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07250发布日期:2022-06-25 00:4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已成为显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在手机、平板等显示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oled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和盖板两大部分,显示基板通过封装结构和盖板相互连接。受限于封装工艺等因素,封装后的显示面板难以保证封装区域和其他区域的盖板高度一致,容易出现盖板变形的现象。因此,当显示基板的光线通过盖板出射,盖板的变形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能够改善显示面板光路干涉的现象,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显示面板的牛顿环效应。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的封装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层,位于基板的一侧并位于显示区;光路调控层,位于发光层背离基板的一侧,光路调控层用于改变由发光层发射并经由光路调控层出射的光线出射角度,光路调控层上设置有位于显示区的第一区段和位于封装区的第二区段,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第一区段到基板的距离与第二区段到基板的距离不等;其中,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以使由发光层发射并分别经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出射角度。
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
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
8.在基板上制备发光层,发光层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
9.在发光层背离基板的一侧制备光路调控层,光路调控层位于显示区和环绕发光层的封装区,光路调整层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
10.改变第一区段和/或第二区段的光学特性,以使由发光层发射并分别经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出射角度。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能够使得由发光层发射并分别经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出射角度,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光路经过曲面导致出现光程差的现象。通过调节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的出射角度,进而改善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光线之间发生干涉的现象,减缓牛顿环显示所造成的显示异常。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14.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15.图3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16.图4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又一种剖面示意图;
17.图5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再一种剖面示意图;
18.图6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还一种剖面示意图;
19.图7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2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1.附图中:
22.1、基板;10、封装材料;
23.2、发光层;
24.3、光路调控层;31、第一区段;32、第二区段;321、第一子区段;
25.322、第二子区段;323、第一表面;324、第二表面;325、过渡区段;
26.326、第二主区段;
27.100、显示装置;
28.aa-显示区;fa-封装区。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1.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2.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33.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
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4.应理解,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35.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已成为显示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在手机、平板等显示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6.本技术的申请人认为,oled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和盖板两大部分,显示基板利用封装工艺和盖板相互连接。封装工艺例如可以是uv胶封装,也可以是frit胶封装。
37.申请人发现,受限于封装工艺和精度的局限,封装后的显示面板难以保证整个显示面板各区域的高度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某些区域会出现高度不一的现象,这种高度不一致主要体现在盖板在封装区域和显示区域的高度不一致。以frit胶封装为例,封装过程需要使用激光熔化frit胶,固化后的frit胶可以将显示基板1与盖板粘接在一起,进而实现封装。然而frit胶的封装性能与高度强相关,特定厚度的frit胶具有良好的封装性能。然而显示面板的支撑柱高度难以完美匹配frit胶高度,因此frit胶封装区域与位于显示区域的支撑柱高度不匹配进而导致封装区域与显示区域的高度不一致,进而造成显示面板出现同心环绕的光环,又称为牛顿环的一种光路干涉现象,严重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38.进一步的,申请人认识到,盖板变形引发的显示异常,主要是由于光线由显示基板1射出并通过盖板出射的这一过程中,盖板位于封装区的部分变形而导致部分光路经过弧面发生偏折,进而使得封装区与显示区域的光路出现了光程差,使得光线出现干涉现象,最终导致显示面板封装区附近出现显示异常。
39.为了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本技术。
40.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8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100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41.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封装区fa。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发光层2以及光路调控层3。发光层2位于基板1的一侧并位于显示区aa。光路调控层3,位于发光层2背离基板1的一侧,光路调控层3用于改变由发光层2发射并经由光路调控层3出射的光线出射角度,光路调控层3上设置有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区段31和位于封装区fa的第二区段3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第一区段31到基板1的距离与第二区段32到基板1的距离不等。其中,第一区段31与第二区段32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以使由发光层2发射并分别经由第一区段31和第二区段32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出射角度。
43.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封装区fa,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封装区fa并不仅局限于frit胶等封装材料10所在区域,也可以包括与封装材料10所在区域相邻且位于显示区aa以外的区域,显示区aa与封装区fa的尺寸不做限定。
44.发光层2位于显示区aa,也就是说发光层2与显示区aa对应,牛顿环往往出现在显
示区aa与封装区fa之间或两区域连接处附近。
45.光路调控层3位于发光层2背离基板1的一侧,光路调控层3可以对由发光层2发射并经由光路调控层3出射的光线进行调节,以调节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示例性的,光路调控层3可以是盖板。也就是说,盖板本身可以作为光路调控层3进而调节盖板的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
46.光路调控层3上设置有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区段31和位于封装区fa的第二区段3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第一区段31到基板1的距离与第二区段32到基板1的距离不等。也就是说,第一区段31与第二区段32的高度不等,因此,通过将第一区段31与第二区段32设置有不同的光学特性,使得由发光层2发射并分别经由第一区段31和第二区段32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出射角度,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光路经过曲面导致出现光程差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特性既可以包括直接对光路造成影响的参数,例如可以包括反射率、折射率;也可以包括间接影响光路的参数,例如出光面与入光面的表面粗糙度会影响反射率,进而间接影响光路。又如材料本身的特性,会影响穿过材料的光线的折射率等。通过调节第一区段31与第二区段32的出射角度,进而改善第一区段31与第二区段32光线之间发生干涉的现象,减缓牛顿环显示所造成的显示异常。
47.请参阅图3,图3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48.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段32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上区分为相继分布的多个子区段,且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多个子区段至基板1的距离具有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趋势。多个子区段包括第一子区段321以及与第一子区段321相邻的第二子区段322,第一子区段321的亮度为l1,第一子区段321与第二子区段322的亮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l1
×
2%;或者,第一子区段321的灰阶为g1,第一子区段321与第二子区段322的灰阶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g1
×
2%。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段31位于显示区aa,第二区段32位于封装区fa,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可以理解为远离显示区aa的方向。多个子区段至基板1的距离具有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趋势,也就是说,光路调控层3由显示区aa至封装区fa之间的高度是连续梯度变化的,因此可以对每个子区段进行光学特性的渐进式调整,进而实现对整个光路调控层3光学特性的调节,而避免光路调控层3的光学特性出现突变,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出现突变。
50.示例性的,可以对多个子区段的亮度进行渐变式的调节。多个子区段包括第一子区段321以及与第一子区段321相邻的第二子区段322,第一子区段321的亮度为l1,第一子区段321与第二子区段322的亮度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l1
×
2%。也就是说连续的两个子区段之间亮度差异在2%以内,多个子区段之间亮度连续渐进的变化能够使得人眼难以识别出显示区aa与封装区fa之间的显示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平滑度。
51.示例性的,可以对多个子区段的灰阶值进行渐变式调节。第一子区段321的灰阶为g1,第一子区段321与第二子区段322的灰阶差值的绝对值小于或等于g1
×
2%。也就是说连续的两个子区段之间灰阶差异在2%以内,多个子区段之间灰度连续渐进的变化能够使得人眼难以识别出显示区aa与封装区fa之间的显示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平滑度。
52.下述各实施例中,首先以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第二区段32至基板1的距离逐渐增大为例进行说明,即,以第二区段32靠近封装材料10部分的高度较高,第二区段32靠近显
示区aa的高度较低为例。
53.请参阅图4,图4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又一种剖面示意图。
54.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第二区段32至基板1的距离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且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第二区段32的光学特性具有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变化,以使由发光层2发射并经由第二区段32出射的多条光线的出射角度具有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
5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区段32至基板1的距离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也就是说,光路调控层3中位于封装区fa的部分的高度大于位于显示区aa部分的高度,且这一高度的变化是渐进式的梯度变化。因此,通过将第二区段32的光学特性进行渐进式变化,即第二区段32的光学特性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进而调节由发光层2发射并经由第二区段32出射的多条光线的出射角度,使得该出射角度具有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光路经过曲面导致偏折过大的现象。减缓封装区fa与显示区aa光路的光程差,改善两区域光线出现干涉的现象,降低牛顿环显示现象出现的概率。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第二区段32的密度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以使第二区段32的折射率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57.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第二区段32的密度进而调节穿过第二区段32的折射率。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第二区段32的密度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也就是说因应封装区fa与显示区aa高度梯度变化而对光路调控层3的密度进行渐变式调节。一定程度上缓解位于封装区fa的出射光线与位于显示区aa的出射光线之间出射角度的差异,渐进式的减缓封装区fa至显示区aa出射光线的偏折,进而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减小出现牛顿环显示异常的可能性。
58.请继续参阅图4,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发光层2的出光方向,第二区段32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以使表面的反射率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59.在本实施例中,由发光层2射出的光线通过上述两个表面,两个表面自身的表面粗糙度决定了经过该表面光线的反射率。至少一个表面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使得该表面的反射率能够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逐渐降低,保证光线靠近封装区fa进行反射的反射角度较小,靠近显示区aa进行反射的反射角度更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光路调控层3高度差异所造成光路差的现象,减缓出现牛顿环等显示异常。
60.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表面包括背离基板的第一表面323,第一表面323的表面粗糙度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以使第一表面323的反射率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6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323和第二表面324,由发光层2出射并经由光路调控层3射出的光线最终由第一表面323出射,由于第一表面323更靠近人眼,因此对第一表面323进行光学特性的调节更能直接反应最终的显示效果。第一表面323的反射率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逐渐降低,也就是说第一表面323靠近第一区段31的部分反射率较大,对光线进行反射的程度也较大;第一表面323靠近封装区fa段部分的反射率较小,对光线进行反射的程度也更小。
62.上述各实施例中,已以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第二区段32至基板1距离逐渐增大
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以下一些实施例,以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第二区段32至基板1的距离逐渐减小为例仅做简要说明,即,以第二区段32靠近封装材料10部分的高度较低,第二区段32靠近显示区aa的高度较高为例。
63.请参阅图5,图5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再一种剖面示意图;
64.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第二区段32至基板1的距离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且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第二区段32的光学特性具有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变化,以使由发光层2发射并经由第二区段32出射的多条光线的出射角度具有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渐进式的改善第二区段32与第一区段31的出射光线的光程差,改善牛顿环的显示异常。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第二区段32的密度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以使第二区段32的折射率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通过渐进式的改变第二区段32的折射率,进而调节光路调控层3的出射光线角度,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66.请参阅图6,图6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还一种剖面示意图。
67.如图6所示,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第二区段32至基板1的距离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沿发光层2的出光方向,第二区段32具有相对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以使表面的反射率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光线经过表面的反射率,来调节光线的反射角度,进行改善光路的光程差,减少第一区段31与第二区段32出现光路干涉的现象。
68.请继续参阅图6,两个表面包括背离基板的第一表面323,第一表面323的表面粗糙度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以使第一表面323的反射率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通过调节靠近人眼的第一表面323的反射率,实现对光路光程差的调节,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更为均一。
69.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区段32至基板1的距离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换言之,上述实施例的封装区fa高度小于显示区aa高度。与前述封装区fa高度大于显示区aa高度的各实施例类似,在封装区fa高度小于显示区aa高度的情况下,由显示区aa至封装区fa光线的偏折变化呈相反趋势,具体的技术手段与技术效果可以参照封装区fa高度大于显示区aa高度的情况进行类推,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70.请参阅图7,图7为图1中显示面板沿a-a向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71.如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段32沿远离第一区段31的方向上区分为相继分布的过渡区段325和第二主区段326,且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过渡区段325距离基板1的距离与第二主区段326距离基板1的距离具有差值。由发光层2发射并经由第二主区段326出射的光线具有第一出射角度,由发光层2发射并经由过渡区段325出射的光线具有第二出射角度,过渡区段325与第二主区段326具有不同的光学特性,以使第一出射角度大于第二出射角度。
72.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区段32进行进一步划分,按照沿远离第一区段31方向划分为过渡区段325以及第二主区段326,也就是第二主区段326更靠近封装材料10,而过渡区段325则是指封装材料10所在区域和显示区aa之间的区域。经由第二主区段326出射的光线,以及经由过渡区段325出射的光线,两类光线的出射角度由于光线出光面弧度的不同,导致
光线的出射角度不同。靠近封装材料10的区域的光线出射面弧度较大,因而出射角度往往较大。因此,增大第一出射角度,使第一出射角度大于第二出射角度,可以减缓过渡区域与第二主区段326之间的光线的偏转差异,减少两区域光线的光程差,降低光线出现干涉进而导致牛顿环现象的产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和显示可靠性。
7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7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75.如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76.步骤s01:在基板1上制备发光层2,发光层2位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
77.步骤s02:在发光层2背离基板1的一侧制备光路调控层3,光路调控层3位于显示区aa和环绕发光层2的封装区fa,光路调整层包括第一区段31和第二区段32。
78.步骤s03:改变第一区段31和/或第二区段32的光学特性,以使由发光层2发射并分别经由第一区段31和第二区段32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出射角度。
79.在由上述步骤制成的第一区段31和第二区段32的作用下,第一区段31与第二区段32的光学特性不同,改变了第一区段31与第二区段32的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一定程度上缓解封装区fa与显示区aa光线光程差导致的光线干涉的现象,降低牛顿环出现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面板显示的可靠性。
80.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能够使得由发光层发射并分别经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出射角度,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光路经过曲面导致出现光程差的现象。通过调节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的出射角度,进而改善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光线之间发生干涉的现象,减缓牛顿环显示所造成的显示异常,提高显示面板显示的可靠性。
8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