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4356发布日期:2022-05-26 09: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探针结构,设置于第一部件(1),以用于与第二部件(2)上的导电部件(21)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结构包括:探针组件(3),所述探针组件(3)包括收纳在所述第一部件(1)内以避免被外力损伤的收纳位置和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第一部件(1)外以用于与所述导电部件(21)接触的接触位置,所述探针组件(3)可运动地设置,以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接触位置之间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结构包括:驱动组件(4),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部件(1),所述驱动组件(4)与所述探针组件(3)连接,以驱动所述探针组件(3)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接触位置之间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避让槽(12),其中,当所述探针组件(3)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探针组件(3)收纳在所述避让槽(12)内;或者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与所述避让槽(12)连通以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组件(4)的容纳腔(11),当所述探针组件(3)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探针组件(3)通过所述避让槽(12)后收纳在所述容纳腔(11)内;或者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与所述避让槽连通以用于容纳所述驱动组件(4)的容纳腔(11),当所述探针组件(3)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探针组件(3)的一部分收纳在所述避让槽(12)内,所述探针组件(3)的另一部分收纳在所述容纳腔(1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组件(3)包括转动部(31)和针体(32),所述转动部(3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避让槽(12)内,所述针体(32)的一端与所述转动部(31)连接,所述针体(32)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转动部(31)的方向延伸,以通过所述转动部(31)的转动收回至所述第一部件(1)内或伸出至所述第一部件(1)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12)和所述转动部(31)中的一个上设置有插入凸起,所述避让槽(12)和所述转动部(31)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插入凹槽,所述插入凸起插入所述插入凹槽内并与所述插入凹槽间隙配合,以使所述转动部(31)相对于所述避让槽(12)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传动件(41),所述第一传动件(4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上;第二传动件(42),第二传动件(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41)可滑动且可转动地连接,第二传动件(42)的第二端与所述探针组件(3)铰接,以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41)的转动使所述第二传动件(42)带动所述探针组件(3)运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41)包括:驱动部(411),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0)外,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二端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以通过驱动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一端运动来带动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二端转动;传动部(412),所述传动部(412)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传动部(412)的第一端与所述驱动部(4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传动部(412)的第二端设置有凹槽(413),所述第二传动件(42)的第一端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凹槽(4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11)的至少部分为条形杆体(4111),所述条形杆体(4111)的中心线与所述驱动部(411)的转动轴线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传动部(41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杆体(4121)和第二杆体(4122),所述第一杆体(4121)远离所述第二杆体(4122)的一端与所述条形杆体(41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杆体(4122)远离所述第一杆体(4121)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传动件(42)连接;其中,所述条形杆体(4111)、所述第一杆体(4121)和所述第二杆体(4122)中任意两个的中心线呈一定夹角设置,以共同组成所述第一传动件(4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11)包括条形杆体(4111)和位于条形杆体(4111)的第一端的凸起部(4112),所述条形杆体(411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第一部件(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部件(2)的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的槽壁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部(4112)相对应的开口部(14),所述凸起部(4112)可运动地设置在开口部(14)处;其中,所述凸起部(4112)具有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开口部(14)以位于所述安装槽(13)内与所述开口部(14)接触的初始位置和完全位于所述开口部(14)内以避让所述第二部件(2)的避让位置,所述凸起部(4112)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位于所述条形杆体(4111)远离所述凸起部(4112)的一侧和所述壳体(10)之间;所述凸起部(4112)在所述第二部件(2)的推动下由所述初始位置到达所述避让位置以压缩所述弹性复位件;或者所述凸起部(4112)在所述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作用下由所述避让位置回到所述初始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411)包括条形杆体(4111)和位于条形杆体(4111)的第二端的转动连接部(4113),所述转动连接部(4113)和所述壳体(10)中的一个上设置有轴体,所述转动连接部(4113)和所述壳体(10)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轴孔,所述轴体插设在所述轴孔内,以使所述驱动部(411)相对于所述壳体(10)转动。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组件(3)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避让槽(12)内的转动部(31)和与所述转动部(31)连接以随所述转动部(31)转动的针体(32);所述第二传动件(42)包括连接杆(42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421)的两端的第一连接轴(422)和第二连接轴(423),所述第一连接轴(422)和所述第二连接轴(423)的中心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连接杆(421)的中心线,所述第一连接轴(422)用于与所述第一传动件(4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423)用于与所述转动部(31)铰接以驱动所述转动部(31)转动。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组件(3)包括针杆和针筒,所述针筒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所述针杆的至少部分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针筒内,以伸出至所述针筒外与所述导电部件(21)接触或收回至所述针筒内以避免损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衔铁,所述衔铁设置在所述针杆靠近所述针筒底部的一端并与所述针杆固定连接;线圈和铁芯组件,所述线圈和铁芯组件设置在所述针筒底部;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位于所述衔铁和所述线圈和铁芯组件之间以将所述衔铁和所述线圈和铁芯组件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部件(2)是否到达所述第一部件(1)上的预定位置处,并将检测信号传递给控制器;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探针组件(3)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检测信号并向所述电机发送驱动指令,以控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探针组件(3)运动。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和用于对所述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和/或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探针结构,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探针结构实现电连接;其中,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底座中的一个为所述第一部件(1),所述可穿戴设备和所述底座中的另一个为所述第二部件(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设置于第一部件,以用于与第二部件上的导电部件接触,探针结构包括:探针组件,探针组件包括收纳在第一部件内以避免被外力损伤的收纳位置和至少部分伸出至第一部件外以用于与导电部件接触的接触位置,探针组件可运动地设置,以在收纳位置和接触位置之间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探针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探针结构的探针组件容易因受到外界作用力而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的问题。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的问题。导致内部结构损伤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行 葛杨 曾安福 刘常峰 黎小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5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