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卡合结构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45278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按键卡合结构和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按键卡合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外观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用户希望电子设备尽可能地轻薄化,以提升其便携性。然而,电子设备的轻薄化使其内部的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小,需要对多种零部件的安装位置和配合方式等进行调整。

【发明内容】

[0003]本公开提供一种按键卡合结构和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000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卡合结构,所述按键卡合结构所属电子设备的边框内侧形成容纳触发开关的安装槽;所述按键卡合结构包括:
[0005]按键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边框外侧的按键本体,以及与所述按键本体相连的若干插舌,其中每个插舌分别穿过所述边框上相应的安装孔且位于相应的安装槽内;
[0006]—一对应于所述若干插舌的若干卡扣,每个卡扣包括靠近所述触发开关的第一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触发开关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其中,每个卡扣分别固定安装于相应插舌的端部并随相应的按键结构同步运动,以使该卡扣的第一侧壁的外壁触发相应的触发开关。
[0007]可选的,每个插舌包括:垂直于所述按键本体的第一杆体,以及平行于所述按键本体的第二杆体;其中,所述第一杆体位于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且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组成T型结构。
[0008]可选的,所述按键结构中包含第一插舌和第二插舌;其中,所述第一插舌与所述按键本体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插舌与所述按键本体的第二端之间,分别间隔预设距离。
[0009]可选的,每个插舌还包括:垂直于所述按键本体的第三杆体与第四杆体,且所述第一杆体位于所述第三杆体和所述第四杆体之间。
[0010]可选的,所述按键结构中包含单个插舌,该插舌位于所述按键本体的中部。
[0011]可选的,所述卡扣还包括靠近所述按键结构的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通过顶面相连形成倒置的U型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侧壁的中部设有匹配于所述第一杆体的缺口,使所述U型结构可夹在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壁上,以实现与所述按键结构的固定安装。
[0012]可选的,所述顶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朝向所述第二杆体的凸起;其中,所述凸起的规格、所述插舌的规格和所述触发开关的规格相匹配,使得当所述U型结构夹在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壁上,且所述凸起与所述插舌的顶面接触时,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中心线可与所述触发开关沿所述厚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
[0013]可选的,所述第二杆体的横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楔形,所述U型结构的开口窄、内部宽,使所述U型结构形成与所述第二杆体的横截面相适应的楔形横截面。
[0014]可选的,所述卡扣的规格大于所述安装孔,使所述卡扣可抵于所述安装槽的外侧内壁上,以阻止所述插舌从所述安装孔脱离。
[0015]可选的,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边框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
[001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卡合结构。
[001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8]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配合于按键结构的卡扣,且该卡扣的中心线与触发开关的中心线重合,可以解决按键结构与触发开关之间偏心的问题,从而在无需改动按键结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卡扣实现按键结构对触发开关的良好触发,确保了对触发开关具有较高的触发成功率和良好的触发手感。
[00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1]图1A-1C是相关技术中的按键结构与触发开关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结构与触发开关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卡扣的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视角下的卡扣与按键结构进行固定安装的示意图。
[0026]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视角下的卡扣与按键结构进行固定安装的示意图。
[0027]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0028]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30]图1A是相关技术中的按键结构与触发开关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如图1A所示,在电子设备的边框I内侧形成安装槽11,该安装槽11用于容纳触发开关(即Switch)2,该触发开关2可以通过按键结构3进行触发,以实现相应的音量增减、亮度增减、电源开关等功能。
[0031]在图1A所示的结构中,按键结构3可以包括位于边框I外侧的按键本体31,即该按键结构3组装至电子设备后,该按键本体31位于边框I之外,以供用户进行按压等操作;同时,按键结构3还包括与按键本体31相连的插舌32,该插舌32可从边框I上形成的安装孔12伸入安装槽11中,以触发上述的触发开关2。
[0032]那么,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按键结构3与触发开关2之间的位置关系应当为图1B所示的形式,即插舌32在边框I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即图1B所示的点划线)与触发开关2在该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重合,从而确保用户对按键本体31进行按压时,插舌32能够平稳地将按压力传递至触发开关2,一方面能够确保触发的成功率,另一方面能够维持较好的按压手感。
[0033]然而,随着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触发开关2在厚度方向上的位置受到其他器件的影响,比如图1C所示,触发开关2可能沿厚度方向发生一定距离的上移,那么如果按键结构3的位置不变,将导致插舌32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偏离触发开关2在该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导致用户对触发开关2的触发成功率降低,并且无法获得较好的按压手感,影响电子设备的使用体验。
[003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对安装孔12的位置进行变化,比如当触发开关2沿厚度方向上移时,将该安装孔12也沿厚度方向上移相同距离(相当于按键结构3同样沿厚度方向上移相同距离),使得按键结构3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能够随之移动至与触发开关2的中心线重合。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上的安装孔12往往位于边框I的中间位置,从而一方面确保电子设备的美观度,另一方面使得安装孔12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边沿厚度相同,有助于边框I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在对安装孔12进行移动后,虽然按键结构3能够匹配于触发开关2,但由于安装孔12不再位于边框I的中间位置,因而将极大地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度,以及边框I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0035]因此,本公开通过提出一种按键卡合结构,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0036]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结构与触发开关之间的配合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按键卡合结构,该按键卡合结构可以包括:
[0037]按键结构3,该按键结构3可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结构,比如该按键结构3可以包括位于边框I (参见图1A)外侧的按键本体31,以及与按键本体31相连的若干插舌32 ;
[0038]—一对应于若干插舌32的若干卡扣4,每个卡扣4包括靠近触发开关2的第一侧壁41,且第一侧壁41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的中心线与触发开关2沿该厚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其中,每个卡扣4分别固定安装于相应插舌32的端部并随相应的按键结构3同步运动,以使该卡扣4的第一侧壁41的外壁触发相应的触发开关2。
[00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当按键结构3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与触发开关2的中心线之间发生偏离时,添加一方面可随按键结构3同步运动、另一方面匹配于触发开关2的卡扣4,从而既能够提升触发成功率、确保用户获得较好的按压手感,又能够避免对安装孔12的位置进行移动,使得安装孔12仍然可以位于边框I在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以确保电子设备的美观度、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0040]1、按键结构3
[0041]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按键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按键结构3上包含若干插舌32时,比如图3中包含一个插舌32,则每个插舌32可以包括:垂直于按键本体31的第一杆体321,以及平行于该按键本体31的第二杆体322;其中,该第一杆体321位于该按键本体31与该第二杆体322之间,且该第一杆体321与该第二杆体322组成T型结构。
[0042]当然,图3所示仅为按键结构3的一种形式,实际上该按键结构3可以采用很多其他形式,比如仅包含第一杆体321等,只要该按键结构3可以与卡扣4进行固定安装,以实现对触发开关2的触发操作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0043]2、卡扣 4
[0044]I)卡合
[0045]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卡扣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卡扣4除了包含图2所示的第一侧壁41之外,还可以包括靠近该按键结构3的第二侧壁42,且该第二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