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以及用于连接器的致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907051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以及用于连接器的致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概括而言涉及低高度(low profile)连接器,而更具体而言涉及使用冗余拉片结构来致动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的改进的手段。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子装置中使用小型及低高度连接器,诸如用于小型可插拔(SFP)应用的那些连接器,在这些电子装置内空间是非常宝贵的。这种连接器广泛用于连接路由器和服务器。这种连接器的尺寸小,但是许多这种类型的电连接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容易将它们与其所连接的部件分离或断开。因此,通是将这些连接器扣持在一起。使用一扣持件的一插头连接器的一个例子是1999年6月29日授权的题为“扣持电连接器”(其内容通过援引其整体并入本文)的美国专利US5915987,其公开了一种插头插座连接器组件,所述插头插座连接器组件具有结合于插头连接器壳体的一扣持机构。插头连接器上的这些扣持机构需要一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允许操作者升高及降低扣持元件,以使一插头连接器与其对应的插座连接器扣持及脱扣。所述致动装置的尺寸及位置有时会增加系统中所需的尺寸。
[0003]随着连接器变得越来越小以及电子装置中的插座连接器的密集度增加,使插头连接器的扣持机构脱开的这样的简单动作变得越来越困难。用于低高度扣持连接器的一些扣持机构使用沿连接器的线缆轴向向后延伸的一单个的拉片,以限定操作者的一抓握点。这种拉片披露于2008年4月8日授权的、且被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的美国专利US7354292 (其内容通过援弓I其整体并入本文)。然而,这种类型的拉片仅沿它们关联的连接器的一单一的方位(即在线缆的顶部或底部)延伸。电子装置的紧凑的布线室(wiringcloset)使得接触并且抓握拉片来移除连接器变得困难。因此,对于具有一拉片致动装置类型的结构的一低高度连接器而言,存在着不管连接器处于何种方位均能够接触拉片致动装置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申请由此针对一种具有一冗余或双拉片致动装置的低高度连接器,尤其适用于密集的线缆设置,其中,无论连接器处于何种方位,都可以操作所述致动装置。
[0005]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低高度扣持连接器,其适合密集配线应用,具有可以从连接器线缆的两相对侧接触且可以经由一简单的拉式动作进行操作的一致动装置。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所述连接器的制动装置。
[0006]根据下面本申请说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高度扣持连接器,其包括一中空的大体呈矩形的本体部,一类似矩形的对接部自所述本体部突出。一扣持元件沿所述连接器纵向延伸且在该扣持元件的一后端附近固定于所述连接器的本体部、并且该扣持元件以一悬臂方式向前延伸从而使其前端位于所述对接部上。提供了一种致动装置,其具有装配在所述扣持元件和所述连接器的本体部之间的一细长的本体,所述细长的本体具有使所述扣持元件的前端响应所述致动装置的纵向移动而升高和降低的一结构。
[0007]所述致动装置优选包括具有一拉片的一第一抓持部,所述第一抓持部在其后端具有呈手指孔形式的一环,一操作者可以使用该环来向后拉所述致动装置或向前推所述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和插头连接器包括限制所述致动装置移动的配合结构。为了使所述致动装置具有一冗余的装置,设置有具有呈拉圈形式的一拉片的一第二抓持部,且所述第二抓持部也沿所述连接器的线缆向后延伸。所述拉圈大体位于与拉环相对的位置且包括位于其后端的一手指孔,一操作者可以使用该手指孔来向后拉所述致动装置或向前推所述致动装置。重要的是,所述拉环和所述拉圈由一中间间隔彼此隔开,所述连接器的线缆延伸通过该中间间隔。在这方面,所述拉环和所述拉圈优选并列设置,从而单独地被抓握或作为一对被抓握。
[0008]所述致动装置包括一对臂部,所述一对臂部向所述连接器的线缆的一相对侧向外且向下延伸,并在该相对侧连接于所述第二抓持部以共同限定围绕所述线缆的所述拉圈。所述臂部优选自所述致动装置的本体以一锐角向下延伸,以更好地将所述第二抓持部的拉力传递给所述致动装置的本体。所述致动装置的本体还优选形成有一圆弧形部分(radius),所述圆弧形部分使所述致动装置本体具有接触所述连接器的线缆的一圆边,以利于整个所述致动装置沿所述连接器的线缆滑动。
[0009]通过研读下面的详细说明,将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这些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
【附图说明】
[0010]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具体说明,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的结构和运作的组成和方式以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件,且在附图中:
[0011]图1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具有使用一致动装置的一扣持机构的一线缆连接器;
[0012]图2为图1的连接器的一侧视图,其中,致动装置在连接器壳体的后部向外延伸的部分是以剖视方式示出;
[0013]图3为图1的连接器的一后视图,其中,两条线缆存在于连接器中;
[0014]图4A为图1的连接器的致动装置的从上方观察到的一立体图;
[0015]图4B为类似于图4A但是从下方观察到的视图;
[0016]图4C为图4A的致动装置的后部的一放大的视图;
[0017]图4D为示出本申请的双拉片致动装置的一替代结构的一视图;
[0018]图5为图4A的致动装置的后端以剖视图给出的一放大的侧视图;以及
[0019]图6为图1的连接器的一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尽管本申请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示出在附图中且在本文中将详细说明的是多个具体实施例,同时应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申请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申请限制于本文的描述。
[0021]由此,所提到的一个特征或方面将用于说明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一个特征或方面,而不是暗示本申请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该特征或方面。此外,应注意的是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若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进行限制。
[0022]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改变,则这些指示也要相应地改变。
[0023]图1至图6示出根据本申请构造的一线缆连接器40,其使用一冗余或双拉片致动装置46。线缆连接器40具有一个由两部分构成的连接器壳体40a,所述连接器壳体40a包括一相对较大的本体部41及一较小的鼻部或对接部42,对接部42部分地包覆一电路板44,该电路板44与安装于一电子装置的一较大的电路板上的一对应的相向连接器(未示出)的接触部对接。连接器40用于将一条单线缆或多条线缆70中的多条导线与一电子装置的电路连接。所述壳体的本体部41包括沿所述壳体的本体部41纵向延伸的一纵向通道
45。该通道45收容一致动装置46于其内,且还收容覆盖在致动装置46的一部分上方的一细长的扣持元件47。扣持元件47示出为在其后端附近经由穿过扣持元件47的翼部52上的孔50的两个紧固件48固定于所述壳体的本体部41。这种安装使扣持元件47以一悬臂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器壳体40a,从而扣持元件47的自由端53可以响应致动装置46的水平或横向移动而竖向移动。扣持元件自由端5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合于对应的相对侧连接器上的开口的接合钩部57。
[0024]如图4A至图4C最佳所示,致动装置46包括一细长的本体部54,该本体部54的宽度稍小于所述连接器壳体40a的通道45的宽度,这将使本体部54可以在所述连接器壳体40a的通道45内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自由滑动而不受干涉。为了限制致动装置46的移动范围且防止致动装置46从连接器40中被完全拉出,致动装置的本体部54可以包括接合于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通道45内的一挡止元件(未示出)的一移动限制槽55。致动装置46的前端56优选包括一加大的端部58,诸如一叶部或者一滚销(roll pin) 59,固定在扣持元件47与所述壳体的通道45之间或者与所述连接器壳体40a或所述壳体的通道45内的一凹部之间。此加大的端部58充当一凸轮,且抵靠于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40a上或设置在扣持元件47上的一凸轮表面,从而该加大的端部58的水平移动赋予扣持元件自由端53的竖向移动。
[0025]重要的是,致动装置46具有一拉片式结构。也就是说,致动装置的本体部54在其后端终止于一第一抓持部61,第一抓持部61不出为具有一圆形或类椭圆形态的一指环62。如图所示,第一抓持部61在一水平面Hl内延伸,包括致动装置的本体部54的一部分也在一水平面Hl内延伸。这样,致动装置的本体部54和其对应的第一抓持部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