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侧连接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47645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卡定于端子主体部12C的背面的端子防脱部13A。因此,当将车辆侧端子12插入腔体14,将保持器13安装于嵌合筒部24时,通过以端子防脱部13A从后方卡定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主体部12C,车辆侧端子12被保持为防止在腔体14内脱落的状态。
[0060]在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主体部12C的外周面嵌合有O形密封圈,该O形密封圈被夹持在端子主体部12C的外周面与腔体14的内周面之间,从而防止水通过腔体14浸入车辆的内部。
[0061]如图7所示,在副壳体30的前表面30A竖立设置有呈大致圆筒状的后侧端子容纳筒部32,在该后侧端子容纳筒部32的下表面侧形成有排水孔32A。该排水孔32A形成于比安装于端子主体部12C的O形密封圈靠前侧区域(防水区域内)。
[0062]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壳体主体20的嵌合筒部24的纵深面竖立设置有呈大致圆筒状的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在该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导水槽26A。另外,在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的前壁竖立设置有供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连接部12A通过的大致圆筒状的端子插通部26B,在该端子插通部26B的下侧形成有呈扇形的导水孔26C。该导水孔26C形成为沿前后方向贯通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的前壁。
[0063]如图8所示,在使副壳体30嵌合于壳体主体20的嵌合筒部24的状态下,在嵌合筒部24的后端与副壳体3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间隙S。通过构成该间隙S的里侧壁而构成导水部27。S卩,导水部27是通过在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的后边缘26D与副壳体30的前表面30A之间隔开间隙S而形成的。另外,导水部27配置于由密封构件31形成的防水区域夕卜,形成为横穿腔体14的配置。
[0064]在壳体主体20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地形成有呈管状的排水部28。该排水部28配置于壳体主体20的后端,位于导水部27的下方。换言之,排水部28形成为从使导水部27的底壁向下方开口而成的开口部起向下方延伸,用于将浸入导水部27内的水向车辆的外部排水。在排水部28的下端部形成有保持部28A,该保持部28A是通过稍微进行扩径而形成的。另外,由于保持部28A的外周面呈锥状,因此在将排水软管(未图示)连接于导水部27时,易于进行该连接操作。另外,由于排水软管在保持部28A被扩径,因此难以将排水软管从排水部28拆除。
[0065]另外,在壳体主体20的连接器嵌合部21的下端部形成有承接槽21C。如图3所示,该承接槽21C是通过使罩部21A的下端部向下方鼓出而形成的。浸入罩部21A的内周面与端子容纳部21B的外周面之间的水向下方流动而积存于承接槽21C。进而,如图8所示,在承接槽21C的后端部的下表面连接有排水部28。另外,排水部28也连接于导水部27的下表面。换言之,排水部28是通过将导水部27的下表面以及承接槽21C的后端部向下方开口而形成的。
[0066]导水部27的间隙S与导水槽26A、端子插通部26B的内部空间、导水孔26C、承接槽21C以及排水部28相连通。另外,当使副壳体30嵌合于嵌合筒部24内时,后侧端子容纳筒部32通过嵌合于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内而形成一个腔体14。此时,在导水部27,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的导水槽26A与后侧端子容纳筒部32的排水孔32A以相互连通的方式重叠配置。由此,浸入端子容纳部21B的水通过导水孔26C而浸入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内,通过后侧端子容纳筒部32的排水孔32A、导水槽26A等从排水部28向车辆的外部排水。另夕卜,浸入罩部21A与端子容纳部21B之间的水积存于承接槽21C而从排水部28向车辆的外部排水。
[0067]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地构成,接着,说明其作用。首先,说明车辆侧连接器10的组装方法。在组装之前,将锁定板25B组装于台座部25A。锁定板25B从壳体主体20的后方通过安装孔25C而被压入台座部25A。在锁定板25B的压入结束后,在从壳体主体20的后方使罩15的密封件安装部15B嵌合于安装孔25C的状态下,从后方组装致动器16。以使致动器16的安装座16D紧贴于罩15的圆筒部15D的方式拧入安装螺纹BI。由此,罩15与致动器16被同时紧固而固定于壳体主体20,并且安装孔25C被罩15封闭。
[0068]接着,将连接于电线W的末端的五个车辆侧端子12安装于保持器13。从各车辆侧端子12拉出的电线W分别沿径向插入保持器13中的对应的纵槽,当插入至内端时,电线连接部12B以及电线W的末端沿保持器13的端子防脱部13A配置。接着,当将各电线W向后方拉拽时,各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主体部12C卡定于端子防脱部13A,各车辆侧端子12以防止向后方脱落的形态被安装。
[0069]这样,在五个车辆侧端子12以防止相对于保持器13向后方脱落的形态被临时组装之后,保持器13被安装于副壳体30的背面。当各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连接部12A从后方插入副壳体30的腔体14,继而保持器13被压入副壳体30的背面时,嵌合于各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主体部12C的O形密封圈紧密地嵌合在后侧端子容纳筒部32内,通过该摩擦力,形成在各电线W(车辆侧端子12)的末端一体地组装有副壳体30与保持器13的形态。
[0070]换言之,在电线W束的末端形成有预先组装副壳体30和保持器13而成的子组件,从而形成为五个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连接部12A整齐排列地从副壳体30的前表面30A向前方突出的状态。在将车辆侧连接器10向车辆的车身安装的现场,如上述那样,以在电线W束的末端形成有子组件的形态与壳体主体20彼此独立地进行搬入。
[0071]在安装时,壳体主体20被预先固定于主体。具体地说,壳体主体20以与开口于主体的供电口相面对的方式配置于其内侧,设于壳体主体20的安装部23抵靠于设于供电口的口边缘部的被安装部(未图示),并通过螺栓紧固而进行固定。
[0072]从该状态出发,各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连接部12A从后方插入壳体主体20的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内,并且副壳体30从后方嵌合于嵌合筒部24内。副壳体30使各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连接部12A插通于对应的前侧端子容纳筒部26的端子插通部26B。另外,通过以沿着嵌合筒部24的外周面的方式安装保持器13的周壁,副壳体30以嵌合于嵌合筒部24内的形态被锁定。由此,副壳体30与壳体主体20组装为一体,成为形成有壳体11以及沿前后方向贯通该壳体11的单一腔体14的状态。
[0073]与此相伴地,连接于各电线W的末端的车辆侧端子12的端子连接部12A被插入对应的腔体14直到正确位置为止,并以通过保持器13的端子防脱部13A来防止向后方脱落的形态被容纳。从各车辆侧端子12拉出的电线W束被向后方拉出,并与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等相连接。此外,通过在从壳体11的嵌合筒部24至电线W束的拉出部分的范围内安装有护环41而进行防水。另一方面,通过在壳体11的前表面安装前盖(未图示),车辆侧连接器10的安装结束。
[0074]在进行充电动作的情况下,在打开设于供电口的盖体之后,进而卸下壳体主体20的未图示的前盖,使图1所示的充电用连接器50的端子容纳筒53嵌合于连接器嵌合部21。与此同时,使充电用连接器50的锁定臂54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