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52829阅读:来源:国知局
30与量子阱层50之间的晶格失配,降低了量子阱层50的极化效应。同时,调节缓冲层40中第一缓冲层41和第二缓冲层42中In组份浓度,使两者晶格常数相等,实现缓冲层40内无极化效应,增大量子阱的等效带隙能级,减少波长蓝移;同时提升电子与空穴的有效复合机率。
[0025]实施例2
参看附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缓冲层40’位于量子阱层50与电子阻挡层60之间,用于减少量子阱层50与电子阻挡层60之间的晶格失配,且缓冲层40’与量子阱层50的晶格常数相同。缓冲层40’为由晶格常数相同的第一缓冲层41’和第二缓冲层42’组成的双层结构,且第二缓冲层42’位于第一缓冲层41’上,同时缓冲层40’的带隙能级高于量子阱层50。
[0026]具体地,先在InGaN/GaN量子阱层50上生长材料为InaGapaN的第一缓冲层41 ’,后生长材料为InbAh-bN的第二缓冲层42’,其中,第一缓冲层41’的生长条件与量子阱层50中InGaN阱层的生长条件相同,缓冲层40’的晶格常数与InGaN阱层的相等,减小量子阱层50与后续生长的P型层70的晶格失配,同时第二缓冲层42’的带隙能级大于第一缓冲层41’的带隙能级,与电子阻挡层60同时起到双层阻挡作用。
[0027]在本实施例中,InGaN阱层的厚度为28?38A,GaN皇层的厚度为60?180A,优选第一缓冲层的厚度与InGaN阱层的厚度相同,作为电子-空穴有效复合辐射层;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大于GaN皇层的厚度为300A,用于减小电子的迀移率;量子阱层50的晶格常数为优选3.25,调节第一缓冲层41 ’和第二缓冲层42’中In组份分别为17.8%、32.2%,使缓冲层40’与量子阱层50的晶格常数相同,低量子阱层60与后续生长的P型层70之间的极化效应。
[0028]现有发光二极管中,由于P型杂质的活化效率较低,使得P型层内活化空穴的浓度远远低于η型层内电子浓度,且由于空穴的迀移率较小,为480cm2/VS(仅为电子迀移率的I/3?1/2),如此,导致活化空穴主要集中在靠近P型层附近的量子阱内,而电子的迀移速率(1500cm2/VS)远远高于空穴,发光区域主要集中在靠近P型层附近的量子阱内,造成发光效率低的现象。本实施例于量子阱50层与电子阻挡层60之间插入一缓冲层,一方面增加量子阱层50的有效发光区域,提升LED的内量子效率。一方面阻挡电子的迀移,防止电子溢流现象,改善Droop效应;
实施例3
参看附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缓冲层40和缓冲层40’分别位于量子阱层50的两侧(S卩N型层30与量子阱层50之间的缓冲层40、电子阻挡层60与量子阱层50之间的缓冲层40’)。其中,缓冲层40为晶格常数相同的第一缓冲层41和第二缓冲层42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其周期数为I?10;缓冲层40’为双层结构,且第二缓冲层42’位于第一缓冲层41 ’之上;缓冲层40为η型掺杂层或未掺杂层,η型掺杂杂质为S1、Sn、S、Se、Te中的任意一种,用于调节N型层30与量子阱层50之间的应力;缓冲层40’为P型掺杂或未掺杂层,P型掺杂杂质为Be、Mg、Zn、Cd、C中的任意中一种,优选缓冲层40中,其第一缓冲层41为未掺杂层,第二缓冲层42的掺杂杂质为Si,增加电子的横向扩展能力;而缓冲层40’的掺杂杂质均为Mg,提供空穴。
[0029]当然,作为本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缓冲层40’也可以是晶格常数相同的第一缓冲层41’和第二缓冲层42’交替形成的超晶格结构,其周期数为I?10。通过超晶格结构的缓冲层40、40’逐步释放量子阱层60与N型层30及P型层70因晶格失配而产生的应力,减小量子阱极化效应。
[0030]通过在量子阱层50两侧分别插入与其晶格常数相同的缓冲层40和缓冲层40’,减小量子阱层50与N型层30、P型层70的晶格失配,改善量子阱层50两端的极化效应,提升LED器件的出光效率。
[0031]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案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该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变更,皆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发光二极管,依次包括N型层、量子阱层、P型层,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量子阱层一侧或者两侧插入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且所述第一缓冲层的晶格常数与所述第二缓冲层的晶格常数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含In氮化物,调节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中In组份浓度,使所述缓冲层内无极化效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材料为InaGa1-aN,所述第二缓冲层的材料为InbAl ^bN,其中a>0、b>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In组份为15%?25%,所述第二缓冲层的In组份为14%?3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量子阱层的晶格常数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的晶格常数为3.20?3.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位于量子阱层与P型层之间,其带隙能级大于所量子阱层的带隙能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位于量子阱层与P型层之间,在所述缓冲层与P型层之间还设有电子阻挡层,所述缓冲层与所述电子阻挡层构成双阻挡层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位于量子阱层与P型层之间,作为电子-空穴有效复合辐射层。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位于量子阱层与P型层之间,其中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量子阱层之皇层的厚度,以减小电子的迀移率。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位于量子阱层与N型层之间,第一缓冲层为未掺杂层,第二缓冲层的N型掺杂,增加电子的横向扩展能力。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第一缓冲层与第二缓冲层交替堆叠的周期性结构。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其依次包括N型层、量子阱层、P型层,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量子阱层一侧或者两侧插入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且所述第一缓冲层的晶格常数与第二缓冲层的晶格常数相同。本发明通过设计晶格常数相同的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使缓冲层内无极化效应,进而改善N型层与量子阱层、P型层与量子阱层之间的晶格失配,减少量子阱层的极化效应。
【IPC分类】H01L33/06, H01L33/12
【公开号】CN105514239
【申请号】CN201610098089
【发明人】蓝永凌, 张家宏, 林兓兓, 黄文宾
【申请人】安徽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