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三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三极管。
背景技术:2.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三极管是半导体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作用,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
3.三极管分为pnp型和npn型,其中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应该就是npn型三极管了。不管是npn型三极管还是pnp型三极管,它们都有三个引脚,分别为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这三个引脚中,基极是控制引脚、集电极是电流输入引脚、发射极是电流输出引脚。
4.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分别使截止状态、放大状态以及饱和状态,其中饱和状态下,集电极c电流不会增加,无论基极b电流再怎么增加都不会增加,而基极b长时间处于饱和过载状态,且电阻值不变,电阻值一般大于饱和状态的电阻值,但不会超出过多,超过过大容易造成损失越大,固定的电阻值相对于持续变大的基极b电流来说越发不够用,导致造成短路,影响其耐久性,现有的三极管不具备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的自动调节保护的功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三极管。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电阻以避免电流过大造成短路的具有保护功能的三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三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内连接有基极b、集电极c和发射极e;还包括增阻组件,用于于饱和状态下增加所述基极b电阻值的所述增阻组件设于所述基极b上;分流组件,用于配合所述增阻组件分散电流的所述分流组件设于所述增阻组件上。
7.优选的,所述增阻组件包括与所述基极b连接固定的第一电阻板,所述第一电阻板下方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多个呈间隙排列的第二电阻板,所述第二电阻板下方设有与所述管体内连接固定的通电线圈,所述通电线圈与所述管体的电极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管体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于配合所述通电线圈带动所述第二电阻板依次贴合所述第一电阻板的移动组件。
8.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呈三角分布的三个与所述固定板转动连接的转轮,所述转轮上套设有皮带,所述皮带上呈间隙分布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上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抵压配合有与所述第二电阻板连接固定的活动板,所述转轮上还设有配合所述通电线圈带动所述转轮转动的动力组件。
9.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与所述通电线圈配合的电磁板,所述电磁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外表面套设有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固定的限位框,所述齿板啮合有与所述转轮中轴连接固定的齿轮,所述连接杆底部设有与所述管体连接的弹性拉绳。
10.优选的,所述分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管体内的剩余电流分流装置,所述剩余电流分流装置的输出端穿出所述管体,所述第一电阻板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滑动配合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剩余电流分流装置连接,所述导电板与所述活动槽之间挂接配合有第二压簧,所述导电板边侧与所述第一电阻板接触配合,所述活动槽内还设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抵压板,所述齿轮上设有带动所述抵压板沿着所述活动槽移动的切换组件。
11.优选的,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与所述齿轮中轴连接固定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柱,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顶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柱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柱,所述第一电阻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活动槽连通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配合有截面呈矩形的滑杆,所述第二滑柱于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并与所述滑杆连接固定,所述转动杆上设有促进所述转板转动的配合组件。
12.优选的,所述配合组件包括与所述转动杆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转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挂接配合有拉簧。
13.优选的,所述配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齿板连接固定的楔形板,所述楔形板的倾斜面抵压接触有l形杆,所述l形杆与所述齿轮的中轴连接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发明当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下,且基极b电流持续变大,此时多个第二电阻板根据电路的大小,逐个贴合到第一电阻板上,从而自动增加基极b处的电阻,并带动导电板与第一电阻板连接,从而均分变大的电流,避免基极b电流过大,导致短路,该装置随电流的变化而自动调节,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管体结构拆分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基极b及其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结构拆分示意图;
20.图5为图4中第二电阻板边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5中结构拆分示意图;
22.图7为图6中局部结构拆分示意图;
23.图8为图7中皮带及其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图4中第一电阻板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图9中结构拆分示意图;
26.图11为图10中转板结构拆分示意图;
27.图12为本发明的摘要附图。
28.图中:1-管体;2-基极b;3-集电极c;4-发射极e;5-增阻组件;6-第一电阻板;7-限位杆;8-第二电阻板;9-通电线圈;10-固定板;11-移动组件;12-转轮;13-皮带;14-连接板;
15-第一压簧;16-挤压板;17-活动板;18-动力组件;19-电磁板;20-连接杆;21-齿板;22-限位框;23-齿轮;24-弹性拉绳;25-分流组件;26-剩余电流分流装置;27-活动槽;28-导电板;29-第二压簧;30-抵压板;31-切换组件;32-转动杆;33-第一滑柱;34-转板;35-第一滑槽;36-第二滑槽;37-第二滑柱;38-滑动槽;39-滑杆;40-配合组件;41-第一转轴;42-第二转轴;43-拉簧;44-楔形板;45-l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一
31.请参阅图1-图4,图示中的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三极管,包括管体1,管体1内连接有基极b2、集电极c3和发射极e4;还包括增阻组件5,用于于饱和状态下增加基极b2电阻值的增阻组件5设于基极b2上;分流组件25,用于配合增阻组件5分散电流的分流组件25设于增阻组件5上。
32.请参阅图4-图6,图示中的增阻组件5包括与基极b2连接固定的第一电阻板6,第一电阻板6下方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杆7,所述限位杆7上套设有多个呈间隙排列的第二电阻板8,第二电阻板8下方设有与管体1内连接固定的通电线圈9,通电线圈9与管体1的电极输入端电性连接,管体1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上设于配合通电线圈9带动第二电阻板8依次贴合第一电阻板6的移动组件11。
33.请参阅图7-图8,图示中的移动组件11包括呈三角分布的三个与固定板10转动连接的转轮12,转轮12上套设有皮带13,皮带13上呈间隙分布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14,连接板14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簧15,第一压簧15上连接有挤压板16,挤压板16上抵压配合有与第二电阻板8连接固定的活动板17,转轮12上还设有配合通电线圈9带动转轮12转动的动力组件18。
34.请参阅图5-图7,图示中的动力组件18包括与通电线圈9配合的电磁板19,电磁板19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两端固定连接有齿板21,齿板21外表面套设有与固定板10连接固定的限位框22,齿板21啮合有与转轮12中轴连接固定的齿轮23,连接杆20底部设有与管体1连接的弹性拉绳24。
35.请参阅图3和图9-图10,图示中的分流组件25包括设于管体1内的剩余电流分流装置26,剩余电流分流装置26的输出端穿出管体1,第一电阻板6上开设有活动槽27,活动槽27内滑动配合有导电板28,导电板28与剩余电流分流装置26连接,导电板28与活动槽27之间挂接配合有第二压簧29,导电板28边侧与第一电阻板6接触配合,活动槽27内还设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抵压板30,齿轮23上设有带动抵压板30沿着活动槽27移动的切换组件31。
36.本实施例中,当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下,且基极b2电流持续变大,此时通电线圈9的强度增大,使电磁板19克服弹性拉绳24的作用,向下移动,从而带动齿板21向下移动,齿轮23自转,转轮12和皮带13顺时针转动,连接板14带动第一压簧15和挤压板16向上移动,并通过活动板17带动第二电阻板8向上移动,当第一块第二电阻板8与第一电阻板6贴合后,在
持续增加的电流作用下,皮带13继续转动,连接板14持续上升,第一块第二电阻板8底部的第一压簧15收缩,第一电阻板6保持与第一电阻板6贴合的稳固状态,而第二块第二电阻板8继续上升,与上方的第一块第二电阻板8贴合,从而增加电阻,自动调节,避免基极b2处电阻相对于电流过小,而导致短路;
37.齿轮23自转的同时,通过切换组件31,使由弹性材质制成的抵压板30沿着活动槽27移动,从而抵压导电板28,使导电板28的边侧与第一电阻板6接触,从而将电流均分一部分流入剩余电流分流装置26,并通过外接设备(如警示小红灯装置或者其他辅助的设备)与剩余电流分流装置26连接,从而将均分出来的电流充分利用上,避免电流损失,造成浪费。
38.实施例二
39.本实施例二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请参阅图9-图11,图示中的切换组件31包括与齿轮23中轴连接固定的转动杆32,转动杆3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柱33,固定板10上转动连接有转板34,转板34顶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35和第二滑槽36,第一滑柱33于第一滑槽35内滑动,第二滑槽36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柱37,第一电阻板6上开设有与活动槽27连通的滑动槽38,滑动槽38内滑动配合有截面呈矩形的滑杆39,第二滑柱37于滑动槽38内滑动,并与滑杆39连接固定,转动杆32上设有促进转板34转动的配合组件40。
40.本实施例中,齿轮23转动带动第一滑柱33转动,第一滑柱33与第一滑槽35配合,从而使转板34转动,在第二滑槽36和滑杆39作用下,使第二滑柱37沿着滑动槽38活动,带动抵压板30沿着活动槽27移动,从而使导电板28克服第二压簧29作用于第一电阻板6贴合,导电板28顶底部的滑板为非导电结构,仅起到滑动作用。
41.实施例三
42.本实施例三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请参阅图9-图11,图示中的切换组件31包括与齿轮23中轴连接固定的转动杆32,转动杆3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柱33,固定板10上转动连接有转板34,转板34顶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35和第二滑槽36,第一滑柱33于第一滑槽35内滑动,第二滑槽36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柱37,第一电阻板6上开设有与活动槽27连通的滑动槽38,滑动槽38内滑动配合有截面呈矩形的滑杆39,第二滑柱37于滑动槽38内滑动,并与滑杆39连接固定,转动杆32上设有促进转板34转动的配合组件40。
43.请参阅图10-图11,图示中的配合组件40包括与转动杆32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41,转板34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2,第一转轴41和第二转轴42之间挂接配合有拉簧43。
44.配合组件40还包括与齿板21连接固定的楔形板44,楔形板44的倾斜面抵压接触有l形杆45,l形杆45与齿轮23的中轴连接固定。
45.本实施例中,当转动杆32转动轻微的角度后,使转板34从转动杆32的一侧转动到另一侧,在拉簧43的作用下,有助于转板34快速转动,且齿板21下移,带动楔形块下移,从而带动l形杆45转动,促进转动杆32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