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焊接极耳电芯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3662发布日期:2022-07-13 09: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无焊接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沿边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空箔区,与电池外壳对应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一空箔区涂覆有第一粘结层,若干个所述第一空箔区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粘接;第二极片,与所述第一极片极性相反,沿边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空箔区,与电池外壳对应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空箔区涂覆有第二粘结层,若干个所述第二空箔区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粘接;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焊接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与电池外壳对应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一空箔区包括第一面、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对设置的第三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的第四面,所述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和第四面均涂覆有所述第一粘结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焊接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宽度比所述第一空箔区的宽度大3~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焊接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与电池外壳对应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空箔区包括第五面、第六面、与所述第五面相对设置的第七面、与所述第六面相对设置的第八面,所述第五面、第六面、第七面和第八面均涂覆有所述第二粘结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焊接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宽度比所述第二空箔区的宽度大3~5mm。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焊接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与所述第一极片的主体的最短距离为3~5mm,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第二极片的主体的最短距离为3~5mm。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焊接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箔区远离所述第一极片的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粘结层的最短距离为3~8mm,所述第二空箔区远离所述第二极片的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最短距离为3~8mm。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无焊接极耳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的长度为3~8mm,所述第一粘结层的厚度为30~100μm;所述第二粘结层的长度为3~8mm,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厚度为30~100μm。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无焊接极耳电芯和用于容纳所述无焊接极耳电芯的电池外壳。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焊接极耳电芯的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与所述电池外壳热熔密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焊接极耳电芯及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其中,第一极片沿边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空箔区,与电池外壳对应连接部分的第一空箔区涂覆有第一粘结层,若干个第一空箔区通过第一粘结层粘接;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极性相反,沿边缘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空箔区,与电池外壳对应连接部分的第二空箔区涂覆有第二粘结层,若干个第二空箔区通过第二粘结层粘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电芯取消了再在空箔区上焊接极耳的工序,避免了因焊接造成的极耳与空箔区之间的间隙较大问题,从而避免了电芯长度方向空间余量浪费较多的问题,由此提升了电芯的能量密度,在有限的体积内创造了更高的容量。的容量。的容量。


技术研发人员:曹礼 周玲 李雄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1
技术公布日:2022/7/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