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耦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25958阅读:886来源:国知局
定向耦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向耦合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备互相电磁耦合的主线路与副线路的定向耦合器。
【背景技术】
[0002]作为涉及现有的定向耦合器的发明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定向耦合器。该定向耦合器具备呈现为漩涡状的第1耦合线路及第2耦合线路。第1耦合线路及第2耦合线路在上下方向上相重合,互相进行电磁耦合。由此,第1耦合线路起到主线路的作用,第2耦合线路起到副线路的作用。
[0003]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定向耦合器中,存在提高第1耦合线路(主线路)与第2耦合线路(副线路)之间的耦合度的要求。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320325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主线路与副线路之间的耦合度的定向耦合器。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的特征在于,包括:主线路,该主线路包含第1主线路部及第2主线路部,该第1主线路部在从第1方向观察时,呈漩涡状,该第2主线路部相对于该第1主线路部位于与该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且呈漩涡状;副线路,该副线路包含第1副线路部及第2副线路部,该第1副线路部在从第1方向俯视时,呈漩涡状,并与所述第1主线路部进行电磁耦合,该第2副线路部相对于该第1副线路部位于所述第2方向,且呈漩涡状,并与所述第2主线路部进行电磁耦合;以及无源元件,该无源元件在从所述第1方向俯视时,与所述第1主线路部及所述第2副线路部相重合。
发明效果
[000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主线路与副线路之间的耦合度。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定向耦合器10a?10e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定向耦合器10a?10e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定向耦合器10a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第1模型及第2模型的模拟结果的曲线图。
图5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b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c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d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实施方式5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e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实施方式1)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进行说明。图1是定向耦合器10a?10e的等效电路图。
[0010]对定向親合器10a的电路结构进行说明。定向親合器10a用于规定的频带内。规定的频带例如指LTE(Long Term Evolut1n:长期演进)所使用的频带(例如698MHz?3800MHz)。
[0011]定向耦合器10a作为电路结构具备外部电极14a?14j、主线路M、副线路S、电容器C1?C4以及环状导体R。主线路Μ连接于外部电极14a、14b之间,包含主线路部Ml、Μ3以及中间线路部M2。主线路Μ1、中间线路部M2以及主线路部M3按照该顺序串联连接于外部电极14a、14b之间。
[0012]glj线路S连接于外部电极14c、14d之间,包含副线路部S1、S3以及中间线路部S2。副线路部S1、中间线路部S2以及副线路部S3按照该顺序串联连接于外部电极14c、14d之间。
[0013]另外,主线路部Ml与副线路部S1互相电磁耦合。主线路部M3与副线路部S3互相电磁親合。
[0014]电容器Cl连接于外部电极14a与外部电极14e?14j之间。电容器C2连接于外部电极14b与外部电极14e?14 j之间。电容器C3连接于外部电极14c与外部电极14e?14j之间。电容器C4连接于外部电极14d与外部电极14e?14j之间。
[0015]环状导体R是呈环状的导体层,与主线路部Ml、M3以及副线路部S1、S3相重合。环状导体R是无源元件,因此环状导体R的电位为浮动电位。环状导体R设置于主线路部Ml与副线路部S1之间、以及主线路部M3与副线路部S3之间。由此,环状导体R使得主线路Μ与副线路S之间的親合度提尚。
[0016]在上述定向耦合器10a中,外部电极14a被用作为输入端口,外部电极14b被用作为输出端口。另外,外部电极14c被用作为耦合端口,外部电极14d被用作为以50 Ω进行终端化的终端端口。另外,外部电极14e?14j被用作为接地的接地端口。然后,在对外部电极14a输入高频信号的情况下,该高频信号从外部电极14b输出。此外,由于主线路Μ与副线路S电磁耦合,因此功率与从外部电极14b输出的高频信号的功率正比例的高频信号从外部电极14c输出。
[0017]接着,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定向耦合器10a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定向耦合器10a?10e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定向耦合器10a的层叠体12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将层叠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将从上侧俯视时的定向耦合器10a的长边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从上侧俯视时的定向耦合器10a的短边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0018]如图2及图3所示,定向耦合器10a包括:层叠体12、外部电极14a?14j、主线路M、副线路S、环状导体R、引出导体18a、18b、20a、20b、接地导体22、24、电容器导体26a?26d以及过孔导体vl?v4。
[0019]如图2所示,层叠体12呈长方体状,如图3所示,层叠体12通过由电介质陶瓷构成且呈长方形的电介质层16a?16j按照从上侧至下侧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层叠而成。以下,将层叠体12的上侧主面称为上表面,将下侧主面称为下表面。将层叠体12的前侧端面称为前表面,将后侧端面称为后表面。将层叠体12的右侧端面称为右面,将左侧端面称为左面。层叠体12的下表面是在电路基板上安装有定向耦合器10a时与电路基板相对的安装面。另外,将电介质层16a?16j的上侧的面称为表面,将电介质层16a?16j的下侧的面称为背面。
[0020]外部电极14b、14e、14f、14c按照从后侧往前侧的顺序设置于层叠体12的左面。外部电极14b、14e、14f、14c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上表面及下表面折返。
[0021]外部电极14d、14g、14h、14a按照从后侧往前侧的顺序设置于层叠体12的右面。外部电极14d、14g、14h、14a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上表面及下表面折返。
[0022]外部电极14i在层叠体12的背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上表面及下表面折返。外部电极14j在层叠体12的前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上表面及下表面折返。
[0023]主线路Μ设置于层叠体12内,包含主线路部Μ1、Μ3以及中间线路部M2。主线路部Ml是设置于电介质层16d的表面的前半侧的线状导体层。主线路部Ml是从上侧俯视时,从位于电介质层16d的前半侧的中央处的起始点向位于电介质层16d的右前侧角部附近的终点向逆时针旋转多圈而成的漩涡状的导体层。以下,将主线路部Ml的起始点称为上游端,将主线路部Ml的终点称为下游端。另外,主线路部Ml的中心是主线路部Ml的上游端。由此,主线路部Ml呈现为向逆时针旋转并同时从中心远离的漩涡状。
[0024]主线路部M3是设置于电介质层16d的表面的后半侧的线状导体层。由此,从上侧俯视时,主线路部M3设置在主线路部Ml的后侧。另外,主线路部M3是从上侧俯视时,从位于电介质层16d的右后侧角部附近的起始点向位于电介质层16d的后半侧的中央处的终点向逆时针旋转多圈而成的漩涡状的导体层。以下,将主线路部M3的起始点称为上游端,将主线路部M3的终点称为下游端。由此,主线路部M3的中心是主线路部M3的下游端。主线路部M3呈现为向逆时针旋转并同时从中心靠近的漩涡状。
[0025]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