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缘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927250阅读:来源:国知局
组装到壳体主体11。后支架25限制总橡胶塞23向后方脱离。在后支架25形成有与各密封孔24对应的多个贯通孔26。
[0038]<端子保持部件30>
[0039]端子保持部件30具有与电路基板62相同程度的线膨胀系数,因此由含玻璃的PPS树脂(聚苯硫醚)材料构成。含玻璃PPS树脂的线膨胀系数大致为10?30ppm/°c (例如,作为东丽株式会社的PPS树脂的TORELINA(登记商标)的流动方向为23ppm/°C、直角方向为31ppm/°C )。端子保持部件30的含玻璃PPS树脂的线膨胀系数为壳体主体11的PBT树脂的约1/10?3/10。端子保持部件30在整体上形成为高度尺寸(上下尺寸)设定得比宽度尺寸小的扁平的形状。如图2、3所示,端子保持部件30是具有上下一对支撑壁部31、左右一对侧壁部32以及前壁部33的单一部件。一对侧壁部32具有将上下两支撑壁部31的左右两端缘彼此连接的形态。前壁部33具有将两支撑壁部31的前端缘彼此连接的形态,并与侧壁部32的前端相连。这些壁部31、32、33都构成端子保持部件30的外壁面。
[0040]端子保持部件30容纳在前部空间14内。如图3所示,形成在端子保持部件30的左右两侧壁部32的外表面上的弹性卡定片34与形成在前部空间14的左右两内侧面的卡定台阶部27卡定。通过该弹性卡定片34与卡定台阶部27的卡定作用,使端子保持部件30保持在前部空间14内。如图2、3所示,在端子保持部件30的前端部外周形成有凸缘部35,在该凸缘部35卡定有橡胶制的密封环45的后端部。通过该卡定作用,密封环45使其外周与罩部13的后端部内周紧贴,在配置成比端子保持部件30靠前方的状态下组装到壳体主体11。
[0041]如图6所示,在端子保持部件30的内部形成有从两支撑壁部31的内表面分别向上下方向中央呈肋状突出的多个分隔壁36。分隔壁36在前后方向上细长且在左右方向上并列配置。通过支撑壁部31与分隔壁36区划出的空间成为前部腔体37。因此,在端子保持部件30的内部,分为上下2层的多个(与后部腔体16数量相同的)前部腔体37沿宽度方向以预定间距(与后部腔体16相同的间距)并列配置而形成。上述支撑壁部31的内表面和分隔壁36的侧面直接面对前部腔体37。多个前部腔体37和多个后部腔体16分别以I对I前后排列的方式对应配置而构成端子容纳室38。并且,壳体主体11的主体部12和端子保持部件30构成用于将多个端子配件50并列配置并进行容纳的端子容纳部39。
[0042]如图2所示,端子保持部件30的内部空间中的处于上层的前部腔体37与下层的前部腔体37之间的空间,成为上下尺寸设定得比左右方向小的单一的基板容纳空间40ο在基板容纳空间40中,上层的前部腔体37与下层的前部腔体37直接面对。在前壁部33前后贯通地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细长且呈狭缝状开口的基板插入口 41。基板容纳空间40的前端与基板插入口 41连通。
[0043]另外,在前壁部33形成有用于对容纳在前部腔体37中的端子配件50的箱部51的前端部进行支撑的上下一对支撑板部42。支撑板部42具有如下形态:从基板插入口 41的开口边缘中的沿着左右方向(基板插入口 41的长度方向)的上下一对长边侧开口边缘43向后方呈单臂梁状突出。在端子配件50的箱部51容纳在前部腔体37内的状态下,箱部51的前端部被支撑板部42限制向基板容纳空间40侧位移。由此,端子配件50以姿势不向上下方向倾斜的方式被保持。
[0044]支撑壁部31的前端与前壁部33相连,因此在支撑壁部31产生向端子保持部件30的外表面侧(上方或下方)膨胀这样的变形时,前壁部33以向上下扩展的方式变形。伴随该前壁部33的变形,基板插入口 41的上下两长边侧开口边缘43以彼此分离的方式相对位移。在本实施例1中,作为用于防止基板插入口 41的上下扩展变形的构件,如图3、5、6所示,在前壁部33形成有将长边侧开口边缘43彼此连接的形态的一个连接部44。
[0045]连接部44的前端缘与前壁部相连。连接部44的上端缘与上侧的上壁部31相连。连接部44的下端缘与下侧的上壁部31相连。连接部44的后端缘与隔壁17的前端相连。即,连接部44在从上下一对支撑壁部31的前端到后端的整个区域范围相连。因此,通过该连接部44,限制上侧的支撑壁部31和下侧的支撑壁部31以彼此分离的方式变形。
[0046]另外,如图5、6所示,通过在基板插入口 41形成连接部44,基板插入口 41被区划为左右两个开口区域41L、41R。因此,对于作为单一空间的基板容纳空间40,对应两个(多个)开口区域41L、41R。连接部44配置在从长边侧开口边缘43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向左右方向偏移的位置。即,连接部44是在左右方向上不对称的配置。两个开口区域41L、41R的形状和大小在左右方向上不对称。
[0047]如图2所示,在罩部13安装有从前方堵塞其前端的开口部的合成树脂制的盖46。在两连接器H、P正确嵌合的状态下,基板侧壳体60整体容纳在罩部13内。因此,盖46在整体上形成为平板状。在盖46的上端缘和下端缘分别形成有卡定臂47。关于安装在罩部13的盖46,通过使卡定臂47卡定到罩部13的卡定凹部22,从而将盖46保持为不从罩部13向前方脱离。该盖46和罩部13构成用于容纳基板侧壳体60的壳体容纳部48。
[0048]壳体容纳部48配置成与端子容纳部39的前方相邻。另外,壳体容纳部48的内部空间经由基板插入口 41而与基板容纳空间40连通。在壳体容纳部48内容纳有由橡胶材料构成的弹性部件49。弹性部件49配置成与盖46的内表面(后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范围紧贴。弹性部件49的后表面与基板侧壳体60的背面60R的大致整个区域范围紧贴。当将盖46组装到罩部13时,弹性部件49以弹性地压扁变形的状态夹持在盖46与基板侧壳体60之间。
[0049]<端子配件50>
[0050]端子配件50成型为整体上在前后方向(与端子配件50的并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细长的形状。端子配件50是对冲裁成预定形状的2个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并组装而构成的。如图2所示,端子配件50的前端侧区域成为公知形态的箱部51。端子配件50的后端侧区域成为公知形态的压接部52,在压接部52通过压接而连接有构成线束的电线53的前端部。在箱部51设置有弹性接触片54。弹性接触片54的一部分从箱部51向外侧突出。
[0051]端子配件50依次通过后支架25的贯通孔26和总橡胶塞23的密封孔24而插入到端子容纳室38内。箱部51的后端与矛杆18卡定,从而将所插入的端子配件50保持为防脱状态。在插入有端子配件50的状态下,箱部51和弹性接触片54配置在前部腔体37内,压接部52配置在后部腔体16内。S卩,箱部51 (端子配件50的前端侧部分)在从其前端到后端的整个长度范围由端子保持部件30保持。另外,压接部52 (端子配件50的后端侧部分)在其整个长度范围配置于壳体主体11内。
[0052]在将端子配件50插入到各端子容纳室38的状态下,弹性接触片54的一部分向支撑壁部31的相反侧突出,并面对基板容纳空间40内。另外,各端子配件50被分隔壁36从左右夹持,从而以在左右方向(并列方向)上不会较大地晃动的方式相对于端子保持部件30定位。
[0053]<基板侧连接器P〉
[0054]如图2?4所示,基板侧连接器P是通过模制成型使合成树脂制的基板侧壳体60与电路基板62—体化而成。基板侧壳体60在整体上形成为高度尺寸(上下尺寸)设定得比宽度尺寸小的扁平的形状。如图2所示,在基板侧壳体60的上表面(外表面)形成有锁定突起61。在电路基板62的上下两面(表里两面)通过印刷而形成有电路,并且安装有电子部件等(省略图示)。电路基板62中的线束侧连接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