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稳固的共模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63036发布日期:2022-07-23 08:3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安装稳固的共模电感。


背景技术:

2.共模电感,也叫共模扼流圈,常用于电脑的开关电源中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在板卡设计中,共模电感也是起emi滤波的作用,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共模电感通常在磁体上缠绕两组线圈,每组线圈引出的部分则分别与火线和零线连接,现有的共模电感一般都是采用圆环形磁体,并在磁体两端缠绕圆形漆包线。
3.现有技术中,立式的共模电感包括有骨架和设置于骨架上的磁芯及环绕于磁芯上的线圈,通过骨架将磁芯进行固定,通常,共模电感的安装过程为,将线圈环绕于磁芯上,环绕好线圈的磁芯安装于骨架上,接着在安装于电路板上,然后,在共模电感和电路板接触的位置点固定胶,防止发生碰撞导致其接线部位配件脱落或松动。但是这种共模电感有多个引脚,将分别安装至电路板上的引脚焊点孔位里,由于多个引脚自悬空位置不确定,安装引脚时对位难、很难一次性安装到位,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线制造。
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稳固的共模电感,其通过定位支撑脚的结构设计,形成底部平稳支撑,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安装引脚时对位难、很难一次性安装到位,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7.一种安装稳固的共模电感,包括有骨架、磁芯、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磁芯安装于骨架上,所述磁芯具有左侧绕线柱和右侧绕线柱,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环绕于左侧绕线柱、右侧绕线柱,以及,所述骨架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接线柱,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接线端分别连接于相应的接线柱,
8.所述骨架具有底板部,所述底板部的四周一体向上延伸形成有周侧壁,所述周侧壁呈矩形环状,所述周侧壁与底板部围构形成位于底板部上方的磁芯安装腔,所述周侧壁的左侧壁、右侧壁的上端均向上延伸有加长定位壁,所述底板部的底部四周部位各向下延伸有一定位支撑脚,所述接线柱位于四个定位支撑脚所围构区域内,所述定位支撑脚的下端面保持齐平且均用于与电路板的上端面相接触限位或者与电路板上的定位盲孔相定位,所述接线柱的下端面低于定位支撑脚的下端面,所述接线柱用于伸入电路板的接线孔内;
9.所述磁芯位于磁芯安装腔内,所述磁芯的左、右侧分别受限于左、右侧的加长定位壁,且,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下端分别受限于加长定位壁的上端面。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绕线柱和右侧绕线柱的下端之间一体连接有下连接部,所述左侧绕线柱和右侧绕线柱的上端之间一体连接有上连接部,以使得整个磁芯呈一
体式方框结构;
11.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下端外侧部位受限于左、右侧的加长定位壁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下端内侧部位受限于下连接部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周侧壁的上端低于下连接部的上端面,这样,底板部上的周侧壁只需设计得较短,能围构形成磁芯安装腔即可,避免周侧壁对磁芯形成过多遮挡,提升散热能力。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连接部的前、后侧均往外凸设有加宽凸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下端内侧部位还受限于加宽度的上端面,
13.同时,所述下连接部的前、后侧的加宽凸部受限于磁芯安装腔的前、后内侧壁面,使得磁芯安装腔的四角部位均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注胶以将磁芯与骨架进行胶粘固定,而且是四角部位胶粘固定,结合稳固性佳。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部的下方伸出有四个接线柱,其分别定义为第一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第三接线柱、第四接线柱,其中,所述底板部的下方靠前侧区域居中设置有第一接线柱,所述底板部的下方靠后侧区域居中设置有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右侧间距设置有第三接线柱,以及,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左侧间距设置有第四接线柱。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线柱的左侧间距设置有第一假接线柱,所述第二接线柱的右侧间距设置有第二假接线柱,且,所述第一接线柱与第二接线柱前后正对,所述第一假接线柱与第四接线柱前后正对,所述第三接线柱与第二假接线柱前后正对,定位效果好,稳固性佳。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假接线柱、第一接线柱、第三接线柱依次等距布置,所述第四接线柱、第二接线柱、第二假接线柱依次等距布置,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部的下方左侧凹设有第一l形布线槽,所述第一l形布线槽的一端贯通底板部的左端,所述第一l形布线槽的另一端延伸至第四接线柱的左侧;
18.所述底板部的下方右侧凹设有第二l形布线槽,所述第二l形布线槽的一端贯通底板部的右端,所述第二l形布线槽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三接线柱的右侧,使得接线时布线紧凑,同时便于将接线端沿布线槽延伸整理,进一步地,还可以将接线端胶粘于布线槽内,有利于接线部位的稳固性,在产品受到碰撞时,接线部位不易松动。
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部的下方前侧凹设有前过线孔,所述前过线孔位于第一接线柱的右侧;所述底板部的下方后侧凹设有后过线孔,所述后过线孔位于第二接线柱的左侧。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定位支撑脚的结构设计,形成底部平稳支撑,使得整个共模电感在安装定位时受力平衡,后续焊接接线柱时操作也方便,且,完成组装后的共模电感,其底部四脚部位形成可靠支撑,中间的接线部位不易因产品受碰撞等受损,减少接线松动现象。
21.还有就是,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也巧妙利用磁芯两侧的左侧壁、右侧壁的顶部进行限位,因此,对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也起到左、右侧平衡支撑,有利于提升整个共模电感产品的整体稳固性。
22.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正视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示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侧视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仰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29.附图标识说明:
30.10、骨架
ꢀꢀꢀꢀꢀꢀꢀꢀꢀꢀꢀꢀꢀꢀꢀꢀꢀ
11、底板部
31.111、周侧壁
ꢀꢀꢀꢀꢀꢀꢀꢀꢀꢀꢀꢀꢀꢀ
112、磁芯安装腔
32.113、左侧壁
ꢀꢀꢀꢀꢀꢀꢀꢀꢀꢀꢀꢀꢀꢀ
114、右侧壁
33.115、第一接线柱
ꢀꢀꢀꢀꢀꢀꢀꢀꢀꢀ
116、第二接线柱
34.117、第三接线柱
ꢀꢀꢀꢀꢀꢀꢀꢀꢀꢀ
118、第四接线柱
35.12、加长定位壁
ꢀꢀꢀꢀꢀꢀꢀꢀꢀꢀꢀ
13、定位支撑脚
36.14、第一假接线柱
ꢀꢀꢀꢀꢀꢀꢀꢀꢀ
15、第二假接线柱
37.16、第一l形布线槽
ꢀꢀꢀꢀꢀꢀꢀ
17、第二l形布线槽
38.18、前过线孔
ꢀꢀꢀꢀꢀꢀꢀꢀꢀꢀꢀꢀꢀ
19、后过线孔
39.20、磁芯
ꢀꢀꢀꢀꢀꢀꢀꢀꢀꢀꢀꢀꢀꢀꢀꢀꢀ
21、左侧绕线柱
40.22、右侧绕线柱
ꢀꢀꢀꢀꢀꢀꢀꢀꢀꢀꢀ
23、下连接部
41.24、上连接部
ꢀꢀꢀꢀꢀꢀꢀꢀꢀꢀꢀꢀꢀ
231、加宽凸部
42.232、间隙
ꢀꢀꢀꢀꢀꢀꢀꢀꢀꢀꢀꢀꢀꢀꢀꢀ
30、第一线圈
43.40、第二线圈
ꢀꢀꢀꢀꢀꢀꢀꢀꢀꢀꢀꢀꢀ
5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44.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或者正常佩戴使用时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46.一种安装稳固的共模电感,包括有骨架10、磁芯20、第一线圈30和第二线圈40。
47.所述骨架10具有底板部11,所述底板部11的四周一体向上延伸形成有周侧壁111,所述周侧壁111呈矩形环状,所述周侧壁111与底板部11围构形成位于底板部11上方的磁芯安装腔112,所述周侧壁111的左侧壁113、右侧壁114的上端均向上延伸有加长定位壁12,所述底板部11的底部四周部位各向下延伸有一定位支撑脚13,
48.所述骨架10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位于四个定位支撑脚13所围构区域内,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支撑脚13的下端面保持齐平且均用于与下述电路板50的上端面相接触限位或者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支撑脚13的下端面与电路板50上的定位盲孔相定位,所述接线柱的下端面低于定位支撑脚13的下端面,所述接线柱用于伸入电路板50的接
线孔内。
49.所述底板部11的下方伸出有四个接线柱,其分别定义为第一接线柱115、第二接线柱116、第三接线柱117、第四接线柱118,其中,所述底板部11的下方靠前侧区域居中设置有第一接线柱115,所述第一接线柱115的左侧间距设置有第一假接线柱14作为辅助定位,所述第一接线柱115的右侧间距设置有第三接线柱116,所述底板部11的下方靠后侧区域居中设置有第二接线柱116,所述第二接线柱116的右侧间距设置有第二假接线柱15作为辅助定位,因此,在成型骨架10时,是埋设有六个金属接线柱,但是其中两个是作为辅助定位作用,且,所述第一接线柱115与第二接线柱116前后正对,所述第一假接线柱14与第四接线柱118前后正对,所述第三接线柱117与第二假接线柱15前后正对,以及,所述第二接线柱116的左侧间距设置有第四接线柱118。
50.所述第一假接线柱14、第一接线柱115、第三接线柱117依次等距布置,例如为第一距离,所述第四接线118柱、第二接线柱116、第二假接线柱15依次等距布置,例如为第二距离。优选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
51.所述底板部11的下方左侧凹设有第一l形布线槽16,所述第一l形布线槽16的一端贯通底板部11的左端,所述第一l形布线槽16的另一端延伸至第四接线柱118的左侧;所述底板部11的下方右侧凹设有第二l形布线槽17,所述第二l形布线槽17的一端贯通底板部11的右端,所述第二l形布线槽17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三接线柱117的右侧,使得接线时布线紧凑,同时便于将接线端沿布线槽延伸整理,进一步地,还可以将接线端胶粘于布线槽内,有利于接线部位的稳固性,在产品受到碰撞时,接线部位不易松动。
52.所述底板部11的下方前侧凹设有前过线孔18,所述前过线孔18位于第一接线柱115的右侧;所述底板部11的下方后侧凹设有后过线孔19,所述后过线孔19位于第二接线柱116的左侧。
53.所述磁芯20安装于骨架10上,所述磁芯20具有左侧绕线柱21和右侧绕线柱22,下述第一线圈30和第二线圈40分别环绕于左侧绕线柱21、右侧绕线柱22,以及,所述第一线圈30和第二线圈40的接线端分别连接于相应的接线柱,所述磁芯20位于磁芯安装腔112内,所述磁芯20的左、右侧分别受限于左、右侧的加长定位壁12,且,所述第一线圈30和第二线圈40的下端分别受限于加长定位壁12的上端面。
54.所述左侧绕线柱21和右侧绕线柱22的下端之间一体连接有下连接部23,所述左侧绕线柱21和右侧绕线柱22的上端之间一体连接有上连接部24,以使得整个磁芯20呈一体式方框结构。
55.所述下连接部23的前、后侧均往外凸设有加宽凸部231,同时,所述下连接部23的前、后侧的加宽凸部231受限于磁芯安装腔112的前、后内侧壁面,使得磁芯安装腔112的四角部位均形成间隙232作为注胶槽,所述间隙232内注胶以将磁芯20与骨架10进行胶粘固定,而且是四角部位胶粘固定,结合稳固性佳。
56.所述第一线圈30和第二线圈40的下端内侧部位还受限于下连接部23的上端面,增加支撑面积, 所述第一线圈30和第二线圈40的下端外侧部位受限于左、右侧的加长定位壁12的上端面,所述第一线圈30和第二线圈40的下端内侧部位受限于下连接部23的上端面;以及,所述周侧壁111的上端低于下连接部23的上端面,这样,底板部上的周侧壁只需设计得较短,能围构形成磁芯安装腔即可,避免周侧壁对磁芯形成过多遮挡,提升散热能力。
57.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定位支撑脚的结构设计,形成底部平稳支撑,使得整个共模电感在安装定位时受力平衡,后续焊接接线柱时操作也方便,且,完成组装后的共模电感,其底部四脚部位形成可靠支撑,中间的接线部位不易因产品受碰撞等受损,减少接线松动现象。
58.还有就是,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也巧妙利用磁芯两侧的左侧壁、右侧壁的顶部进行限位,因此,对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也起到左、右侧平衡支撑,有利于提升整个共模电感产品的整体稳固性。
5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