g的第一凸起部2221g和第二凸起部2222g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均呈梯形结构。所述卡持部223s、223g为突伸形成于固持部22s、22g表面的撕裂口。在请参照图9,本实用新型具有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部2221s’、2221g’及第二凸起部2222s’、2222g’在前后方向上观察时均呈圆形结构,所述第一凸起部2221s’、2221g’及第二凸起部2222s’、2222g’的中心位置为呈圆形结构的卡持部223s’/223g’,所述倾斜面224s’、224g’环绕设置于于所述卡持部223s’/223g’的周缘。环绕设置的倾斜面224s’、224g’在不影响插拔过程中的引导外,所述倾斜面224s’、224g’还可以有效的支撑卡持部223s’/223g’,有利于卡持部223s’/223g’与基座11之间稳定卡持。
44.请参照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高速连接器100中,还具有另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信号端子s”的第二凸起部2222s”的整体横向长度小于所述信号端子s”的第一凸起部2221s”的整体横向长度,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一凸起部2221g”的整体横向长度小于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二凸起部2222g”的整体横向长度。所述第一安装槽123”中形成有分别与所述信号端子s”的第一凸起部2221s”及第二凸起部2222s”对应的第三划道d3及第四划道d4、以及与所述接地端子g”的第一凸起部2221g”及第二凸起部2222g”对应的第五划道d5及第六划道d6,所述第三划道d3的横向长度大于第四划道d4的横向长度,所述第五划道d5的横向长度小于第六划道d6的横向长度。故,避免了较大的第一凸起部2221s”及第二凸起部2222g”由于先前形成的划道偏曲或过大而导致的固持部上端固定偏移或松动的问题,由此满足正位度的需求。
45.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
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6.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