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调速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7611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调速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调速开关。
【背景技术】
[0002]直流调速开关在手持式电动工具领域应用广泛,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和电动螺丝刀等,其一般包括壳体,用于安装控制按钮的活动架,受活动架控制通断的触头组件,用于控制电动机转向的换向机构以及用于调节转速的调速机构。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动触点一般固定在可上下移动的活动架上,当下压活动架时,动触点跟随活动架移动,从而与静触点接触连接;由于操作电流较大,动触点和静触点一般均为银触点,当下按活动架的力度较大时,动触点与静触点之间的压力较大,容易损坏银触点。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3280358A公开了一种直流调速开关,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驱动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或分离的结构,如图1-2所示:动触头01为折弯板,其包括平直段011,平直段011 —端延伸成折弯段012,另一端设置有动触点013 ;平直段011的中部与动触架02之间成型有支撑转动部03,位于支撑转动部03和动触点013之间的平直段011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触头压簧04,活动架05在对应折弯段012的位置处成型有楔形斜面051,当活动架05上下滑动时,带动楔形斜面051沿折弯段012上下滑移,使动触点013绕支撑转动部03转动,并在触头压簧04的作用下,实现动触点013与静触点06接触或分离。
[0004]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避免人们按压活动架05力度过大时导致的动静触点的损坏,但仍具有以下不足:1)在活动架05上下滑动并带动楔形斜面051与折弯段012相互作用时,动触头01需要绕支撑转动部03转动,由于动触头01自身体积较小,且安装位置狭窄,因而在动触头01与动触架02之间设置支撑转动部,显然会给制造、安装带来不便,导致制造成本高,组装难度大;2)与动触点013相对的动触头01 —端,通过支撑转动部与其他部件实现电连接,导致过流能力弱,无法适应大电流的工况;3)楔形斜面051与折弯段012之间通过相互挤压的方式实现动静触点的通断,为了克服触头弹簧04的弹力,楔形斜面051与折弯段012之间的挤压力较大,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很容易出现磨损损坏。

【发明内容】

[0005]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能够避免按压活动架力度过大导致动静触点损坏的直流调速开关制造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造难度小、生产成本低,且同时能够避免按压活动架力度过大导致动静触点损坏的直流调速开关。
[0006]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调速开关,包括
[0007]壳体;
[0008]静触头,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0009]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相对,且通过弹性件可整体平移地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0010]驱动件,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具有对所述动触头进行阻挡,使所述弹性件蓄能,并使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分离断开的第一位置,和在外力作用下移动并解除对所述动触头的阻挡,使所述弹性件释放能量,推动所述动触头整体平移并与所述静触头接触连通的第二位置。
[0011]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动触头具有用于设置动触点的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0012]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静触头为两个,分别作为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出端,所述动触头上设有两个动触点,在所述驱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与设在两个所述静触头上的静触点同时电连通。
[0013]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驱动件包括
[0014]活动架,可上下移动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
[0015]阻挡部,固定设置在所述活动架上,用于对所述动触头进行阻挡;
[0016]复位弹簧,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架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蓄能的第一状态,和在所述外力减小或解除后,推动所述活动架、进而推动所述阻挡部对所述动触头进行阻挡的第二状态。
[0017]作为一种改进方案,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活动架顶部的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壳体之间安装有导向结构。
[0018]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导向结构包括
[0019]第一导向条板,为两个,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沿所述活动架移动方向延伸,并在中间形成导向凹槽;
[0020]第二导向条板,为一个,固定设置在所述按钮上,插入所述导向凹槽内部与所述导向凹槽实现沿所述活动支架移动方向的可滑动连接。
[0021]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导向结构还包括
[0022]第一滑动阻挡面,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板的远离所述导向凹槽底面一侧的侧面上;
[0023]第二滑动阻挡面,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面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第二导向板插入所述导向凹槽内部时,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面贴合接触;
[0024]第三滑动阻挡面,与所述第一滑动阻挡面平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0025]第四滑动阻挡面,与所述第三滑动阻挡面相对设置在所述按钮上,在所述第二导向板插入所述导向凹槽内部时,与所述第三滑动阻挡面贴合接触;
[0026]所述第一滑动阻挡面、所述第三滑动阻挡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阻挡面和所述第四滑动阻挡面之间。
[0027]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以形成第一封闭容纳空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设有用于供所述驱动件穿过以伸入所述第一封闭容纳空间内部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侧壁上设有上下相对以形成安装空间的两个阻挡凸缘,所述安装空间内部安装有适于驱动件穿过的密封垫圈。
[0028]作为一种改进方案,还包括扣合在所述第二壳体外侧以形成第二封闭容纳空间的第三壳体,第二封闭容纳空间用于安装转换机构。
[0029]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线路出口,用于供与所述转换机构电连接的线路穿过,所述线路出口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凹陷阶梯槽结构。
[0030]本发明提供的直流调速开关,具有以下优点:
[0031]1.本发明的直流调速开关,动触头通过弹性件可整体平移地安装在壳体上,当使用外力按压驱动件时,驱动件受力移动,解除对动触头的阻挡,弹性件释放能量推动动触头整体平移,从而与静触头接触连通,由于推动动触头整体平移的驱动力是弹性件的弹力,与按压驱动件的力度无关,因此不论使用者以何种力度按压驱动件,都不会对设在动静触头上的银触点造成挤压损坏;另外,动触头通过弹性件可整体平移地安装在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不需要复杂的转动关系,因而结构简单,制造难度小,生产成本低,安装难度小。
[0032]2.本发明的直流调速开关,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二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当驱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弹性件受压储能,当驱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件伸长释放能量,进而推动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整体平移,实现动静触头间的电连接。
[0033]3.本发明的直流调速开关,动触头上设有两个动触点,与分别设在两个静触头上的两个银触点相对,当上述两个动触点分别与两个静触点接触连接时,连通电路,当上述两个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分开时,切断电路;这使得本发明的动触头无需直接与电源线相连,因而结构更加简单轻便,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调整设在动静触头上的触点的大小,来调整动静触头能够应用的电流场合,从而能够扩大应用范围,适用于大电流工况。
[0034]4.本发明的直流调速开关,第二导向条板安装进入导向凹槽内部后,能够对活动架的上下移动进行导向,从而提高活动架的上下移动精准度,进一步的,还增设了第一滑动阻挡面、第二滑动阻挡面、第三滑动阻挡面和第四滑动阻挡面,该四个滑动阻挡面和上述第二导向条板与导向凹槽一起,能够从活动架的四周对活动架进行导向,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向精准度。
[0035]5.本发明的直流调速开关,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设有用于供驱动件穿过以伸入第一封闭容纳空间的安装口,安装口内侧壁上设有上下相对以形成安装空间的两个阻挡凸缘,安装空间内部安装有适于驱动件穿过的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的设置,能够避免灰尘从安装口位置进入第一封闭容纳空间内部,从而有利于保持安装在第一封闭容纳空间内部零部件的清洁。
[0036]6.本发明的直流调速开关,在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线路出口,用于供与转换机构电连接的线路穿过,在线路出口处向内凹陷形成有凹陷阶梯槽结构,凹陷阶梯槽与穿过线路出口的线路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此处使用密封胶密封,从而避免灰尘从线路出口处进入到第一封闭容纳空间内部,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防尘性能。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或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是现有技术中直流调速开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2是图1中动触头和触头压簧组合后的立体图。
[0040]图3是实施例1中直流调速开关的立体图。[0041 ] 图4是图3的爆炸结构图。
[0042]图5是按钮、活动架和动、静触头间的立体关系结构图。
[0043]图6是壳体、活动架和按钮组合后的立体图。
[0044]图7是第一壳体与动、静触头组合后的立体图。
[0045]图8是图7的爆炸结构图。
[0046]图9是按钮、活动架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合后的立体图。
[0047]图10是图9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组合后的立体图。
[0048]图11是图9中按钮的立体图。
[0049]图12是图1的后视图。
[0050]附图标记:O 1-动触头,011-平直段,012-折弯段,013-动触点,02-动触架,03-支撑转动部,04-触头压簧,05-活动架,051-楔形斜面,06-静触点;
[0051]1-静触头,10-静触点,2-动触头,20-动触点,21-第一侧面,22-第二侧面,3-壳体,30-安装口,31-第一壳体,32-第二壳体,33-第三壳体,34-密封垫圈,35-阻挡凸缘,36-线路出口,4-弹性件,5-活动架,51-阻挡部,52-复位弹簧,6-按钮,7-第一导向条板,70-导向凹槽,71-第一滑动阻挡面,72-第二滑动阻挡面,73-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