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断路器防插拔结构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2.断路器是一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在断路器的内部具有能够执行通断操作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其中所述动触头通过操作机构进行驱动。断路器中的插入式断路器应用广泛,插入式断路器通过插入到机柜中实现安装,安装好之后,通过推动按动开关,用于实现断路器的闭合。
3.插入式断路器的使用,不仅能为用电线路及电器设备提供断路器所具有的各种安全保护性能,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电器设备对电源质量的需要,并且能使断路器以插拔的方式,便捷地装入或撤出电路。但采用插入式断路器可能具有合闸状态下被误操作装入机箱、未安装到位时断路器被合闸或在合闸状态下被直接从机箱错误地拔出等风险。
4.为防止带电操作风险,现有插入式断路器通常会设有相应的锁定机构,但现有结构的锁定机构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设置相应的锁定件、解锁件和安全件等,这就导致在装配时由于部件多,传动配合也较为复杂,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故障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防插拔结构及断路器,能够简化设置形式,并提升使用时的可靠性。
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防插拔结构,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的操作手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传动件和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过孔,所述壳体与所述锁止件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以使所述限位凸起能够凸出所述过孔,所述操作手柄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锁止件传动连接,所述操作手柄受驱滑出所述壳体的情况下,带动所述锁止件转动以使所述限位凸起缩回所述过孔。
8.可选地,所述锁止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动部、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部上,所述锁止件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使所述锁止件受驱转动。
9.可选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连接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和所述操作手柄卡接,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和所述限位部卡接。
10.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限位槽,以使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宽度。
11.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扇形槽,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扇形槽的槽底抵持;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扇形槽,所述第二转动部卡接于所述第二扇形槽
内。
12.可选地,所述操作手柄上设置有卡凸,所述操作手柄滑入所述壳体且控制所述断路器合闸的情况下,所述卡凸与所述限位部抵持;所述操作手柄滑出所述壳体且控制所述断路器分闸的情况下,所述卡凸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
13.可选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销轴,所述扭簧的扭转部套设于所述销轴上,所述扭簧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分别与所述壳体抵持。
14.可选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延伸臂,以及设置在所述延伸臂上的挡块,所述挡块位于所述操作手柄的滑动方向上。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操作手柄卡接处距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和所述限位部卡接处距所述第二转动部的距离。
16.可选地,所述限位凸起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中的任意一种。
1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如上所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断路器防插拔结构。
18.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防插拔结构及断路器,通过壳体,以及与壳体滑动连接的操作手柄,该操作手柄用于控制断路器内的操作机构动作,以使断路器分闸或合闸,其中,操作手柄滑入壳体时,带动断路器合闸,操作手柄滑出壳体时,则带动断路器分闸。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的分别与壳体转动连接的传动件和锁止件,且操作手柄通过传动件与锁止件传动连接,在锁止件转动时,能够带动传动件转动,同样的,在传动件转动时,也能带动锁止件转动。在操作手柄滑入壳体的情况下,通过在壳体与锁止件之间设置弹性件,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锁止件受弹性力的作用,限位凸起能够凸出过孔,这样一来,若断路器位于机柜内,限位凸起能够与机柜卡合,避免断路器意外抽出,若断路器尚未插入机柜,则能够防止以该状态插入机柜,有利于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在操作手柄滑出壳体的情况下,能够带动锁止件转动以使限位凸起缩回过孔,从而保证断路器能够顺利插入或拔出机柜。采用上述形式,无需复杂的连接即可实现上述功能,能够简化设置形式,并提升使用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防插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防插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操作手柄与传动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防插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8.图标:100-断路器防插拔结构;110-壳体;112-过孔;114-第一扇形槽;116-第二扇形槽;118-防护框;1182-延伸臂;1184-挡块;120-操作手柄;122-卡凸;130-传动件;132-第二转动部;134-第一卡接部;136-第二卡接部;140-锁止件;142-限位凸起;143-第一转动部;145-连接部;146-销轴;147-限位部;149-限位槽;15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3.插入式断路器的使用,不仅能为用电线路及电器设备提供断路器所具有的各种安全保护性能,同时还能满足不同电器设备对电源质量的需要,并且能使断路器以插拔的方式,便捷地装入或撤出电路。但采用插入式断路器可能具有合闸状态下被误操作装入机箱、未安装到位时断路器被合闸或在合闸状态下被直接从机箱错误地拔出等风险。为防止带电操作风险,现有插入式断路器通常会设有相应的锁定机构,但现有结构的锁定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需要设置相应的锁定件、解锁件和安全件等,这就导致在装配时由于部件多,传动配合也较为复杂,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故障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以简化设置形式,并提升使用时的可靠性。
34.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断路器防插拔结构100,包括壳体110,以及与壳体110滑动连接的操作手柄120,壳体110内还设置有分别与壳体110转动连接的传动件130和锁止件140,锁止件140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42,壳体110上还设置有过孔112,壳体110与锁止件14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150,以使限位凸起142受弹性力能够凸出过孔112,操作手柄120通过传动件130与锁止件140传动连接,操作手柄120受驱滑出壳体110的情况下,带动锁止件140转动以使限位凸起142缩回过孔112。
35.具体的,操作手柄120通常与断路器内的操作机构连接,以控制断路器的分闸或合闸。在操作手柄120滑入壳体110时,带动断路器合闸,在操作手柄120滑出壳体110时,带动断路器分闸。由于锁止件140通过传动件130与操作手柄120连接,在操作手柄120滑出壳体110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锁止件140同步动作。
36.在操作手柄120带动锁止件140相对壳体110转动时,锁止件140上的限位凸起142能够凸出或缩回壳体110上设置的过孔112。其中,操作手柄120受驱滑出壳体110的情况下,带动锁止件140转动以使限位凸起142缩回过孔112,此时,断路器能够正常的插入机柜形成所需的连接关系,并保证断路器与机柜连接时,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从而保证断路器插入机柜时的安全性。当操作手柄120滑入壳体110时,操作手柄120与连接件之间不再连接,也不再对锁止件140施加作用力,此时,锁止件140受弹性件150的作用力反向转动,以使限位凸起142受弹性力凸出过孔112,此时,若将断路器插入机柜时,受限位凸起142的阻挡,断路器无法正常插入机柜,从而避免断路器合闸状态插入机柜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在断路器已经插入机柜且处于合闸状态,锁止件140受弹性力的作用,以使限位凸起142凸出过孔112,通过限位凸起142与机柜处于卡合状态,避免断路器合闸状态下意外拔出。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防插拔结构100,通过壳体110,以及与壳体110滑动连接的操作手柄120,该操作手柄120用于控制断路器内的操作机构动作,以使断路器分闸或合闸,其中,操作手柄120滑入壳体110时,带动断路器合闸,操作手柄120滑出壳体110时,则带动断路器分闸。通过在壳体110内设置的分别与壳体110转动连接的传动件130和锁止件140,且操作手柄120通过传动件130与锁止件140传动连接,在锁止件140转动时,能够带动传动件130转动,同样的,在传动件130转动时,也能带动锁止件140转动。在操作手柄120滑入壳体110的情况下,通过在壳体110与锁止件140之间设置弹性件150,在弹性件150的弹性力作用下,锁止件140受弹性力的作用,限位凸起142能够凸出过孔112,这样一来,若断路器位于机柜内,限位凸起142能够与机柜卡合,避免断路器意外抽出,若断路器尚未插入机柜,则能够防止以该状态插入机柜,有利于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在操作手柄120滑出壳体110的情况下,能够带动锁止件140转动以使限位凸起142缩回过孔112,从而保证断路器能够顺利插入或拔出机柜。采用上述形式,无需复杂的连接即可实现上述功能,能够简化设置形式,并提升使用时的可靠性。
38.如图3所示,锁止件1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转动部143、连接部145和限位部147,限位凸起142位于限位部147上,锁止件140通过第一转动部143与壳体110转动连接,传动件130与限位部147配合,以使锁止件140受驱转动。
39.具体的,锁止件140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第一转动部143位于锁止件140的一端,以使锁止件140通过转动半轴的连接形式与壳体110专供连接,采用上述形式,无需特意设置定位轴实现所需的转动连接关系,有利于降低工艺及材料成本。另外,通过传动件130与限位部147配合,在传动件130动作时,能够克服弹性件150的作用力,以使锁止件140受驱转动。
40.如图4所示,传动件130包括与壳体110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132,以及分别与第二转动部132连接的第一卡接部134和第二卡接部136,其中,第一卡接部134用于和操作手柄120卡接,第二卡接部136用于和限位部147卡接。
41.具体的,通过将第一卡接部134和第二卡接部136分别与第二转动部132连接,在第一卡接部134与操作手柄120卡接时,在操作手柄120的带动下,使第二转动部132相对壳体110转动,从而使得第二卡接部136跟随第二转动部132同步转动,在第二卡接部136转动时,与第二卡接部136卡接的限位部147受第二卡接部136的驱动力动作,从而使锁止件140动作。
42.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部147上设置有限位槽149,以使第二卡接部136卡接于限位槽149内,且限位槽149的宽度大于第二卡接部136的宽度。
43.具体的,通过在限位部147上设置限位槽149,第二卡接部136能够始终通过限位槽149与锁止件140连接,以便于传动件130与锁止件140之间稳定的连接。另外,通过将限位槽149的宽度大于第二卡接部136的宽度设置,第二卡接部136在第二转动部132的带动下动作时,第二卡接部136与限位槽149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运动,采用上述形式,使得第二卡接部136在限位槽149内具有一定的偏移空间,避免传动过程中卡死,有利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44.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壳体110内设置有第一扇形槽114,第一转动部143的末端与第一扇形槽114的槽底抵持;壳体110内还设置有第二扇形槽116,第二转动部132卡接于第二扇形槽116内。
45.具体的,通过在壳体110内设置第一扇形槽114,第一扇形槽114的槽底为圆弧形,第一转动部143的末端对应设置为圆弧形,以使第一转动部143与第一扇形槽114更好的配合,并且使第一转动部143在第一扇形槽114的限定范围内转动,有利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同样的,第二扇形槽116的槽底也设置为圆弧形,以使第为转动部与第二扇形槽116更好的配合,并且使第二转动部132在第二扇形槽116的限定范围内转动,有利于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46.如图5所示,操作手柄120上设置有卡凸122,操作手柄120滑入壳体110且控制断路器合闸的情况下,卡凸122与限位部147抵持;操作手柄120滑出壳体110且控制断路器分闸的情况下,卡凸122与第一卡接部134卡接。
47.具体的,采用上述形式,在操作手柄120处于合闸的位置处时,卡凸122与限位部147抵持,这样一来,能够避免限位凸起142受外力所用而缩回壳体110内,有利于保证锁止件140当前状态的可靠性。请再参考图6和图7,当操作手柄120滑出壳体110且控制断路器分闸的情况下,卡凸122与第一卡接部134卡接,此时,卡凸122与第一卡接部134刚好接触,还未对传动件130施加作用力,当操作手柄120继续想壳体110外滑动时,带动传动件130动作,以使限位凸起142缩回壳体110内(如图1状态所示)。
48.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弹性件150为扭簧,连接部145上设置有销轴146,扭簧的扭转部套设于销轴146上,扭簧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分别与壳体110抵持。
49.具体的,在扭簧的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分别与壳体110抵持时,扭簧的扭转部通常位于特定的位置处,通过将扭簧的扭转部套设于销轴146上,在锁止件140转动时,使得扭转部的位置发生变动,在第一扭簧和第二扭臂的作用下,具有使扭转部恢复至原始位置的弹性力,从而使锁止件140具有转动至限位凸起142凸出壳体110的弹性力。可以理解的,弹性件150也可以设置为压缩弹簧,并与锁止件140抵持,以提供和扭簧相同作用方向的弹性力即可。
50.如图1所示,壳体110上还设置有防护框118,防护框118包括与壳体110连接的延伸臂1182,以及设置在延伸臂1182上的挡块1184,挡块1184位于操作手柄120的滑动方向上。
51.具体的,防护框118包括与壳体110连接的延伸臂1182,以及设置在延伸臂1182上的挡块1184,在操作手柄120滑出壳体110时,能够处于防护框118的保护范围之内,避免操作手柄120受外力碰撞而影响使用时的稳定性。另外,通过设置在延伸臂1182上的挡块1184,也能够对操作手柄120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操作手柄120因受拉力过大而损坏。
52.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34和操作手柄120卡接处距第二转动部132的距离小于第二卡接部136和限位部147卡接处距第二转动部132的距离。
53.采用上述方式,在通过操作手柄120控制断路器分闸过程中,在操作手柄120上的卡凸122与第一卡接部134接触时,由于第一卡接部134和操作手柄120卡接处距第二转动部132的距离小于第二卡接部136和限位部147卡接处距第二转动部132的距离,使得操作手柄120施加给传动件130的作用力的力臂更短,而第二卡接部136施加给锁止件140的力臂更长,因此,需要通过操作手柄120带动传动部转动时,需要施加更大的作用力。这样一来,在通过操作手柄120控制断路器分闸到通过操作手柄120解除与机柜的锁定过程中,操作手柄120会有一个卡顿感,避免在通过操作手柄120分闸过程中意外将断路器从机柜内拉出。
54.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42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中的任意一种。采用上述方式,只有在限位凸起142缩回壳体110内时才能使断路器插入,避免在断路器插入机柜过程中,限位凸起142与机柜内壁抵持,使机柜产生形变,影响卡持限位的稳定性。
5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断路器防插拔结构100。该断路器包含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断路器防插拔结构100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断路器防插拔结构100的结构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