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罩和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69956发布日期:2022-09-09 22:5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端子罩和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罩和断路器。


背景技术:

2.在配电系统中,当电路中发生短路电流时,断路器会主动切断短路电流,从而保护配电系统,保证人员、设备和整个电路的安全。但断路器本身在熄灭电弧时会产生很大的能量,大部分能量通过电弧的形式从断路器灭弧室中喷出,如果断路器的自身灭弧能力或者绝缘系统不好,喷出的电弧容易喷到接线端子和进线联结铜排上,从而造成接线端子和进线联结铜排的极间二次短路,达不到真正的灭弧目的。此外,为了消除飞弧距离造成铜排、母排之间短路或对地短路,常用的做法是在断路器前方喷弧口的位置加装端子罩,防止电弧向四周扩散,并缩短飞弧的距离,塑壳断路器的端子罩作为其外部连接的消游离装置,一直是行业内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但目前市场上公开的端子罩普遍存在接线方式单一、安装步骤繁琐或者防护等级低,游离气体与外部主回路连接母排无隔离,可能造成的击穿危害等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公开号为cn10930074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端子罩,该种结构的端子罩在安装时连接排需要预先安装在端子罩内,安装步骤繁琐,在安装和维修时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罩,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子罩,包括固定连接的上端子罩和下端子罩,在所述上端子罩和下端子罩上分别对应设有若干空腔,在所述上端子罩的空腔内设有隔板,所述端子罩还包括绝缘挡板和绝缘面。
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面设置在所述隔板的下方。
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挡板和绝缘面设在所述上端子罩或下端子罩上。
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端子罩和所述下端子罩上分别设有“工”字形定位柱。
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端子罩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开口槽。
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灭弧系统、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操作机构、接线端子、导电铜排和所述端子罩,所述灭弧系统、静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和操作机构设于所述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面设置在所述导电铜排和所述上端子罩的隔板之间,所述绝缘挡板设置在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上端子罩的隔板之间。
1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断路器还包括静触头罩,所述静触头罩为“乙”形结构,包括挡弧部、水平部和凸起部,所述挡弧部的高度大于静触头组件的高度,所述挡弧部为竖直结构,所述水平部设于所述挡弧部和所述凸起部之间,在所述静触头罩上设有套设于所述静触头组件上方的开口槽。
1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罩套设于所述静触头组件的外部,所述挡弧部设于所述灭弧系统和所述接线端子之间。
1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基座,在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挡弧部配合的开口槽。
1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中座,在所述中座上设有与所述挡弧部配合的卡扣。
1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座上设有通孔。
15.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联结板、反向折弯部和引弧片,在所述反向折弯部上设有静触点,所述引弧片包括连接部、折弯部和导弧部,所述连接部固设于所述反向折弯部的下方,所述折弯部向上凸起至与所述静触点大致平齐,再向下折弯至所述联结板的上方,所述导弧部与所述联结板大致平行。
16.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引弧片的连接部上设有增磁部,所述增磁部凸出于所述连接部,且与所述静触点平齐。
17.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灭弧系统设于所述导弧部的上方。
18.本发明采用以上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所述静触头罩底部设置开口槽,从而方便引弧片和静触头组件的安装;2、右侧有设置凸起部,用于保护联结板和减少静触点的烧损;3、左侧亦有垂直的挡弧部,实现所述接线端子和灭弧系统喷出的游离气体的隔离,从而起到保护静触头组件、防止电弧烧损作用;4、在所述静触头罩上设置中空柱状结构,方便维修或安装时工具拆卸;5、通过设置端子罩内的金属隔板,可以对电弧进行消游离,降低分断时的电弧能量,同时缩短飞弧距离,防止因电弧造成的相间或对地短路;6、通过设置绝缘挡板和绝缘面,将端子罩内的游离气体和接线端子及导电铜排隔离开来,避免了游离气体对接线端可能造成的击穿,保证电器安全;7、将所述端子罩设置为上下的分体结构,在下端子罩上设置开放式的通槽,可容纳接线铜排通过,在安装时无需提前安装接线铜排,接线方便,维修时便于拆卸,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背景技术的下端子罩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背景技术的端子罩分解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断路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发明的静触头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发明的引弧片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发明的静触头罩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发明的静触头罩和静触头装配示意图。
27.图8为本发明的静触头罩和静触头分解示意图。
28.图9为本发明的静触头罩和断路器基座装配局部示意图。
29.图10为本发明的断路器的中座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发明的端子罩分解示意图。
31.图12为本发明的下端子罩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本发明的端子罩和断路器本体装配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
34.请参考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本体10,所述本体10包括外壳100、灭弧系统200、静触头组件300、动触头组件400和操作机构500,所述灭弧系统200、静触头组件300、动触头组件400和操作机构500设于所述外壳100内,在所述静触头组件300上固定有静触点310,所述动触头组件400上设有动触点410,在所述操作机构500的带动下,所述动触头组件400的动触点410与所述静触头组件300的静触点321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电路的接通或断开,所述灭弧系统200用于消灭所述动触头组件400和所述静触头组件300分断时产生的电弧,保证电器安全。
35.具体的,所述静触头组件300包括联结板310和反向折弯部320,所述联结板310的一端设有凸起的第一弯折结构311,所述第一弯折结构311通过接线端子610与外部的导电铜排600固定连接,所述静触点321设于所述反向折弯部320上,当电路接通时,电流通过所述导电铜排600传递到所述静触头组件300上,所述静触点321与所述动触头组件400的动触点410接触,从而实现电路的导通。
36.在所述静触头组件300上设有引弧片330,所述引弧片320与所述静触头组件300固定连接,所述动触头组件400和所述静触头组件300分断时产生的电弧可沿着所述引弧片320进入所述灭弧系统200内,从而达到更好的灭弧效果。具体的,所述引弧片330包括一体成型的连接部331、折弯部332和导弧部333,折弯部332设于所述连接部331和所述导弧部333之间。所述连接部331设于所述静触点321的下方,且与所述反向折弯部320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所述反向折弯部320和所述连接部331上相应设有容纳螺丝通过的通孔,从而实现所述引弧片330的固定。所述折弯部332设于所述反向折弯部320的前端,向上凸起至与所述静触点321大致平齐,再向下折弯至所述联结板310的上方,所述导弧部333下沉至与所述联结板310平行或趋于平行,所述灭弧系统200设于所述导弧部333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弧部333与所述联结板310之间不接触,二者之间设有间隙,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引弧片330和所述联结板310之间设置绝缘板,以将二者隔开。
37.在本实施中,所述连接部331上还设有增磁部334,所述增磁部334凸起于所述连接部331,且设于所述静触点321的两侧,其高度与所述静触点321齐平或趋向齐平。所述增磁部334和所述连接部331一体成型,所述引弧片320为铁磁材料制成。所述增磁部33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磁部334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于所述静触点321的两侧。
38.当线路存在短路故障时,断路器脱扣使动静触点分开,同时动静触点间产生电弧,在静触头联结板310等导体产生的电磁力作用下,电弧靠近静触头300侧的弧根从静触点321上转移至引弧片330上,随着引弧片330的向下折弯,电弧靠近静触头300侧的弧根沿着所述折弯部332被转移至引弧片330末端的导弧部333上,此时布置于静触点321至静触头联结板310处的灭弧系统200下方的栅片顺利参与切割电弧,提升断路器分断时的燃弧电压,使电弧快速熄灭,提升断路器分断能力,静触点到静触头联结板之间空间能得到充分利用。
39.所述引弧片330在静触点321两侧设置增磁部334,其高度与静触点321齐平或趋向齐平,其好处是增大静触点321位置的磁场,使断路器分断过程中,电弧弧根可快速从静触点321上转移到引弧片330上,以减轻静触点321烧损,避免出现分断后断路器合闸无法导通的不良后果。
40.请参考图3、图6至图10所示,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静触头罩7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静触头罩700为塑料。所述静触头罩700套设在所述静触头组件300上,大致呈“乙”字形结构,具体的,所述静触头罩700包括挡弧部710、水平部720和凸起部730,所述水平部720设于所述挡弧部710和凸起部730之间,并与二者相连。所述挡弧部710和所述水平部720分别与所述静触头组件300的联结板310配合,具体的,所述挡弧部710与所述联结板310的第一弯折结构311配合,所述水平部720与联结板310上所述第一弯折结构311和所述反向折弯部320之间的平直部配合,在所述挡弧部71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弯折结构311配合的开口槽712,在所述水平部72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联结板310的平直部配合的开口槽722,所述平直部设于所述开口槽722内,在所述水平部720上还设有容纳所述引弧片330的导弧部333通过的避空开槽721,以便于所述引弧片330的安装,在所述避空开槽721的周向设有凸起结构722,以增加所述静触头罩700的强度。所述凸起部730套设在所述反向折弯部320的外部,在所述凸起部730上设有容纳所述反向折弯部320的空腔731,所述反向弯折部320设于所述空腔731内,且所述静触点321设于所述空腔731外部,避免被所述凸起部730遮盖而影响其正常通电。
4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挡弧部710为竖直结构,且其高度大于所述联结板310凸起的第一弯折结构311的高度,在装配时,所述挡弧部710设于所述灭弧系统200和所述接线端子610之间,从而将将所述灭弧系统200和接线端子610及与所述接线端子610连接的导电铜排600隔离开来,避免从灭弧系统200喷射出来的残留气体造成接线端子和进线导电铜排600之间的二次短路,进而保证电器安全。
42.在所述挡弧部710上设有第二弯折结构713,在所述第二折弯结构713上设有凸起的中空柱状结构714,所述中空柱状结构714对应设置于所述接线端子610的上方,以便在用户使用时通过所述中空柱状结构714进行接线。在所述挡弧部710的两侧还设有加强筋711,所述加强筋711一方面可增加所述挡弧部710的强度,另一方面与所述第二折弯结构713共同实现所述静触头罩700与所述外壳100的装配。
43.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0包括基座110和中座120,所述基座110和所述中座120固定连接,所述基座110设于所述中座120的下方,在所述基座110上设有与所述挡弧部710配合的开口槽111和与所述第二折弯结构713配合的凸起112,所述加强筋711嵌入到所述开口槽111内,保证所述静触头罩700的绝缘可靠,从而避免电弧在所述灭弧系统200的出气口位置与所述接线端子610可能产生的击穿。对应的,在所述中座120上设有通孔
121,在所述通孔121的头部设有与所述中空柱状结构714配合的圆形凹槽122,所述中空柱状结构714的头部伸入所述圆形凹槽122内,从而为用户接线提供通过的空间。在所述中座120上还设有卡扣123,所述卡扣123与所述第二折弯结构713卡合,从而实现所述静触头罩700、基座110和中座120之间的固定连接。
44.所述静触头罩700底部设置开口槽712和开口槽722,从而方便所述引弧片330和静触头组件300的安装;右侧有设置凸起部730,用于保护联结板和减少静触点的烧损;左侧亦有垂直的挡弧部710,实现所述接线端子610和灭弧系统200喷出的游离气体的隔离,从而起到保护静触头组件、防止电弧烧损作用。在所述静触头罩700上中空柱状结构714,方便维修或安装时工具拆卸。
45.进一步的,请参考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断路器还包括端子罩800,所述端子罩800与所述断路器本体10固定连接并设于靠近所述灭弧系统200的一侧,所述端子罩800包括上端子罩810和下端子罩820,所述上端子罩810和所述下端子罩820通过紧固件如螺丝固定连接,在所述上端子罩810和所述下端子罩820上分别对应设有若干空腔811和空腔821,所述空腔811和所述空腔821的数量与所述断路器的极数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811和空腔821的数量为2个,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数量可以为3个或4个。在所述上端子罩810上设有固定板812,所述固定板812的一端凸出并与所述断路器本体10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812上设有容纳螺丝通过的螺丝孔。在所述空腔811内设有若干依次排列的隔板813,在所述隔板813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隔板813由金属材料制成,通过所述灭弧系统200切割后的电弧从所述灭弧系统200进入所述上端子罩810的空腔811内,并经过所述依次排列的隔板813上的通孔,进行进一步切割冷却,最后通过所述上端子罩810上远离所述灭弧系统200的一侧上设置的通孔814排出所述端子罩800。
46.在所述上端子罩810的腔体811的侧壁上设有“工”字形定位柱815,与所述定位柱815对应,在所述下端子罩820的腔体821的侧壁上设有“工”字形定位柱822,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0的外壳100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柱815和所述定位柱822对应的通槽,通过所述定位柱815、所述定位柱822和所述通槽的配合,对所述端子罩800的装配起到导向和固定作用,从而将所述上端子罩810和下端子罩820紧密牢固的结合在一起。
47.请继续参考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下端子罩820的空腔821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开口槽,以容纳所述导电铜排600通过,所述开口槽的下部为开放式结构,直接贯通至所述下端子罩的底部,在安装或维修时无需拆卸端子罩800,从而大大节省时间成本。所述下端子罩820上设有绝缘面823,所述绝缘面823设于所述上端子罩820和所述导电铜排600之间,从而将所述上端子罩810和所述导电铜排600隔离开来,避免所述上端子罩810内的游离气体对所述导电铜排600造成击穿危害。进一步的,在所述下端子罩820上设有绝缘挡板824,所述绝缘挡板824设于所述接线端子610和上端子罩820的金属栅片之间,从而将所述接线端子610和上端子罩820的金属栅片隔离开来,防止飞弧溅射对接线端子造成击穿,从而保证电器安全。
48.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绝缘面823和所述绝缘挡板824除设置在所述下端子罩820上外,还可以设置在所述上端子罩820上,或可以分别设在所述上端子罩810和下端子罩820上,只要可以实现其功能即可,在此不做限制。
49.本实施例的断路器,通过设置端子罩内的金属隔板,可以对电弧进行消游离,降低
分断时的电弧能量,同时缩短飞弧距离,防止因电弧造成的相间或对地短路;通过设置绝缘挡板和绝缘面,将端子罩内的游离气体和接线端子及导电铜排隔离开来,避免了游离气体对接线端可能造成的击穿,保证电器安全,将所述端子罩设置为上下的分体结构,在下端子罩上设置开放式的通槽,可容纳接线铜排通过,在安装时无需提前安装接线铜排,接线方便,维修时便于拆卸,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
50.如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步骤和元素,而这些步骤和元素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方法或者设备也可能包含其他的步骤或元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51.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52.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53.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原理所作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