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锂电池极耳拉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40636发布日期:2022-07-13 05:4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形锂电池极耳拉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极耳拉直机构,具体为一种方形锂电池极耳拉直机构,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是以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因此这种电池也被称为锂金属电池。与其他电池不同,锂电池具有高充电密度、长寿命和高单位成本等特点。根据结构设计与电极材料不同,锂电池可以产生1.5v(相当于锌-碳或碱性电池)到3.7v的电压。
3.锂电池由电芯和极耳组成,在锂电池加工的过程中,在电芯和极耳安装时,极耳常常会出现弯曲的情况,而人工不方便对极耳进行拉直,时间较慢,浪费人工强度,且拉直的效果一般,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方形锂电池极耳拉直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方形锂电池极耳拉直机构,通过设置的固定气缸和固定块,从而可以将电芯固定压紧在外界支架板上,使得拉直极耳时电芯不会发生移动,通过设置的支撑气缸、支撑座、驱动组件、两个整形块和两个滚轮,将极耳夹持在两个整形块与支撑座之间,从而使得两个滚轮对极耳进行压紧贴合,然后在两个整形块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滚轮在极耳上表面进行滚动整形,从而对极耳起到了有效了的拉直效果,过程简单快速人工强度较低,且极耳拉直的效果好。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方形锂电池极耳拉直机构,包括:
6.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
7.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固定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气缸,所述固定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支撑板的正面装配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有两个整形块,且两个所述整形块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且两个所述滚轮处于支撑座的上方。
8.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与移动座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9.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正面,所述压紧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且所述定位板滑动连接在压紧气缸的正面。
10.优选的,所述定位条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整形气缸,所述整形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条,所述移动条滑动连接在定位条的正面。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条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两个所述整形块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侧壁上。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固定气缸和固定块,从而可以将电芯固定压紧在外界支架板上,使得拉直极耳时电芯不会发生移动,通过设置的支撑气缸、支撑座、驱动组件、两个整形块和两个滚轮,将极耳夹持在两个整形块与支撑座之间,从而使得两个滚轮对极耳进行压紧贴合,然后在两个整形块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滚轮在极耳上表面进行滚动整形,从而对极耳起到了有效了的拉直效果,过程简单快速人工强度较低,且极耳拉直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底座;101、移动座;102、支撑架;103、支撑气缸;104、支撑座;105、支撑板;106、螺母座;107、丝杆;2、固定条;201、固定气缸;202、固定块;203、整形块;204、滚轮;3、压紧气缸;301、移动块;302、定位条;303、定位板;304、整形气缸;305、移动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方形锂电池极耳拉直机构。
20.根据附图1-3所示,包括:
21.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移动座101,移动座10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02和支撑板105,支撑架10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气缸103,支撑气缸1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04;
22.固定条2,固定条2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05的顶部,固定条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气缸201,固定气缸2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02,支撑板105的正面装配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有两个整形块203,且两个整形块203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滚轮204,且两个滚轮204处于支撑座104的上方;
23.通过设置的固定气缸201和固定块202,从而可以将电芯固定压紧在外界支架板上,使得拉直极耳时电芯不会发生移动,通过设置的支撑气缸103、支撑座104、驱动组件、两个整形块203和两个滚轮204,将极耳夹持在两个整形块203与支撑座104之间,从而使得两个滚轮204对极耳进行压紧贴合,然后在两个整形块203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滚轮204在极耳上表面进行滚动整形。
24.根据附图2所示,底座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螺母座106,螺母座106螺纹连接有丝杆107,丝杆107的一端与移动座101转动连接,丝杆10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
25.根据附图1和附图3-4所示,驱动组件包括压紧气缸3,压紧气缸3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05的正面,压紧气缸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移动块301,移动块30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条302,定位条30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板303,且定位板303滑动连接在压紧气缸3的正面。
26.根据附图3-4所示,定位条30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整形气缸304,整形气缸30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条305,移动条305滑动连接在定位条302的正面。
27.根据附图3所示,移动条30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两个整形块203均固定连接在连接块的侧壁上。
28.工作原理: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电芯放置在外界支架板上(外界支架板处于固定气缸201和固定块202的下方,并处于支撑座104侧上方,图中未画出),在固定气缸201工作时带动了固定块202向下推动,直至将电芯固定压紧在外界支架板上;
29.同时电芯端部的极耳处于支撑座104的上方,此时支撑气缸103和压紧气缸3进行工作,在支撑气缸103工作时,推动了支撑座104向上移动,且在压紧气缸3工作时,拉动了移动块301、定位条302和定位板303向下滑动,并使得整形气缸304、移动条305、整形块203和滚轮204向下移动,直至极耳被夹持在两个整形块203与支撑座104之间,从而使得两个滚轮204对极耳进行压紧贴合,在整形气缸304工作时,带动了移动条305在定位条302的正面进行滑动,使得两个整形块203进行移动,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滚轮204在极耳上表面进行滚动整形,从而对极耳起到了有效了的拉直效果,过程简单快速人工强度较低,且极耳拉直的效果好。
3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设置的固定气缸201和固定块202,从而可以将电芯固定压紧在外界支架板上,使得拉直极耳时电芯不会发生移动,通过设置的支撑气缸103、支撑座104、驱动组件、两个整形块203和两个滚轮204,将极耳夹持在两个整形块203与支撑座104之间,从而使得两个滚轮204对极耳进行压紧贴合,然后在两个整形块203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滚轮204在极耳上表面进行滚动整形。
31.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