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自持复合光电板和其工作方法以及光电板阵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62438阅读:来源:国知局
发明的概念。
[0022]本发明的一体化自持复合光电板提供了一种使用太阳能照明的简单方法。与现有的太阳能照明系统不同,自持复合光电板将光伏电池,蓄电池,相关控制电路及发光器件使用印刷,涂敷、自封装、面安装等工艺薄膜化,并用粘合及挤压工艺把各部分组合到一起,组成完整的一体化板状太阳能照明系统。本光电板可以实现独立的光-电-光转换过程,白天自动处于发充电状态,把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并对蓄电池充电;当环境亮度低于阈值时,自动打开发光部件照明。系统不需要任何外部支持就能够提供长时间的自持照明。本光电板的小功率单元化结构保证了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光电板可以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大规模生产,降低照明系统成本,提供高质量的太阳能照明系统。
[0023]实施例1
图1示出了一体化自持复合光电板中主要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4]如图1所不,一体化自持复合光电板,所述一体化自持复合光电板为多层复合结构,其中,第一层为发光层I,第二层为可控反射/透射层2,第三层为光伏层3,第四层为控制电路层4,第五层为蓄电池层5依次上下叠层,且各层之间通过相应的泛连接的层间接口6相连;其中,所述发光层1,用于发光;所述可控反射/透射层2,对射入或射出的复合光电板的光线进行反射或透射控制;所述光伏层3,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所述控制电路层4,分别对发光层1、可控反射/透射层2和蓄电池层5进行相应控制;所述蓄电池层5,用于对光伏层3产生的电能进行存储。
[0025]优选的,所述光伏层3为米用非晶娃、CIS、CIGS中的任一种制成的光电米集板,使所述光伏层3具有柔性,所述光伏层3的上端面与可控反射/透射层2的下端面之间粘合有透明EVA胶。具体的光伏层3有多种材料可以选用,不同材料可以形成不同特性的光电板。为保证复合光电板的薄形结构及转换效率、结构重量、结构柔性的综合要求,复合光电板选用非晶硅、CIS (铜铟硒)、CIGS (铜铟镓硒化物)中任一种作为基本的光伏层3的材料。上述材料制成的薄膜光伏层可以获得系统柔性及更薄的结构。CIS/CIGS薄膜光伏层具有更宽的波段范围,可以有更长的光电转换时间。且CIS/CIGS薄膜光伏层的宽带特性和累积效应能有效的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其中,CIGS薄膜最高转换率已经达到20.8%[ NREL BRCE],光谱范围覆盖0.0lym到1.5 μ m波段,在0.3 μ m-0.7 μ m可见光段吸收率达到90%, CIS/CIGS的柔性基材能满足光电板的技术要求。也可以选用单晶硅、多晶硅光伏电池板获得刚性光伏层,同时获得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0026]图2示出了一体化自持复合光电板中蓄电池层5的结构示意图。
[0027]所述蓄电池层5包括两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0028]如图2所示,例如,所述蓄电池层5为三层复合结构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层5,其中,上层为铝电极501,中间层为固态锂离子电解质503,下层为铜电极502。具体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层5是用锂系电解质涂覆在金属电极内面,经固化后成为固态电解质形成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具有锂离子电池的高比能特征,同时具有结构柔性及可剪裁性。固态锂离子电池同时有较好的安全性,在剪切,冲击、刺穿条件下不燃不爆,能够满足复合光电板系统的结构、容量及安全性要求。
[0029]图3不出了一体化自持复合光电板中蓄电池层5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不意图。
[0030]如图3所示,所述蓄电池层5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蓄电池层5为超级电容电池层5,该超级电容电池层5包括上、下分布的两块电极板,两块电极板之间均匀分布有适于构成若干密封空腔的网格504,各密封空腔内设有电解液,其中,电极板为活性炭混合石墨烯材料制作成的多孔电极板。所述电解液通过各网格504以及上、下电极板密封起来,形成若干个并联连接的超级电容。所述网格504的形状不限于图3中的正方形,也可以成蜂窝状网格分布。
[0031]所述发光层I为OLED层,且该层为多层复合结构,包括:金属阴极层、有机发射层、有机导电层、金属阳极及OLED基板;优选的,所述OLED层的上端面通过透明EVA胶与保护层7的下端面相连,以保证透光率。OLED是通过在玻璃、聚酯膜等片基上涂覆有机薄层及透明金属电极,构成有机二极管。当在有机二极管两端施加电压时,有机材料会激发出光线,其机理与常见的LED发光相似。OLED的透明、超薄及面发光特性使它成为光电板最理想的发光层I材料;且OLED是平面发光,光线柔和,没有炫目现象;光谱完全落在可见光区,光色接近日光,显色性好。OLED的薄膜厚度小于I毫米,有良好的柔性。OLED可以容易地实现彩色发光。复合光电板以OLED作为发光层I材料,能够满足光电板在结构,性能上的要求。可选的,OLED层也可以采用面封装的LED阵列来替代,进一步,所述LED阵列的LED发光芯片稀疏排列,芯片之间有较大间隔,以便于光线穿过发光层。
[0032]优选的,所述可控反射/透射层2采用高反射率液晶薄膜,该液晶薄膜作为光阀控制光线的透射或反射。具体的,由于本一体化自持复合光电板中存在光伏层3与发光层I两种层,需要使用可控反射/透射层2协调两层的关系。可控反射/透射层2位于发光层I和光伏层3之间。可控反射/透射层2使用光阀实现反射或透射控制,所述可控反射/透射层2可以采用高反射率液晶薄膜制成。利用高反射液晶薄膜在没有电压施加在两端时呈现透明,有电压时呈现高反射率特征。
[0033]所述可控反射/透射层2的作用是,白天在控制电路层4的作用下打开光阀,使阳光投射到光伏电池上;晚上关闭光阀,提供高反射率背景,提高复合光电板的照明效果。
[0034]图4示出了控制电路层4的电路原理框图。
[0035]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电路层4包括:微控制器单元、电池充放电控制单元、发光控制单元、光阀控制单元和光控单元;其中,所述电池充放电控制单元适于将光伏层3转换的电能传输至蓄电池层5中存储;所述发光控制单元包括:恒流驱动电路,且该恒流驱动电路适于控制所述OLED层发光;所述微控制器单元适于分别与所述光控单元、光阀控制单元相连,且该微控制器单元适于根据光控单元的感光信号通过相应的层间接口 6实现控制光阀控制单元、恒流驱动电路以及电池充放电控制单元;即,若微控制器单元根据感光信号判定为晚上时,则控制光阀控制单元使可控反射/透射层2的光阀关闭以变为反射层,并控制恒流驱动电路启动OLED层发光;若微控制器单元根据感光信号判定为白天时,则控制光阀控制单元使可控反射/透射层2的光阀打开以变为透射层,并控制电池充放电控制单元启动,以将电能传输至蓄电池层5中存储。具体的,所述控制电路层4为FPC薄膜控制电路层4,其中的各单元电路均采用ASIC电路或者利用相应的ASIC芯片。所述光控单元可以采用光敏电阻或光敏传感器来实现。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层4还包括:接口控制模块,所述控制电路层4适于通过该接口控制模块实现与外电路通讯,程序下载等功能。具体的,所述微控制器单元也可以超小超低功耗微控制器,例如ST公司的STM8S系列低成本8位MCU,其采用UFPQFPN 20脚小体积封装,体积为3*3*0.5毫米;或STM8L系列超低功耗8位MCU,其采用UFQFPUN20小体积封装,体积为3*3*0.5毫米;也可以采用Lapis公司的ML610Q101/102系列超低功耗8位MCU,其采用SS0P16小体积封装,体积为5*4*1.3毫米。
[0036]图5示出了层间接口 6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层间接口 6的上层或下层中各连接点的示意图,图(b )为FPC膜电路的侧视图。
[0037]如图5所示,所述层间接口 6采用位于上、下层间的FPC膜电路,所述FPC膜电路包括:若干对连接点601,各对连接点601上、下分别成对位于上层的下端面和下层的上端面,且上、下连接点601之间通过导电胶相连。具体的,层间接口 6是上下层间的连接点601。该接口是使用附属各层的FPC膜电路实现的,以提供层间的广泛连接,简称泛连接;该层提供连接电路布线及泛连接的连接点601,以满足复合光电板的电气性能及电气结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