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耐高湿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0627发布日期:2022-07-29 22:5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耐高湿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耐高湿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要求愈来愈高,安装尺寸也越来越小,尤其是在电表或家用电器应用中,薄膜电容器在容性功率电源中与电源串联中,其应用条件十分苛刻,特别是要求薄膜电容器在长期使用当中,其容量衰减越小越好,但是现有技术中,在高温(85℃)、高湿(85%r.h.)环境下带负载长期运行的薄膜电容器难以保证其电容量的稳定,金属化薄膜层的面积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薄膜电容器的容量下降及快速衰减。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耐高湿薄膜电容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电容器使用派瑞林镀膜层将电容器芯子在制造过程中及时吸附隔离大气中的水分,使用吸水率小于万分之三的塑壳,使用吸水率小于万分之六环氧树脂,通过这三个条件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耐高温和耐高湿的效果,同时电容器的容量衰减率从原来的大于10%降低到了小于5%,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容量衰减率,增加了电容器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耐高湿薄膜电容器,包括塑壳、位于塑壳内的电容器芯子和填充于塑壳与电容器芯子之间的环氧树脂,电容器芯子上设有引线,电容器芯子的外表面镀有一层派瑞林镀膜层,塑壳的吸水率不高于万分之三,环氧树脂的吸水率不高于万分之六。
7.优选的,派瑞林镀膜层的厚度为20~30微米。
8.优选的,塑壳的内壁设置为磨砂的。
9.优选的,塑壳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加强筋。
10.优选的,加强筋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子加强筋,加强筋和子加强筋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凸点。
11.优选的,引线包括左侧引线和右侧引线,左侧引线从电容器芯子的左侧面靠近下端处引出且其呈l型,右侧引线从电容器芯子的右侧面靠近下端处引出且其与左侧引线呈左右对称设置。
12.优选的,电容器芯子的底面与塑壳的底面的垂直距离d1为0.5
㎝‑
2.5

,电容器芯子的顶面上部的环氧树脂的厚度d2为1
㎝‑5㎝
,其中d2大于d1。
13.优选的,电容器芯子2的左右侧面距离塑壳1的左右侧面的垂直距离d3为2
㎝‑6㎝

14.优选的,加强筋设置为x型的,且其外表面设置为磨砂的。
15.(三)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高温耐高湿薄膜电容器,该电容器使用派瑞林镀膜层将电容器芯子在制造过程中及时吸附隔离大气中的水分,使用吸水率小于万分之三的塑壳,使用吸水率小于万分之六环氧树脂,通过这三个条件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耐高温和耐高湿的效果,同时电容器的容量衰减率从原来的大于10%降低到了小于5%,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容量衰减率,增加了电容器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强筋和子加强筋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x型加强筋的示意图。
21.图中:1-塑壳、2-电容器芯子、3-环氧树、4-引线、5-派瑞林镀膜层、6-加强筋、7-子加强筋、8-左侧引线、9-右侧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耐高湿薄膜电容器,包括塑壳1、位于塑壳1内的电容器芯子2和填充于塑壳1与电容器芯子2之间的环氧树脂3,电容器芯子2上设有引线4,电容器芯子2的外表面镀有一层派瑞林镀膜层5,塑壳1的吸水率不高于万分之三,环氧树脂3的吸水率不高于万分之六,该电容器使用派瑞林镀膜层5将电容器芯子2在制造过程中及时吸附隔离大气中的水分,使用吸水率小于万分之三的塑壳1,使用吸水率小于万分之六环氧树脂3,这样塑壳1和环氧树脂3的渗水率极低,很好地保护了内部的电容芯子2,通过这三个条件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耐高温和耐高湿的效果,使其能够耐受双85的环境,同时电容器的容量衰减率从原来的大于10%降低到了小于5%,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容量衰减率,增加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24.派瑞林镀膜层5的厚度为20~30微米,这个厚度的镀层正好,既经济实惠又能起到很好的隔离大气中水分的作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5.塑壳1的内壁设置为磨砂的,将塑壳1的内壁设置成磨砂的,这样在注塑环氧树脂3的时候,环氧树脂3和塑壳1的内壁之间的结合更加牢固,这个衔接处的防渗水的效果相对来说更好。
26.塑壳1的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加强筋6,加强筋6的设置使得塑壳1的内壁和环氧树脂3的结合的牢固性进一步得到提升,进而使得固定更加牢固,最终使得这个衔接处的防渗水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7.加强筋6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子加强筋7,加强筋6和子加强筋7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凸点,通过在加强筋6上设置子加强筋7,同时在子加强筋7的表面设置凸点,这样更进一步地增强了塑壳1的内壁和环氧树脂3结合的牢固性,从而增强其防渗水的效果。
28.引线4包括左侧引线8和右侧引线9,左侧引线8从电容器芯子2的左侧面靠近下端处引出且其呈l型,右侧引线9从电容器芯子2的右侧面靠近下端处引出且其与左侧引线8呈左右对称设置,通过该设置方式,使得左侧引线8和右侧引线9的引出点位于塑壳1内部比较深的位置,这样距离环氧树脂3的上表面的距离得到了大大的增加,这样引线4与电容芯子2的交汇处距离环氧树脂3的上表面的距离得到了大大的增加,水汽很难渗透到引线4与电容芯子2的交汇处,因为引线4与电容芯子2之间的交汇处难免会有缝隙,水一旦从该缝隙中渗进电容器芯子2,就会对电容器芯子2造成损坏,该方式很好地保护电容器芯子2,同时将左侧引线8和右侧引线9设置为l型的,这样即使有少量的水汽顺着引线向下渗透,也属于直线方向上的渗透,l型引线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水汽到达引线4与电容芯子2的交汇处,起到了进一步保护电容器芯子2的作用,而一般情况下,引线是从电容器芯子2的上表面引出的,这样水汽很容易渗透到引线4与电容芯子2的交汇处,从而对电容器造成损坏。
29.电容器芯子2的底面与塑壳1的底面的垂直距离d1为0.5
㎝‑
2.5

,电容器芯子2的顶面上部的环氧树脂3的厚度d2为1
㎝‑5㎝
,其中d2大于d1,d2大于d1,这样设置,使得电容器芯子2距离环氧树脂3的上表面的距离在合适的范围内尽可能大,保护好电容器芯子2.
30.电容器芯子2的左右侧面距离塑壳1的左右侧面的垂直距离d3为2
㎝‑6㎝
,留有足够的距离引出l型的引线。
31.加强筋6设置为x型的,且其外表面设置为磨砂的,这样大大增加了塑壳1的内壁和环氧树脂3结合的牢固性,从而大大增强了其防渗水的效果。
32.工作原理:该电容器使用厚度为20~30微米的派瑞林镀膜层5将电容器芯子2在制造过程中及时吸附隔离大气中的水分,使用吸水率小于万分之三的塑壳1,使用吸水率小于万分之六环氧树脂3,这样塑壳1和环氧树脂3的渗水率极低,很好地保护了内部的电容芯子2,通过这三个条件大大提高了电容器的耐高温和耐高湿的效果,使其能够耐受双85的环境,同时电容器的容量衰减率从原来的大于10%降低到了小于5%,大大降低了电容器的容量衰减率,增加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其中塑壳1的内壁设置为磨砂的,其内壁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加强筋6,加强筋6设置为x型的,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子加强筋7,子加强筋7的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凸点,这样大大增加了塑壳1的内壁和环氧树脂3结合的牢固性,从而大大增强了其防渗水的效果,其中引线4包括左侧引线8和右侧引线9,左侧引线8从电容器芯子2的左侧面靠近下端处引出且其呈l型,右侧引线9从电容器芯子2的右侧面靠近下端处引出且其与左侧引线8呈左右对称设置,通过该设置方式,使得左侧引线8和右侧引线9的引出点位于塑壳1内部比较深的位置,这样距离环氧树脂3的上表面的距离得到了大大的增加,这样引线4与电容芯子2的交汇处距离环氧树脂3的上表面的距离得到了大大的增加,水汽很难渗透到引线4与电容芯子2的交汇处,因为引线4与电容芯子2之间的交汇处难免会有缝隙,水一旦从该缝隙中渗进电容器芯子2,就会对电容器芯子2造成损坏,该方式很好地保护电容器芯子2,同时将左侧引线8和右侧引线9设置为l型的,这样即使有少量的水汽顺着引线向下渗透,也属于直线方向上的渗透,l型引线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水汽到达引线4与电容芯子2的交汇处,起到了进一步保护电容器芯子2的作用。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